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跌倒问题不少
老人跌倒问题不少
有资料显示,在年过65岁后的老人中有30%的人曾经跌倒,而年过80岁的老人则会在一年内至少跌一次。
值得关注的是,跌倒不仅可能导致骨折、淤伤、头部受伤,也可能间接使伤者患上心理问题,例如:因害怕再次跌倒,而排斥走动。甚至伤者可能会患上抑郁症,便秘等疾病。
为什么老年人会跌倒
首先是环境问题
老年人所居住的地方可能堆满了杂物、灯光不足或鞋子缺乏防滑功能。这些都提高了跌倒的危险性。
再来是药物和酒精
老人家的药物一般上可分成4类:降低血压的药物、镇静剂、麻醉药和酒精。很多时候,这些药物都有副作用。一些止痛药的副作用就是会使人昏昏欲睡。例如:吗啡(Morphine) 和Buprenorphine。 更糟的是,酒精如果和药物混合,可能会使情况加剧。
13招预防老人跌倒
1、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贫血和帕金森病等。
2、存在跌倒风险的老年人,醒后应卧床1分钟再坐起,坐起1分钟再站立,站立1分钟再行走。
3、老年人着装宜舒适合体。裤腿不要过于肥大或过长,鞋子大小要合适,尽量别穿系带的鞋。
4、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进行平衡、步态、肌力和关节灵活性的锻炼。年岁越高,运动的幅度要越小。
5、每年一次的视觉和听觉检查测量视力,及时治疗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老年性眼疾。视力不佳者需佩戴眼镜,听力严重丧失者应借助助听器。
6、老年人坐下的时候,椅子高度要适宜。尽量不要让老人坐软沙发,因为老人下肢没力量,从软沙发上起来,需要两只胳膊用力支撑,一旦撑不住,就容易摔倒。
7、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要引起重视。医生开的任何药物都要仔细阅读它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那些可能会引起头昏、嗜睡、反应低下和步态不稳的药物,要与医生进行沟通。
8、老年人使用降压药应观察血压变化,使用降糖药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每次使用镇静、安眠药后应立即卧床休息。在家吃这类药物时,尽量应在洗漱后吃,以防摔倒。
9、选择合适舒适的鞋子。避免高跟鞋、人字拖。在选购鞋子的时候需试穿,尽量选择有鞋带的鞋子,如果系鞋带有困难,可以挑选粘贴扣类型的。女性如果脚背比较宽大,建议穿男士鞋。
10、地面应保持干燥无障碍。有些子女出于孝心,给父母买了新家具,或重新摆放房间内家具,但随意改变老人房子里的格局是不对的。老年人记忆里还是原先房间熟悉的格局,这样老人在晚上起夜时,很容易绊倒。因此,家里变化越少,老人跌倒风险越低。
11、改建居室格局。为了保障室内安全,建议将堆积于过道,厨房、浴室的报纸,电线,电话线等杂物清除;茶几,书架、植物等避免放在狭窄的地方;衣服、碗碟、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放置在容易拿到的地方;地上有积液、食物要及时清除;浴室尽量用防滑地毯;如果有条件,也可在浴室内外安装把手。
12、室内保持充足的光线。在卧室、浴室和过道都装上夜间照明灯;若半夜经常需要起床,床头柜最好备有一个台灯;开灯后再起来;手电筒应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以备应急。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夜晚,长时间卧床而突然站立易造成血压迅速下降,这可能是老年人经常在卧室摔倒的原因之一。因此老年人起床时先应在床边坐半分钟,再站起来。
13、长期规律运动。运动可增强下肢肌力改善平衡,其中打太极是一项非常好的锻炼。研究发现70到90多岁的老年人练习太极拳48周,其跌倒危险会降低25%。这种风险降低的程度在统计上虽不具重大意义,但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其重要性。此外,以下几种运动也十分适合老年人:
(1)、柔性运动。就是拉伸肢体的肌腱和韧带,使其顺应性增加,身体变得轻柔灵活。
(2)、力量(负重)运动。力量运动可以加强肌肉的张力和强度,刺激骨的增生,减缓和逆转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3)、强心(或叫耐力)运动。每天中等量的体育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和肢体功能健全的基本保证。这种运动诸如跑步、走路、游泳等,主要是增强人的心肺功能,改善人体的耐力。
老人跌倒莫要盲目扶起
