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也分阴阳吗
中暑也分阴阳吗
“中阴暑”是中医的一种说法。当天气炎热的时候,如果过度贪凉,睡眠时电风扇强吹,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会让寒邪袭于肌表,热闭于内而致病。通俗来讲,就是天气炎热时,汗腺毛孔打开,如果突然给予冷刺激,毛孔一下子全闭塞,忽热骤寒机体一时调节不过来,就会出现不适。
而我们平常所指的“中暑”是指“中阳暑”,指在暑日当空或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突然出现头晕胸闷、高热汗出、面红目赤等症状,这时需要补水散热降温,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
夏季消暑宜以热制热
光膀不如短袖:当外界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暴露面积不宜超过人体总表面积的25%,否则热辐射会侵入皮肤,反而更热。
洗热水澡:夏天洗热水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热。
喝热茶:喝热茶可刺激毛细血管扩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
分阴阳的作用 分阴阳临床应用
1.多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而致寒热往来,烦躁不安,以及乳食停滞,腹胀,腹泻,呕吐等症,亦有用治痢疾,有一定效果。
2.合阴阳法可利痰散结。
腮腺炎小儿推拿手法 腮腺炎推拿配穴
分阴阳1分钟;推上三关1分钟,推下六腑5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
推拿功效:分阴阳可平衡阴阳;推上三关与推下六腑两穴相结合,并采用上少下多的方式,可助气活血,达到消肿的目的;揉二人上马可让体热下行,通过小便从体内排泄出去。
分阴阳的准确位置图 分阴阳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是以寒证为主,如头痛发热,鼻塞咳嗽,因多分推阳穴;如果是以热证为主,如高烧怕热,应多分推阴穴;即本法应先辨别孩子病情的阴,阳属性,进而以阴退阳或是以阳驱阴,达到平衡体内阴阳,调整紊乱的目的。
分阴阳的准确位置图
在小天心穴两侧,靠掌横纹拇指一端为阴池穴,靠小指一端为阳池穴。分推称分阴阳。
小孩发烧推拿手法及示意图 小孩血热发烧推拿
主证:每日辰巳时发烧,遇夜则凉,指纹多红紫。
推拿处方:推虎口三关,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运内八卦,推五经,掐十王,掐总筋,清肾水,捞明月,揉斗肘,按弦搓摩,飞经走气。
推拿方解:推虎口三关,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捞名月,飞经走气,乃解肌清热之常法;清肾水,推五经,按弦搓摩,分阴阳,掐十王,可合营卫,调气血,而解血热之证;运内八卦,自离经坤,兑至乾,乃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之治,以成金水相滋之功;佐以清肾水,滋阴凉血,而清解血热;揉斗肘,掐总筋,以解肌腠之热。
肾精分阴阳
按照中医学的阴阳理论,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肾藏先后天之精,精属阴,所以称阴精,气属阳,所以称阳气,合称阴精阳气。肾精属阴精,阴精又可再分阴阳,其中又可分为阴精中之阳精(在此用A表示)和阴精中之阴精(用B表示)。阴精中之阳精A亏虚时,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惫、易疲劳等症状表现,阴精中之阴精B亏虚时有腰膝酸软、足跟痛、口燥咽干、消渴等症状表现。阴精中之阳精亏虚时多与肾阳虚关系密切,阴精中之阴精亏虚时多与肾阴虚关系密切。所以肾阳虚时除了有畏寒怕冷等表现外,多伴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惫、易疲劳等症状,肾阴虚时除了有阴虚燥热等表现外,常伴有腰膝酸软、足跟痛、口燥咽干、消渴等症状。从补肾中药中可以看出鹿茸、鹿角胶、杜仲、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骨碎补、狗脊、海龙等补肾中药具有温肾阳、益阳精(阴精中之阳精)的作用。熟地、制首乌、枸杞子、龟甲胶、女贞子等补肾中药具有滋肾阴、益阴精(阴精中之阴精)的作用。因此对于肾精亏虚要补肾精时要分清阴阳之分,选择合适的中药材进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肾阳虚对人的影响要比肾阴虚大,人体内阳主阴从,阴阳互根。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雄性激素、降钙素、维D3等都属于阳精(阴精中之阳精)的范畴,雌激素、褪黑激素、胰岛素等大都属于阴精(阴精中之阴精)的范畴。
中暑怕冷怎么回事
中医辨证中暑分为阴暑和阳暑之分,而中暑怕冷考虑是患有阴暑。
阴暑也叫暑湿感冒,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由于贪凉而猛吹空调、无节制吃冷饮,导致暑热和风寒之邪同时入侵体内而造成的。
通常阴暑患者会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怕冷、关节酸痛、神疲倦怠、腹痛腹泻等症状。
肾精分阴阳
按照中医学的阴阳理论,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肾藏先后天之精,精属阴,所以称阴精,气属阳,所以称阳气,合称阴精阳气。肾精属阴精,阴精之中又可再分阴阳,其中又可分为阴精中之阳精(在此用A表示)和阴精中之阴精(用B表示)。阴精中之阳精A亏虚时,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惫、易疲劳等症状表现,阴精中之阴精B亏虚时有腰膝酸软、足跟痛、口燥咽干、消渴等症状表现。阴精中之阳精亏虚时多与肾阳虚关系密切,阴精中之阴精亏虚时多与肾阴虚关系密切。
所以肾阳虚时除了有畏寒怕冷等表现外,多伴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惫、易疲劳等症状,肾阴虚时除了有阴虚燥热等表现外,常伴有腰膝酸软、足跟痛、口燥咽干、消渴等症状。从补肾中药中可以看出鹿茸、鹿角胶、杜仲、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骨碎补、狗脊、仙茅、海龙等补肾中药具有温肾阳,益阳精(阴精中之阳精)的作用。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龟甲胶、女贞子等补肾中药具有滋肾阴、益阴精(阴精中之阴精)的作用。因此对于肾精亏虚要补肾精时要分清阴阳之分,选择合适的中药材进补。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肾阳虚、肾阴虚证辨别,三证均为肾虚证。肾阳虚、肾阴虚证有明显的寒象与热象,本证一般无明显寒象或热象,但以生长发育、生殖功能严重减退为特征,证情有轻重之别。
