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恶性肿瘤
腹部恶性肿瘤
腹壁良性肿瘤有硬纤维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血管瘤、乳头状瘤、皮样囊肿等。恶性肿瘤有纤维肉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黑色素瘤、皮肤癌和转移性癌等。择其主要者叙述于后。临床上表现为腹壁内无痛性卵圆形肿块,质地坚硬,生长缓慢。在大多数病人,肿瘤直径达数厘米时即被发现。当腹肌收缩时,仍能清楚地扪及肿瘤轮廓,可以与腹腔内肿瘤相鉴别。
少数延误就诊者,肿瘤向四周呈片状浸润性生长,大片腹壁僵硬,直径可达10几厘米。肿瘤多来源于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或腹横肌的肌鞘或腱膜,向肌肉内呈浸润性生长。肿瘤无包膜,边缘不规则,呈蟹足状;质地坚韧如橡皮;切面灰白色,呈交错编织状。显微镜下,肿瘤由丰富的胶原纤维和较少的纤维细胞组成,呈平行排列;细胞无异型性和核分裂相;在肿瘤的边缘,常可见到被肿瘤包绕的横纹肌组织小岛。肿瘤组织形态属良性,但极易复发。本病以青壮年多见。
肿瘤通常发生于真皮,呈隆凸状。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长短、胖瘦不一,多呈席纹状或漩涡状排列,有些细胞可有较显著的异型性,核分裂相少见,属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治疗上应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及其附近的正常肌肉、肌膜和腱膜,如累及腹膜亦应部分切除。切除不彻底易致复发。如肿瘤切除后腹壁缺损较大,可用邻近的腹直肌前鞘、大腿阔筋膜翻转后修补,或用真丝纺绸、涤纶补片修补,以防形成切口疝。肿瘤范围很广不能切除时,可试用放射治疗。
扁桃体出血是怎么回事 扁桃体肿瘤
扁桃体恶性肿瘤为口咽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者,扁桃体肿瘤早期症状为咽部不适、异物感,一侧咽痛,吞咽时较明显,多未引起重视。晚期咽痛加剧,引起同侧反射性耳痛,吞咽困难,讲话含糊不清,呼吸困难、扁桃体出血等。
肺部肿瘤与肺癌的区别是什么
肺部肿瘤的含义是很广泛的,肺癌并不等于肺部肿瘤,肺癌只是肺部肿瘤的一部分,但是肺癌是肺部肿瘤中很重的一部分,肺癌是肺泡和各级支气管内的上皮细胞所形成的恶性肿瘤,其他部位的肿瘤不属于肺癌,肺部肿瘤包括肺癌但是不一定是肺癌。 肺部肿瘤包括肺部良性肿瘤,和肺部恶性肿瘤,其中肺癌就是肺部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是构成肿瘤的细胞与正常细胞相似,但其组织结构与正常组织结构不同,没有正常组织的功能,细胞异常增殖积聚成块,形成肿瘤样畸形;但这种细胞增殖较慢,不向全身扩散,不会转移。 肺部恶性肿瘤除肺癌以外还有恶性淋巴瘤、肺癌肉瘤等,相对于良性的肿瘤,恶性肿瘤是与正常细胞结构不相似,也没有正常细胞的功能,恶性肿瘤细胞是无限增殖的,会随着血液在全身转移和扩散等。
耳部恶性肿瘤应该注意些什么
耳廓鳞癌早期表现为屑状斑丘疹,有痒感,搔抓易引起出血,逐步发展为硬结,之后表面糜烂、溃烂或形成菜花样肿物。初期无疼痛,晚期侵及软骨膜时疼痛较明显。
外耳道鳞癌早期常被诊为慢性外耳道炎或外耳道胆脂瘤,患者常有血性耳漏,检查可见外耳道局部皮肤糜烂,有肉芽样组织生长,取组织送检,常可明确诊断。耳廓鳞癌发展缓慢,发生转移亦较晚,最常发生转移的部位为腮腺淋巴结,其次为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及颈后上淋巴结。外耳道鳞癌常呈浸润性生长,可很快侵及其下的骨组织,并可累及面神经。 耳部恶性肿瘤生活起居护理
(1)病室环境须保持安静、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通风要根据四时气候和属证不同而异,切忌对流风。
(2)病室温湿度要适宜,温度以18—20C为宜,阳虚证、寒证病人应偏高些。
(3)在病情允许下应注意动静结合,以不疲劳为原则,体弱者虽以静养为主,但也应在床上或室内行养功、放松功活动。
(4)根据四时气候变化,做好气象护理。如春夏之季宜早起床,广步于庭,使阳气充沛;秋冬之季,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并随气候而增减衣被。
这些表现就是颈部淋巴结病
从临床表现判断,淋巴结转移癌的就诊年龄最大,无性别差异,病程较长,淋巴结较大。淋巴结核以女性多见,病程长。淋巴结炎患者多较年轻,平均病程短,淋巴结较小。
男性恶性淋巴瘤比女性淋巴结肿明显大,常伴有发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是一个多部位,常伴发热,平均病程相对较短。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病)发病年龄小,发烧,淋巴结肿大明显。
颈部肿块诊断80%规律可作为诊断分析的参考:颈部非甲状腺瘤20%为炎症、畸形或其他非肿瘤性疾病;恶性肿瘤20%为颈部原发肿瘤,80%为转移性肿瘤;转移性肿瘤20%来源于胸腹部脏器,80%来源于头颈部恶性肿瘤。
