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粒肿的治疗相关
散粒肿的治疗相关
诊断依据
1.无明显自觉症状
2.典型症状、体征;
3.进展慢,结节大者,外观可见隆起,甚至引起机械性上睑下垂;
4.继发感染者体征与内麦粒肿表现相似。
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
2.症状明显者可选手术刮除;
3.继发感染者抗生素治疗。
用药原则
1. 小霰粒肿(直径≤3mm)无须处理,或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加热敷,或囊腔内注射强的松龙(25mm/ml)0.2ml,疗效不显可隔周再注射。
2.囊肿较大(直径>3mm)或以上述处理不消退,可行刮除术,术后用抗生素滴眼剂或眼膏。
3.形成肉芽肿先切除肉芽,再作上述处理。
4.继发感染者应选择有效抗生素。
红霉素软膏祛痘吗 红霉素软膏的一般作用
红霉素软膏可用于身体轻微创伤如轻微挫伤、划伤消毒后涂用;轻度烧烫伤、蚊虫、顶芽、止鼻血、治疗口角炎。
红霉素眼膏可以治疗眼睑炎、麦粒肿、散粒肿、结膜炎、角膜炎、砂眼等,每晚涂一次,注意用于眼部的应该是红霉素眼膏,而不是普通的红霉素软膏。
小儿如何预防麦粒肿和散粒肿
麦粒肿和散粒肿都是儿童常见病,与不爱清洁有关,因此教育儿童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可以预防麦粒肿、散粒肿的发是及复发。隐性远视眼常常有多发性反复散粒肿发生,戴眼镜矫正远视可有效防止发病。
下眼睑的游离端叫睑缘,长着排列整齐的睫毛,防止异物进入眼内。睫毛根部有皮脂腺和汗腺。眼睑有致密纤维组成的睑板的支撑才能在眼球前面自由的上下活动。纤维板内有高度发达的皮脂腺叫睑板腺,睑缘有它的腺管开口,分泌的油脂防止泪液从睑缘溢出。麦粒肿是睫毛毛囊皮脂腺、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麦粒肿起病早期眼睑沉重微痛,1~2天内疼痛加重并出现眼睑红肿,轻轻触摸发现有硬结,触之甚痛,4~5天后皮肤面可见黄白色脓肿形成,溃烂后脓液排出。发现眼睑红肿疼痛的早期,应及时对麦粒肿治疗。脓肿形成后,需切开排脓,禁忌挤压,以免把感染扩散到血液循环中,产生严重后果。
散粒肿是睑板腺慢性炎症引起的增值性病变过程,多无明显不适,偶然发现眼皮深处有绿豆至蚕豆大小的包块,皮肤不红,摸着也不疼。小的散粒肿不需任何治疗,大的散粒肿一则长期压迫眼球容易引起散光,二则增加化脓性感染的机会。
麦粒肿 治疗
麦粒肿即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中医称为针眼。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屈光不正、糖尿病、消化功能紊乱、体质虚弱及不良卫生习,惯者易患此病。有内外之分,发生于睫毛、毛囊或周围的皮脂腺者,称为外麦粒肿;发生于睑板腺者,称为内麦粒肿。本病为常见病,多见于青少年,预后较好,无损于视力。但反复或多发者,日后可能影响眼睑外观或功能。
初起有眼睑痒、痛、胀等不适感觉,之后以疼痛为主,少数病例能自行消退,大多数患者逐渐加重。检查见患处皮肤红肿,触摸有绿豆至黄豆大小结节,并有压痛。如果病变发生在近外眼角处,肿胀和疼痛更加明显,并伴有附近球结膜水肿。
一、西医药治疗
(1)局部湿热敷,用干净毛巾或纱布,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钟。
(2)抗菌素眼药水如氯霉素或利福平或氧氟沙星点眼,每日4~6次。抗菌纱眼膏如金霉素或红霉素涂眼,每日1~2次。一般不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个别重症,可肌注青霉素或口服抗生素。
(3)脓肿成熟,出现黄色脓头,可切开排脓。但切忌挤压局部。
二、中医治疗
(1)外治法:外涂玉枢丹或清火眼丸。取药研磨成汁,涂于结肿部位。
(2)内治法:
①风热外侵
睑部肿物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伴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金银花、连翘15克、桔梗12克、薄荷6克(后煎)、淡竹叶10克、甘草6克、防风10克、大花 粉12克、牛蒡子10克、芦根10克。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
