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物过敏最常见的有哪几种
儿童药物过敏最常见的有哪几种
1、 解热镇痛药如APC阿鲁片巴米尔等含有阿斯匹林的口服退烧药肌肉注射的安痛定也引起药疹,而且比较严重。
2、 抗生素如磺胺药中的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类抗生素如口服安必林,肌肉注射的青霉素,静脉点滴用的氨苄青霉素等。
3、 中草药也可引起药疹。
4、 疫苗也可引起药疹。
常见的药物过敏有哪些
较轻的药物过敏反应常可导致用药者的皮肤上出现红疹(也叫药疹),较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可使用药者出现哮喘、休克甚至死亡。虽然,用药后发生过敏反应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现象。
但很多人却对其认识不足,甚至还存在一些误解。这些误解可能会给药物过敏者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那么都是哪些误解呢?
1、用过的药不会引起过敏
很多患者在注射青霉素时,不愿作过敏试验,他们认为这药以前用过,不会过敏。殊不知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剌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变态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
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越大。再者所用药物的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这些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所以,青霉素之类药物没有连续用药而再用时,都必须重作过敏试验。
2、纯天然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有不少人认为只有化学药物才会引起过敏,纯天然中药不会过敏。诚然临床引起过敏反应者以化学合成药物为多,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毒素与血清、镇静催眠药等。实践证明,中草药同样也会引起过敏。
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有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丹参、益母草、红花、大黄、天花粉、防风和六神丸、云南白药、跌打丸、牛黄解毒片、复方柴胡注射液等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最常见。
3、过敏反应都在用药后很短时间发生
多数变态反应是在用药一两天时发生的,但也有潜伏期很长者,甚至可达20天以上。所以,当出现药物疹时,在20天内所用过的药物,都应视为可疑对象。
4、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这是将药物过敏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混为一谈。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与用量之间并没有平行的直接关系,有时极微小的用量即会引起强烈反应。如笔者就曾亲见西安纺织医院一位儿科女医生,就是闻到青霉素的气味而引发过敏性休克,并最终导致死亡。
5、吃药打针才会引起过敏
凡致敏药物不论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人体都会引发过敏,滴鼻、点眼、外敷、吸入、滴耳、栓剂等同样可引起过敏发生。总之,凡是曾引起过敏的药物,应严禁以任何形式再使用。
最后,小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发生过敏停止用药只是首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观察,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应嘱咐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患者从小便迅速排出残存药物。必要时还需要大量输液,以加速药物排出。
宝宝起皮疹≠药物过敏
宝宝起皮疹≠药物过敏。孩子一旦应用了导致过敏的药物,便可能在短时间或一周内出现药物过敏反应,轻的仅出皮疹,严重的会在皮肤起过敏皮疹的同时还伴有喉头水肿,或引起过敏性休克,不及时抢救可造成生命危险。
