怎样在野外预防蚂蟥
怎样在野外预防蚂蟥
预防水蛭叮咬的方法
第一:在热带丛林中行走要穿长裤,将袜筒套在裤腿外面,以防水蛭钻附人体。行进中,应经常注意查看有无蚂蟥爬到脚上。如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涂一次的有效时间约4~8小时左右。此外,蚂蟥和蛇类对生蒜的气味也不敢*近,将大蒜汁涂抹在鞋袜和裤脚,也能起到驱避蚂蟥的功效。
第二:宿营的地方应选择在比较干燥、草不多的地方,不要在湖边、河边或溪边宿营。
第三:休息时经常检查身上有无水蛭叮咬,如有水蛭应及时除去。
第四:经过有水蛭的河流、溪沟时,应扎紧裤腿,上岸后应检查是否附有水蛭。
第五:尽量喝开水,不喝有寄生水蛭的水。细小的幼水蛭不易发现,喝进后会在呼吸道、食道、尿道等处寄生。
2水蛭叮咬的处理
第一:水蛭叮咬时切勿用力硬拉,这易使水蛭口器断留在皮下并引起感染。可在叮咬处附近拍打,将其震落。
第二:可用肥皂液、浓盐水、烟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盘处,或用燃烧着的香烟烫,让其自行脱落,然后压迫伤口止血,并用碘酒涂搽伤口,以防感染。也可用烟汁、石灰水等撒在水蛭身上,或用柴火烤,使其松脱,也可用刀子将其刮下。
第三:伤口如不断流血,可用炭灰研成末敷于伤口上,或用嫩竹叶捣烂后敷上
蚂蟥养殖技术
1.水蛭的选址建池技术:
光学图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 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 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2.投种放养
蚂蟥苗种的来源可以捕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中国传统作为药用的蚂蟥有三种: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金钱蛭即农村中俗称的“牛蚂蟥”。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都可产卵繁殖, 于3月下旬至4月(长江流域,下同)产卵茧,卵茧产于泥土中,一般产卵茧1~4个, 每个茧内幼蚂蟥数为13~35个,多数20个左右,每个蚂蟥一次可繁殖60~80条。幼蚂蟥于6月大量出现,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以上,到9 、10月间长得与成体难以区分。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3.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三倍体速生水蛭⑴、繁殖池的建造:池面积宜为30平方米左右,宜建成5米×5米或6米×6 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 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
水芹菜是不是有寄生虫 水芹菜里的红色虫子是什么
水芹菜由于生长的环境多为低洼淤泥地,因此,水芹菜是钉螺、蚂蟥、血吸虫、水蛭等虫子的天然宿主,很多时候清洗水芹菜时都能看到红色的虫子,这种虫子有可能是血吸虫,也可能是红虫,经过充分的清洗和烹饪熟透之后可食用,没有危害。
水蛭怎么杀死
水蛭又叫蚂蟥。在湿地沼泽,最有效而无公害的杀灭蚂蝗法是撒干石灰粉。 用剧毒农药杀灭虽很有效,但会有农药残余对耕作的人和以后的植物也会产生影响。用低毒低残留的“敌敌畏”效果却不很理想,必须加大浓度施用。故,用石灰是最合理的杀灭办法,当蝗身上沾染了石灰粉就会溃烂而死亡,在有石灰的碱性水体里也会生理酸碱失常而死去。而石灰的强碱性只能维持短短一段时间,杀虫后即可扩散淡化,淡化后还有利于对强酸性的老沼泽土壤有很好的改良作用。
而蚂蟥叮在身上时,千万别用手去把它拔下来。因为蚂蟥有两个吸盘,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令它吸得更紧。同时硬拔,会让它的口器断落于皮下,引起感染。把蚂蟥弄下来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拍拍手臂大腿或其它被叮咬的地方,这种震荡会蚂蟥会脱落。用浓盐水涂在蚂蟥身上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蚂蟥身上涂肥皂水、烟油、酒、醋等等。很快,蚂蟥就会掉下地来。水蛭的出现有以下几个条:有水源易产卵的地方。水中有杂草的地方。有异味水生物的地方。无剧毒的水源。有以上条件易出现水蛭。
水芹菜和西芹的区别 水芹菜里有蚂蟥吗
可能会有。
水芹菜一般是生长在湿地、河沟、水田边上,属于一种水生的野生植物,所以是有可能带有一些蚂蟥以及蚂蟥虫卵的。
其中蚂蟥虫卵一般为接近透明色的淡黄色颗粒状,如果不仔细看的话就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在食用水芹菜之前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后再吃,而且也建议最好是煮熟之后再吃,这样对人体来说会更加安全和健康一些。
水蛭的养殖技术有哪些
经验与技巧
1. 水蛭的选址建池技术
光学图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 米,面积大小 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 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 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2. 投种放养
