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怎么办
药物过敏怎么办
在用药前。首先明确诊断。不要在病情未搞清前,采用多种药物围攻,以为总有一种药物会产生效用,这样易出现不必要的药物反应。
用药应有计划性。剂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久,并定期观察。特别是应用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等,更应严密观察、经常检查血象等。
对所用药物的成分。性能、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配伍禁忌等应全面熟习掌握,做到不滥用、错用、多用药物。
4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一些警告症状或不耐受现象。如皮肤瘙痒、红斑或发热等,一旦出现应考虑立即停药。
5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有过敏性体质者更不可忽视。对有过药物过敏反应者,应注意交叉敏感或多源笥敏感反应的发生。
药物过敏的症状
药物过敏症状有哪些?药物过敏一般也是会被叫做药物变态反应,主要的是因为人们用药而引起的过敏反应。药物过敏的临床症状表现是有很多的,它是可以属于任何类型的变态反应,而且在很多的情况下,它是多型变态反应的综合,那么药物过敏症状有哪些?
药物过敏症状
1.药物热:由药物过敏所致的发热称为药物热。 它常常是药物过敏的最早表现。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它的特征如下:
* 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如果是再次用药,则由于人体已经被致敏,发热可迅速发生。再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因为发生的快,容易联想到与用药有关;而首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由于间隔时间长,患者往往不认为与前次用药有关,或者根本想不起用药史,这就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C,甚至40。C以上。但发热虽高,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比例;
* 应用各种退热措施(如退热药)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药物,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降。
2.药物疹:药物过敏常可引起皮疹,称为药物疹。 药物疹一般紧跟药物热发生;但也可以先于药物热发生。 皮疹可有多种形态,如麻疹样,猩红热样,湿疹样,荨麻疹样,紫癜样,疱疹样等。 有一类固定性药疹,其特点是由同一药物引起的皮疹,每次发作都发生在同一固定部位。初起为红色,以后逐渐转为黑褐色,很难消退,或甚至终生不退。引起这类皮疹的药物主要有酚酞(通便药),巴比土类(镇静药),磺胺药,重金属盐(如铋剂,锑剂),砷剂等。 但多数药物疹的形态不具特异性,也就是说,不能根据药物疹的形态来确定致敏药物
3. 血清病样反应:血清病是首次应用血清(如马血清)制剂,经过10天左右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 关节肿痛,肝脾肿大等.因注射异种血清而发生的血清病一般临床表现较轻,常为自限性。随着体内血清水平的下降,通常在3~5天后急性症状消失,其它症状随后也逐渐缓解。由于化学治疗剂和抗生素的问世,现在需要应用血清制剂治疗的病已限于有数的几种。但是非血清类制剂也可通过类似的机制引起这些临床表现,特别是合成药物。因此也把这类病称为血清病或血清病样反应.
4.其它系统性损害: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可引起全身性损害,如过敏性休克,血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呼吸系症状(鼻炎,哮喘,肺泡炎,肺纤维化等);消化系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肝损害(黄疸,胆汁郁滞,肝坏死等);肾损害(血尿,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神经系损害(偏头痛,癫痫,脑炎等)。
药物过敏怎么办
一、什么是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是一类非正常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的异常,无论是过强或过弱,对身体都是不利的,会引起一系列的病变。病变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
药物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小儿,它与用药的剂量、给药的途径和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药物,无论口服、注射、外用或喷雾,皆可发生皮肤、粘膜以致全身的损害。
药物过敏反应分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前者在用药后瞬间出现,比如注射青霉素后,甚至皮试中即可发生胸闷、心慌、气短、面色发青、大汗淋漓、手足冰凉,甚至脉细弱以至休克。这种药物反应较严重,不及时抢救,可造成小儿死亡。
而迟缓反应是在用药数日后出现皮疹且疹型不一,有固定型药疹、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麻疹样皮疹等,重者可有剥脱性皮炎。即刻反应者往往伴全身症状。迟缓反应者可有剥脱性皮炎。即刻反应者往往伴全身症状。迟缓反应者可在局部或仅侵犯皮肤或一个脏器,症状相对较轻。
二、吃药过敏怎么办?