老人跌倒莫乱扶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看到老人跌倒,理应上前扶起。但从医学的角度讲,当发现有老人跌倒后,不能急于将老人扶起,而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以免好心办了坏事。
老人跌倒后,如发现已经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有抽搐,应将老人小心移至平软的地面或在身体下方垫软物,防止碰伤、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咬伤舌头。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如需搬动,应保持平稳,尽量让老人平卧。如果老人意识清楚,应询问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所致,应立即护送老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询问老人是否有剧烈头痛、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果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这时如果会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并护送老人到附近医院做进一步处理;查看有无腰、背部疼痛及大小便失禁等提示腰椎损害的情形;老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肋老人缓慢起立、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老人发生跌倒后,均应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诊治,查找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跌倒风险,制定防范措施及方案。
老年跌倒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增加体力锻炼
增加体力活动对老化速率有何影响,尚未定论,但对预防老年人跌倒则有重要作用。活动多的老年人因跌倒引起的麻烦明显低于不活动者。大多数老年人最早改变是举步高度降低,常常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跌倒。部分原因是肢体协调能力呈增龄性减退,而骨盆运动减少则是重要因素。行走时,骨盆必须侧向支持体重的那条腿,才能腾出另一条腿向前行走,如果腿移动太慢,则可能发生跌倒。因此,增加髋部活动和做平衡体操有助于防止跌倒。一位比较健康的老年人可能会不知不觉地陷入跌倒-丧失信心-减少活动-再次跌倒的恶性循环。预防这种危险的最好办法是坚持体力锻炼和精神鼓励。平衡体操做法如下。每节体操重复做10次。
(1)第一节,①先用一条腿站立,然后用另一条腿站立,可用手指支撑;②重复上述体操,每条腿站立时间为从1数至10;③重复上述体操,每条腿站立时间为从1数至20。
(2)第二节,①坐在餐椅上,向左转然后向右转;②重复上述体操,手臂外展;③用右手碰到左足,然后用左手碰到右足。
(3)第三节,坐着从地上拾物体举起,然后放回到地面。
(4)第四节,①站着从桌上慢慢地拿起物体,放在椅子上,然后再放回到桌子上;②重复上述体操,但是这一次是把物体慢慢地放到地面上。
2.保持精神活动
社交活动多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社会活动少的老年人,提示保持旺盛的精神活动可预防跌倒的发生。痴呆和抑郁症患者因注意力不集中,纠正不平衡的能力降低,以及对环境产生危险感等原因,往往容易发生跌倒。动员患者参加保健班和做体操等活动,通过这些新型活动的刺激,能提高患者的注意力,有助于预防跌倒。
3.治疗相关疾病
虽然预防老年急性病(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所致的跌倒是困难的,但有效的控制慢性病则是预防跌倒的重要措施。高血压对小脑和大脑功能产生有害影响,往往在出现共济失调或短小步态前很久,就有平衡功能的损害,因而有效地治疗老年高血压,有利于预防跌倒的发生。许多老年人控制姿势能力减退都与小脑和基底神经节梗死、灌流不足或变性有关,加强此方面的治疗可减少跌倒的发生。
4.避免用不适当的药物
凡是能够引起跌倒的药物,老年人应禁用或慎用,以避免药源性跌倒的发生。
5.改善环境因素
在养老院中,虽有较完善的安全措施,但严重跌倒发生率仍有11.7%,说明只改进环境因素来预防跌倒的作用有限。此外,对于爱活动的老年人,环境危险因素很少引起跌倒。因此,不宜过分地过分强调环境危险因素在跌倒发病学中的作用。环境危险因素只是对衰弱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才可能成为跌倒的重要原因。改进养老院和家庭的安全措施仍值得重视,如卫生间靠近卧室,马桶旁和走廊应有扶手,家具摆置适当,床和椅的高度不宜过低,防止地面积水,增加照明,穿合适的鞋和裤等,以减少跌倒的发生。