注意!起皮疹≠过敏
“医生,这药不行,我家宝宝会过敏……这个也不行,也会过敏……哎呀,我就跟你说啊,我的孩子对头孢、青霉素都过敏!”宝贝儿子病了,景女士带他到医院就医时,在病历本上写了长长的一串过敏药物。医生一看懵了,这药都不能吃,还怎么治病啊!多了个心眼的医生仔细一问,景女士所谓的过敏,就是孩子曾在生病时用过头孢药物后,出过皮疹,这被景女士认为是药物过敏的铁证!实际上,孩子得了“幼儿急疹”,发热3-4天,退热后出疹。这是大多家长对药物过敏认识上的误区——将服药后起皮疹等同于药物过敏。
不应靠皮疹就判断孩子对药物过敏。专家告诉记者,一些家长以为孩子对多种药物过敏,因为孩子曾经有服药后出现皮疹的经历,但实际上未必是孩子对药物过敏。“首先,这些皮疹未必是药物过敏的反应,有可能是病毒疹,即是感染的病毒引起了皮疹。”她表示,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年幼儿童中,10%的儿童可发生皮疹,其中大多数不是真正对药物过敏,且日后再次给药时也不会复发。病毒疹在儿童中极为常见,所以当孩子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时,医师尚且常困惑该如何鉴别诊断,家长更分辨不清了。
辨别!须区分是否药物过敏
一项对门诊过敏患儿进行的研究发现,在62例考虑与抗生素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中,再次用药后仅有8例会又一次诱发了皮疹。“也就是说,大部分不是药物过敏反应,否则再用药就会再出皮疹。”因此,很多病毒感染没必要使用抗生素。
辨别是药物过敏起疹还是病毒疹,非常有必要,因为如果已知患儿对某种药物过敏,则在下次开药时就会禁忌再使用该药物,而且还可能包括同一类药中的其他所有药物。专家认为,轻率地将服药后出现的皮疹都归为药物过敏反应,会对治疗不利,限制了治疗方案。
因此,在孩子出现皮疹后,父母不能自己妄加判断,而是请儿科有经验的医生判断是否为药物过敏反应。
体质!儿童药物过敏多与之相关
医生为小美注射青霉素前,按规定给孩子做了小剂量的皮试,可皮试才打上去,孩子就立即出现了过敏休克,医生赶紧抢救下孩子才死里逃生。医生说,小美是过敏体质,对青霉素有超敏反应,这在皮试前是不可预知的,若孩子到了条件不大好的小诊所接受青霉素注射,有可能因过敏休克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专家对记者指出,一般而言,药物过敏有AB类,A类药物过敏反应会在药物说明书中注明,它与已知的药理作用相关,是可预知的,反应也比较轻;B类则是与药理无关,儿童的药物过敏皮疹通常属于这一类,它与孩子过敏体质相关,而且不可预知,反应通常很严重,前文提到的小美就是这种情况。有的时候,某些病毒还会让机体一段时间内处于超敏状态,因此导致对很多药物都过敏,形成超敏综合征。
“平常吃虾蟹等食物都过敏的孩子,其过敏性体质可能导致对某些药物也容易过敏,但并非绝对的。”她指出,不少家长有个误区,觉得有食物过敏的孩子,对药物也一定很容易过敏;认为家中有人对某种药物过敏,全家都会对这种药过敏,是没必要的。
引起小儿药物过敏最常见的有4种:
(1)解热镇痛药:如APC、阿鲁片、巴米尔等含有阿斯匹林的口服退烧药。肌肉注射的安痛定也能引起药疹,而且比较严重。
(2)磺胺药:如复方新诺明。
(3)青霉素类抗生素:如口服安必林,肌肉注射的青霉素,静脉点滴用的氨苄青霉素等。
(4)其他各种疫苗及一些中草药也可引起药疹。
如何处理婴儿辅食过敏 如何处理婴儿食物过敏
想要处理宝宝的食物过敏,你需要先能够辨识食物过敏的迹象。一般来说,食物过敏常见的迹象像是呕吐、腹泻、发烧、晕厥、肿胀和呼吸问题。
有些食物属于比较常见的过敏原,你应该等到合适的年龄再提供,像是1岁后再提供牛奶和蜂蜜、2岁后再提供鸡蛋、3岁后再提供花生。
如果你确定宝宝对某项食物过敏,立即停止喂食该食物,并且咨询医生治疗方式。再日后的饮食中避开宝宝的食物过敏原,并且懂得辨识食物成分。
宝宝湿疹可以吃芒果吗
不能吃。
治疗湿疹,要求不能吃易过敏食物,芒果是易过敏食物,所以不能吃。
湿疹是宝宝食物过敏常见的皮肤表现,主要由过敏所致,鸡蛋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过敏原,其次是牛奶蛋白。湿疹的出现、严重程度及转归均与食物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选择食物时应回避过敏食物。
吃猕猴桃会过敏吗
吃猕猴桃有可能引起过敏现象。
过敏是一种机体的变态反应,过敏体质人群接触到过敏源才会发生过敏,常见的过敏源除了花粉,异体蛋白,紫外线,化学物质之外,有很多常见的食物过敏体质的人群食用之后也有可能出现过敏症状,要谨慎食用猕猴桃。
宝宝食物过敏一岁后再吃鸡蛋
食物过敏常有四个症状
