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宝宝爱说脏话的问题
怎样解决宝宝爱说脏话的问题
■ 面对说脏话、粗话的孩子,我们的态度也很重要
如果孩子经常重复一些脏话、粗话,我们应该严肃地告诉孩子这些话不文明、不好听,爸爸妈妈和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听。在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用a词文明,不可以在批评中也掺杂脏话、粗话,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尚且如此,我为什么不能说呢?
■ 找准问题所在,对症下药
我们要解决孩子爱说脏话、粗话这一问题,就应先了解孩子说脏话、粗话的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如果孩子说脏话、粗话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我们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每一个能增强孩子判断是非能力的机会,加以利用,进而给其深刻而有力的教育。
◎如果孩子说脏话、粗话是因为发泄不满,我们就要随时教给孩子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可以在孩子安静时告诉他如何表达心中的不满,如告诉对方“你没道理”、”我想你不对”等,甚至生气不理对方也行,总之都比骂人更能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说脏话、粗话只是因为觉得新鲜好玩,故意说来取悦成人或表现自己,我们可以在孩子每次说脏话、粗话时,表示出不高兴或觉得无味,几次下来孩子就不再说脏话了。
5招制止宝宝说脏话坏习惯
第一招:冷处理法
冷处理法又称为消退法,是指某一行为反复出现时,若这个行为得不到强化,这种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具体措施是当孩子说脏话时,不打孩子,也不和孩子说道理,假装没听见,对他不理不问。慢慢地,孩子觉得没趣自然就不说了。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千万不要大发雷霆,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样子,或重复孩子的脏话,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强化这种不良行为。
第二招:模仿疗法
模仿疗法又称为示范法,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学习和获得良好行为,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矫正方法。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改变个体行为是相当有效的,其主要类型有:影视模仿法、录像模仿法、读物模仿法、现场模仿法、参与模仿法等。家长可以编故事让孩子自己体会,这是典型的读物模仿法。编故事的同时,在故事中给孩子一些好的建议,比如在他生气的时候可以找人倾诉或者和喜爱的玩具说话等,而不能用说脏话的方式。总之,家长可以运用多种策略去帮助孩子模仿学习良好的行为,最终让他改掉不良行为。
第三招:认知行为疗法
这种方法的种类很多,心理学家贝克的认知疗法强调儿童对自己行为的认识,注重通过直接干预和重建等手段来改变儿童的认知,从而改变儿童的行为。
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帮助他认识到说脏话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第二步:幼儿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尚未分化出主体与客体。所以,当你问他:“骂人好不好?”他一般会回答:“不好!”这是因为在他的自我意识中,说脏话是别人做的,不包括他自己。他说这些脏话,只是在模仿,觉得好玩而已。因此,你不要从道德品质的角度去衡量这件事,而应教导并积极暗示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第三步:对孩子的各种良好表现,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反馈与强化,如能改掉毛病,或者表现出一点点良好的迹象时就及时表扬他,使他彻底改正说脏话的坏行为。
第四招:环境隔离法
你不妨仔细想想:孩子为什么说脏话?如果追因溯源之后,发现他是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那么就该采取环境隔离法,让他远离不良环境,不让他跟一些说脏话的孩子一起玩。
第五招:适当惩罚法
如果孩子长大了一点,比如到五六岁,仍有这种不良行为,就可以给他适当的惩罚,促使他反省自己的行为。
宝宝爱说谎话怎么办
当宝宝出现说谎现象讲出来的时候,妈妈不应对宝宝采取粗暴的态度,非逼着自己的宝宝把实话讲出来,更不应该随便训斥他。妈妈应该使宝宝感到你是同情他的,并对他说,他不必撒谎。你要关心他、体贴他,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你很关心他的烦恼,并愿意帮助他找出解决这种烦恼的办法。很可能你的宝宝并不能立即做出回答,因为事实上他自己并不完全清楚自己撤谎的原因。即便他知道了自己烦恼的所在,也不能一下子就下决心把它说出来。
怎样改掉孩子说脏话的毛病 建立奖惩机制
5-6岁的孩子,已经能分清是非,应为孩子灌输文明道德观念。可以建立奖惩机制,孩子说脏话时,给他恰当的处分,促使他检讨自己的行为,让自己认识到错误;如能改掉弊端,或者表示出一点点良好的迹象时就及时表扬他,给予奖励,使他彻底纠正说脏话的坏行为。
宝宝说脏话了怎么办