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
1、适当的照明:
老年人的视力渐渐退化,对于光线的调节能力变差。所以,在长者的活动范围内保持明亮的光线,是预防跌倒的第一步。光线的强度适中,太强或太弱都会使老人感到眩晕或者看不清物品。灯光开关设计要特别,例如外环显示灯或者荧光贴条,方便老人寻找开关。夜间应留盏夜灯,以方便夜晚行动。
2、宽广的空间:
将环境中的危险源移除,走到楼梯不要堆放杂物,电线要收好或固定在角落,不做门栏。室内家具的摆设位置要固定,不要经常更动,有障碍物的地方要及时清除,以利于通行,使生活空间动线流畅。
3、合适的地板:
地面高低落差不宜太大,且不要打蜡,避免铺设瓷砖或者大理石地板,也要避免使用小块的地毯,若需要则建议采用有牢固的防滑底且边缘固定的地毯。
4、楼梯:
设计楼梯时,应注意台阶面要踩得稳、阶高不要太低、扶手应抓的牢。楼梯口不要紧邻房门,楼梯和台阶要有双向扶手,阶梯高度一致,阶梯边缘有醒目标志,阶梯边缘最好加上防滑贴条,避免跌倒。
5、贴心的浴室:
浴室是最容易湿滑的地方,也是预防老人跌倒的重点区域。浴室及洗手间地面应保持干燥,止滑的地面及扶手是基本的要求。地板应有止滑设备,例如防滑砖或具有吸水且地面具有防滑功能的垫子。若有浴缸设计应在浴缸底部放置防滑垫或者贴上防滑贴布,浴缸高度应低于膝盖,浴缸旁应放置防滑的座椅,马桶、洗手台及浴缸旁都应装上坚固的扶手。
6、合适的家具:
太低、太软的椅子(例如沙发)并不适合老人,椅子要有扶手。床的高度要适中,最好要和膝盖的上方差不多;衣柜的高度以不需要垫脚即可以取物为宜,家具的尖锐处加上防撞条或者海绵。
7、增添必要的设备:
使用坐式马桶、在楼梯浴室等处安装适当高度的扶手,调整水槽、马桶、橱柜、座椅及厨房用具等设备的高度,方便老人使用。
8、选择合身的衣着、合适的鞋子:
太长或者太宽的衣服裤子、鞋子老旧或者磨损严重、鞋子不防滑,都可能成为造成老人跌倒的风险。所以衣裤不可过长或者过宽,库管的长度,应至脚踝为宜。购买合脚的鞋子或拖鞋,鞋底要粗糙、防滑,且鞋内不要垫太厚德鞋垫,以免影响脚底的感觉。
9、合适的辅具:
例如拐杖、助步器及轮椅等,并将其放置于床边。
10、适当室温:
一般人在摄氏29.4~32.2度时是处于最机警的状态,--温度太低,肢体活动度降低,容易发生活动障碍。许多老年人因为体温较低身体活动度降低,容易产生跌倒危险,所以老人的居住处室温不能太低,不要低于摄氏24度为宜。
11、安全的用药:
有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头昏眼花的副作用,而增加跌倒的风险,例如降血压药、镇静剂、安眠药、极弱放松剂、利尿剂、感冒药、抗组胺药等等。无法避免服用这些药物时,应提醒老人在服药后多休息,并放慢脚步。
总结:老人跌倒千万不可乱扶,要牢记小编为您盘点的扶起跌倒老人的方法。;另外,最为关键的是老人要学会保护自己,从日常生活开始预防跌倒。
老人跌倒易痴呆
我们总是提醒老人走路小心,以免摔倒,多是出于老人多骨质酥松,一旦摔倒容易骨折的缘故,但近日美国旧金山退伍军人事务医学中心的临床研究员拉克尔·加德纳博士发现:65岁以上老人摔倒还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65岁以上老人摔倒后容易得老年痴呆研究人员选取了2005~2011年间,到美国加州医院急诊室就诊的,近5.2万名55周岁以上外伤病人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脑部以外受伤的病人中,只有不到6%的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脑部受到中轻度创伤的病人中,有8%以上的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研究者分析,中重度的脑部创伤与5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存在相关性;但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即使是轻度的脑部创伤也会增加他们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如果老人因为跌倒而导致脑部受伤,那么他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要比那些导致臂部或腿部骨折的人高出26%。对于那些存在一处以上脑部创伤的人来说,他们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会增倍。
老人这么做可避免摔倒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神经病学》上的这项研究建议:老年人外出一定要小心摔倒,尤其是在下雨、下雪天;进行存在创伤性脑损伤的高风险活动,比如骑车时,最好戴上头盔,以防止跌倒后脑部受伤。
老年痴呆患者为何容易跌倒
