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儿破伤风病因有哪些

新生儿破伤风病因有哪些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

1、发病原因

感染方式常为用未消毒的剪刀,线绳来断脐,结扎脐带;接生者的手或包盖脐带残端的棉花纱布未严格消毒时,破伤风梭菌即可由此侵入,新生儿破伤风偶可发生于预防接种消毒不严之后,伤风杆菌不是组织侵袭性细菌,仅通过破伤风痉挛毒素致病;破伤风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排位第2的毒素,仅次于肉毒毒素,其致死量约 10-6mg/kg。

2、发病机制

(1)坏死的脐残端及其上的覆盖物使该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破伤风梭菌出芽繁殖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而致病,随着毒素的释放,产生毒素的细菌死亡,溶解,破伤风毒素经淋巴液中淋巴细胞入血,附在球蛋白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2)也可由肌肉神经结合处吸收,通过外周神经的内膜和外膜间隙或运动神经轴上行至脊髓和脑干,此毒素一旦与中枢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苷脂结合,抗毒素也不能中和,毒素与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苷脂结合后,使它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酸,氨基丁酸),以致运动神经系统对传入刺激的反射强化,导致屈肌与伸肌同时强烈地持续收缩,活动越频繁的肌群,越先受累,故咀嚼肌痉挛使牙关紧闭,面肌痉挛而呈苦笑面容,腹背肌当痉挛较强后,形成角弓反张,此毒素亦可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心动过速,高血压,多汗等表现。

请问什么是新生儿破伤风

俗称“四六风”、“七日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从脐部侵入而感染新生儿的。如果详细追问病史,可以发现这些患儿大多是在家土法接生,未用消毒剪刀、线绳来断脐和结扎脐带,接生者的手或包扎脐带残端的纱布也未经严格消毒,破伤风杆菌由此侵人机体。临床表现新生儿破伤风常于生后4天内发病,发病越早,病情越重。一般以哭闹不安,张口困难,吃奶费劲为早期表现,随后出现典型的“苦笑面容”一一双眉紧皱,牙关紧闭。头向后仰,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声音或光亮刺激都可以引起全身一阵阵的痉挛。如果病情严重出现呼吸肌与喉肌痉挛会引起呼吸困难、青紫窒息甚至死亡。

新生儿抽搐的原因有哪些 感染性疾病引发抽搐

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小儿肺炎等疾病也常常可以引起抽搐,多发生在出生后的3-7天。这些疾病通常在新生儿期由于表现症状不典型,不易被人们所发现,小儿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往往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症状

新生儿破伤风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乃至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新生儿破伤风是造成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患儿可由于缺氧、窒息、继发感染而死亡。严重缺氧可致脑细胞缺氧坏死,存活者智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判断本病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以下各点:

1.潜伏期的长短 潜伏期短,说明细菌的毒力强,产生的毒素多,故病情重。潜伏期短于6天者,预后多较严重;有资料表明,潜伏期短于6天者,其病死率为44.4%(11/25),而潜伏期长于6天者,病死率仅为20%(4/20),一般认为,潜伏期长于10天者,大多数能够治愈。

2.抽搐发生的时限 指开始发病至抽搐的时限。这个时限越短,病情越重,时限在24h内与长于24h,其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3.抽搐的频率及程度 这是判断严重性最主要的指标。抽搐越频,每次抽搐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

4.呼吸窘迫及发绀 严重破伤风病人,除频发抽搐外,往往有呼吸窘迫及发绀反复出现。产生呼吸窘迫及发绀的原因,大概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呼吸肌及腹壁肌痉挛、喉肌痉挛、胃内容物反流阻塞呼吸道、喉头分泌物过多、严重抽搐引起脑缺氧、过量的镇静药抑制呼吸中枢和肺部感染等。呼吸窘迫与抽搐互为因果,在严重病例,二者成为恶性循环,故有此症状者多属严重病例。

5.发热的高低 有高热者,除合并感染外,还与严重抽搐或反复窒息有关。故有高热者,亦属严重病例。

6.有无并发症 严重病例多有并发症存在。特别是肺部感染,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抢救。

虽然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很高,但掌握治疗原则,采用综合疗法,如能度过危险期(起病后10天左右),则大多数病例可以治愈。由于本病的自限性,破伤风毒素与神经细胞的结合是暂时的,可以恢复的,因此可望痊愈而不致产生后遗症。完全恢复需2~3个月。

