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肛瘘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诊断方法
1、病史
病人常有肛周脓肿或切开排脓的病史,此后伤口经久不愈。
2、临床表现
反复经瘘口流出少量脓液,肛周脓胀疼痛,肛周皮肤瘙痒;触压瘘口有脓液流出,皮下可触及硬的索条。
3、辅助检查
探针经外口可插入管道;经外口注入亚甲蓝,肛管内纱布蓝染,瘘口造影,可显示管道影像。
鉴别方法
1、肛门周围化脓性汗腺炎:
这是最易被误诊为肛瘘的肛门周围皮肤病,它的其主要特征是:肛周有脓肿形成和遗留窦道。窦道处常有隆起和脓液,有多个外口,故易误诊为多发性肛瘘或复杂性肛瘘。鉴别要点是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病变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病变范围广泛,可有无数窦道开口,呈结节状或弥漫性,但窦道均浅,不与直肠相通,切开窦道后无脓液和瘘管,亦无内口。
2、骨盆骨髓炎:
骨盆化脓性或结核性病变引起的骨盆骨髓炎,常在会阴部发生窦道,与肛瘘的外口极为相似。但前者无内口,X 线片显示骨盆有病变。
3、骶骨前瘘:
由骶骨与直肠之间的脓肿在尾骨附近穿破形成,瘘管位于骶骨凹内,外口常位于尾骨尖两侧,探针可探入8~10cm,瘘管与直肠平行。
4、骶尾部骨结核:
发病缓慢,无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变化,破溃后流出稀薄脓液,外口较大,边缘不整齐,且经久不愈。X 线片显示骶尾骨有骨质损害和结核病灶。
5、骶尾部畸胎瘤:
破溃后可形成尾骨前瘘或直肠内瘘。大型畸胎瘤可突出骶尾部,容易诊断;小型无症状的肿瘤,可在直肠后方扪及平滑、有分叶的肿块。X 线片可见骶骨和直肠之间有肿块,内有不定形的散在钙化阴影,可见骨质或牙。
6、晚期肛管直肠癌:
破溃后可形成肛瘘,特点是肿块坚硬,分泌物为脓血,恶臭。病理切片可确诊。
痔疮该怎样诊断
一、肛门视诊
首先应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及瘘管外口等,以便判断病变性质。如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有否外痔、瘘管外口及湿疹等。然后嘱病人象解大便便一样下挣,医生用双手的食、中指将肛门轻轻地自然向两边分开,使肛门外翻,观察有无病变,如内痔位置,数目,大小,色泽,有无出血点,有无肛裂等情况或用特制的玻璃吸肛器将内痔吸出检查,这种视诊对诊断肛裂及环状痔,有时比肛门镜检查更为确切。
二、肛门触诊
要触摸肛门周围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在病变情况下,如肛痈可触到肛门周围肿胀,皮肤灼热,肿块呈漫肿,平坦,软陷及质地硬度等,中央是否有应指感等,如肛瘘是否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外口距肛门长度,大小,深度等。
三、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的意义是肛门直肠疾病检查方法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肛门镜检查
检查内痔的主要方法,可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同时还可鉴别直肠下端肿瘤和慢性结肠炎。
详细了解痔疮怎么诊断
一。诊断
(1)内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伴发排便困难,可发生血栓、绞窄、嵌顿。 内痔的分度:
(2)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3)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4)偶有便血;排便时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5)偶有便血;痔脱出嵌顿不能还纳。
二。鉴别诊断
(1)便血时需与肛裂、炎症性肠病、息肉、结直肠癌等鉴别;
(2)脱出时需与肛乳头纤维瘤、息肉、直肠脱垂等鉴别;
(3)疼痛时需与肛裂、肛窦炎、肛周脓肿等鉴别;
(4)肛门潮湿瘙痒时需与肛门湿疹、肛瘘等鉴别。
一旦出现大便时便鲜血、肛门肿物脱出、肛门外有肿物疼痛、肛门潮湿或瘙痒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几分钟即可确诊是否为痔疮。
膀胱瘘如何鉴别诊断
口服吡啶姆使尿呈橙黄色,一小时后置3个棉球于阴道内,然后将甲基美蓝注入膀胱,嘱患者稍散步后检查棉球,若最外侧棉球被湿染成橙黄色,即提示为输尿管阴道瘘,若最内侧棉球被染成蓝色,则可诊断为膀胱阴道瘘,若仅为最外侧棉球呈蓝色,患者可能为尿失禁。
痔疮检查方法大全
一、肛门视诊
首先应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及瘘管外口等,以便判断病变性质。如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有否外痔、瘘管外口及湿疹等。
在进行肛门检查的时候,医生可以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将患者的肛门翻开,查看是否有病变的情况出现,并且查看痔疮的位置已经数目,是否有出血的情况。
二、肛门触诊
要触摸肛门周围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在病变情况下,如肛痈可触到肛门周围肿胀,皮肤灼热,肿块呈漫肿,平坦,软陷及质地硬度等,中央是否有应指感等,如肛瘘是否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外口距肛门长度,大小,深度等。
三、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的意义是肛门直肠疾病检查方法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肛门镜检查
检查内痔的主要方法,可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同时还可鉴别直肠下端肿瘤和慢性结肠炎。
鉴别诊断
而且医师可以根据痔疮的一些典型的症状进行诊断,但是还要和下面的这些疾病区分开来。
1、直肠癌