你要保持严肃。宝宝第一次说脏话或讲粗口时,一定要控制住你想大笑的冲动,那样宝宝势必会把这当作正面的鼓励而重蹈覆辙。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孩子都是在试探:这是我听过的话,那人说的时候似乎很激动。我倒要看看如果我说出来会发生什么。让大人发笑、生气或不安,是小孩子想拥有的一种强大力量。即使听到你的宝宝把两个不同的词(比如“臭鼻子”)连在一起用让你觉得很有意思,你也千万不要表现出来,这对他真的不好。所以当你的孩子第一次尝试说脏话,你要记住:没有反应才是最好的反应。
限制宝宝说脏话。 如果你2岁大的孩子似乎有一两句脏话不离口,你就需要说说他了,但关键是要态度平和,不要过于激动或愤怒。否则,每次你生气,都等于是在提醒宝宝:他的本领有多大,能让你迅速注意他。如果那些话是他编造的词(比如“屁屁脸”),告诉他没有这种话,你也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因为那些话没有意义。对于成人化的各种粗口,你不必非得解释那是什么意思或为什么不能说。只要用平静且平淡的口气清楚地告诉他,这些话是不允许说的:“那种话不可以在家里或对其他人说。”别说“我们不许你说那些话”之类的,因为对这么小的宝宝来说似乎意思太过含糊了。
用好玩而不带脏字的话代替。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要试试一个新词是否适合说或因为害怕而小声地把那个词说出来,那你还有可能说服他用另一个令人激动的说法(试试“噼里啪啦”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可能就行)来替代。如果他是因为和许多大人一样,没有合适的替代词来表达强烈的愤怒或沮丧才说脏话的,鼓励他大声说 “我生气了”或“我很烦”也许有帮助。
但如果他在被警告了一两次之后还要说粗话,那就该好好管教了。要保持冷静,迅速反应,还要始终如一:“你说了那个词,必须暂停隔离。”不过,对这么大的孩子进行暂停隔离的时间应该非常短暂,什么地方都可以,如汽车的后座、商场的椅子上、外婆家的客房等。
不要让脏话得逞。如果你的孩子是因为想要什么东西而讲脏话,一定不能让他得到想要的东西。即使你指明“说那样的话很不好”,也不能把他要的冰淇淋给他。
教宝宝学会尊重。 如果你让孩子觉得给其他小朋友起孩子式的外号没有关系,你就完全错了(你喜欢被冠以“屁”的称号吗?)。脏话和粗口会使他在幼儿园、游乐园和朋友家里陷入麻烦,去爷爷奶奶家做客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向他解释骂人会让人伤心,即使其他孩子都这么说,这样做也不对。骂人和让人伤心都是不可以的。虽然宝宝可能还在学习体会别人的感情,也许不能每次都记得先考虑别人,但仍然需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在伤害别人,即使他不是故意的。
注意自己的言行。 当然,对成人和对孩子的行为有着不同的规则要求,但如果你的孩子每天都听到脏话,就会很难相信那些话是不能说的。他也会很奇怪为什么规则只针对他而不针对你。把你的孩子想成是一块海绵:他会吸收自己从周围听到和看到的,并渴望和其他人分享他所学到的东西,不管那是好的,还是坏的。
孕中期失眠
建议你还是调节好情绪,会影响到肚子里的宝宝的。你缺乏孕妇生活方式的引导,找个爱说话的人多陪你两天说说话,一定要把你的担心的问题说过来我帮你解决,多活动多走走,特别是傍晚,少吃干燥食物,多多轻柔你的肚皮和宝宝说说话,你心情会好点的,听点不带唱的纯音乐,必须你你喜欢的在睡觉前听。
宝宝十大常见问题解决宝典
1黄疸
黄疸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另一种是病理性黄疸。大部分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开始在皮肤、口腔黏膜和眼白部分会出现轻度的黄染,而手心和脚心一般不出现黄染,在生后一周到十天会自行消退,在此期间吃奶、睡眠以及生长情况均好,大小便颜色正常,也无其它不适表现,如果查血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正常,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了黄染现象,血清胆红素不正常,四肢及或手足心均出现黄染,进展迅速,并且迟迟不退,或稍退后又重现,嗜睡、不肯吃奶、烦躁,甚至出现抽搐等症状就是病理性黄疸,一定要去医院救治。
2奶癣
奶癣即婴儿湿疹,是婴儿期的常见问题,多在生后1~2月开始,1~2年内消失。表现为皮肤的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表面可有小白点,婴儿可无自觉不适。严重者可出现渗出、结痂,甚至继发感染,婴儿可能有烦躁不安症状,甚至影响睡眠和进食。
3吐奶
吐奶是新生儿的常见现象,吐奶可因喂养不当所致,也可能由各种疾病引起。
4鼻塞
鼻塞不一定就是感冒了,这一条规则特别针对新生儿。新生儿的鼻腔狭小,在鼻黏膜水肿或有分泌物阻塞时特别容易发生鼻塞。如果房间的温度太低,宝宝鼻塞的症状会更明显。不用担心,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些鼻塞的情况是由于生理结构引起的,不是病。有的宝宝还常流出少量的鼻涕,干燥后成了鼻屎,颜色呈淡黄色,这也是属于正常情况。
5打嗝
新儿打嗝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不是病。新生儿为什么容易打嗝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目前认为是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膈肌痉挛,所以打嗝的次数会比成年人多。打嗝会造成家长的不安,但对新生儿不会有不良影响,不少地方介绍各种处理方法,家长可以作尝试,但从医学角度看,新生儿打嗝是一种无须任何处理的生理现象。
6睡眠
新生儿多数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一般新生儿一昼夜的睡眠时间为18~20个小时。但由于新生儿浅睡眠时间较长,浅睡时可出现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噘嘴或做怪相,有时四肢伸展一下,发出哼哼声、呼吸快慢不均等,这些都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特点。
7红臀
“你的宝贝有红屁股吗” ?