什么是脐带护理

宝宝在子宫中通过胎盘吸收养分和氧气,胎盘连接在母体的子宫内壁上。而宝宝和胎盘之间就是靠穿过宝宝腹部的一个口中的脐带连接的。宝宝出生后,护士会通过一种无痛的方式,用钳子将脐带夹住,并在靠近宝宝的一端剪断,留下一段脐带残端。新生儿脐带的直径约1厘米左右,剪断后对新生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伤口,如护理不当,将成为病原菌侵入机体的重要途径,引起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败血症等疾病,因此必须做好新生儿脐部的护理。

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当心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桿菌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因大多在生后六、七天发病,故民间又称“四六风”或“七日风”。又因细菌是经脐部侵入且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口紧闭,故又名“脐风”及“锁口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接生时,脐部消毒处理不当所致。如用未经消毒的剪刀断脐或用不洁的布料包裹脐端,破伤风桿菌就可在脐部生长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外毒素毒力很强,对神经组织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可引起全身肌肉痉挛,亦可造成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是新生儿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其表现为小儿出现口张不大,不吃奶,哭声小,随后出现全身性强直性抽搐。该病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发病后尽早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和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治愈后无后遗症。

目前全国已基本消灭本病,但有些地区仍有散发,依旧值得大家的重视。

其表现症状为以下三个阶段:

前驱期:烦躁、哭声小、口张不大、吸奶困难。用压舌板检查咽部,可出现口紧闭。

痉挛期:口紧闭,苦笑面容,四肢呈阵发性、强直性痉挛,甚至角呈弓反张。任何刺激(包括声、光、扰动)均可引起痉挛发作,严重者喉肌、呼吸肌痉挛可致呼吸暂停和窒息。患儿神志清醒,体温一般正常。晚期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症。

恢复期:痉挛停止,肌张力仍高,可吃奶,不引起窒息,2—3个月后恢复正常,不留后遗症。

脐部护理不当当心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在宝宝出生1周时发病,故民间又称“四六风”或“七日风”。又因细菌是经脐部侵入且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口紧闭,故又名“脐风”及“锁口风”。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入侵引起的。

破伤风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在土壤中可以存活数年。长时间未使用的金属制品或有锈迹的金属制品上都附有破伤风杆菌。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剪刀、线绳结扎脐带或接生者的手未消毒,破伤风杆菌都会通过脐带侵入体内;如在已坏死的脐带上盖未消毒的棉花或包布,破伤风杆菌容易在坏死的脐带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外毒素毒力很强,对神经组织具有强大的亲和力,破伤风外毒素传至脊髓及脑干,与神经组织结合引起全身肌肉痉挛,亦可造成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是新生儿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因此,接生时所使用的剪刀、敷料等用具必须煮沸1小时或在高压蒸汽中蒸5分钟才能消灭破伤风杆菌。产妇应尽量选择正规医院进行分娩,以防接生工具出现意外导致宝宝患病。

打百白破疫苗发烧多久 百白破疫苗的作用

百白破疫苗主要是预防白喉、百日咳和新生儿破伤风这三种疾病的,是属于国家计划免疫内的药物,由政府免费提供。

正常来说,完成4次接种的儿童可得到较好的保护效果:预防典型百日咳的效力约85% ;破伤风的保护效力为80 ~ 100%;接种3次以上,对白喉的保护效力约为95%。


新生儿破伤风会影响智力吗

新生儿破伤风是新生儿出生后脐部感染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抽筋为特征。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粪便中。这种细菌抵抗力强,普通消毒药物对其无效,需要用高压消毒或含碘的消毒药物才能将其杀死。接生时如用被破伤风杆菌污染,而且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剪刀、线绳剪断或结扎脐带,细菌即可从脐部进入血液引起疾病。

假如脐部感染了破伤风杆菌,大约在7天左右出现症状,故俗称“七日风”,症状出现越早,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一般新生儿以哭闹不安起病,患儿想吃奶,但口张不大,吃奶困难。此后第2天就出现面部肌肉抽动,口角向外牵引,呈苦笑面容,四肢肌肉僵硬并出现抽筋。此时小儿对任何刺激如声音、强光、抚摸、喂水、打针等都可诱发抽筋。

当呼吸肌、喉肌痉挛时,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青紫、窒息。假如本病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患儿抽筋次数会越来越多,严重缺氧可致脑细胞缺氧坏死,部分患儿可由于缺氧、窒息、继发感染而死亡,存活者智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破伤风死亡率高,病情严重。故我们应该严格实行科学接生法,接生员的手以及接生用具均应严格消毒,防止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