步态异常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发生退行性变化,视力下降,加之老年痴呆症患者,往往伴有椎体或椎体外系运动痉挛,导致平衡功能受损,步态障碍、异常,因而跌倒。其中步态异常为老年性痴呆患者发生跌倒的最高危险因素。
精神异常
痴呆症老人在发生跌倒前往往情绪不稳定,比如有焦虑或有躁动不安的精神紊乱表现,特别是傍晚伴有“日落综合征”的老人,使痴呆老人出现不自主的不知疲倦的游走,因盲目游走以致体力不支,加之平衡能力下降,也极易造成老人跌倒。
对外界推力的控制力减弱
老年性痴呆中期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较明显,此期常会发生攻击他人的行为,包括推倒同住的痴呆老人或攻击工作人员。
对环境的熟悉度降低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存在步态不稳及平衡功能较差的问题,许多习以为常的环境因素都可以导致跌倒,地面湿滑是主要原因。
药物不良反应
很多药物可以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增加跌倒的发生率。这些包括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压与利尿药等。
用什么杯子喝水最健康 不锈钢杯
不锈钢杯属于合金制品,使用不当会使其中所含的重金属物质释放出来,危害健康。
在日常使用中,用不锈钢杯盛普通水倒问题不大,但不要装酸性饮品,如果汁、咖啡、碳酸饮料等,因为容易析出重金属物质,这样即使再用来喝普通的水也不安全了。
救助病人摔倒受法律保护
路遇有人摔倒你要不要去扶呢?有人摔倒不用再担心被骗被诬陷了。最近北京市通过了今后遇街头突发病症,好心人出手相救反遭诬陷,患者及其家属如捏造事实向提供帮助者恶意索赔,将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经常引起社会热议的街头突发病症由于害怕担责而无人施救以及好心人出手相救反遭诬陷的现象,《草案》第三十八条规定,鼓励具备医疗急救专业技能的个人在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到达前,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刘振刚解释说,在草案研讨过程中,多数意见认为,立法应当回应社会呼声,弘扬社会正气,鼓励并保护好心人,同时让恶意诬陷者承担责任。但是,北京作为地方能否就好心人施救免责作出规定,大家存在分歧,多数意见认为好心人因施救造成损害承担什么责任属于民事基本制度,地方没有这方面的创制权。因此草案在不违反法律保留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了上述规定。
路遇老人摔倒如何救扶?
1、 因时
是指老人跌倒时处于十分危急的时刻,如无他人帮扶可能会危及生命。
(1) 跌倒后心脏呼吸骤停者——目击者通过翻(翻眼皮观眼球不动)、摸(摸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呼叫老人无应答)、观(观察胸廓无起伏)。判断老人心脏呼吸骤停后,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此时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即使有骨折、外伤等情况也要优先进行心肺复苏。
(2) 跌倒后口鼻流血者——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指压、填塞等,同时老人的头部抬高,偏向一侧,以防血液流入气道造成窒息死亡。
(3) 跌倒后不停呕吐者——老人跌倒后不停呕吐者,甚至成喷射状呕吐者,应立即让老人身体侧卧,头偏向一侧,利于呕吐物引流。
2、 因地
是指老年人跌倒时位于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如无他人及时帮扶,可能导致致命性伤害。
(1) 跌倒在重要的交通要塞路口——应迅速帮扶撤离,以免被疾驰而来的过往车辆碾过。
(2) 跌倒在水沟旁——如不及时帮扶撤离,会因口鼻淹溺而亡。
老年人骨折治疗与康复相关问题
一、老年人的骨科相关问题 由于医疗科技的进步和环境卫生的改善,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但随之而来的老年医疗照护问题也越来越形重要。我国已经迈入高龄化社会,医护人员也面临越来越多的老年医护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类的骨骼肌肉系统也会产生一些变化。常见的老年骨骼肌肉系统的变化包括骨质疏松症、老年骨折、退化性关节炎、肌腱韧带病变等。严重的状况可造成行动受限甚至导致死亡,在老年医护可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二、老年骨折产生的原因:
