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嗓子疼有痰怎么办
咽炎嗓子疼有痰怎么办
咽炎嗓子疼有痰怎么办咽炎症状表现:主要症状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灼热感、痒感、干燥或者异物感,咽部常有粘性分泌物,不易咳出,早晨刷牙常引起的反射性呕吐。
木蝴蝶茶材料:薄荷3克,木蝴蝶、玄参、麦冬各10克。蜂蜜20克。
做法:将木蝴蝶、薄荷、玄参、麦冬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煮15分钟,过滤取汁,兑入蜂蜜即可。
功效:可以清热利咽喉、养阴生津,适用于肺肾阴虚、痰少难咳的咽炎病患者使用。
芦根牛膝羹材料:鲜芦根30克,土牛膝15克,藕粉1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用鲜芦根、土牛膝煎煮取药汁备用,再用藕粉兑水调湿后,将之前煎煮的药汁煮沸后冲入藕粉,加适量白糖调均即可。
功效:可以清热解毒,生津润燥,适宜于肺胃热盛,痰黄稠不宜咳出之咽炎患者服用。
嗓子疼有痰咳不出咽不下去怎么办
就医明确诊断嗓子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首先要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虽然大家所熟知的感冒、扁桃体肿大、咽炎可能会出现上述不适,但是有些食道或下咽部的癌症早期也会有类似的症状,因此发现以上症状之后应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
扁桃体炎嗓子疼有痰怎么办扁桃体炎的症状表现:其主要症状以自我感觉嗓子疼痛为主,用手可触摸到颈颏下淋巴结肿大,甚至一触就痛。扁桃体炎患者的咽部及口腔有较多黏性分泌物,但更多的是因扁桃体肿大造成患者自我感觉咽喉不适感、异物感,咳不出咽不下,造成总是有痰的感觉。
橄榄酸梅汤材料:鲜橄榄(带核一起)60克,酸梅1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鲜橄榄、酸梅稍微捣烂后放入砂锅中,加3碗水煎煮至1碗,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味饮用。
功效:可以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适用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患者饮用。
穿心莲末冲服材料:穿心莲、蜂蜜各适量。
用法:将穿心莲研磨成细末,每次取6克,以温开水冲服,服用时调入适量的蜂蜜,每日2次。穿心莲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适用于治疗扁条体炎。
金银花煎剂材料:金银花30克,山豆根15克,甘草6克。
用法:将上述材料加水煎煮,每日2次,每日1剂。
功效: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解血毒。适用于治疗各种热病,对治疗扁桃体炎有很好的效果。
感冒嗓子疼有痰怎么办嗓子疼有痰咳出不出咽不下的症状在风热感冒患者中较为常见,因为热邪灼伤阴液,导致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再加上是上呼吸道感染,故而会与咽喉疼痛等症状并见。
牛蒡子粥材料:牛蒡子1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牛蒡子加入200毫升清水煎煮至100毫升过滤取汁备用。再将粳米淘洗干净后,加入适量水并兑入之前煮好的牛蒡子汁,一同煮成稀粥服食。
功效:可以疏散风热、解毒、利咽、消肿。适用于外感风热所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咳痰不利者食用。
丝瓜花蜜茶材料:鲜丝瓜花20克,或者干品10克,蜂蜜10克。
做法:将丝瓜花洗净后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焖盖15分钟后调入蜂蜜即可饮用。
功效:丝瓜花可以清肺消痰、蜂蜜有润燥、止痛解毒的功效。此方具有清肺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咽喉疼痛、口干、痰黄、痰黏稠、咳痰不爽者服食。
桑菊饮茶材料:桑叶10克,菊花、杏仁、桔梗、薄荷各6克,甘草、薄荷各3克,芦根2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置于热水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焖盖10分钟,以此代茶频频饮用。
功效:杏仁能祛痰止咳、桔梗能祛痰排脓,加上桑叶、薄荷等疏散风寒之品,此方具有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外感风热咽痛、鼻塞、咳嗽、口干、咳痰不爽者饮用。
咽炎嗓子疼有痰怎么办咽炎症状表现:主要症状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灼热感、痒感、干燥或者异物感,咽部常有粘性分泌物,不易咳出,早晨刷牙常引起的反射性呕吐。
木蝴蝶茶材料:薄荷3克,木蝴蝶、玄参、麦冬各10克。蜂蜜20克。
做法:将木蝴蝶、薄荷、玄参、麦冬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煮15分钟,过滤取汁,兑入蜂蜜即可。
功效:可以清热利咽喉、养阴生津,适用于肺肾阴虚、痰少难咳的咽炎病患者使用。
芦根牛膝羹材料:鲜芦根30克,土牛膝15克,藕粉1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用鲜芦根、土牛膝煎煮取药汁备用,再用藕粉兑水调湿后,将之前煎煮的药汁煮沸后冲入藕粉,加适量白糖调均即可。
功效:可以清热解毒,生津润燥,适宜于肺胃热盛,痰黄稠不宜咳出之咽炎患者服用。
秋梨膏对嗓子疼有效果吗
有一定的效果。
嗓子疼的原因多种多样,任何刺激咽喉及口腔黏膜的物质都可能引起嗓子疼,它们包括:病毒、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灰尘、香烟、食物等,而秋梨膏含有薄荷等清凉成分,吃后对嗓子疼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且没有毒副作用,可适量吃,不过秋梨膏对嗓子疼治标不治本,要彻底治疗嗓子疼,还需就医根据不同病因给予相应治疗。
扁桃体炎嗓子疼有痰怎么办
扁桃体炎嗓子疼有痰怎么办扁桃体炎的症状表现:其主要症状以自我感觉嗓子疼痛为主,用手可触摸到颈颏下淋巴结肿大,甚至一触就痛。扁桃体炎患者的咽部及口腔有较多黏性分泌物,但更多的是因扁桃体肿大造成患者自我感觉咽喉不适感、异物感,咳不出咽不下,造成总是有痰的感觉。