小儿破伤风有哪些危害

新生儿破伤风是新生儿出生后脐部感染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抽筋为特征。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粪便中。这种细菌抵抗力强,普通消毒药物对其无效,需要用高压消毒或含碘的消毒药物才能将其杀死。接生时如用被破伤风杆菌污染,而且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剪刀、线绳剪断或结扎脐带,细菌即可从脐部进入血液引起疾病。

如果脐部感染了破伤风杆菌,大约在7天左右出现症状,故俗称“七日风”,症状出现越早,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一般新生儿以哭闹不安起病,患儿想吃奶,但口张不大,吃奶困难。此后第2天就出现面部肌肉抽动,口角向外牵引,呈苦笑面容,四肢肌肉僵硬并出现抽筋。此时小儿对任何刺激如声音、强光、抚摸、喂水、打针等都可诱发抽筋。当呼吸肌、喉肌痉挛时,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青紫、窒息。如果本病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患儿抽筋次数会越来越多,严重缺氧可致脑细胞缺氧坏死,部分患儿可由于缺氧、窒息、继发感染而死亡,存活者智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破伤风死亡率高,病情严重。故我们应该严格实行科学接生法,接生员的手以及接生用具均应严格消毒,防止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

什么是新生儿破伤风

许妈妈听过“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这其实就是新生儿破伤风,它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所致。

曾经有医院接诊了一例新生儿破伤风,小宝宝是在家出生的,一把剪刀用开水烫了一下就算“消毒”,剪断脐带后脐部也没有进行消毒处理。小宝宝被送到医院时,整个身体肌肉痉挛,像一块僵硬的木板,牙关紧闭,面容痛苦,很少哭,很少动,全身皮肤发黄,脐部红肿、渗血。小宝宝的父母是青海人,为了省钱就在自己家中分娩。小宝宝从第八天开始发烧,体温曾高达40.5℃,拒绝吃奶,并出现四肢抽搐。

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在出生4-6天时发生,宝宝最初常有烦躁不安、哭闹的症状,以后可出现吸奶不紧、牙关紧闭、抽搐、眼裂变小、面肌痉挛,及出现皱眉、举额、口角向外牵引、口唇皱缩、撅起成苦笑面容;颈部和躯干四肢肌肉痉挛,再现双手握拳、两臂强硬、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状;严重者呼吸肌痉挛,出现口唇青紫,甚至窒息;而且任何轻微刺激,如声音、光亮、震动都能引起痉挛发作;多数患儿有发热,但也可以无热或低热。

破伤风会传染吗

一、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素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重型患者可因喉痉挛或继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新生儿破伤风由脐带感染引起,病死率很高。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推行了全球免疫计划,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仍有近百万破伤风病例,数十万新生儿死于破伤风。

二、新生儿破伤风是如何传播的?

新生儿破伤风,也就是老百姓通常说的“四六风”,是由一种叫做“破伤风杆菌”的细菌由脐部侵入所引起的急性严重感染性疾病。这种细菌属于厌氧菌,生存能力极强,在阳光照射的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能耐煮沸60分钟,干热150度1小时之久。它生存在氧气缺乏的环境中,可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此毒素一旦与神经组织结合,很难被中和,并由此产生一系列表现。

(一)传染源

带有破伤风杆菌的人和动物是本病传染源。在通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仅在发生创伤并受到破伤风杆菌侵入时才会引起疾病。潜伏期2小时到数月数年。

(二)传播途径

破伤风芽胞杆菌是土壤中常见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家禽、家畜等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污染土壤,并随土壤或尘埃经创伤或伤口进入人体。其感染方式主要有:

1、创伤感染:因外伤受带有破伤风杆菌的泥土或其他异物感染。

2、脐带感染:用不洁的器械切割脐带,或用不洁的敷料处理脐带,使脐带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污染所致。

3、其它感染:产道、耳道、拔牙、鼠咬和手术后感染等。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不会造成人群传播,病人恢复后也不能产生病后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遍及全球,多呈散发;有显着的地区差异,且病死率高。

相关推荐

如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1.新法接生 大力推广新法接生,应将剪刀用火烧红,冷却后或用2%碘酒涂剪刀待干后断脐,线绳也应用2%碘酒消毒后结扎脐带,并多留脐带残端数厘米,争取在24h内脐带按严密消毒方法重新处理,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再重新结扎,2.紧急情况 如遇紧急情况,除脐带处理要严密消毒外,同时:(1)青霉素:肌注青霉素3~4天。(2)破伤风抗毒素: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U。(3)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注入体破伤

