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推三关的作用是什么

推三关的作用是什么

三关位于前臂桡侧,腕横纹(桡侧端也称阳池)至肘横纹桡侧端(曲池)成一直线处。施术者以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

推拿三关性温热,具有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益气活血的作用。常用于寒证,虚证治疗。正确推拿有利于发汗行气,培补元气。主治发热,恶寒,无汗,四指无力,气血虚弱,病后体虚,阳虚肢冷,疹出不透,风寒感冒,腹痛腹泻等一切虚,寒病症。

儿童泄泻怎么办 脾胃虚弱所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推拿好处: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小儿哮喘怎么推拿

治疗原则:降气化痰,平喘。

推拿方: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胁肋,揉肺俞,运内八卦。发热加清天河水,畏寒加推三关,揉外劳;久病体虚,肾不纳气者加推三关;补脾经,补胃经,揉丹田,清肺经改为补肺经。

小儿肠绞痛推拿 小儿肠绞痛辩证分型推拿

1.中寒型: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捏揉一窝风,拿肚角。

2.虚寒型: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

小儿推拿的六腑在哪里 推六腑的临床应用

本穴与推三关称大凉大热的方法,可合用,可单用,若气虚微寒怕冷,可采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急可采用推六腑;两者合用可平衡阴阳。

小儿发烧的推拿手法 脾热推拿手法

治则:清解热邪,行气导积。

推拿处方:推三关,推脾土,泻心火,泻肾水,运八卦,分阴阳,掐总筋,推三关,退六腑,捞明月,运斗肘。

推拿方解:应外感邪热犯阳明,或因脾脏积热,故有推三关,退六腑,推脾土,运内八卦,分阴阳,捞明月之施;泻心火,泻肾水,以交泰心肾而除烦热;掐总筋,运斗肘,可解脾热舌缩之候。

宝宝腹泻按摩哪里

如果宝宝是由于感受风寒导致的腹泻,家长可选择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 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按摩方解:推三关,揉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揉脐,揉龟尾能促进止泻。

如果孩子是湿热腹泻,家长可选择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

按摩方解:清补脾经,清胃经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小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揉龟尾能止泻。

如果孩子是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家长可以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按摩方解: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宝宝夜哭按摩哪里 受寒致夜啼按摩手法

主要表现:面色青白,手脚冰凉,喜欢俯卧,腹部发凉,吃的少而且便溏。

揉百会,揉印堂,补脾经,逆时针摩腹各2分钟,运内八卦,推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揉小天心各1分钟。

按摩方解:补脾经,运内八卦,推三关,揉中脘,摩腹可以温中健脾理气;揉外劳宫,揉脐加强温中散寒,止腹痛作用;揉百会,印堂,小天心能安神有助于睡眠。

退六腑退烧手法图 退六腑的临床应用

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治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弱,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发斑等可单用退六腑;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则可退六腑3遍,推三关1遍之比推之;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3遍,退六腑1遍之比推之。

推三关的禁忌 忌操作不当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指面自腕向肘做直推,叫做推三关;若屈拇指,自拇指外侧端至腕向肘推三关,叫做大推三关,每次给宝宝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宝宝腹胀腹痛按摩图解 寒邪致腹胀腹痛按摩

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三关,揉足三里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掐揉足三里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掐揉一窝风50次,拿肚角3-5次。

按摩方解:补脾经,揉足三里,顺时针摩腹能帮助调理脾胃气机,揉外劳宫,推三关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掐揉一窝风,拿肚角有止腹痛的效果。

三关的准确位置图片 三关的准确位置

位置:在前臂桡侧缘,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三关,也叫推三关,取穴操作时将患者的掌侧位,掌心向内,操作者左手托住患者的尺侧腕关节,食、中二指并拢直托患者前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桡侧,由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称推三关,进行100—300次即可。

如何锻炼对肠绞痛患者好

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参加体力劳动;

要在饭后进行室外活动,不宜立即卧床睡觉。

要控制体重增加,防止肥胖。控制体重不宜提倡用节食的方法,而应采用少吃多餐及运动等方法。

推三关穴。推三关穴的次数应为退六腑穴次数的3倍以上。如果退六腑穴为50次,那么推三关穴至少应为200次,具体的推三关的次数应根据患儿虚寒的程度而定。退六腑穴,其次数应与推三关穴的次数相适应.分推腹阴阳穴。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左右两手的手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的下方,同时分推至腋中线二百下。摩揉脐腹。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在患儿腹部先用掌摩法进行治疗,持续数分钟,使之有温热的感觉。

相关推荐

小儿胃寒呕吐怎么办

胃寒呕吐主证: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吐物酸臭,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拿处方:补脾经,横纹向板门,揉外劳宫,三关天柱骨。 拿手法: 补脾经:用拇指拇指末节螺纹面,从指尖向指根,100-500次。 横纹向板门:用拇指自腕横纹向拇指根100-300次。 揉外劳宫:用食指,中指前臂桡侧100-300次。自腕向肘。 天柱骨:用食指,中指自颈后发际正中向下直至大椎100-500次。 三关:用拇指侧面或食指,中指面自