临床上常将下端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仅凭症状诊断,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 定要做以上两种检查。直肠癌在直肠指诊下可扪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溃疡,肠腔常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迹。
特别要注意的是内痔和环状痔可与直肠癌同时并存,绝不能看到有内痔或环状痔,就满足于痔的诊断而进行痔的治疗,直至病人症状加重才进行直肠指诊或其他检查而明确诊断,这种误诊、误治的惨痛经验教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值得重视。
2、直肠息肉
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误诊为痔脱垂,但息肉多见于儿童,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肛瘘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会阴部尿道瘘:这种瘘管是尿道球部与皮肤相通,常在泌尿生殖三角区内,排尿时尿由瘘口内流出。
2先天性瘘:由骶尾部囊肿化脓破裂形成,原发外口常在臀沟中点,尾骨尖附近,瘘内可见毛发,由胚胎发生。
3骶尾部瘘:常由臀部损伤,如打击,脚踢和擦伤引起,在骶尾部形成脓肿,从而形成瘘管。
4肛门周围化脓性汗腺炎 这是最易被误诊为肛瘘的肛门周围皮肤病,因其主要特征是肛周有脓肿形成和遗留窦道,窦道处常有隆起和脓液,有多个外口,故易误诊为多发性肛瘘或复杂性肛瘘,鉴别要点是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病变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病变范围广泛,可有无数窦道开口,呈结节状或弥漫性,但窦道均浅,不与直肠相通,切开窦道后无脓液和瘘管,亦无内口,Wiltz报道43例肛周化脓性汗腺炎,35例初诊为肛瘘,藏毛囊肿,窦道和肛管脓肿,确诊前多有6年以上病史。
5骨盆骨髓炎 骨盆化脓性或结核性病变引起的骨盆骨髓炎,常在会阴部发生窦道,与肛瘘的外口极为相似,但前者无内口,X线片显示骨盆有病变。
6骶骨前瘘 由骶骨与直肠之间的脓肿在尾骨附近穿破形成,瘘管位于骶骨凹内,外口常位于尾骨尖两侧,探针可探入8~10cm,瘘管与直肠平行。
7骶尾部骨结核 发病缓慢,无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变化,破溃后流出稀薄脓液,外口较大,边缘不整齐,且经久不愈,X线片显示骶尾骨有骨质损害和结核病灶。
8骶尾部畸胎瘤 破溃后可形成尾骨前瘘或直肠内瘘,大型畸胎瘤可突出骶尾部,容易诊断;小型无症状的肿瘤,可在直肠后方扪及平滑,有分叶的肿块,X线片可见骶骨和直肠之间有肿块,内有不定形的散在钙化阴影,可见骨质或牙。
9晚期肛管直肠癌 破溃后可形成肛瘘,特点是肿块坚硬,分泌物为脓血,恶臭,病理切片可确诊。
痔疮检查过程步骤
常见的检查方法
一、肛门视诊
首先应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及瘘管外口等,以便判断病变性质。如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有否外痔、瘘管外口及湿疹等。
在进行肛门检查的时候,医生可以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将患者的肛门翻开,查看是否有病变的情况出现,并且查看痔疮的位置已经数目,是否有出血的情况。
二、肛门触诊
要触摸肛门周围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在病变情况下,如肛痈可触到肛门周围肿胀,皮肤灼热,肿块呈漫肿,平坦,软陷及质地硬度等,中央是否有应指感等,如肛瘘是否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外口距肛门长度,大小,深度等。
三、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的意义是肛门直肠疾病检查方法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肛门镜检查
检查内痔的主要方法,可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同时还可鉴别直肠下端肿瘤和慢性结肠炎。
鉴别诊断
而且医师可以根据痔疮的一些典型的症状进行诊断,但是还要和下面的这些疾病区分开来。
1、直肠癌
临床上常将下端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仅凭症状诊断,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 定要做以上两种检查。直肠癌在直肠指诊下可扪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溃疡,肠腔常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迹。
特别要注意的是内痔和环状痔可与直肠癌同时并存,绝不能看到有内痔或环状痔,就满足于痔的诊断而进行痔的治疗,直至病人症状加重才进行直肠指诊或其他检查而明确诊断,这种误诊、误治的惨痛经验教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值得重视。
2、直肠息肉
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误诊为痔脱垂,但息肉多见于儿童,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容易与大肠癌混淆的五种疾病
结肠结核、痢疾
专家表示,左半结肠或直肠癌常有黏液血便或脓血便,大便频或腹泻,常误诊为结肠炎,通过乙状结肠镜检查和细致的体检可以鉴别诊断。
消化道溃疡、胆囊炎
专家指出,右半结肠癌特别是肝曲结肠、横结肠癌引起上腹不适或疼痛、发热、粪隐血试验阳性、右上腹块等,有时会被误诊为溃疡病、胆囊炎,但结合病史以及X线检查,可以将两者区分。
阑尾炎
盲肠癌常有右下腹疼痛及右下腹肿块,且常发热,易误诊为阑尾炎或阑尾脓肿,临床误诊率达25%。专家表示,只要结合病史和X线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如不能鉴别,应以手术探查。
肛瘘
专家介绍,肛瘘一般先有肛旁脓肿,以局部疼痛开始,脓肿破溃后成瘘,症状缓解,无直肠癌或肛管癌的排便习惯和粪便性质改变。
内痔
一般内痔的症状是无痛性出血,可能是肛门滴血或线状流血。直肠癌患者也会有便血,但就诊时常有肛门直肠刺激症状。两者鉴别极为容易,肛门直肠指检或直肠镜检查便可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