造成老年骨折的两个重要因素为骨质疏松加上跌倒。随着年龄的变老,骨骼在质与量上起了很大的变化。钙质的流失加上骨小梁变小或被吸收使得老年人的骨骼变得脆弱,即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加上跌倒才是老人骨折的元凶。文献上对老人容易跌倒的研究报告很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平衡失调、肌力减退,、肌肉运动的协调度差,加上视力减退,或是中风、心脏疾病、癫痫等内科疾病的干扰都易造成老年人跌倒。而百分之七十五的老年骨折发生在自家中也凸显了外在无障碍空间(居家安全)对老人骨折的重要性了。骨质疏松,平衡协调不良,加上外在危险等因素,很容易造成老年人因跌倒或一个小小的受伤,甚至微小的动作就导致骨折。
怎么预防老人跌倒
1、怎么预防老人跌倒呢
1.1、提高自身的警觉性
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对预防跌倒的重视程度。人到了老年,要“服老”,要多读一些有关老年健康的书籍,多参加一些健康讲座或者观看相关的视频,了解老年健康的相关知识,对自己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1.2、积极治疗身体相关疾病
如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用药,并定期复查,使患者关节肿痛不适明显减轻,血压、血糖、血脂等得到良好的控制。
1.3、保持适当的身体锻炼
延缓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衰老。有条件的可以对反应能力和平衡能力做针对性的训练,如经常用脑(看书、读报、听广播等),多与其他人沟通交流,散步、跳舞及练平衡操等。
2、预防老人跌倒的窍门
去除杂乱的物品,创建出一条干净整洁的路线,便于老年人在家中无障碍行走。去掉地毯,或使用双面胶带避免地毯滑脱。在所有楼梯上都安装扶手和照明灯。
在淋浴间内外和厕所附近安装扶手杆。在浴缸附近和淋浴间的地面上使用防滑垫。避免使用踏凳或梯子去够高架子上的物品。延长各种绳状开关的长度,使它很容易被够到。
避免在户外结冰的路面上行走。起床速度要慢;在穿过另一个房间时先开灯。在室内外行走都要穿鞋,避免赤脚或穿拖鞋。
老人一天睡多久最好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与每天睡眠超过9小时及睡眠不够5小时的老人相比,每天睡眠7个小时最为理想。
科学家在5年时间里,研究了15000位70岁以上高龄的男性,结果发现,老人睡得过多或过少,都可能造成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以及老年痴呆症的过早出现。
科学家们研究中还发现,爱打鼾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是常人的两倍多。《华盛顿邮报》
老人跌倒多因脑部退化
老人跌倒,六成以上发生在户外,跌倒的地方竟然以平坦路面最多。老人为何会栽在自己的双腿下?
专家解释说,老年人大脑和小脑的功能退化,是造成老年人容易跌倒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要预防跌倒,首先应注意保持充足睡眠;同时也应该从事适量的运动,偶尔晒晒阳光,设法保持或增进身体的肌力和平衡能力;定期检查眼睛,早期发现及治疗眼科疾病;起床时,不要立刻站起来,应先坐在床边,感觉正常之后再站起来慢慢开步走;应加强室内照明,固定家具、地毯和其他物品的位置,不要经常更换家具位置,电线不要暴露在地上,保持地面干燥,鞋底不滑。
老人突然跌倒的急救措施
老人最怕突然跌倒。因为跌倒有轻有重,处理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老人跌倒不要急着扶起。因为,老人大多骨质疏松严重,跌倒后很容易出现骨折,如老人摔倒后出现局部疼痛和肢体活动障碍,有可能已经发生骨折。如果将老人匆忙扶起,可能会加重损伤,导致骨骼错位,若是伤到脊柱,甚至可能会损及脊髓。要分情况处理。
(一)、意识清醒
1、如果是因为道路不平或者运动功能下降而摔倒,或者是由于看不清路被绊倒,轻者会造成一些摔伤、瘀伤等问题,严重者则可能伤及骨骼,或者存在出血的风险。
2、如果跌倒的老年人没有剧痛、肢体不能活动等感觉,可能伤得不重,可以试着把他扶起来,但是动作一定要慢,也不要用蛮力。
3、如果老年人身上有特别疼痛的地方,或者觉得自己的身体活动有障碍,那可能是伤及了骨骼或者神经,这个时候随意搬动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伤,应该小心处理。譬如老人跌伤了手臂,可能发生桡骨骨折或者尺骨骨折,老人会感到手掌发麻、手臂疼痛,骨折处还会肿胀、变形等。
4、如果看得到伤口,有出血,就要先用衣物、毛巾、手绢等止血包扎。当然这种骨折还不算严重。
