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睡够8小时为什么还是困的不行 原因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够8小时为什么还是困的不行 原因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睡眠时候呼吸停止的睡眠障碍。中年以上肥胖者多见,主要症状为嗜睡,白天感觉疲劳、困倦、没精神、晨起头痛、迟钝,以及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和警觉力下降。

肥胖、呼吸道结构狭窄、扁桃腺增生、下颚短小,或长期抽烟导致呼吸道水肿的人就要特别注意。

肥胖和睡眠质量有什么关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睡眠时候呼吸停止的睡眠障碍,指睡眠时呼吸间隔超过10秒以上,打鼾与呼吸暂停交替出现,有时呼吸暂停时间可达到2~3分钟,每夜发作数次。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阻塞,经常以大声打鼾、身体抽动或手臂甩动结束。睡眠呼吸暂停伴有睡眠缺陷、白天打盹、疲劳,以及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和脑电图觉醒状态。呼吸暂停使得睡眠变得很浅且支离破碎,患者不能享有优质睡眠,即使睡足十小时也不能充分休息,从而导致日间精神不足及其它严重不良后果。

呼吸暂停综合征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但大多与肥胖有关,60%以上的肥胖病人患有轻重不等的呼吸暂停综合征。而且体重指数越大,病情越严重,半数以上的肥胖人群夜间伴有习惯性的打鼾。肥胖的人睡眠容易造成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而睡眠的时间过少,还有睡眠质量太低,反而也会引起更加肥胖的发生。

什么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睡眠中呼吸调节紊乱,如果睡眠中口鼻气流中 止超过10秒钟以上为一次呼吸暂停,在一夜7个小时的睡眠里,如果呼吸暂 停发生30次以上,且伴有白天乏力、嗜睡等症状,即被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征。这种病理状态不仅有睡眠打鼾和日间极度嗜睡,还有由于低通气或 呼吸暂停引起反复发作的低氧高碳酸血症,严重的可导致心肺和其他重要生 命器官的并发症。

打呼噜是病否

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调查报告

上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基地的25916名在基层医疗所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其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我国发病率为7%-13%。1989年美国统计,如果患者每小时的睡眠呼吸暂停超过20次,5年病死率10%-13%, 8年病死率则达到37%。为此,SAS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睡眠及生活。目前全世界每天约有3000例死亡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

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定义

在每夜7h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均停止10s以上,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幅度)较基础水平减低50%以上,并伴有血氧饱和度(SO2)较基础水平下降(≧4%的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即平均每小时睡眠中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5次/h。

临床表现:其主要为睡眠时打鼾伴有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嗜睡、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三、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因素 (1)、体重增加(肥胖); (2)、饮酒、吸烟; (3)、高龄;

(4)、鼻喉部解剖狭窄; (5)、神经肌肉功能减退; (6)、遗传:家族性鼾症等。

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常见表现 睡觉时打鼾;频繁发生呼吸暂停;

晨起头痛、头晕、口干;晨起后血压高; 白天嗜睡、乏力及反应迟钝; 夜间睡眠动作异常; 夜尿增多、性欲减退;

夜间出汗、心悸、胸闷等; 脾气暴躁或抑郁不振等; 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体重增加(肥胖)。

五、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危害 SAS与下列疾病、事件关系密切:

高血压:50%-90%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有高血压;

冠心病:85%的夜间心绞痛发作是由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造成的; 心力衰竭:60%以上心衰患者有睡眠呼吸综合征; 中风:40%的中风患者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患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症:超过130%理想体重的男性,2/3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性功能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多发生性欲减退、阳痿;

交通事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交通事故发生率比普通人高3-4倍。 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分类 阻塞型睡眠暂停综合征(OSAS);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 混合型睡眠暂停综合征(MSAS);

打呼噜也会遗传

日常生活中常常可见,父亲睡觉时鼾声如雷,儿子虽然年纪轻轻,但鼾声比起父亲来毫不逊色。还有的家族中,几代人都饱受夜间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的折磨,甚至还有夜间猝死的情况发生。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的确与遗传有关。

