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痛多久开指 阵痛开宫口全过程
阵痛多久开指 阵痛开宫口全过程
阵痛间隔:约为5-10分钟/次。
宫口情况:腹痛感较为微弱,宫缩有规律,子宫口刚刚打开些许。
阵痛间隔:约为4~5分钟/次。
宫口情况:宫缩加剧,用时长,子宫口打开到一半。
阵痛间隔:约为2~3分钟/次。
宫口情况:此时是产妇最煎熬的时候,阵痛感越来越强,子宫口打开到2/3了。
阵痛间隔:约为1分钟/次。
宫口情况:此时,开宫口完毕,子宫口已经完全打开,自宫口至阴道的整个产道顺利连为一体,只要产妇配合医护人员用力,马上就可以和宝宝见面了。
分娩时到底开几指才能生
到底开几指才能生?
开指指的就是开宫口,宝宝想和爸爸妈妈顺利见面就必须要经过宫口这道关卡。正常状态下,子宫颈口张开约有一指尖的距离,随着产程的进行,子宫口逐步扩张,直到打开到能允许足月胎儿通过,整个过程就被称为开宫口。当宫口开了三指大小时,准妈咪就可以进入待产室了;当宫口开了十指大小时,就意味着宝宝即将出来与你见面了。从宫口开三指到开全每个人需要的时长都不一样,一般需要4-8小时。
那么医生一般如何判断开指的情况呢?当产妇出现临产症状,子宫规律宫缩时,医生都会对其进行指检,在戴了无菌手套的情况下,从阴道将手指伸入,用手指放在子宫口,以手指来测量宫口的打开情况。通常以一个指头1厘米来说,开十指指的是宫口开了10厘米。而实际上大部分人的手指都比1厘米要宽,通常一个手掌宽度就接近8-9厘米了,所以开十指也并非是把两个手都放里面检查宫口扩张程度。
你知道宫口开是什么感觉吗?
分娩开始 (阵痛间隔为5-10分钟) 不会感觉到很疼,子宫有规则的收缩,子宫口稍微打开。 最需要时间的一段 (阵痛间隔为大约4-5分钟) 强烈地感觉到子宫的收缩,也是最花费时间的时候,到这时子宫口打开一半。 想使劲却使不上劲 (阵痛间隔为大约2-3分钟) 阵痛变得越来越强烈,这是最辛苦的时期,无论怎么使劲儿都感觉使不上劲儿,但是不能放弃,不管怎样都要坚持用力。 宝宝快要出生了 (阵痛间隔为大约1分钟) 子宫口全部打开,从子宫口到阴道已经连成了一体,成为胎儿出生的通道,要保持用力,配合宝宝的出生,胜利就在眼前了。
开指和阵痛时间表
开指和阵痛时间表
1、感觉有明显的阵痛收缩约每隔十分钟发生一次,开宫口一指,就应该赶快通知你的医生,并准备进医院待产。
2、如果每五分钟就出现一次收缩的话,表示分娩已经开始了,此时宫口约开3—5指,而且接下来会有剧烈的疼痛,准妈妈可进入产房生产。
3、如果阵痛间隔是2—3分钟一次,此时宫口接近7指,宝宝快要生了,但这也是产妇最辛苦难熬的时候。
4、当阵痛间隔为1分钟一次时,宫口开十指,配合医生马上就能生下宝宝。
备注
1、有时候还未有阵痛,羊膜就先破开了,这是“早期破水”,应该立即请医师检查,以确定子宫颈是否有开,是否有脐带脱垂,如果破水太久更可能引起细菌感染,导致一些并发症。
2、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无痛分娩,方法包括非药物性镇痛和药物性镇痛两大类,非药物性镇痛包括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等,但镇痛效果较差;药物性镇痛方法有笑气吸入法、肌注镇痛药物法、椎管内分娩镇痛法,其中椎管内分娩镇痛法是迄今为止所有分娩镇痛方法中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最可行的镇痛方法!