别发呆,这说的就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红臀。顾名思义,就是臀部皮肤发红,症状轻的仅表现为表皮微红、表面干燥;严重的会有明显的皮肤糜烂,有渗出液,还可能伴有红色丘疹、水疱。除臀部外,兜尿布的其他部位,像会阴部、下腹部、大腿等处也容易发生类似症状。
8腹胀
腹胀通常有主观上的不适感觉。由于新生儿无法表达主观感受,同时在正常新生儿本身可存在生理性腹部膨隆,因此,判断和处理宝宝腹胀的关键,不是单纯看宝宝是否有腹部膨隆,而是看是否合并其他异常现象。
9眼屎
新生儿的眼睛特点:新生儿眼睛具有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容易导致眼结膜炎症。
10厌食
新生儿生后1周内的吃奶量会发生明显变化,如生后第一天可能只需要30-50ml/kg/d,然后逐渐增加,一周后可达到120-150ml/kg/d,然后保持比较稳定的奶量。因此,判断奶量是否合适与生后日龄有关。一天中每次的喂奶量可以不同,喂奶的间隔时间也可能为2~6小时不等(取决于婴儿的睡眠和活动周期),但每天的总奶量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不同婴儿的奶量存在差异,与宝宝的活动、睡眠、个体差异等有关。
宝宝不会说话应排查生理问题
每个宝宝的发育有其个体差异,语言系统的发育也同样情况。他们有的早有的晚,但如果孩子到了两岁半还不会说话或没有任何交流性的语言,家长就要考虑孩子是不是生理上的问题--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不正常发育水平。
1、智能发育迟缓(即智力低下):
一般来说,正常婴儿在7-8个月时就会模仿声音,一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一岁半会说十来个字,能听懂简单的指令,2岁左右会问简单问题,3岁左右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凡是落后四五个月甚至落后1-2年才有这些表现,都应看作是智力落后的信号。
研究结果显示,智商越低的儿童,其说话能力越差。部分智商低于5 0的儿童甚至不能发展必要的说话技能,而轻度智能迟缓的儿童,说话能力有其他认识能力的缺陷,这在经过诊断性的智力测试后便能知分晓。
治疗方法:对于智能发育迟缓的儿童,可根据智能迟缓的程度进行说话的干预,即使严重智能迟缓儿童,也要鼓励他们用姿势、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与他人作简单交流的技能。
2、发育性语言障碍:
这在学龄前的儿童中较多见。国外的调查发现,在2.5周岁~12周岁儿童中,说话异常者占6%,男孩的发生率比女孩高出1倍。据统计,此类儿童的症状如下: >>孩子不会说话应进行听力筛查
①感受性语言障碍
患儿能听到声音,但对言语常无反应,不能理解简单的命令,不能根据他人的语言要求去行动。表达性语言障碍者,语言理解尚好,仅表达能力差。
②入学后发育性语言障碍
患儿常有明显的学习困难。既不懂别人的意思,又说不清自己的意思,开口说话的年龄较常人相差很多,一旦会说,也是发音不准、词汇贫乏、句子简单、错误百出。且学习方面主要是阅读困难,特别是感觉性语言障碍患儿的阅读能力较差,且常伴有计算困难,常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③行为问题
该类患儿到学龄期后常因学习困难及与同学交往时语言表达困难,而出现焦虑、退缩、注意短暂、多动或违拗等行为问题。通常此类患儿的智力正常,视觉感受及视觉空间知觉正常,内在的语言发育正常,在完成一些带有创意的游戏、绘画、音乐方面与正常儿童一致。但他们常常缠住一个话题不放,无休止地说着,全然不理会周围人的反应和表情,没有与他人对答和会话的技巧。
治疗方法:
表达性语言障碍者:主要是对语言进行特殊训练,无须药物治疗。表达性语言障碍者不经治疗也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获得语言能力。重点是训练宝宝模仿别人讲话。
感受性语言障碍者:一般语言较差。专门训练后轻症患儿恢复较好;重度患儿效果较差、严重者同时伴有听力损害者,几乎不可能治愈。训练重点是对语言的理解、听觉记忆及听觉知觉等。
婆媳关系不好会影响宝宝成长
一、婆媳关系与宝宝喂养
在喂养宝宝方面,相信许多新妈妈已经做足了功课,买来各种教材、上网查看各种成功案例,从怀胎十月开始就精心为宝宝准备一切了。等到孩子生下来,奶奶越看越喜欢,也按照自己的抚养方式去喂养宝宝。