打呼噜具有家庭聚集性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打鼾具体以什么方式遗传还不明确,但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都证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1988年,研究人员调查了4000对芬兰孪生者,发现打鼾在遗传因子相近的单卵双生者中的符合率远比双卵双生者中的符合率为高。1991年美国的调查发现,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打鼾、白天嗜睡及呼吸暂停的发生率要比正常对照者直系亲属中这些症状的发生率高出2~4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确实与遗传关系密切。日本的研究者经过人群调查,发现存在于人白细胞表面的特殊抗原HLA-A2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率高度相关,是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可能遗传基础。

胖瘦和面部形状与打鼾有关

有的家庭中打鼾者较多,而有的家族中世代少有打鼾者。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这些情况。

家庭成员所处的生活环境及某些生活习惯相同,其中包括了许多易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因素。如吸烟,饮酒;室内存在某种过敏源,易患过敏性鼻炎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许多易患因素都具有遗传倾向,家族成员中具有易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共同因素。

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密切相关,与年龄、性别相比,它是促成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机体脂肪分布不均衡,如颈部脂肪堆积与之关系更大。在孪生子中的调查发现,人群中70%的肥胖发生与遗传有关,父母亲中任何一方肥胖,其子女有40%~50%的可能肥胖;父母均肥胖,其子女肥胖的机会可达70%~80%。

面部形态主要取决于颌面部骨骼的结构特点,而颌面部骨骼的形成与发展由遗传基因决定。颌面部形态及软组织的结构是决定上气道体积大小及形态正常与否的重要因素,与呼吸暂停的发生密切相关。下颌后缩、下颌过小等都可以引起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状态下,大脑对呼吸的驱动能力降低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的原因之一。呼吸中枢对低氧及高二氧化碳刺激反应低下者,更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且呼吸暂停发生后患者不能及时憋醒,难以使气流尽快恢复。这也就是说,呼吸驱动功能低下者睡眠呼吸暂停持续的时间及发生的频率增加。中枢性呼吸驱动功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曾有报道,一家三代九口人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测其中五个人的呼吸驱动功能发现,他们全部对低氧刺激的反应低下,这说明他们都有中枢呼吸控制功能缺陷。

新生儿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可引起新生儿突然死亡的疾患,睡眠时发生呼吸暂停是猝死的原因之一。新生儿猝死综合征患儿的父母、祖父母中患睡眠呼吸暂停的几率很高,因而新生儿猝死的发生与遗传有关。

诊断打呼噜的标准

打呼噜是健康的大敌,若经常打呼噜,而且出现睡眠呼吸暂停、憋气即为严重打呼噜,临床上称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打呼噜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多导睡眠图检测、睡眠透视法、心电图、脑电图以及耳鼻咽喉、体重和心肺检查,为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判断打鼾的良恶性,可以根据打鼾的症状及次数,分为良性打鼾和恶性打鼾。恶性打鼾是由良性打鼾慢慢发展而来,若久治不愈将影响睡眠质量以及生命健康,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

打呼噜的分类诊断

打呼噜是由于呼吸过程中气流高速通过上呼吸道的狭窄部位时,振动气道周围的软组织而引起。在吸气过程中较为明显,呼气过程中也可发生。这种声音有时可高达80分贝,不亚于繁华大街上的汽车噪音;打呼噜也称鼾症,通常人们把睡的香形容为呼噜震天响,其实不然,某些鼾症却对身体有致命的威胁。

一般打呼噜分为三类:

1、在某些情况下一次性打鼾,如疲劳或过量饮酒后,它对身体健康无损害,无须特别治疗。

2、单纯性打鼾,常年发生,尚未损害身体,但可能发展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对身体有严重的危害,可能导致夜间睡眠中呼吸心跳骤停、窒息、猝死等。应及时诊断治疗。