转移性恶性肿瘤中,20%原发灶不明,80%可找到原发灶。值得注意的是,诊断为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proliferation of the lymph node)的病例越来越多。常是不明原因的多部位淋巴结肿大,无或轻度不适。
能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因素有多种,例如病毒、某些化学药物、代谢的毒性产物、变性的组织及异物等。组织学上,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表现十分复杂,是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淋巴组织交界性病变。如伴有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则需注意恶变倾向,予以严密观察。
掌握淋巴结肿大的性质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急性、慢性炎症、淋巴结肿大、软质、可活动性、周围组织及皮肤无粘连,有无红肿、热痛、痛等典型症状。
如患淋巴结核,早期淋巴结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黏连,病情加重后淋巴结可继续肿大,但一般不超过核桃大小,以后可黏连融合成片,发生液化,破溃,流出棕黄色脓液或干酪样物质。
颈部肿块诊断80%规律可作为诊断分析的参考:颈部非甲状腺瘤20%为炎症、畸形或其他非肿瘤性疾病;恶性肿瘤20%为颈部原发肿瘤,80%为转移性肿瘤;转移性肿瘤20%来源于胸腹部脏器,80%来源于头颈部恶性肿瘤。
转移性恶性肿瘤中,20%原发灶不明,80%可找到原发灶。值得注意的是,诊断为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proliferation of the lymph node)的病例越来越多。常是不明原因的多部位淋巴结肿大,无或轻度不适。
能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因素有多种,例如病毒、某些化学药物、代谢的毒性产物、变性的组织及异物等。组织学上,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表现十分复杂,是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淋巴组织交界性病变。如伴有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则需注意恶变倾向,予以严密观察。
掌握淋巴结肿大的性质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急性、慢性炎症、淋巴结肿大、软质、可活动性、周围组织及皮肤无粘连,有无红肿、热痛、痛等典型症状。
如患淋巴结核,早期淋巴结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黏连,病情加重后淋巴结可继续肿大,但一般不超过核桃大小,以后可黏连融合成片,发生液化,破溃,流出棕黄色脓液或干酪样物质。
肿瘤化疗原则
哪种肿瘤疾病放疗后效果是最好的?在肿瘤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大约 70% 左右的病人需要用到放射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大约有 18% 的肿瘤可以用放疗根治。放疗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学科,称之为放射肿瘤治疗学,而且近 40 多年来发展很快。有些早期肿瘤单用放疗治愈率很高,如早期食管癌,宫颈癌,声带癌,霍奇金淋巴瘤,皮肤癌等。早期食管癌,前列腺癌,舌癌等 5 年生存率都与手术相似,而且美容效果较满意。
一般来医院就诊的肿瘤患者中, 70%~80% 以属中晚期患者,多数病人不能手术,或切除困难,或有手术禁忌,或不愿手术者,多数需行放射治疗,而且不少患者疗效较好。近年来,采用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或调强治疗不能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胰腺癌及转移癌等获得与外科手术相似的结果,为很多不能手术的早期肿瘤的根治开辟了新途径。
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亦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与外科配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放疗;与化疗配合的化疗前、中及化疗后放疗;还有放疗,手术和化疗三者配合的综合治疗。总之放射治疗是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恶性肿瘤病人应及时到放疗科诊治。