蚂蟥苗种的来源可以浦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我国传统作为药用的蚂蟥有三种: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金钱蛭即农村中俗称的“牛蚂蟥”。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都可产卵繁殖, 于3月下旬至4月(长江流域,下同)产卵茧,卵茧产于泥土中,一般产卵茧1~4个, 每个茧内幼蚂蟥数为13~35个,多数20个左右,每个蚂蟥一次可繁殖60~80条。幼蚂蟥于6月大量出现,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以上,到9 、10月间长得与成体难以区分。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3. 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三倍体速生水蛭(1)繁殖池的建造:池面积宜为30平方米左右,宜建成5米×5米或6米×6 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 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
①小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修建宽3米,深1米的池沟,长度不限。也可建若干小池共硬,池埂宽40厘米,每一池内设出、入水口。池中间必须有50—100厘米宽的产卵平台,平台与水面在一个水平面上,平台上面堆放一层20厘米厚的腐殖土壤。作为水蛭产卵繁殖的场所。水位50—60厘米为宜。
②大型养殖池的建造大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情况而建成不同的规格的池子。如果水源不方便,还可以在池的底部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池底应放入适量的河泥,以增加水的有机质含量。水中栽植一些水草,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水中含氧量。池岸上最好再埋上一圈尼龙网纱(高0.5—0.6米),用以阻挡蛙、蛇等天敌进入养殖池。为了防止夏季水温过高、光线太强,可在池的岸上栽培垂柳等树木遮阳。
(2)种蛭的选择: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年龄应在2年以上,体重3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蚂蟥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蚂蟥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陆地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 种蚂蟥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3)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蚂蟥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 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
(4)孵化管理:蚂蟥产卵茧后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饲养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约11~15日孵出幼蛭。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 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 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化成成体的色纹。在孵化阶段,应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湿润,可覆盖一层水草,若碰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 保持差距3厘米左右。把繁殖后的种蚂蟥捞出后,即可投放幼嫩的蚌类和螺狮供幼蚂蟥取食,幼蚂蟥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取食蚌、螺狮的血液和汁液,在一个蚌的体内,会钻入数10~100条幼蚂蟥, 随着幼体的长大,它们会吞食蚌、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蚂蟥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即可转入大池中饲养成成蚂蟥。
4. 水蛭饲养技术
蚂蟥生命力强,粗生易长,极易管理。主要管理是投饵和调节水质。
(1)投饵:金钱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 人工饵养天然饲料以来源广泛的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螺蛳可以一次性投放,即在养殖池内放养一定数量的螺蛳(每亩 千克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供蚂蟥自由取食。投放螺蛳不宜过多, 以免与蚂蟥争夺空间,动物血每星期喂一次,对蚂蟥的迅速生长有显著的作用。把猪、牛、羊等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左右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就会聚拢来,吸饱后自行散去。