打呼噜的诊断标准

打呼噜可以分为单纯性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译】:是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有呼吸暂停,伴有缺氧、鼾声、白天嗜睡等症状的一种较复杂的疾病。)两类。单纯性打鼾为睡眠时上呼吸道出现部分阻塞,致使睡眠时打鼾,但很少发生呼吸暂停及缺氧,对健康影响不大,白天也不打瞌睡。若因睡眠时上呼吸道发生周期性完全阻塞导致口鼻呼吸频繁停止、憋气,则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上气道气流受阻导致呼吸气流停止10秒以上,称为发生一次呼吸暂停;如果1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发生5次以上,则可以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打呼噜。

1、鼾声响度大于60db者。

2、睡眠期每次憋气持续10-20秒以上者。

3、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10次左右。

4、除鼾声过响外,晨起头肿、迷糊、口舌干燥、白天易睡者。

5、多导睡眠监测、睡眠呼吸暂停及低痒血症者。

6、家属典型反映症状,检查咽腔狭窄者。

温馨提示:

打呼噜不仅可导致患者白天嗜睡、疲惫,而且可能与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有关,有诱发高血压、脑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的可能。所以,不管是轻微打呼噜,还是已经发展到了睡眠呼吸暂停,一定要予以重视,并及时进行治疗。

目前诊断打呼噜的黄金标准

打呼噜常常被人们当作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看待,认为打呼噜并具有什么危害,其实不然,某些鼾症却对身体有致命的威胁。准确的说,打呼噜是健康的大敌,稍不留意就可能导致夜间睡眠中呼吸心跳骤停、窒息、猝死等严重后果。应及时诊断治疗。

打呼噜的分类诊断

打呼噜是由于呼吸过程中气流高速通过上呼吸道的狭窄部位时,振动气道周围的软组织而引起。在吸气过程中较为明显,呼气过程中也可发生。这种声音有时可高达80分贝,不亚于繁华大街上的汽车噪音;打呼噜也称鼾症,通常人们把睡的香形容为呼噜震天响,其实不然,某些鼾症却对身体有致命的威胁,一般将之分为三类:

1、在某些情况下一次性打鼾,如疲劳或过量饮酒后,它对身体健康无损害,无须特别治疗。

2、单纯性打鼾,常年发生,尚未损害身体,但可能发展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对身体有严重的危害,可能导致夜间睡眠中呼吸心跳骤停、窒息、猝死等。应及时诊断治疗。

打呼噜的诊断标准

打呼噜可以分为单纯性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译】:是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有呼吸暂停,伴有缺氧、鼾声、白天嗜睡等症状的一种较复杂的疾病。)两类。单纯性打鼾为睡眠时上呼吸道出现部分阻塞,致使睡眠时打鼾,但很少发生呼吸暂停及缺氧,对健康影响不大,白天也不打瞌睡。若因睡眠时上呼吸道发生周期性完全阻塞导致口鼻呼吸频繁停止、憋气,则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上气道气流受阻导致呼吸气流停止10秒以上,称为发生一次呼吸暂停;如果1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发生5次以上,则可以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打呼噜。以下就是诊断打呼噜的标准:

1、鼾声响度大于60db者。

2、睡眠期每次憋气持续10-20秒以上者。

3、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10次左右。

4、除鼾声过响外,晨起头肿、迷糊、口舌干燥、白天易睡者。

5、多导睡眠监测、睡眠呼吸暂停及低痒血症者。

6、家属典型反映症状,检查咽腔狭窄者。

温馨提示:如天生有小下巴、下颌过长、颌退缩、舌体肥大等情况,这一类人的上呼吸道多畸形,导致呼吸不顺畅,睡觉时就会打呼噜。如果你是鼾症的高危人群,而且已经出现严重打呼噜症状,并伴随憋气现象,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打呼噜的检查有哪些

多导睡眠图是诊断鼾症的“金标准”,具有其它检查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安置在打鼾者身上的各种传感器和电极,多导睡眠仪可以描记出打鼾者睡眠中的脑电图、心电图、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鼾声、体位、眼球运动、胸腹呼吸运动、肢体运动等多项参数的图形,此即为多导睡眠图。多导睡眠图可以分析打鼾者的睡眠情况(区分睡眠和醒觉,判断睡眠深浅)、呼吸情况和心脏状况,作出是否存在鼾症和缺氧的确切诊断;根据呼吸暂停指标,可以判断呼吸暂停的类型,如阻塞性、中枢性和混合性;还可以判定是单纯性打鼾还是鼾症,并评定鼾症的严重程度。