5、如果是摔伤了脊椎,特别是颈椎,盲目搬动老人可能会造成脊髓的损伤,轻则几个月才能恢复,重则造成瘫痪。所以这种情况不可随意移动病人,而应立即叫救护车,或找专业急救人员来进行处理和转运。
(二)、意识不清
1、遇到意识不清的倒地老人,可以先试图叫醒他,并且同时试探一下老人的呼吸、心跳是否存在。如果老人的呼吸心跳中止,就要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并且及时拨打120,叫救护车。
2、如果老人摔倒后还有呕吐等症状,那一定要把老人的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被误吸引发窒息,也可以用手或身边的工具掏出老人的呕吐物。
3、如果老人摔倒后还有抽搐等问题,可以用钱包等硬物放在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舌,并要及时呼救,找专人处理,千万不要试图用蛮力固定老人抽搐的肢体,防止发生二次损伤。
4、家中的老人如果有心脏病史,老人突然倒地并失去意识很可能是心肌梗死,这时也不应随便搬动处理,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送去医院进行救援。
多晒太阳防老人跌倒
补充VD 跌倒减两成
据瑞典科学家对平均年龄为75岁的986位老年人进行的3~8年的长期追踪调查发现,血中25-(OH)D含量低的老人骨组织量减少,易发生骨质疏松、跌倒和骨股头骨折。另据《美国医学会杂志》报道,血中25(OH)D不足的老人极容易跌倒。如适当注意补充VD,跌倒率可下降20%,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骨颈部骨折。
什么样的VD能被人体利用
VD在自然界分布广泛。通过食物摄取和经紫外线照射后在皮肤中合成的VD只是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前体。前体经血液运送到肝脏后,在25-羟化酶作用下生成 25-(OH)D,并与血浆中α球蛋白结合成25(OH)D,并成为VD在血液中主要的存在形式。然后在肾脏经25-羟维生素D-10羟化酶系统的作用,生成1.25(OH)2D并具有生物活性。此时的活性VD还需经VD受体的介导,方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和调节免疫功能。
老人应多晒太阳
目前老年人VD缺乏者并不少见。为预防老年人跌倒和骨折,维持肌肉量、肌力,提高生活能力,老年人除应注意从食品(如鱼类、香蕈、鱼肝油等)中摄取VD 外,还应多晒太阳。因为人体中的VD合成主要是来自皮肤,而从食物中来的较少。一些高龄老人由于活动能力下降而整日身居高楼大厦之中,足不出户,看似很安全,实际上,跌倒的危险往往容易发生在这种环境当中。
忽然晕倒要如何急救
通常年轻人摔一下,没什么问题,只要拍拍土,站起来就好。但这样的情况在老人中比较少见,更多的时候是,老人跌倒不要急着扶。
由于老人多骨质疏松严重,跌倒后很容易出现骨折,如老年人摔倒后出现局部疼痛和肢体活动障碍,这时有可能已经发生骨折,如被匆忙扶起可能会加重损伤,导致骨骼错位,若是伤到脊柱,甚至可能会损及脊髓。所以,一旦老人摔倒,且怀疑有骨折时,可就地保暖、止痛,防止休克;如出血就要马上止血,并用纱布、绷带包起来,就地固定;如果怀疑脊柱骨折,或感觉问题比较严重,应帮助老人保持身体不动,就地等待急救120的到来。
若能确认老人没有骨折,则还要观察老人是否昏迷。意识清醒且没有身体不适的,一般问题不大,稍事休息可扶起来;如老人表示心口疼,且本来就有冠心病等心脏问题的,则可能是出现了心绞痛,要立刻协助老人含服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待症状缓解后扶起。
如果出现昏迷,怎么都叫不醒,则必须迅速拨打120请求急救;同时可找社区医生前来帮忙。在等待救护车的这段时间内,子女需将老人在原地缓缓放平至仰卧位,但千万不可搬动,更不能抱住病人又摇又喊,试图唤醒病人。然后解开领口,并将头部倾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反流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必要的时候,可以给老人吸点氧,通常会起到些效果。
跌倒还有一种最严重的情况,多发生在平常看起来比较“健康”或病情稳定的老人身上。如果父母短时间内出现突然、快速的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即判定为心跳骤停。这时,子女应在使其平卧后,最好让其平躺地上或者硬木板上,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术,可先叩击心前区1—2次,方法为右手握空心拳在胸骨的中下段以中等力量迅速向下捶击,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并迅速拨打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