分阴阳的作用 分阴阳的操作手法
1.有分合两法,通常用分法,双手托住小儿手掌,用两手拇指自掌后横纹中(总筋)向两旁分推,两个穴位所用力必须不同,一轻一重。称分阴阳,亦称分推大横纹。
2.针对阴阳穴还有“二龙戏珠”的一种按摩方法,其疗效温和,在施术时,可用右手拿住小儿的食指和环指指端,,左手按住阴阳二穴,右手轻轻摇动孩子的两根手指。
中暑预防治疗要分阴阳
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中医把中暑按照中暑的环境和症状分为“阳暑”和“阴暑”,其中阳暑问题,通常是见于长时间在太阳暴晒下的劳动者、运动人士,症状是头晕倦怠、口渴身热等,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兼休息,甚至会出现热衰竭和休克,危及生命安全。如今而阴暑则是引致大部分中暑现象的主要原因。
阴暑,是相对于中暑(即阳暑)而言的。中医认为,阴暑是“静而得之”,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阴暑的主要病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等。
一、引起阴暑的主要原因: 经云:“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故中医认为,患阴暑的主要原因是因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引发,常常在季节转换的时候由于过度贪凉而出现,如果过于避热趋凉,均可导致风、寒、湿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在树阴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
二、阴暑同样属于中暑: 按照中医病因学说理论,在风、寒、暑、湿、燥、火过偏的六淫中,暑属外邪,这与季节、工作环境有很强的相关性。暑邪致病有阴阳之分,在暑热或高温环境下作业而中暑者,属“阳暑”,即俗称“中暑”;而在暑热时节,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或冷浴过久所致的热病,俗称“中于寒”,属“阴暑”。暑邪为火热所化,主升散,多挟湿。其临床症状有高热、汗出、口渴喜饮、尿少短赤、头痛、头晕、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升高(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气短、倦怠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三、阳暑与阴暑的治疗不同: 临床一般中医应用藿香正气之类治疗阴暑。很多人再问,那么藿香正气只治阴暑,能不能治阳暑呢?明确的回答是藿香正气类药是传统中医药的经典老方,功能相当广泛,但主要还是用来理气祛湿和驱寒,适用于治疗因避热贪凉引起的“阴暑”。现代社会,随着空调的普及,“阴暑”之证有多发的趋势。然而,藿香正气用于中暑(阳暑)时,可谓火上浇油。这是因为按照中医理论,夏至之后的温热性疾病称为中暑,是热毒入侵人体所致,临床以高热、大量出汗、疲倦乏力为主要表现,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虚脱。治疗应当以清热泻火、养阴解暑为主,代表方如黄连香薷饮、新加香薷饮等。而藿香正气的方药组成为藿香、白芷、紫苏、大腹皮、半夏、陈皮、厚朴、白术、生姜、大枣等都属于温热药物。
四、阴暑治疗应该对症下药:阴暑”患者症状轻者适量服用一些藿香正气水即可缓解症状,严重者则需要中医医师辨证施治,危急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五、中暑的预防措施:1、不论症状轻重,患者都需在饮食上有所注意,如多饮水;常喝稀饭、淡茶、菜汤、豆浆、果汁;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如萝卜、茅根、荸荠、西红柿、豆腐、菱角、莲藕、蜂蜜、瘦肉、木耳、黄花鱼、银耳、百合、核桃、乌梅、芝麻及其他新鲜水果和蔬菜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2、记住怀疑或者已患阴暑的病人千万不要留在树荫下、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更不要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在睡眠时不要开电扇强风对吹等,预防阴暑再度加重。
拔罐治疗咽炎好吗
可以。
中暑作为外感六淫之一,暑邪在夏季可谓是遇到了主场。夏季时节气温较高,且湿度较大,在这样的高温湿热环境中待久了,由于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去,致使机体体温调节发生障碍而引发中暑的症状。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对于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来说,其主要表现为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而重症中暑则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拔罐时可以选用大椎、委中、外关,配合中冲、十宣、脊椎两侧、关冲,采用单纯拔罐或刺络拔罐,留罐5分钟。脊柱两侧用梅花针重叩刺3~5次后走罐。中冲、关冲、十宣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不拔罐。
宝宝中暑怎么办 宝宝出现哪些症状,说明中暑了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下面这些症状,来判断孩子是否已经中暑:
最轻的先兆中暑:口渴、食欲不振、出汗较多、头痛头昏、疲乏虚弱、注意力涣散、恶心呕吐。
轻症中暑比先兆中暑严重一点,除了刚刚说的一些症状外,孩子还会出现脸色干红或苍白、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烦躁哭闹等症状。
重症中暑则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后果会很严重。
所以一旦发现宝宝中暑要及时采取护理、救治措施,帮助孩子缓解不适,同时避免重症中暑发生。
中暑怕冷怎么回事
中医辨证中暑分为阴暑和阳暑之分,而中暑怕冷考虑是患有阴暑。
阴暑也叫暑湿感冒,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由于贪凉而猛吹空调、无节制吃冷饮,导致暑热和风寒之邪同时入侵体内而造成的。
通常阴暑患者会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怕冷、关节酸痛、神疲倦怠、腹痛腹泻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