鼾症的诊断标准是:

鼾症可以分为单纯性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两类。单纯性打鼾为睡眠时上呼吸道出现部分阻塞,致使睡眠时打鼾,但很少发生呼吸暂停及缺氧,对健康影响不大,白天也不打瞌睡。若因睡眠时上呼吸道发生周期性完全阻塞导致口鼻呼吸频繁停止、憋气,则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上气道气流受阻导致呼吸气流停止10秒以上,称为发生一次呼吸暂停;如果 1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发生5次以上,则可以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鼾症。

打呼噜真的会遗传吗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打鼾具体以什么方式遗传还不明确,但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都证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1988年,研究人员调查了4000对芬兰孪生者,发现打鼾在遗传因子相近的单卵双生者中的符合率远比双卵双生者中的符合率为高。1991年美国的调查发现,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打鼾、白天嗜睡及呼吸暂停的发生率要比正常对照者直系亲属中这些症状的发生率高出2~4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确实与遗传关系密切。日本的研究者经过人群调查,发现存在于人白细胞表面的特殊抗原HLA-A2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率高度相关,是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可能遗传基础。

打呼噜具有家庭聚集性,睡眠状态下,大脑对呼吸的驱动能力降低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的原因之一。呼吸中枢对低氧及高二氧化碳刺激反应低下者,更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且呼吸暂停发生后患者不能及时憋醒,难以使气流尽快恢复。这也就是说,呼吸驱动功能低下者睡眠呼吸暂停持续的时间及发生的频率增加。中枢性呼吸驱动功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曾有报道,一家三代九口人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测其中五个人的呼吸驱动功能发现,他们全部对低氧刺激的反应低下,这说明他们都有中枢呼吸控制功能缺陷。

打呼噜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根据临床表现和多导眠记录仪的监护结果,即可对这几种类型的睡眠呼吸紊乱做出明确诊断,有时需与其它疾病,如肺心病睡眠呼吸紊乱样现象相鉴别。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健康人REM睡眠时相呼吸较规则,但在睡眠开始时也可见到几分钟的呼吸不稳定时期到稳定睡眠后就消失。这一时期看到的呼吸暂停不存在呼吸运动,易被误认为CSAS无症状的健康人也可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但通常每晚少于20次仅有轻度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如果发生在REM睡眠时相由于唤醒反应减弱,可导致明显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此外易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混淆的呼吸暂停样现象有以下二种:

①癫痫:没有紧张阵挛的轻度癫痫也可存在呼吸暂停,如发生在睡眠时或睡眠样的发作后状态可与睡眠呼吸暂停混淆可借助脑电图鉴别。

②陈-施氏呼吸:可见于心输出量减少或循环时间延长的患者,以及影响呼吸中枢的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和一些老年人很难与中枢性呼吸暂停区别,而且两者可并存但陈-施氏呼吸的呼吸幅度变化缓和从小到大然后变小至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间较短中枢性呼吸暂停倾向于突然发生,常合并唤醒反应呼吸暂停时间较长可达60s。此外陈-施氏呼吸可持续到清醒状态,而中枢性呼吸暂停在清醒时不出现,并且常在REM睡眠时加重。

OSAS,也可与CSAS肥胖低通气综合征上气道阻力综合征共同存在或独立发生,但单纯的OSAS病人在清醒状态通常无高碳酸血症,而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即使白天的PaCO2也常高于45mmHg。