怀孕生子 该选啥医院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如何选择分娩医院,是每个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参加生育保险的城镇女职工和城镇居民大多选择医保定点医院,即市内各大医院或妇幼保健院分娩。然而,老少边穷地区,目前产妇在家生孩子仍较为常见,既方便又经济。如果育龄妇女一向身体健康,怀孕后无任何不良反应或曾到医院检查也无异常发现,在家分娩是可行的,平产好请经过正规培训、经验丰富的乡村助产接生员来接生。否则,就要到大的正规医院生产。近些年,

破伤风什么治疗方法

破伤风偏方一:炒荆芥药物组成炒荆芥12克、桂枝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泥10克、红花6克、槐树浆2盅(冲服)。每日一剂。按:此方多年来屡用颇验。若用于新生儿破伤风症效果亦好,其昏迷时可用鼻饲给药。一般药后汗出,邪随汗解。时用人指甲3克,麻油炸,研末,白酒冲服亦效。槐树浆的取法是:将稍粗些的鲜树条,断为尺许,以火烧树条之中间部分使两端流出白浆,取之备用。破伤风偏方二:鸡矢白药物鸡矢白(白

惊厥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特点

新生儿期以产伤所致颅内出血或产程窒息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为最多见,其次为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核黄疸、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手足搐搦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低血糖症及其他代谢异常等。生后1~3天常见病因是产伤窒息、颅内出血、低血糖等, 生后4~10天常见病因是低血钙症、核黄疸、低血镁症、早期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破伤风、颅脑畸形。在此年龄阶段, 还应考虑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和

如何护理新生儿破伤风

1、一般护理:让新生儿在安静房间内休息,室内空气要新鲜,避免对流风。给新生儿戴黑布眼罩,避免声光刺激。剪指甲,手心放置干燥棉球,防止抽搐时自伤手掌心。各项治疗护理操作要尽量在镇静剂发挥最大作用时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尽可能减少不必要刺激。2、控制痉孪。(1)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2)镇静剂使用;(3)抗生素应用。3、及时供给足够的营养与水份。4、保持呼吸道通畅。5、应保持脐部清洁干燥。6、加强

新生儿破伤风吃什么好

1.材料:1块蜜蜡,适量的酒。取5到9克蜜蜡,然后用1杯热酒化开之后服下。此方和玉真散一起服用更好。2.材料:蚕子、酒。将3克的蚕子放进碗中研磨成细末,取50毫升的暖酒一起调服,隔一个小时之后再服一次。3.材料:50克杏仁、500毫升酒。将杏仁先磨碎,不需要去除皮尖,生用,经过蒸后晾干,然后研磨成细末,然后将其加入到酒中,绞取汁,服50毫升,一天两到三次。4.材料:2碗大豆、6碗酒。先把大豆放进锅

新生儿破伤风治疗

1.护理将患儿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尽量减少刺激以减少痉挛发作。痉挛期应暂禁食,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症状减轻后试用胃管喂养,脐部用3%过氧化氢清洗,涂抹碘酒、酒精。2.抗病毒只能中和游离破伤风病毒,对已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毒素无效。因此,越早用越好。3.止痉药控制痉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地西泮 安定,缓慢静脉注射,5分钟内即可达效浓度。但半衰期短,不适合做维持治疗,4~8小时1次。(2

抽搐的原因哪些

1、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肺炎等也常引起抽搐,多发生于生后3-7天。这些疾病在新生儿期由于体现不典型,不能及时诊断和医疗,也往往造成严重后果。2、代谢异常,如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高血钠、维生素B缺少等,也是新生儿抽搐比较常见的原因。其余,如脑发育不全、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核黄疸等也会发生抽风。另一方面,抽搐自身也会造成严重后果。抽搐火候体耗氧、耗热大大增加;机体处于缺

惊厥不同时期发病特点

新生儿期以产伤所致颅内出血或产程窒息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为最多见,其次为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核黄疸、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手足搐搦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低血糖症及其他代谢异常等。生后1~3天常见病因是产伤窒息、颅内出血、低血糖等,生后4~10天常见病因是低血钙症、核黄疸、低血镁症、早期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破伤风、颅脑畸形。在此年龄阶段,还应考虑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和代谢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破伤风症状

新生儿破伤风主要是由脐带感染所致,潜伏期一般为1周。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时吮奶困难,以后进展与成人相似。患儿角弓反张,面肌张力增高(表现闭眼、皱眉皱额、口半张唇收缩等)特殊面容。呼吸肌痉挛可导致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