10分钟阵痛一次多久生 宫口开多少可以生宝宝
开到10厘米。
产妇分娩共分为三个产程,第一产程,即宫口扩张期。第二产程,即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指胎儿娩出到胎盘排出的过程。但产妇有感觉明显规律的阵痛开始,第一产程就已经开始了,这里是1指,直到产妇宫口全开,也就是开十指10厘米的时候,宫口即为全开,此时宝宝才能够顺利通过产道,娩出体外。
二胎宫口开一指离分娩还有多久 第二胎阵痛到宫口完全打开需多久
二胎妈妈从规则的阵痛开始到子宫口完全打开,宫口开到10厘米,平均需要5-6小时,孕妈妈要根据宫缩强度,适时配合呼吸,能促进宫口完全打开。
孕妇怎样快速开宫口 孕妇开宫口是什么感觉
子宫口完全打开时,可达到10厘米左右(也就是十指)。在开宫口的过程中,打开的速度因人而异。一般说来,宫口刚开时比较缓慢,随后速度会加快。如果从阵痛时算起,大多数初产妇的分娩过程需要8-10个小时。当宫口打开到4厘米,临近一半时,是产妇开指耗时最长的时候。之后阵痛感来势更加猛烈,待子宫口开到6厘米时速度会加快很多,尤其是从8厘米左右到全部打开用时很短。
阵痛多久开指 阵痛后宫口不开怎么办
1.如果开宫口不顺,在活跃期时需要及早决定,或借助药物,或进行剖宫产,具体情况请咨询医生意见。
2.产妇的精神心理,都对开宫口有一定影响。请记住,强烈的腹痛感和开宫口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产妇能保持轻松冷静,子宫口就相对容易打开。
规律宫缩多久要生呀
开始感到腹部阵痛收缩时,可以计算一次阵痛到下一次阵痛的时间,计算其频率,如果间隔时间很长,约10至20分一次,在走动或休息后又会改善者,通常是假痛,并不需立即到医院. 真阵痛开始才真正进入产程,它会造成子宫颈逐渐扩张和变薄,和假阵痛的区别是:真阵痛的疼痛强度是越来越强,疼痛持续的时间是越来越久,每一次阵痛间隔的时间会越来越短,不会因为走动而减轻. 从真阵痛开始至子宫颈扩张3至4公分称为潜伏期,初产妇平均需6.4小时,不超过20小时,经产妇平均4.8小时,不超过14小时. 初产妇当阵痛密集到3到5分钟一次,经产妇当有规则阵痛,则可到医院待产.
胎儿入盆怎么摸出来 胎儿一般什么时候入盆
入盆时间通常在孕36周到分娩阵痛到来之前,初产妇多在预产期的前两周入盆,而经产妇多在阵痛开始前入盆,但也有个别产妇在数天内完成入盆整个过程。
缓解分娩阵痛
许多产妇对分娩阵痛认识不足,把与分娩无关、且出现时间短、间歇期长而不规则、强度不大的假阵痛,误认作是分娩的发动,因而消耗了大量精力。到了要真正用力娩出胎儿时,却感精力不济,加上喊叫又使肠管胀气,不利于宫口扩张和胎儿下降。阵痛和普通疼痛的感觉不同,大约3至5分钟收缩一次,每次持续30至40秒;在接近子宫口全开的时候,子宫收缩可密集到1至2分钟收缩一次,每次持续45至60秒。阵痛是逐渐变强的, 疼痛增强就说明胎儿就要出生了,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的阵痛,不能恐慌。
首先,产妇要对分娩有正确认识,消除精神紧张,抓紧宫缩间歇休息,也可看书或听音乐令自己放松下来。按顿进食、喝水,使身体有足够的能力和体力。这些不但能促进分娩,也大大增强了对疼痛的耐受力。如果确实疼痛难忍,也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和按摩等来减轻疼痛,下面为准妈妈们介绍4个缓解阵痛的方法:
1调整呼吸。阵痛末期阵痛程度会加剧和增长,次数亦会转密。每次阵痛开始和结束都用全胸式呼吸,中间部分用上胸式呼吸,以便尽量放松下腹减低痛楚。所谓上胸呼吸,口微微张开,用口轻吸气,然后轻吹气。只用肺上半部像吹熄小蜡烛,不需太用力。全胸式呼吸即用力深呼吸,先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慢慢用口呼出。
2按摩。在调整呼吸的同时,辅以合理的按摩,能更好地放松肌肉,减轻痛楚。具体做法为:吸气时,两手从两侧下腹部向腹中央轻轻按摩,呼气时,从腹中央向两侧按摩。每分钟按摩次数与呼吸相同,也可用手轻轻按摩不舒服处,如腰部、耻骨联合处,这些部位是经络要地,合理按摩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舒缓疼痛的作用。
3压迫止痛。在深呼吸的同时,用拳头压迫腰部或耻骨联合处。
4适当走动。产妇如一切正常,经医生同意后,可适当走动一下,也可以缓解疼痛。
顺产全过程
顺产是我们人类繁育下一代最原始的方式,也是最适合的方式,顺产注意事项也特别多。但是现代人因为种种原因,顺产的人数变得锐减。很多人对于顺产过程中经历的疼痛都特别恐惧,所以选择剖腹产。接下来就让我们说说顺产全过程吧!