总之,哪种肿瘤疾病放疗后效果是最好的?专家表示几乎全身各部位的恶性肿瘤都可以用放射治疗。神经系统各种良、恶性肿瘤;胶质瘤、垂体瘤等;头颈部恶性肿瘤:鼻咽癌、鼻窦癌、喉癌、口腔癌等;胸部良、恶性肿瘤: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胸腺瘤等;腹部恶性肿瘤,直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四肢、躯干部软组织肿瘤、骨肿瘤、恶性淋巴瘤;皮肤良恶性肿瘤;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阴茎癌等等都可以用于放疗,但是效果是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不同来决定的。
颈部肿块怎么办
1.从年龄上来看,婴幼儿患者多为先天性肿块,如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囊性水瘤等;青少年患者多为炎性淋巴结肿大;青壮年和中年患者应警惕恶性肿瘤;老年者多为转移性恶性肿瘤。
2.从部位上来看,甲状舌骨囊肿和甲状腺肿物常位于颈部中线区域,鳃裂囊肿、涎腺肿物、颈部神经鞘瘤、颈动脉体瘤常位于颈侧区域,淋巴管瘤、肺及消化道来源的转移癌常位于颈后区域。
3.从肿瘤的性质来说,颈部恶性肿瘤一般较硬,活动度差。颈部转移癌可出现多个肿块,压痛不十分明显。颈部良性肿物一般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活动度可。鳃裂囊肿、囊性水瘤、表皮样囊肿为囊性肿物,但某些甲状腺转移癌也可表现为囊性。
大肠癌的症状有哪些
大肠癌(又称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在我国大部分省市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五~六位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大肠癌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性,家族遗传性因素也有所报道。那么大肠癌有那些症状呢?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如便次增加,腹泻,便秘,粪便带粘液,脓,血。腹痛为定位不确切之隐痛或腹部不适,胀气等。中晚期有消瘦,贫血以及急,慢性肠梗阻。
2腹部可扪及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不大之肿块(横,乙结肠癌活动度可较大)
3梗阻明显者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偶见急性结肠梗阻,癌肿穿孔或癌肿破溃大出血者。
注意事项:如果出现便次增加,腹泻,便秘,粪便带粘液,脓,血,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脾脏肿瘤的病因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上较脾脏良性肿瘤更为少见,据统计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仅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64%。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均为肉瘤,如淋巴瘤、血管肉瘤等。根据起源组织的不同,国内文献多将其分为3大类,即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脾血管肉瘤及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脾脏肿瘤的起因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发现了一些脾肿瘤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如感染因素(某些病毒、分枝杆菌、疟原虫等)、遗传因素及其他脾脏慢性疾病等。
综合分析,脾脏在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后,发生了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刺激了脾脏炎症区域内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的积聚和增生,在身体内部某些因素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这种增生可能会变得不受限制而发展成肿瘤。
另外,遗传因素及脾脏的一些慢性疾病与脾脏肿瘤的发病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耳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1.鳞状细胞癌