②热毒壅盛
眼睑红肿痛难睁。兼有口干,头痛,发烧,尿黄,便秘,舌苔黄、舌质红,脉数有力。
治法:泻火解毒。
方药:穿山甲12克、栀于10克、连翘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天花粉12克、皂角刺12克、归尾12克、甘草6克、赤芍12克、金银花各15克、大黄5克、芒硝10克。
中成药:连翘败毒丸或牛黄解毒丸。
麦粒肿治疗
麦粒肿怎么治疗好得快
患眼闭眼做热敷,热度控制在患者能够忍受的程度,切勿烫伤眼睛周围皮肤,每天4次,每次15-20分钟。热敷应该持续到病灶不在红或不再疼痛为止。开始“出脓”的病灶局部切开排脓,让病灶内的脓液都排出来。脓肿尚未形成时切忌用手挤压,挤压可能导致细菌进入血管可引起海绵窦血栓形成或败血症,导致生命危险。对于睑缘炎患者,每天做一次睫毛根部擦洗,对于睑板腺炎,应该重点擦洗睑板腺开口,这么做可以预防 新的麦粒肿形成。
如果热敷、眼睑擦洗及病灶出脓时作引流都不能很好控制麦粒肿,麦粒肿的感染过程就会按自然进程进展,感染合并的碎片就会变成无痛性囊性病灶,称为“霰粒肿”。霰粒肿一般需要手术切除,较小的病灶也可以做病灶内类固醇激素注射。
以上就是麦粒肿怎么治疗好的快的简单介绍,大家看完之后对麦粒肿怎么治疗应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麦粒肿一年四季均能够发病,尤其是儿童少年的发病率偏高,主要多因内热外毒攻窜上炎导致。在这里专家提示大家,要相信科学治疗,不要轻信偏方等不科学的治疗方法。
麦粒肿和散粒肿之间的区别
上下眼睑的游离端叫睑缘,长着排列整齐的睫毛,防止异物进入眼内。睫毛根部有皮脂腺和汗腺。眼睑有致密纤维组成的睑板的支撑才能在眼球前面自由的上下活动。纤维板内有高度发达的皮脂腺叫睑板腺,睑缘有它的腺管开口,分泌的油脂防止泪液从睑缘溢出。
麦粒肿是睫毛毛囊皮脂腺、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起病早期眼睑沉重微痛,1~2天内疼痛加重并出现眼睑红肿,轻轻触摸发现有硬结,触之甚痛,4~5天后皮肤面可见黄白色脓肿形成,溃烂后脓液排出。
发现眼睑红肿疼痛的早期,应及时治疗,病情轻者口服抗生素,眼睑红肿严重者,需肌肉注射青霉素,局部滴0.5%庆大霉素溶液及金霉素、四环素眼药膏等。理疗可以帮助炎症吸收,减轻疼痛。脓肿形成后,需切开排脓,禁忌挤压,以免把感染扩散到血液循环中,产生严重后果。
散粒肿是睑板腺慢性炎症引起的增值性病变过程,多无明显不适,偶然发现眼皮深处有绿豆至蚕豆大小的包块,皮肤不红,摸着也不疼。小的散粒肿不需任何治疗,大的散粒肿一则长期压迫眼球容易引起散光,二则增加化脓性感染的机会,因此需手术摘除。
麦粒肿和散粒肿都是儿童常见病,与个人清洁有关,因此教育儿童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可以预防麦粒肿、散粒肿的发生及复发。隐性远视眼常常有多发性反复性散粒肿发生,戴眼镜矫正远视可有效防止发病。
散粒肿与麦粒肿的区别
霰粒肿是因为睑板腺堵塞引起的分泌物积聚出现在眼睑内的包块,麦粒肿是因为眼睑内急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包块,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炎症表现。两者有一定的联系,霰粒肿发生感染则转化为麦粒肿。指导意见:麦粒肿及霰粒肿炎症感染时需要采取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如果脓腔形成,则需要刺破排脓。霰粒肿较大需要采取手术治疗,较小的通过热敷可以促使消退。
麦粒肿: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痛性,化脓性,结节性炎症改变。又称睑腺炎 线粒肿:是睑板腺的特发性慢性非化脓性炎症,又称睑板腺囊肿。这两种都是需要及时手术治疗的,所以不要耽误,尽早确诊明确。
带妆睡觉一晚会怎么样
1、堵塞毛孔:化妆品中的成分长时间敷在脸上容易将毛孔堵塞,从而导致脂肪堆积在毛孔中,形成散粒肿或者粉刺等小疙瘩,影响美观。
2、加速衰老:带妆睡觉容易使肌肤角质层增厚,从而从皮肤变得衰老、松弛。
3、产生斑点:晚上带妆睡觉容易影响皮肤内部的新陈代谢,从而使得内部的黑色素和有害物质残留在皮肤上,在脸上产生斑点。