要及时清除凝血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2)调节水质:蚂蟥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水温宜保持15~30 ℃以下便停止摄食,过高也影响生长,在污秽水中亦能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保持清洁为好,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3)越冬管理:要保证种蚂蟥安全越冬。入冬后,气温降到10℃以下, 蚂蟥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早春放养的蚂蟥一般都已长成成体,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将水排完,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种15~20千克,集中投入育种池中越冬。可以排水越冬。排水后,可在池面上加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也可以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
水蛭叮咬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水蛭又叫蚂蝗,丛林中水蛭极多,这种动物虽不传染疾病也不立即使人致命,但它吸血多,使人的体力衰弱,并且叮咬处往往流血不止,容易发生感染。蚂蟥的种类很多,有生长在阴湿低凹的林中草地的旱蚂蟥,也有生长在沼泽、池塘中的水蚂蟥,还有生长在山溪、泉水中的寄生蚂蟥(幼虫呈白色,肉眼不易发现)。蚂蟥吸血量很大,可吸取相当于它体重2~10倍的血液。同时,由于蚂蟥的唾液有麻醉和抗凝作用,在其吸血时,人往往无感觉,当其饱食离去时,伤口仍流血不止,常会造成感染、发炎和溃烂。
预防水蛭叮咬的方法
在热带丛林中行走要穿长裤,将袜筒套在裤腿外面,以防水蛭钻附人体。行进中,应经常注意查看有无蚂蟥爬到脚上。如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涂一次的有效时间约4~8小时左右。此外,蚂蟥和蛇类对生蒜的气味也不敢*近,将大蒜汁涂抹在鞋袜和裤脚,也能起到驱避蚂蟥的功效。
宿营的地方应选择在比较干燥、草不多的地方,不要在湖边、河边或溪边宿营。
休息时经常检查身上有无水蛭叮咬,如有水蛭应及时除去。
经过有水蛭的河流、溪沟时,应扎紧裤腿,上岸后应检查是否附有水蛭。
尽量喝开水,不喝有寄生水蛭的水。细小的幼水蛭不易发现,喝进后会在呼吸道、食道、尿道等处寄生。
蚂蟥的简介
水蛭,中药名,为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栖息于水田、沟渠中,吸人、畜血液。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分布范围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蚂蟥,呈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长4~lOcm,宽0.5~2cm。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用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纹;腹面平坦,棕黄色。两侧棕黄色,前端略尖,后端钝圆,两端各具1吸盘,前吸盘不显着,后吸盘较大。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状。气微腥。
水蛭,扁长圆柱形,体多弯髓扭转,长2~5cm,宽0.2~0.3cm。
柳叶蚂蟥,狭长而扁,长5~12cm,宽0.1~0.5cm。
水蛭呈不规则扁块状或扁圆柱形,略鼓起,表面棕黄色至黑褐色,附有少量白色滑石粉。断面松泡,灰白色至焦黄色,气微腥。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症的功效。用于血瘀经闭,瘾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扑损伤。
蚂蟥的药用价值
破血通经,逐瘀消症。用于血瘀经闭,瘾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扑损伤。
1、妇人经水不利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水蛭三十个(熬),虻虫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浸)。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金匮要略》抵当汤)
2、妇人腹内有瘀血,月水不利,或断或来,心腹满急:桃仁三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虻虫四十枚(炒微黄,去翅、足),水蛭四十枚(炒微黄),川大黄三两(锉碎微炒)。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热酒下十五丸。(《圣惠方》桃仁丸)
3、月经不行,或产后恶露,脐腹作痛:熟地黄四两,虻虫(去头、翅炒)、水蛭(糯米同炒黄,去糯米)、桃仁(去皮、尖)各五十枚。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温酒下。(《妇人良方》地黄通经丸)
4、漏下去血不止:水蛭治下筛,酒服一钱许,日二,恶血消即愈。(《千金方》)
5、折伤:水蛭,新瓦上焙干,为细末,热酒调下一钱,食顷,痛可,更一服,痛止。便将折骨药封,以物夹定之。(《经验方》)
6、金疮,打损及从高坠下、木石所压,内损瘀血,心腹疼痛,大小便不通,气绝欲死:红蛭(用石灰慢火炒令焦黄色)半两,大黄二两,黑牵牛二两。上各为细末,每服三钱,用热酒调下,如人行四、五里,再用热酒调牵牛末二钱催之,须脏腑转下恶血,成块或成片,恶血尽即愈。(《济生方》夺命散)
海螺吃多了又存在哪些危害呢?