妈妈说自己的喂养方式是最科学的,奶奶说自己的方式养大了自己的子子孙孙……于是,孩子的夜奶、辅食、把尿等问题就成了婆媳大战的焦点,最受伤的还是宝宝,有可能因为习惯没有养成或者辅食喂养不当而造成以后偏食、挑食、爱哭、多动等不良影响。
解决办法:在这里,爱宝贝360建议,新妈妈应该和奶奶进行一次深入谈话,用最科学的例子说服奶奶,奶奶也可以提供自己的养育经验,两人共同商定出一套标准来喂养宝宝是最好不过的了。
二、婆媳关系与宝宝行为习惯
“你喜欢奶奶还是妈妈?”、“不要听你奶奶乱说!”如果婆媳关系不和,宝宝耳边总是会充斥着这些声音吧,二选一,宝宝也相当为难。
如果长此以往,宝宝很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某一方更加偏好,喜好奶奶的,不听从妈妈的教育;听妈妈话的,对奶奶态度很恶劣。不仅对家庭关系不利,还容易养成宝宝目中无人、不尊老爱幼的缺点。
解决办法:就算是婆媳之间有一些观点不和或者有一些矛盾,双方也要达成共识:自己的事与宝宝无关,对奶奶和妈妈,应该教育宝宝一视同仁。
三、婆媳关系与宝宝性格
幼儿园里,很多老师会深有感触,总有那么几个小鬼头脾气暴躁,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跟其他小朋友发火。后来经过家访才发现,这些孩子的家里几乎每天都是战火纷飞的,奶奶和妈妈动不动就吵架斗嘴,宝宝的模仿能力又特别强,很容易就学会了吵架的“功夫”。
而另一些宝宝则胆小怕人,而且敏感爱哭,经过家访也发现,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也不是很好,奶奶和妈妈经常冷战、大吵,甚至还会拿宝宝当出气筒。这样下来,孩子怎么能不敏感、爱哭、性格内向呢?
解决办法:妈妈和奶奶最好采用温和的方式交谈,将自己内心的不快一吐为快,不要冷战也不要大吵,尽量用两人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就算是有问题需要争论,也要等孩子离开时再说。
熊孩子学会骂人说脏话怎么办
一、妈妈的疑惑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孩子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大量信息,也正因为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有许多妈妈都很疑惑,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容易变得满口脏话爱骂人呢?
1、孩子看《熊出没》后,学会了里面的口头禅
经调查发现,孩子因为接收到动画片里面的信息,容易模仿里面的行为而变得爱骂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对于身边的人和事都会十分好奇,喜欢模仿一下大人、电视人物的行为,甚至他们不明白某一个动作的意义,就是觉得模仿起来很好玩。
现在的信息发达,孩子通过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会接触到比自己年龄成熟的东西,例如一些暴力、污秽的画面及情节。在经常接触的情况下,他们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模仿。
现在《熊出没》、《喜羊羊》等动画片大热,小孩子放学第一件事情就守在电视机面前,里面的一些“我打死你”、“滚蛋”、“小肥羊,我捉到你就杀死你”之类的话语,导致孩子们容易形成口头禅。
2、孩子上了幼儿园,突然就满口脏话了
有位妈妈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经历:她的儿子5岁了,小的时候活泼可爱又懂事,但是现在却变了。他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骂别人,比如“你是蠢猪啊!”、“赶快滚蛋”之类的话语,这让妈妈觉得十分震惊。
有个周末,妈妈带他一起去参加朋友聚会,他带了一个喜羊羊的玩具去玩。朋友见他好玩,就跟他说:“小明,你的玩具是怎么玩,教我好不好?”儿子很乐意地答应了,然后教朋友一起玩。
小明在教了几遍之后,朋友装作不是很懂的样子,故意逗他,结果他不耐烦了,抢过自己的玩具,骂了一句:“你怎么比猪还笨,赶紧滚开吧!”这时,在一旁的妈妈真是尴尬不已。
这位妈妈觉得,自己孩子上幼儿园后就变得“出口成脏”,让她苦恼不已。
二、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喜欢骂人?