散粒肿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病程缓慢,一般并无明显症状,无疼痛有时仅有沉重感,可因有肿块压迫引起暂时性散光,或肿块压迫眼球而引起异物感。
2.眼睑皮下可触及一至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肿块,小至米粒、绿豆,大至黄豆、樱桃,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边缘清楚,无触痛。
3.翻转眼睑在肿块在结膜面,可见紫红色或灰红色局限隆起。如有继发感染,可演变成麦粒肿。
4.小型肿块可自行完全吸收,或自行穿破结膜面,排出胶样内容物,形成蕈状肉芽状增殖,这种肉芽组织亦可通过睑板腺的排出管道,而在睑缘表面形成乳头状的增殖。
散粒肿肉芽肿手术治疗
霰粒肿是一种非常多见的儿童眼病,最初发病时,儿童表现的是眼睑上可以看见一个小的肿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物逐渐增大。霰粒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结膜面型,它的表现是结膜面呈暗红色。肿物不向眼睑皮肤面发展,这种儿童可以通过眼睑结膜面手术,手术中在结膜面做一个小的切口,将霰粒肿囊腔中的坏死变性组织刮出即可。手术后眼睑不遗留瘢痕。
还有一种霰粒肿是皮肤面型,这种孩子的霰粒肿肉芽肿会向眼睑的皮肤面发展,肿物逐渐增大。肿物的囊腔中可以存在大量的血性坏死组织。这种霰粒肿比较复杂,如果不积极治疗,最终囊肿破裂,皮肤面遗留一个大的不规则的瘢痕组织,严重的眼睑皮肤面缺损会造成眼睑的外翻。
医院临床中接诊了大量的散粒肿的患儿,最初家长惧怕手术,一直坚持保守治疗,还有的家长认为这种病是麦粒肿,等着孩子麦粒肿的脓头破了自然就会好了,这两种的看法都是不对的。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儿童的散粒肿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应该尽早手术。有些家长怕孩子手术时疼痛,一再拖延手术时间,最后散粒肿发展成为散粒肿肉芽肿从皮肤面破溃,眼睑形成较大的疤痕。部分孩子由于皮肤面形成较大的肉芽肿只能全麻下行皮肤修整手术。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散粒肿的病因
散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不痛不痒,翻开眼皮内侧是暗红色的。小的散粒肿可自行吸收,也可缓慢增大,可按摩或热敷,促进吸收消散;大的散粒肿需手术摘除,要仔细将肥厚的囊壁摘净,以防复发;如合并感染就形同麦粒肿了。一般有用眼不卫生和过食辛辣刺激之物或肝气上逆引发。
麦粒肿俗称针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经常用脏手揉眼,细菌就会乘虚而人,引起麦粒肿的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以麦粒肿多为化脓性炎症。得各种全身性疾病时全身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引起麦粒肿。
散粒肿的注意事项
散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不痛不痒,翻开眼皮内侧是暗红色的。
小的散粒肿可自行吸收,也可缓慢增大,可按摩或热敷,促进吸收消散;大的散粒肿需手术摘除,要仔细将肥厚的囊壁摘净,以防复发;散粒肿没有什么特效药,主要还是热敷,一天三次,每次十到二十分钟.还可以配合消炎药辅助治疗。
饮食上建议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蒜等),少吃油腻食物(如动物油、植物油等),少吃甜食,少吃“发物”(如狗/羊肉等)
眼皮上长疙瘩怎么回事 散粒肿
眼皮上长疙瘩还可能是散粒肿。散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眼皮内侧呈现暗红色,不痛不痒。有自愈倾向,也可缓慢增大。
建议:注意眼部的清洁,若是出现症状不要轻易用手去挤,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