顺产全过程
从规律性子宫收缩开始到胎儿胎盘娩出为止的全过程称为总产程。第一产程时间最漫长,此时的宫缩,是为打开子宫颈口做准备。第二产程是经阴道将胎儿娩出,第三产程为娩出胎盘。
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是总产程在临床上的三个阶段,即三个产程。
1、第一产程:漫长前奏
时间跨度:约在进产房前8~12个小时(初产妇)
第一产程是指子宫口开始扩张,直到宫口开全(约为10厘米)。这是整个分娩过程中历间最长的一个产程。此时子宫的收缩间隔会越来越短,从开始时的每隔5~6分钟收缩30秒以上到每隔2~3分钟收缩50秒。
在第一产程中,准妈妈宫缩时感觉下腹痛,宫缩越紧,间隔时间越短,子宫颈口则开得越快。在这一阶段准妈妈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喊大叫白白消耗体力,以免到后来精疲力尽,无法配合。
2、第二产程:需要用力
时间跨度:约1~2个小时
一旦你的子宫颈完全打开了,就进入了胎儿娩出阶段,也就是终于到了你的宝宝要离开你身体的时候了。第二产程就是指从子宫口开全到胎宝宝娩出这个阶段。
此时随着子宫收缩加强,宫口全开,胎头先露部分开始下降至骨盆,随着产程进展,宫缩加强,迫使胎宝宝从母体中娩出。
3、第三产程:娩出胎盘
时间跨度:约5~15分钟
第三产程是指胎宝宝出生到胎盘排出阴道这个阶段。此时胎宝宝已经娩出,宫缩会暂停一会儿又重新开始,胎盘因子宫收缩会从子宫壁剥落移向子宫口,准妈咪再次用力,胎盘就会顺利脱出。
医生或助产士会检查胎盘及隔膜以确认它们全部被排出来了,任何留在子宫内的碎块都应该被清理出来。医生或助产士还将检查你的子宫,以确认它在继续收缩,这样才能够止住胎盘剥落地方的流血。如果你接受了外阴切开术,这个时候伤口也需要进行缝合。
现在,有人主张把产后2小时称为“第四产程”。因产后出血大多发生在这2小时内,在这段时间里产妇仍需留在产房观察。如一切正常,2小时后产妇被送到休息室,分娩过程真正结束。
顺产全过程中的禁忌
1、不要高声喊叫
发出声音本身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如果持续地高声喊叫,就会打乱缓解阵痛的呼吸节奏,声音低一点是没问题的。不要从一开始就过分关注阵痛。开始后会持续很长时间,所以注意力不要从一开始就过分集中,不要详细地记录什么,这会让你感觉紧张、疲劳,而这些首先会影响到交感神经,阵痛就越难度过。
2、不要闭眼睛
如果闭起眼睛能够让自己听到身体内部的声音,更集中注意力分娩的话就可以这么做。但如果闭上眼睛让你感到头晕那还是睁开眼睛更好。
3、阵痛来临的时候不要过分用力
如果肩膀等部位过分用力,体力消耗会很快,特别是过分用力收紧臀部很可能把正在下降的胎儿再挤回去,所以阵痛时不要过分用力,阵痛过去赶快让自己松口气,释放一下紧绷着的身体。
4、不要让身体向后仰
后仰只会加剧宫缩痛。要克服宫缩痛蜷起身体来会更轻松。采用纠正胎位不正的胸膝卧位,趴在地板或是床上,胸部和膝盖着地,臀部翘起,重力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起作用,疼痛就会减轻。
顺产的具体过程
顺产是最自然的分娩方式,指胎儿通过母体的阴道自然产出。那么顺产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顺产要多长的时间?