病例1:《中国食品报》2000年11月25日载:南京一医院从患者王某体内取出几十条鲜活的“小蚂蟥”。患者王某腹部疼痛已有三年多的时间,经医院检查,发现其胆囊变大,为正常人的2倍大。经进一步检查,发现王某的胆管内有许多蠕动的褐红色小虫,医生将小虫取出一看,竟是活生生的小蚂蟥,共四十多条。据王某介绍,他于3年前曾吃过大量田螺,可能是附在田螺上的蚂蟥(或蚂蟥卵)未被煮死而进入他的体内,并在王某体内生息繁衍。
病例2:六个中学生为一个同学庆祝生日,到一家饭店去吃饭,点了一些菜,其中有个叫“油爆螺片”。有两个学生因不喜欢吃海螺没吃这个菜,其余五个学生把螺片全吃下了,这五个学生当中的三人因十分喜欢吃这道菜便又点了一盘。晚饭进行了近两个小时。当他们要离开饭店时,吃螺片较多的三个人先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他们立刻去医院就诊,医院诊断为食物中毒,并且通知防疫站赶赴现场调查并协助确诊。防疫站经过调查及化验,把这起事件定为食物中毒,同时对医院的治疗方案做了指导。
田螺、海螺——怎样吃才安全
田螺和海螺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所导致的疾病却是毫不相干的。病例1的患者是食用含有寄生虫的未煮熟的田螺造成的,导致疾病的原因是属于寄生虫范畴,防治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将食物煮熟就可以了,不可马虎大意,以免寄生虫伺机作乱,导致疾病。
病例2则完全不同,是食物本身造成的,属食物中毒范畴。
蚂蟥最怕什么 被蚂蟥咬了怎么办
蚂蟥是一种环节动物,形状有点像蚯蚓,但身体稍扁平,长短不一,大的长达20厘米,小的还木到1厘米。蚂蟥的身体能分泌一种粘液,使身体光滑。它们生活在湖泊、小溪、沟渠中,或水边的水草上、水底下。有时也常爬到阴湿的草地里,或者近水的树上。
它们在晚春初夏开始活动。春天,在干涸的池塘泥嘲适习中,常可以找到藏伏不动的蚂蟥。蚂蟥主要以吸血为食。头部吸盘的中央,是它的嘴,具有三个肉质的颚片,颚片上生有许多细小的锯齿,可以划破人们的皮肤,开成一个“Y”状伤口。
它咬人时分泌的唾液内,含有一种抗凝血素,也叫水蛭素,能使伤口的血液不凝固,所以,人们被蚂蟥咬后,伤口会流血不止。这是蚂蟥贪食的妙法,它的身体前后端各生有一个吸盘,用吸盘将身体吸附在人的皮肤上,可以继续不断地吸食。
吃饱一餐可以长时间不再吃东西。蚂蟥叮咬人的时候,在人的皮肤上吸得很紧,拉下来都很费劲。遇到这种情况后,可用食盐水浸浇,蚂蟥就会受到剧烈刺激而自动掉下来。用手将伤口处的血挤出一部分,可以止住流血。
阴道蚂蟥叮吸的治疗
1.涂抹法去除蚂蟥切忌强行拉出。可采用涂抹法:用2%普鲁卡因加1%肾上腺素浸湿棉球塞入阴道内,较易去除蚂蟥虫体。也可用10%高渗盐水500~1000ml冲洗阴道,使蚂蟥失去活动能力而脱离阴道壁。
2.预防感染去除虫体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局部伤口可涂抹红汞等。
3.迅速止血使用浓盐水灌注可迅速止血,冲洗后用碘仿纱条局部填塞,4小时后取出。无效者可在麻醉下小心暴露阴道,查找出血部位,用电凝或缝合止血。针对难治性出血,也可用一次性双腔导尿管水囊压迫止血。
4.输血、补液除手术外,还应酌情辅以输血、补液,止血药物如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等。严重者,应进行破伤风预防注射。
5.过敏体质用抗组胺药行抗过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