橄榄酸梅汤材料:鲜橄榄(带核一起)60克,酸梅1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鲜橄榄、酸梅稍微捣烂后放入砂锅中,加3碗水煎煮至1碗,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味饮用。
功效:可以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适用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患者饮用。
穿心莲末冲服材料:穿心莲、蜂蜜各适量。
用法:将穿心莲研磨成细末,每次取6克,以温开水冲服,服用时调入适量的蜂蜜,每日2次。穿心莲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适用于治疗扁条体炎。
金银花煎剂材料:金银花30克,山豆根15克,甘草6克。
用法:将上述材料加水煎煮,每日2次,每日1剂。
功效: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解血毒。适用于治疗各种热病,对治疗扁桃体炎有很好的效果。
头晕嗓子疼是怎么回事
日常生活中不管多么健康的人可能都经历过头晕嗓子疼这样症状,导致头晕嗓子疼原因也有很多种,大多数都是因为感冒引起的,感冒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头晕嗓子疼有时候可能会导致我们无法正常的饮食,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头晕嗓子疼是怎么回事。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头晕嗓子疼是否是咽喉炎,咽喉炎病人常会因为喉咙长期不适而深受困扰,症状主要有:喉头异物感(因此慢性咽炎又称喉球症)、喉咙痛、咽喉红肿、喉咙干、咽痒咳嗽,严重时还会声音嘶哑。
中医认为,咽喉炎是因为体内的热毒向上蔓延到咽喉,造成咽喉部位的经络不通畅,由此所产生的一种病症。
中医在治疗咽喉炎方面是采用清热解毒、清咽利喉的药物来治疗。在通过正确的辨证及食疗后,中药会有较为不错的疗效。
曾经有医学研究显示,有10至50%的慢性咽喉炎起因于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咽喉炎常见的症状有声音嘶哑、吞咽不易或疼痛。这类病人应避免暴饮暴食,也应避免睡前3至4小时进食,而调高枕头也有助于减少胃食道逆流。
另外,长期生活不规律、疲劳、精神紧张,会致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容易反复感染,也容易引起咽炎。
治疗上
1、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如治疗全身性疾病,治疗鼻窦炎。注意营养,增强体质锻练。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在有粉尘或刺激性气体环境中工作者应戴口罩。
2、根据不同类型的咽炎采取不同的治疗办法。局部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淡盐水漱口,各种含片含服。金嗓利咽丸、乐频清口服等。
3、不随便使用胖大海冲服。
4、肥厚性咽炎可以应用激光烧灼或者微波凝固。
5、可以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干燥、干咳等症状有一定的好处。
具体请让五官医生看看后,针对你的情况选择有效的治疗!!
生活总是会存在一些我们不开心的事情,像头晕嗓子疼这样的事情是每个人都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我们要咨询医生,确认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头晕嗓子疼,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要了解病因我们才能及时给予准确的治疗。
秋梨膏对嗓子疼有效果吗
秋梨膏对嗓子疼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秋梨膏的主要成分是雪梨、罗汉果、麦冬、胖大海、川贝、蜂蜜、葛根等,这些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清心、润肺、利肠、解毒的效果,所以秋梨膏对嗓子疼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如果是上火引起的嗓子疼,可以适当的喝些秋梨膏缓解症状。
嗓子疼吃什么消炎药
嗓子疼吃什么消炎药1
嗓子疼通常为急、慢性咽炎,干痒或肿痛。头孢克亏分散片每日2次一片;维生素C每日3次两片;尼美舒利分散片每日2次一片,连服3天。
嗓子疼吃什么消炎药2
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头孢氨苄胶囊和利咽解毒颗粒进行治疗,一定要多喝水,期间不要大声说话,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不要吃辛辣食物。
嗓子疼吃什么消炎药3
如果是黄痰应该是细菌感染,吃抗生素。如果没有痰,或者清痰,可能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可以用双黄连之类的中药。
孕妇上火嗓子疼揪脖子管用吗
首先说没有一点科学依据,嗓子疼痛,一般是细菌或病毒导致的咽炎之类的病症,治疗应该针对病因使用抗病毒抗菌消炎药,或选用中医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当然用嗓子过度也可以导致咽痛,那就需要休息润喉治疗。揪脖子的方法治疗嗓子疼,可以起到转移注意力的作用,对疾病的治疗没有积极意义就是分散一下注意力,揪得外面很痛,毛细血管扩张,就想不起里面痛了,没什么实际意义,搞得脖子挺红的。
如果上火,喝一些冰糖梨水是非常见效的,因为冰糖和梨都是寒凉的食物。孕妇如果上火了,又不能随便吃药,就可以从饮食上加以调理。产妇嗓子疼可能是太疲劳没有休息好,也可能是炎症或是上火引起的。你先注意多补充水分,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对于缓解嗓子疼有一定的帮助。因为在哺乳期,也不能随意用药,所以可以采用蒸汽吸入的方法,来缓解嗓子疼痛的症状。只要在水盆里面准备适量的开水,将一条薄毛巾包住面部,然后俯下身,让整个头部处于开水的蒸汽中,并且做深呼吸,就可以将水蒸气吸入口鼻中,减轻疼痛。
嗓子疼有痰怎么办最简单的方法 常饮桔梗茶
桔梗是一种草本植物药材,具有很好的抗炎、祛痰的作用。嗓子疼有痰的患者使用桔梗泡水代茶饮用,有助于消除咽喉炎症,能够化痰、止咳、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