孩子随着成长环境的变化,性格习惯和行为都会随着产生变化。那么,为什么孩子会骂人了呢?
1、缓解压力,被迫骂人
紧张是很常见的情绪,由于孩子的经历尚浅,他们遇到事情容易紧张或者产生不安的情绪。当孩子面对一些长辈的逼问,同年人的挑衅时,他们会觉得无所适从。于是,为了舒缓压力,孩子不得不用骂人的方式解决。
在孩子觉得无助的时候,他们不懂得采用什么正确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于是,当听到长辈不断数落自己,或者同年人嘲笑自己,孩子就会大发脾气,用粗口去回应别人。
2、家长的不当引导,孩子爱模仿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是孩子的“标杆”,因此,父母的行为时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心理的。而且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模仿父母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讲脏话,那你就先学会“自省”,是不是你的错误引导,你喜欢骂人?导致孩子模仿你的行为。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环节,父母与人交往的行为,孩子是看在眼里的。也许有些父母和相熟的人喜欢用说脏话的方式交流,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于是,孩子就以为说脏话、骂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如何应对爱骂人的宝宝
当孩子嘴里蹦出脏字时,很多的父母会感到紧张和担忧,生怕孩子从此学坏。由于受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加上孩子有喜欢模仿的天性,“说脏话”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面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究竟该如何纠正呢?
1、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要让孩子深刻反省自我,就必须要然他们清晰自己的错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孩子才能改正自己满口脏话的坏习惯。
当你发现孩子说脏话时,你可以重复他们的话,让他自己思考听到这句话的感受。例如,孩子说:“妈妈是个大坏蛋,我烦死你了。”你可以和他说同样的话,然后和他分析,如果听到妈妈说不要自己后,心情会怎样。
当孩子听到父母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你说这样的话,妈妈会不高兴,这样你会高兴吗?”也许,孩子可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过分了。
2、给孩子看相关的反面教材
现在信息传递快,途径广,孩子容易接触到不良的生活环境。因此,想自己的孩子不说脏话,要孩子远离不良信息十分重要。
父母在为孩子选择读物、电视剧、动画片等时候,如果有相关的污秽画面和粗暴的语言,父母就要学会给孩子相关的指引,给孩子分析这些是反面教材,如果像光头强、熊大、熊二这样经常说脏话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
当你带孩子公共场所,你发现周围的人或者其他小朋友讲脏话,你就可以借机教导孩子,如果经常说脏话骂人的话,会得到别人的批评,父母的打骂,而且交不到好朋友。所以,做一个乖孩子,就要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拒绝说脏话。
3、孩子之间要学会互相监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有一个良好氛围的朋友圈子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孩子长期与一些有不良嗜好的孩子长大,他们无形中也会受到影响,形成不良习惯。
因此,父母要注意,给孩子选择幼儿园时,要注重校园坏境和小朋友的素质。要教导孩子选择怎样的人做朋友,也要给孩子选择一些有良好习惯的孩子给他们做朋友,这样,会对你的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可以认识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好朋友,让他们之间形成一种约定,要互相监督,学习彼此的良好习惯,摈弃说脏话、爱骂人的坏习惯。
宝宝学说话时遇到口吃的问题
思维和语言发展的不对称性造成
孩子学会走路后,与社会的接触不断扩大,思维发展较快,自我意识逐渐增加,有着迫切表达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孩子此时的语言发展尚不成熟,掌握的词汇量较少,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便导致了孩子在自我表达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或选择词语的速度较慢,从而出现了“口吃”的现象。——搜狐母婴自媒体人李凌云女士
以下情况都可以导致口吃的发生
如本来是左撇子,硬想让孩子改成右撇子;
让孩子换拿勺子的左右为右手,或把左右拿着的画笔抢过来;
严厉批评了孩子的尿床以后;
恩爱的父母突然不和打起架来;
在朋友或兄弟姐妹里有个非常能说的人,宝宝想说点什么时,总被他们抢先说了出来,这种情况反复发生,宝宝就想这次能不能又让他抢先说了呢,于是在说话前就着急、犹豫,这就使他变得口吃起来。但大多数都是不管怎么也寻找不出引起孩子“情绪障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