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检查能有效地发现骨折
什么检查能有效地发现骨折
骨折的X线检查一般应拍摄包括邻近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片,必要时须加摄斜位、切线位或健侧相应部位的x光片。有时不易确定损伤情况时,尚需拍对侧肢体相应部位的X线片,以便进行对比。还有些轻微的裂缝骨折患者,急诊拍片未见明确骨折线,如临床症状较显著,应于伤后两周拍片复查,此时,由于骨折断端的吸收常可出现骨折线。
仔细阅读x光片后应辨明以下几点:
(1)骨折是损伤性或病理性。
(2)骨折是否移位,如何移位。
(3)骨折对位对线是否满意,是否需要整复。
(4)骨折是新鲜的还是陈旧的。
(5)有否临近关节或骨损伤。
颅底骨折的检查
颅骨X线平片检查仅30~50%能显示骨折线,必要时行颅基位片,断层摄片或CT扫描等检查。
1、对单纯颅底骨折无合并脑损伤者,检查专案以基本检查为主。
2、伤情较重,疑有颅内血肿、癫痫发作或脑干损伤者应行头颅CT检查,以了解颅内深部情况,头颅磁共振成像能更清楚地显示大脑脑干情况。
3、颅底X线相诊断率不高,不要求常规拍照,且投照时体位可使伤情加重,更不宜于急性期拍摄。
骨折复查做什么检查 骨折复查的标准
1、骨折部无压痛及沿肢体纵轴无叩击痛。
2、用适当力量扭转患肢,骨折处无反常活动。
3、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外固定解除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量达1分钟
鼻子骨折的检查
1.视诊
观察外鼻有无畸形、肿胀、淤血及眼眶有无水肿,眼球有无移位,活动是否正常等。据外伤的程度不同,可能会出现以下部分或全部表现:外鼻皮肤裂伤;鼻梁歪斜、塌陷;鼻背、鼻根塌陷或膨隆;外鼻及其周围组织肿胀、淤斑;鼻腔淤血或活动性出血;鼻中隔膨隆;鼻中隔偏曲;鼻腔内黏膜破损。
2.鼻部触诊
骨折处轻触之有压痛,并可出现骨摩擦感。如患者曾反复用力擤鼻,空气逸入外鼻及周围皮下时,还可出现皮下气肿,触诊时有捻发感。
3.前鼻镜检查
注意鼻黏膜有无破损、出血,鼻中隔如有偏曲,示有中隔软骨脱位。
4.鼻骨影像学检查
可显示骨折部位、性质及骨片有无移位及移位方向等。高分辨率CT及三维重建可进一步显示鼻骨及其相邻部位的损伤情况。
(1)鼻骨侧位片一般鼻骨侧位片的作用是用来确定有无鼻骨骨折。它可直接观察到有移位的横断骨折、凹陷骨折、粉碎性骨折及骨折断端移位明显的双侧鼻骨骨折;对双侧鼻骨骨折断端分离不明显、骨碎片较小及隐性骨折易漏诊。
(2)鼻骨CTCT扫描对鼻骨侧缘的骨折,尤其是对合并周围组织损伤如鼻窦内有无积液、眶壁有无骨折、软组织有无血肿、颅底有无骨折、眶内有无积血以及评估远期出血可能等均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5.鼻内镜检查
能够直观判断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血肿及脓肿、判断出血部位以及有无脑脊液漏。
骨囊肿是常见病吗 骨囊肿不治疗会怎么
骨囊肿如果不治疗,有一部分病人也没有什么症状,甚至还有很多人,终生没有发现。但是骨囊肿不治疗的话,最常见的危害就是病理性骨折。有时候在日常活动之中,或者是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突然间的出现某一个部位骨折了,到医院检查之后,才发现骨折部位有骨囊肿,就是因为骨囊肿造成骨折的骨质变薄了,然后在很轻微的非正常的外力作用下,就造成骨折,但是骨囊肿发现之后,你就应该积极治疗,否则会出现畸形愈合,而且出现骨囊肿之后,你要给它足够的重视,必须得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肋骨骨折的检查
肋骨骨折的病人可以用以下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1)X线片为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检查,主要由于其检查方便,在骨折定位上较方便,费用较低。可以观察骨折部位,也可见到肋骨骨折的骨折线或断端错位。还可以了解胸内脏器有无损伤及并发症。但应注意在没有移位的骨折,腋区范围的骨折或肋软骨处的骨折,X线照片不易显示,早期易漏诊,待伤后3~6周再次摄X线胸部照片,可以显示骨折后有骨痂形成阴影。胸骨骨折则在胸骨侧位片才能清楚显示骨折的影像。
(2)CR片由于增加了窗技术,在显示肋骨骨折上较传统X线胶片有了明显提高,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肋骨骨折,但由于重叠结构遮盖等原因,膈下肋骨及肋弓、前肋处骨折CR片仍不易显示。对于一些断端无明显错位的骨折和裂隙性骨折常有漏诊发生,尤其对裂隙性骨折更易漏诊,对于一些骨痂不明显的陈旧性骨折诊断CR片也存在缺陷,诊断不能明确。
(3)螺旋CT及重建图像对显示肋骨骨折较CR片敏感,且准确性高,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与一些文献报道相符。螺旋CT可以快速连续扫描及容积性数据采集,能多角度、多平面进行后处理图像重组,能清晰直观地显示病变,对于病人的配合要求低于CR摄片。在显示胸部损伤并发症比CR片更清楚、更全面。