小儿用药后一旦出现过敏反应,首先应停药,同时给予脱敏治疗,如应用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葡萄糖酸钙等等。发生全身性过敏反应时,病儿应平卧,松开衣扣,头偏向一侧,注意血压的变化,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并尽快送往医院。
三、什么原因引起药过敏?
1、可能与药物质量有关
药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就造成同类不同厂家生产出的药品、同一种类不同批号的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不同。药物在分装过程中,生产条件(如温度、湿度、包装的密封度等)控制不严格都会影响药物的质量,造成不同批号的产品杂质含量不同,从而影响过敏反应发生率。
2、遗传因素
遗传性分泌型IgA缺乏者消化道黏膜通透性增加,未经消化或消化不全的蛋白等过敏原进入机体,引起各种过敏反应。
3、过敏体质
个体因内分泌紊乱及酶缺乏等原因,机体反应性改变,导致过敏反应发生。
4、环境情绪因素
机体的应激状态可影响抗原的形成,患者在虚弱、饥饿、焦虑、紧张等情况下,较易发生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的介绍
药物过敏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与人的特异性过敏体质相关,仅见于少数人。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本病有增多的趋势,其预防要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高度重视。药物过敏一般发生于多次接触同一种药物后,首次发病具有潜伏期,再次发病则可即刻发生。它的发生由于异常的免疫反应所致。这种反应总得来说都是对人体不利的。药物过敏一般应具有较典型的过敏性症状或体征。属于Ⅰ型过敏者往往有皮疹、皮痒、喷嚏、流涕、哮喘发作,甚至全身水肿,血压下降、休克等。属于Ⅱ型者常有贫血、出血、紫癜等。属于Ⅲ型者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肾脏损害等。属于Ⅳ者常有湿疹、固定的疱疹,周界清楚的皮肤色素沉着等。目前药物过敏的评估和确药物过敏的治疗原则是,首先停用致敏药物或强烈怀疑的致敏药物,其次是对症治疗。
药物过敏处理方法
(1)病人平躺、保暖,有条件者吸氧。
(2)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毫升~l毫升,小儿略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分钟~3O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以盐水稀释到10毫升),同时静推地塞米松5毫克~10毫克。
(3)肌注非那根25毫克或其它抗组织胺药。
(4)针刺人中、十宣、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5)经上述处理后仍无好转,应立即采用补充血容量、升压药物、呼吸兴奋剂、人工呼吸等一系列综合抢救措施。
药物过敏要警惕
(1) 、如果有药物过敏史,本人和家属要牢牢记住。
在以后无论是在药店买药还是去医院就诊都要告诉医务人员自己对哪些药物过敏,避免再次使用。
(2)、要有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意识。
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清楚用药注意事项、用药禁忌;要特别注意药物的成分,防止药物的成分中含有曾经引起过敏的药物。
(3)、特别注意避免发生药物交叉过敏。
常见的可引起交叉过敏的药物,如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能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也过敏;对某种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也会对某些利尿剂和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等产生过敏;对拜阿司匹林过敏的人,使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西乐葆、扶他林等)也可能引起过敏。
(4)、特殊人群。
过敏体质的人用药后要注意身体变化。有过敏征兆时,尽可能迅速就医,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或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普鲁卡因及含碘造影剂等。
(5)、药品存放要得当。
避免潮湿、高温的环境,要避光、密封保存,需放冰箱保存的药品要放冰箱保鲜层。
(6)、立即停用可疑的致敏药。
一旦出现药物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致敏药,要多饮开水以促进致敏药物的排泄,合理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维生素C、钙剂等,并尽早就医。
药物过敏治疗措施
(一)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做手脚未断然停药的作法。
(二)支持疗法 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渡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于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三)加强排泄 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四)药物治疗 需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措施。
1.轻症病例 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 1g静注,日1次;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注,日1~2日;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或扑粉,一日多次,以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 指皮疹比较广泛,且伴发热者。①卧床休息;②涂上述药物;③强的松每日20~30mg,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 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⑴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3g,10%氯化钾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缓慢滴注,日1 次,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时日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⑵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⑶输新鲜血液输血浆: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⑷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⑸局部治疗:在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粘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眼结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须及时处理,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不冲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时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氢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剥脱导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及唇部粘膜损害常妨碍进食,可用复方硼砂液含漱,日数次,外搽粘膜溃疡膏或珠黄散、锡类散等。对无法进食者可用鼻饲。
⑹如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用应处理。