慢阻塞性肺病患者睡眠时可伴有明显的呼吸和气体交换功能,恶化主要是严重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及合并短暂特异性呼吸异常,如呼吸暂停和呼吸不足在REM睡眠时相最明显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该睡眠时相伴有的呼吸活动异常有关。另外这些患者清醒时即存在化学通气反应迟钝睡眠时,可进一步加重减少通气反应此种情况是否诊断睡眠呼吸紊乱及如何命名尚无一致意见。多导睡眠图是诊断鼾症的“金标准”,具有其它检查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安置在打鼾者身上的各种传感器和电极,多导睡眠仪可以描记出打鼾者睡眠中的脑电图、心电图、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鼾声、体位、眼球运动、胸腹呼吸运动、肢体运动等多项参数的图形,此即为多导睡眠图。多导睡眠图可以分析打鼾者的睡眠情况(区分睡眠和醒觉,判断睡眠深浅)、呼吸情况和心脏状况,作出是否存在鼾症和缺氧的确切诊断;根据呼吸暂停指标,可以判断呼吸暂停的类型,如阻塞性、中枢性和混合性;还可以判定是单纯性打鼾还是鼾症,并评定鼾症的严重程度。

鼾症的诊断标准是:

鼾症可以分为单纯性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两类。单纯性打鼾为睡眠时上呼吸道出现部分阻塞,致使睡眠时打鼾,但很少发生呼吸暂停及缺氧,对健康影响不大,白天也不打瞌睡。若因睡眠时上呼吸道发生周期性完全阻塞导致口鼻呼吸频繁停止、憋气,则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上气道气流受阻导致呼吸气流停止10秒以上,称为发生一次呼吸暂停;如果1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发生5次以上,则可以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鼾症。

打呼噜 - 与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区别

打呼噜可以分为单纯性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两类。单纯性打鼾为睡眠时上呼吸道出现部分阻塞,致使睡眠时打鼾,但很少发生呼吸暂停及缺氧,对健康影响不大,白天也不打瞌睡。

若因睡眠时上呼吸道发生周期性完全阻塞导致口鼻呼吸频繁停止、憋气,则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如果上气道气流受阻导致呼吸气流停止10秒以上,称为发生一次呼吸暂停;如果1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发生5次以上,则可以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鼾症。

打呼噜会遗传吗

打呼噜具有家庭聚集性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打鼾具体以什么方式遗传还不明确,但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都证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1988年,研究人员调查了4000对芬兰孪生者,发现打鼾在遗传因子相近的单卵双生者中的符合率远比双卵双生者中的符合率为高。1991年美国的调查发现,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打鼾、白天嗜睡及呼吸暂停的发生率要比正常对照者直系亲属中这些症状的发生率高出2~4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确实与遗传关系密切。日本的研究者经过人群调查,发现存在于人白细胞表面的特殊抗原HLA-A2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率高度相关,是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可能遗传基础。

胖瘦和面部形状与打鼾有关

有的家庭中打鼾者较多,而有的家族中世代少有打鼾者。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这些情况。

家庭成员所处的生活环境及某些生活习惯相同,其中包括了许多易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因素。如吸烟,饮酒;室内存在某种过敏源,易患过敏性鼻炎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许多易患因素都具有遗传倾向,家族成员中具有易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共同因素。

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密切相关,与年龄、性别相比,它是促成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机体脂肪分布不均衡,如颈部脂肪堆积与之关系更大。在孪生子中的调查发现,人群中70%的肥胖发生与遗传有关,父母亲中任何一方肥胖,其子女有40%~50%的可能肥胖;父母均肥胖,其子女肥胖的机会可达70%~80%。

面部形态主要取决于颌面部骨骼的结构特点,而颌面部骨骼的形成与发展由遗传基因决定。颌面部形态及软组织的结构是决定上气道体积大小及形态正常与否的重要因素,与呼吸暂停的发生密切相关。下颌后缩、下颌过小等都可以引起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状态下,大脑对呼吸的驱动能力降低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的原因之一。呼吸中枢对低氧及高二氧化碳刺激反应低下者,更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且呼吸暂停发生后患者不能及时憋醒,难以使气流尽快恢复。这也就是说,呼吸驱动功能低下者睡眠呼吸暂停持续的时间及发生的频率增加。中枢性呼吸驱动功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曾有报道,一家三代九口人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测其中五个人的呼吸驱动功能发现,他们全部对低氧刺激的反应低下,这说明他们都有中枢呼吸控制功能缺陷。