(4)结合CT横断位及重建图像,能更准确地观察到骨折线的位置,对于显示CR片易漏诊的膈下骨折;肋弓骨折、前肋骨折及没有错位的骨折、裂隙骨折优势明显,被认为目前诊断肋骨骨折最准确的方法。裂隙骨折CR片只能提示可疑骨折,而且容易过诊。螺旋CT的薄层扫描及重建可疑解决诊断问题。对于肋软骨损伤,螺旋CT通过后重建图像能展示肋软骨的形态及内部结构改变,可以给出较为准确诊断。对于CR片未能显示骨折,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者,尤其疑为膈下的不完全性骨折,建议行螺旋CT检查,可以避免漏诊。有纠纷需要明确诊断患者,无论CR片有无发现骨折,螺旋CT检查都是应该要考虑的。
骨折的检查
X线检查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可显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拍片检查也是必要的,可以帮助了解骨折的类型和具体情况,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X线摄片应包括正、侧位,井须包括邻近关节,有时须加摄斜位、切线位或健侧相应部位的x光片。仔细阅读x光片后应辨明以下几点:
(1)骨折是损伤性或病理性。
(2)骨折是否移位,如何移位。
(3)骨折对位对线是否满意,是否需要整复。
(4)骨折是新鲜的还是陈旧的。
(5)有否临近关节或骨伤损伤。
老人体检如何发现骨骼疾病
X线检查
X线平片不仅仍为本病的常规检查方法,有的学者还认为它是追踪病情变化的金标准。不过因为X线检查可检查全身各个部位,在选择体检套餐时,应向客服人员提出X线检查的部位,这样更有针对性。也可在基础套餐的基础上加选疑似病变部位的X线检查。
关节镜检查
这项检查能直接观察关节内部情况,能清楚观察关节软骨及其周围组织,但由于本检查毕竟属于创伤性检查,可能伴发感染或出血等不良反应,且费用较高,一般不出现在体检套餐中。
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查可以检查骨质疏松的情况,预测是否有可能出现骨折,对于研究病变进展及药物疗效都有参考价值。
哪些检查能发现癌症
B超
适用: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腹部肿瘤,如肾癌、肝癌,盆腔内肿瘤,如子宫内膜癌、盆腔癌、卵巢癌等,可判断乳腺、颈部肿物的位置、大小、鉴别其良恶性。
检查频率:健康人一年检查一次。对于乳腺癌,40岁后就该每年做一次钼靶结合B超的筛查,35岁以下的女性更应首选B超。
注意事项:做消化道超声前3天最好禁食牛奶、豆制品等易发酵产气的食物;检查前1天晚上吃清淡饮食;当天检查前需空腹,禁食禁水;做盆腔超声前需保留膀胱尿液,可在检查前2小时饮1000毫升左右开水,检查前2—4小时别小便。
X线检查
适用:目前比较常用的是肺癌筛查,即胸部螺旋CT检查和乳腺癌筛查。
检查频率:中老年人,尤其是嗜烟者,应列为肺癌重点普查人群,每半年至1年检查1次。50岁后可每年做一次乳腺X线筛查。
注意事项:尽量减少受照量,最好仅暴露被检部位,尽量减少曝光时间。此外,婴幼儿、孕妇、有生小孩打算的青年女性应远离。
内镜
适用:肠癌、胃癌
检查频率:40岁后,建议去做一次胃镜检查,可将胃癌扼杀在早期萌芽中。特别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以及有胃癌家族史者,更应每年做一次检查。而从大肠腺瘤发展到大肠癌通常需要5—10年时间,因此筛查很有必要。50岁后,应每年查次大便隐血试验,5年查次肠镜,家里若有亲属患肠癌,最好从40岁开始。
注意事项:检查前三天宜吃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不吃果蔬,检查当天早晨禁食早餐。
抽血
适用:现在一般常规体检中都有肿瘤标记物检查,此外,前列腺的筛查,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抽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检查频率:肿瘤标记物最好每年查一次;50岁以上的男性都该在体检时检查PSA,每年一次,如有异常,应复查两三次,排除炎症的可能。
注意事项:如果标记物数值异常,有可能提醒肿瘤的存在,应进一步做CT、B超明确诊断。
宫颈涂片检查
适用:宫颈癌
检查频率:初次房事后的三年可每年做次宫颈涂片检查。30岁后可依据风险因素检查,如果三次或多次结果连续为阴性,可以减少受检次数。
注意事项:检查最好躲开月经期,如果有妇科急性炎症或感染,最好等病愈后再做,计划检查前24—48小时内不要冲洗阴道。
B超能检查出子宫肌瘤吗
B超是一种超声检查,是利用向人体内部发射超声波,并接受其回声信号,借显示的图像诊断疾病,对子宫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B超检查能查清病变范围、部位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可以显示出盆腔深处脏器的影像,如子宫肌瘤的部位,大小,有否退行性变等,观察很清楚,能显示肿瘤的囊或实性、肿物表面乳头状突出物、邻近脏器受累情况,以及远处的肝脏转移结节等。
由于B超检查方便、时间短,诊断率高,所以成为目前检查子宫肌瘤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专家提醒,女性要做到定期检查,可以有效发现各种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