⑺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并酌情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及维生素B6等药物。
药物过敏如何治疗
有些药物过敏,在停药后就可以好转。但也有时候,仅停药是不够的。药物过敏时,首先应该多喝些温开水,便于药物尽快排泄,同时要留意身体变化。如果出现较严重的过敏症状,可能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好是一出现过敏就去医院,避免情况恶化。
(1)局部治疗
在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黏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眼结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须及时处理,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冲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时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氢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剥脱,导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及唇部黏膜损害常妨碍进食,可用复方硼砂液含漱,外搽黏膜溃疡膏或珠黄散、锡类散等。对无法进食者可用鼻饲。
(2)全身治疗
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此药,并尽快送医院治疗或抢救,离医院远的可先就地治疗并抢救。然后送医院进一步检查与处置。
如果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应给抗组织胺药物,肌肉注射或静脉给药,如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维生素C、地塞米松、赛庚啶、扑尔敏、敏迪、息斯敏、皮炎平霜、1%氢化可的松软膏、樟脑酊等。
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分秒必急地抢救,立即使病人头低位躺下,皮下注射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0毫克(小儿酌减),也可用0.1~0.5毫克缓慢静推(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毫升)。若皮下注射或肌注肾上腺素疗效不好,可改用4~8毫克静滴(溶于5%葡萄糖500~1000毫升)。呼吸困难时可缓慢静脉注射氨茶碱0.25~0.5克,同时人工呼吸,按病怀需要可给氧、保温,并注意维持呼吸与循环功能。
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药物过敏怎么办
当药物过敏发生时,要第一时间停止用药,马上到正规医院进行急救,通过针对过敏的具体病症来进行施救,如出现血管神经性血肿和荨麻疹时,要用抗组胺药物等。在平时用药时一定要加强安全性,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药物过敏怎么办
一)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做手脚未断然停药的作法。
(二)支持疗法 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渡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于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三)加强排泄 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四)药物治疗 需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措施。
1.轻症病例 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 1g静注,日1次;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注,日1~2日;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或扑粉,一日多次,以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 指皮疹比较广泛,且伴发热者。①卧床休息;②涂上述药物;③强的松每日20~30mg,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 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⑴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3g,10%氯化钾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 1000~2000ml缓慢滴注,日1次,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时日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⑵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⑶输新鲜血液输血浆: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⑷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⑸局部治疗:在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粘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以上的内容就对药物过敏的治疗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相信很多因为出现药物过敏对自己身体构成伤害的一些患者,在对以上内容了解以后,了解了治疗方法,必须要尽快的通过治疗,这样才能让自己药物过敏,通过具体的治疗,才能让自己康复。
药物过敏怎么办
1.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首先采取的措施,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继续用药。
2.支持疗法
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度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含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3.加强排泄
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4.药物治疗
(1)轻症病例 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静注。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静注。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一日多次,可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 ①卧床休息。②涂上述药物。③强的松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药物过敏的症状有哪些 药物过敏的症状
这是比较典型的症状,但是,如果有其他更严重的反应,比如呼吸困难、头昏眼花、呕吐等就更要注意了。
口腔痒且有刺痛感表明你可能正受到口腔过敏综合征的困扰。
虽然引起头痛和偏头痛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是研究表明,添加剂和食物中的其他化学成分有时也有可能引起头痛和偏头痛。
严重食物过敏的主要症状之一是急剧喘息、呼吸困难,对于有潜在哮喘症的患者来说,尤其令人担忧。
药物过敏虽然不会导致慢性哮喘症,但却会恶化哮喘症的病情。
药物过敏
外阴瘙痒也可能是药物过敏或者化学物质刺激引起的,例如:肥皂、避孕套、新洁尔灭等物质。
这种过敏性体质的女性常常因服用药物而引起“固定型药疹”,一般发生在外阴部皮粘膜交界处。
用什么药管用:如果是轻微的过敏性皮疹可以暂时不用药,如果过敏严重一般服用或涂抹激素类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