新生儿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可引起新生儿突然死亡的疾患,睡眠时发生呼吸暂停是猝死的原因之一。新生儿猝死综合征患儿的父母、祖父母中患睡眠呼吸暂停的几率很高,因而新生儿猝死的发生与遗传有关。

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系吗

有很多病因会造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也是其中原因之一。肥胖 者上气道软组织的脂肪沉淀,管腔小,上气道的肌肉组织内脂肪浸润,可引起 肌肉组织连接松弛,导致上气道顺应性增加,气道塌陷,呼吸不畅。有资料报 道,肥胖者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概率比正常人大3倍,已有肥胖儿童 发生睡眠呼吸暂停导致死亡的报道。

什么人容易得高血压 爱打呼噜的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这些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夜间睡觉打呼噜,当然不是所有的打呼噜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是成人在7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多次呼吸暂停,或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大于5,每次发作时停止呼吸达10秒或更长时间,并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目前发现这些患者中50%以上患有高血压。

相关推荐

少吃点盐可以有缓解打鼾

打鼾(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仅影响眠质量,还与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巴西科学家完成的一项最新临床研究发现,吃低盐饮食有助于控制打鼾。 54名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一组每天服用1片利尿剂;另一组吃低盐饮食;还有一组不接受任何治疗。一周之后,研究发现,与不接受任何治疗的参试患者相比,服用利尿剂和吃低盐饮食的参试者眠呼吸暂停症状明显好转。这表明,降低食盐摄入量有助于改善夜间眠打鼾症状。 科学家分析,食盐摄入过量容易导致体液积聚,当患者躺下后,体液会在眠过程中进入脖子,

鼾症是有什么病引起的

打鼾 ● 先是劳累或酒后觉时偶尔打鼾,侧卧位即减轻。 ● 逐渐发展到几乎每夜觉时都有鼾声如雷,受体位变化的影响不大。 ● 大约40岁左右,鼾声出现高低不均,伴有间歇,表明已经出现眠呼吸暂停,这时呼吸暂停多在仰卧拉及快动眼等特定的眠期出现。 ● 数年后,病情逐渐发展到整个眠过程中皆有呼吸暂停发生,出现白天嗜、记忆力下降等典型症状。 ● 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心脏增大、心律增大、心律失常、血液中红细胞增多等并发症,甚至可发生眠时突然死亡 打鼾标志上呼吸道狭窄,呼吸暂停时气道则完全阻塞,因而有人认为

打呼噜是怎么回事呢

1、引发打呼噜的病因有哪些,健康人在某种情况下的偶发、轻度、一次性的老打呼噜,如身体疲劳或过量饮酒,特别是在仰卧位眠时可能发生。 2、单纯性习惯性老打呼噜,这类人群虽然常年习惯性老打呼噜,但尚未并发身体器官的病损,老打呼噜的原因是上呼吸道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狭窄阻塞,但也保持一定的通畅度,在这里所说的老打呼噜就是指单纯性习惯性老打呼噜。 3、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就是在眠老打呼噜的同时,伴有忽停忽现的呼吸暂停,诊断标准为:在一夜7小时的眠中,发生30次以上的持续时间超过10秒的呼吸暂停,即每1小时发生5次

选好枕头可以改善眠吗

病症1: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打鼾是眠呼吸暂停的症状 对策 对于普通的打鼾症状和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专家建议,可通过养成良好的眠习惯及选用合适的枕具缓解。前适度锻炼,规律眠时间、避免酒精及诱眠药物、尽量采取侧卧位眠都有助于缓解打鼾。在枕头的选择上,可使用专业的止鼾枕。 这种枕头靠脖颈处稍高,后脑勺处凹下,可以帮助人体畅通呼吸道、吸入更多的氧气,同时避免上颚向上抬引起的张口呼吸,达到降低打鼾频率的效果,适合喜欢侧卧或仰卧、打鼾或遭受颈椎问题的人群,可使一部分早期病人减缓病情。 鼾枕可预防并减缓早期症