小孩腹泻怎么按摩 风寒致腹泻按摩

如果宝宝由于感受风寒导致的腹泻,家长可选择补脾经,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 逆时针摩腹2分钟,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按摩方解:三关,揉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揉脐,揉龟尾能促进止泻。

利用拿手法可以治疗佝偻病吗

佝偻病婴儿时期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临床上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其中6-12个月之内的乳儿发病率较高。拿治疗佝偻病的原则脾胃虚弱宜健脾和胃,肾气不足宜补肾益气。其操作方法如下: 1、脾胃虚弱 ①患儿取仰卧位,术者位于一侧,补脾经,运八卦,三关,运水人土,按摩腹部,揉中脘。取俯卧位,按揉脾俞、胃俞,捏脊。 ②方解:补脾经、三关、揉中脘、捏脊温中健脾,益气补血;运八卦、揉外劳温阳助 运,理气和血;按揉脾俞、胃俞、运水入土健脾助运。 2、随症加减 易受惊惕加揉小天心,揉五指节镇惊安神;形体瘦弱加按揉足三

小儿腹痛中医拿疗法

1. 治疗原则:调和脏腑,畅通气血,缓急止痛。 2. 手法处方:脾经,掐揉一窝风,运内八卦,摩腹,拿肚角,分腹阴阳。 3. 方义:脾经,摩腹,分腹阴阳——调理脾胃,和中止痛。运内八卦——理气调中,并能起到调和及加强其他手法的作用。拿肚角,掐揉一窝风——缓急止痛。 4. 加减治疗 ⑴寒实痛:加揉外劳宫,三关脾经用补法以温中散寒,助阳止痛。 ⑵伤食痛:加揉板门,清大肠,揉中脘,揉天枢以消食导滞,理气助运,和中止痛。 ⑶虚寒痛:加补肾经,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按揉足三里,脾经用补法以温补脾肾,助阳

得了疳积应该怎么治疗

1.积滞伤脾 (1)治则:消积导滞,调理脾胃。 (2)处方:揉板门,四横纹,运内八卦,补脾经,分腹阴阳,揉中脘,揉天枢,按揉足三里。 (3)方义:揉板门、揉中脘、分腹阴阳、揉天枢消食导滞,疏调肠胃积滞;四横纹、运内八卦加强以上作用,并能理气调中;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开胃,消食和中。 2.气血两亏 (1)治则: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2)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揉外劳宫,三关,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捏脊。 (3)方义:补脾经、三关、揉中脘、捏脊温中健脾,补益气血,增进饮食;运内八卦

小儿泄泻拿手法 风寒致泄泻拿手法

小儿若由于感受风寒所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逆时针摩腹2分钟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拿好处:三关,揉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揉脐,揉龟尾能促进止泻。

孩子发烧时的拿手法

孩子出汗时,如果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就很容易感冒、发烧。这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给孩子吃药,有时甚至会因为医生没给开退烧药而大发雷霆。 其实,小儿发烧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它有助于白细胞抵抗细菌毒素,所以动不动就用药的做法很不正确,这样会降低孩子的抵抗能力。与其吃药,不如先给孩子清天河水,激发他身体的抗病能力。一直到孩子手臂微微发红,有浅浅的汗渍渗出更好(不必强求此效果),感冒发烧也就好了一大半了。 天河水的位置在孩子前臂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时,父母用大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从腕横纹

小孩发烧拿哪里 小孩虚热发烧

主证:《拿广意》云:虚热者,因病后血气未定,四体瘦弱,时多发热,一日三五次,此客热乘虚而作,宜调气补虚,其热自退。 治则:调气补虚,其热自退。 拿处方:三关,退六腑,捞明月,五经,掐五指节,运内八卦,掐总筋,分阴阳,飞经走气,运斗肘。 拿方解:三关六腑,捞明月,分阴阳,乃解肌除热之法;掐五指节,运内八卦,掐总筋,飞经走气,五经,运斗肘,乃安脏腑,补虚羸,清虚热之治。

小儿发热按摩哪里 宝宝外感型发烧按摩图解

开天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各1分钟,清肺经,清天河水各3分钟;风热表现的话,加脊2分钟;风寒表现则加三关1分钟,掐揉二扇门,拿风池各3-5次。 按摩方解:开天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能有助于祛除在表的邪气;清肺经,清天河水,能有助于清热;脊以加大清热的力度;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重在帮助发汗退热。

小儿三关作用什么

三关位于前臂桡侧,腕横纹(桡侧端也称阳池)至肘横纹桡侧端(曲池)成一直线处。施术者以食指,中指指腹,自腕向肘,称三关三关性温热,具有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益气活血的作用。常用于寒证,虚证治疗。正确拿有利于发汗行气,培补元气。主治发热,恶寒,无汗,四指无力,气血虚弱,病后体虚,阳虚肢冷,疹出不透,风寒感冒,腹痛腹泻等一切虚,寒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