1.第一产程
第一产程是子宫收缩到子宫颈口全开的时期,即出现有规律的宫缩,到宫口开始开,再到宫口开到十厘米。这个时期大概要十到十二个小时。
宫口开大的过程十分漫长,产妇应保持体力。一般宫口开到三厘米时产妇就可以进产房。进产房前,产妇需要备皮,以减少细菌,防止感染。医护人员会检查宫口开大情况,检查胎心率,检查胎头下降情况,并根据观察的情况和产妇状况判定是否要进行顺产。
2.第二产程
第二产程是宫口全开到胎儿产出的时期。这个时期大概要一至两个小时。
产妇宫缩的时候,胎儿头部不断地下降,经过骨盆腔,再到阴道口。在胎儿头部快露出阴道口时,医生需要根据胎儿的大小判断是否进行会阴侧切,并及时操作,以防止太大的胎儿撕裂产妇的会阴。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胎儿会慢慢出来,先是出头部,再是前肩、后肩,身体与四肢也紧跟着生出。
3.第三产程
第三产程是胎儿产出到胎盘产出的时期。这个时期大概要五至三十分钟。
胎儿出生后,子宫缩小,胎盘开始从子宫剥离,随着子宫的收缩排出体外。医生会检查胎盘的完整性,防止胎盘残留在体内危害母体。如果产妇在第二产程中做了会阴侧切,这个时候则需要进行伤口缝合。
4.第四产程
第四产程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说法,指的是产后2h。
顺产后2h,产妇需要留在产房进行观察,因为在这段时间内,产妇有可能会出现产后出血。如果没有异常症状,产妇就可以送回病房,整个顺产过程结束。
结语:对于准妈妈来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些都是非常难以忘怀的时刻。顺产不仅仅对于孕妇自身的身体机能好,而且对于宝宝的身心发育也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孕妇想要顺产,就要多运动锻炼。
阵痛多久才会生 出现阵痛怎么办
临产前,如果阵痛约隔十分钟发生一次,就应该赶快通知家人,并准备进医院待产。如果每五分钟就出现一次的话,表示分娩已经开始了,子宫会规则的收缩,而且接下来会有剧烈的疼痛,准妈妈一定要赶快去医院待产。
越临近分娩,阵痛程度会加剧和增长,次数亦会转密。孕妇可以尝试调整呼吸,缓解疼痛感,建议每次阵痛开始和结束都用胸式呼吸,以便尽量放松下腹,减低痛楚。
出现阵痛后,孕妇最好在家人搀扶下,经医生同意后,可适当走动一下,也可以缓解疼痛,并帮助开宫口,以尽快分娩。
分娩撕心裂肺
第一阶段:宫颈的扩张期
整个产程根据宫口打开的程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准妈妈都有一些能做和不能做的事,这些事对能否有效地减轻疼痛,分娩的顺利与否至关重要。这一阶段阵痛开始到宫口打开4厘米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宫口打开的程度不易察觉,但会感到不安和疼痛。
YES:你能做的事
变换姿势,尝试找到让你感觉最舒服的随着胎头的下降,准妈妈阵痛的部位也会有所改变,所以尽量找到感觉舒服的姿势这样才能更好地放松。阵痛的时候最好大口呼气缓解阵痛的基本方法就是采用呼气式呼吸法。如果强忍疼痛的话身体就会变得僵硬,产痛就会增加。通过大口地呼气可以释放疼痛的感觉。按压、抚摸、温暖身体用手按压、抚摸疼痛的地方可以在疼痛中让自己稍微放松一些。用热水袋放在腰部,让身体温暖一些也可以舒缓身体、缓和疼痛。
分娩的意思
分娩,特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分娩的全过程共分为3期,也称为3个产程。第一产程,即宫口扩张期。第二产程,即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
阵痛
阵痛是为了把胎儿向子宫外面挤压,所出现的因子宫收缩而产生的阵发性疼痛。最初是每隔30-40分钟阵痛一次,大约5-6个小时以后,变为每隔10分钟左右阵痛一次。等到有规律地每隔10分钟痛一次,就表明即将临产,这个时候要赶紧联络医院并送产妇去医院(有过分娩经历的产妇每隔15分钟痛一次)。
破水
破水是指包住胎儿的卵膜破开,羊水外流。一般来说破水是产程开始之后才发生的,但也有发生在阵痛之前。破水之后阵痛就会开始,要及时去医院。
见红
子宫口稍微打开一点,该处的胎膜与子宫壁剥离导致少量出血,称为见红。从见红到阵痛开始的时间孕妇各不相同,察觉到出血一定要和医院联络(出血症状也有可能不是见红,是其他危险情况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