鼾症易造成血管性痴呆

打呼噜引起痴呆的病例正逐年上升,打胡噜医学上称为“鼾症”或“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目前在我国,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占总人群的4%~10%,其中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许多病人在梦中因眠障碍造成的心、脑血管缺氧,形成慢性潜在的智力下降,进而出现早衰及中老年痴呆,而且时有鼾症患者在无意识的梦中猝死,其死亡率是3.4%,这种眠障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 鼾症造成痴呆症的主要原因主要与鼾症患者在夜间呼吸暂停引起低氧、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大脑半球,特别是皮层及皮层

夫妻同床眠有助于打鼾的治疗

打鼾严重影响男女“做爱”——男人觉打呼噜,在许多人看来是一种正常现象,呼噜打得响是男子汉的一种体现,女人觉打呼噜,好像就有点不太雅观。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打鼾严重者在医学上被称为“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这不仅会影响周围人的眠,同时,严重损害打鼾者本人的身体健康,其中性生活是受到直接影响的一个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打鼾者本人和其做爱对象的“性生活满意度”普遍偏低!美国海军医学中心研究人员为了解打呼噜与性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针对患有“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270位男性、30位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

打呼噜原因

1.随着年龄增长,导致鼾声的上呼吸道松弛、塌陷和舌根后坠越发严重。这将使你的他在很大的打呼噜声中出现频繁的呼吸暂停现象。 2.有85%的“雷公”同时伴随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综合征是指每晚七小时眠中,鼻或口腔气流暂停超过10秒,暂停仅复发作30次以上,或每小时眠呼吸暂停次数超过5次。频繁的眠呼吸暂停(对打呼噜者而言,表现为鼾者骤停,隔十秒又起)会导致机体所需氧气的缺乏,这种“憋气”现象会使脑部和心血管系统引发病变,严重者可能导致中风、高血压、心率不齐和心肌梗塞等问题。 3.长达20年的烟龄开始诱发

孩子觉打鼾当心长不高

呼吸道变窄,鼾声大振 眠时,上呼吸道由于某些原因变窄了,这时,呼吸气流产生的阻力就会增高,从而引起支气管粘膜和粘液,还有鼻孔、软腭、舌根等的震动,旁边的人也就听到呼呼大振的打鼾声音了。 教授介绍,引发上呼吸道变窄的原因主要是腺样体和扁桃体的肥大,另外鼻腔的炎症如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也是病因;其它病因有小颌症、巨舌症、肥胖等。 可能影响“长高个” 孩子打鼾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后果:有可能患上了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曾经有医学调查发现,几乎每5个打鼾的患者中即有1个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见两者之间关系了。 如果你的

瘦人打呼噜是什么原因

打鼾是在眠时上呼吸道部分的振动引起的。这里显示患者上呼吸道的解剖及眠时它们的关系。有两个结构最常与打鼾有关,软腭与舌根。 打鼾最让人关心的事情是它与阻塞性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也称OSAHS,阻塞性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有关,OSAS如果不加以治疗可以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 如果您的家人打鼾,你应该仔细观察他眠时有没有呼吸暂时停止,这是阻塞性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另一个典型症状是白天打哈欠,如果这两个中间有一个症状存在,或者鼾声过大,你都应该陪你的家人尽快去医院就诊。 打鼾的病因及

这种觉姿势竟然会早死

打鼾的人眠确实比较深沉,比较踏实。一般人和打鼾的人夜间同一间屋子非常令人担心:当不打鼾的人躺下后还没入时,同屋的人已经鼾声如雷,沉入梦乡,这种鼾声会吵得同屋不打鼾的人整夜不得安,次日头脑昏昏沉沉,无法工作和学习。 我们一般认为,打鼾对本人是没有危害的。但是有专家指出,长期打鼾者或者打鼾严重的人往往都会半岁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眠的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导致血中的氧气含量减少。 所以,专家建议:打鼾的人要去进行多导眠仪检查,看看有没有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有就应当进行必要的治疗。 打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