耳郭鳞癌发展缓慢,发生转移亦较晚,最常发生转移的部位为腮腺淋巴结,其次为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及颈后上淋巴结。外耳道鳞癌常呈浸润性生长,可很快侵及其下的骨组织,并可累及面神经。
2.基底细胞癌
初起常为一灰色小结节或稍隆起的皮肤硬斑,无何不适。有时有痒感,抓破后易出血,流水。硬结逐渐增大,中央溃烂形成溃疡,边缘高起,似火山口状。肿瘤呈浸润性扩展,一般生长缓慢。基底细胞癌转移罕见。转移主要途径是局部淋巴结转移,亦可发生远处转移,常见部位为肺部和骨。
3.外耳道腺样囊性癌
外耳道耵聍腺样囊性癌,生长非常缓慢,就诊前病史可长达数年。早期常有间歇性耳痛,晚期可转为持续性剧痛,并向颞部及耳周扩散。肿瘤堵塞外耳道可引起耳鸣、传导性听力减退。病程较长者,可伴有继发感染及耳漏,如伴发外耳道炎、中耳炎等
局部检查主要为外耳道软骨部肿块,多位于外耳道前下壁,基底广,质地硬,可有触痛,肿块表面皮肤完整(感染时例外),可有触痛。肿瘤亦可呈环状硬结状,使外耳道狭窄。肿瘤生长穿破皮肤则呈红色肉芽状,外耳道内可见血脓性渗出物。
4.黑色素瘤
多见于中老年。肿瘤常发生于耳轮、耳甲腔,也可见于外耳道及耳后区。早期病变扁平、光滑,有灰黑色的色素沉着,晚期形成肿块,并出现溃疡及坏死。应该注意的是,耳部良性色素痣如生长加快,有灼热感、疼痛,或表面糜烂、出血,应高度警惕发生恶性黑色素瘤变的可能。
胃癌是什么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胃癌确实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未经治疗者平均寿命约为13个月。
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
从临床表现判断,淋巴结转移癌的就诊年龄最大,无性别差异,病程较长,淋巴结较大。淋巴结核以女性多见,病程长。淋巴结炎患者多较年轻,平均病程短,淋巴结较小。恶性淋巴瘤男多于女,淋巴结肿大明显,常伴发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为多部位性,常有发热,平均病程较短。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发病年龄小,伴高热,淋巴结肿痛明显。
颈部肿块诊断80%规律可作为诊断分析的参考:颈部非甲状腺瘤20%为炎症、畸形或其他非肿瘤性疾病;恶性肿瘤20%为颈部原发肿瘤,80%为转移性肿瘤;转移性肿瘤20%来源于胸腹部脏器,80%来源于头颈部恶性肿瘤。转移性恶性肿瘤中,20%原发灶不明,80%可找到原发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值得注意的是,诊断为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proliferation of the lymph node)的病例越来越多。常是不明原因的多部位淋巴结肿大,无或轻度不适。能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因素有多种,例如病毒、某些化学药物、代谢的毒性产物、变性的组织及异物等。
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有哪些
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鼻咽癌,尤其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其发病率可高达30~50/10万。鼻咽癌的死亡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81%,居第八位,高发年龄在40~60岁,以男性为多见。
其次是甲状腺癌,其发病率约3.5/10万,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高发年龄在35~55岁。第三位是唾液腺肿瘤(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唾液腺等),发病率约3/10万,其中80%发生在腮腺、10%位于领下腺、 1%在舌下腺,其余分布在小唾液腺。男女发病比例相当,好发于中、老年人。
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还有口腔内的癌症(包括舌、颊粘膜、齿龈、口底、硬腭、软腭、扁桃体等),喉癌、恶性淋巴瘤、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癌,头颈部软组织肉瘤,以及头皮癌和头颈部皮肤癌与恶性黑色素瘤。
总之,头颈部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总体上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男性发病高于女性,高发年龄往往从30~40岁开始,40~60岁呈最高峰,60岁以后逐渐下降。根据地理分布不同,在我国南方好发鼻咽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与皮肤癌;而在我国北方,好发口腔癌与喉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