有哪些食物会引起宝宝过敏?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过敏免疫风湿病科主任曾华松教授介绍,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主要是含有蛋白质的食品,最常见的有下面八大类,包括牛奶、大豆、鸡蛋、鱼、贝壳类海产品、花生、坚果及小麦。
当宝宝出现哪些症状时要怀疑食物过敏?曾华松介绍,常见的食物过敏症状有四个:1.皮肤症状:湿疹(俗称“奶癣”)、风疹、唇周或眼睑水肿等;2.胃肠道症状:持续呕吐、腹泻、血便、无故拒奶、便秘等;3.呼吸道症状:气喘、频繁咳嗽、流涕等;4.全身症状:烦躁不安、频繁哭闹、生长发育迟缓。
如果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宝宝同时出现一个或多个上述症状时,就要怀疑宝宝发生了食物过敏了。
曾华松表示,食物过敏治疗的关键在于做好食物过敏原的回避。如一岁以内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要严格回避含牛奶蛋白的食物,包括牛奶配方粉以及含牛奶蛋白的米粉、其他奶制品等。
一般来说,食物过敏宝宝的固体辅食添加要适当延后,尤其是鸡蛋的添加,有些专家建议延迟到一岁以后, 因为牛奶过敏的宝宝也很容易发生鸡蛋过敏。“为谨慎起见,最好是在添加任何辅食之前,咨询专业医生,确保其中不含过敏原。”
一般来说,通过回避过敏食物,服用无敏配方奶一段时间后,相当一部分宝宝的过敏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也有部分宝宝有可能在恢复正常饮食后重新出现食物过敏症状,这时建议严格回避含明确过敏原的食物,坚持服用无敏配方奶至少6个月,同时最好能添加一些免敏益生菌,有效降低过敏原。
儿童用药成人可以用吗
可以。
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的主要成分相同,只要病症与药物说明一致,大人就可以服用儿童药。儿童用药中药物剂量小,成人使用时可以加量使用儿童药物增加药效。
常见药物过敏
一、口腔痒且有刺痛感
这是比较典型的症状,但是,如果有其他更严重的反应,比如呼吸困难、头昏眼花、呕吐等就更要注意了。
口腔痒且有刺痛感表明你可能正受到口腔过敏综合征的困扰。
口腔过敏综合征是对一些生的瓜果蔬菜过敏的常见反应,约20%的花粉热患者曾受到过口腔过敏综合征的困扰。例如,如果对白桦树花粉过敏,那么在进食胡萝卜、芹菜和苹果等果蔬后,则会导致口腔过敏综合征。
二、头痛和偏头痛
虽然引起头痛和偏头痛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是研究表明,添加剂和食物中的其他化学成分有时也有可能引起头痛和偏头痛。
经过对100名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发现,2/3以上的人对味精和食物防腐剂以及胺巧克力和红葡萄酒中就含有胺、色素有反应。
此前,不少临床医学家假定小麦和奶制品是导致偏头痛的头号“罪犯”,研究人员称,这一结果对这一假定提出了挑战。
鼻塞不能滥用药
绝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有过鼻子不通气的时候,有人是偶尔不通气,过几天不经治疗又好了;有的人是常年鼻子不通气伴头疼、流涕而嗅觉减退;还有的人是渐进性鼻塞、鼻涕带血丝,时间不长就导致面部肿胀、全身消瘦、卧床不起。在这些不同情况下,有些人就会盲目涂抹或服用一些药物,结果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使鼻子更加难受。那么,当鼻子不通气时究竟用什么药才能解决呢?引起鼻子不通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用药治疗一定要对症。
鼻腔结构改变可引起鼻塞,如先天性发育或后天性外伤引起鼻中隔偏曲可引起鼻塞。这种病往往用药物治疗不能治愈,需要做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只在鼻腔内手术,鼻外是不留瘢痕的。
鼻腔外侧的软组织水肿、肥厚也可引起鼻塞,也就是临床常见的鼻甲水肿,鼻甲肥大症。它多半是感冒初起时伴发的病症或长期患慢性鼻炎导致的病症,早期用点1%呋麻滴鼻液每天滴鼻2至3次,每次滴2至3滴即可治愈。但是这种收缩鼻黏膜的药物在感冒时不可长期应用,尤其是儿童,药物的浓度还要降低至 0.5%才安全有效,在没有儿童专用的药物时可将成人用的药中加一倍注射用生理盐水也可以,如果长期应用会导致依赖性药物性鼻炎。
有的鼻塞是由于变态反应所引起,也就是过敏性鼻炎。这种病有的是常年性发作,有的是季节性发作,还有的是对新家具或装修房屋中的油漆过敏。常年性发作多半是过敏性体质,对生活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过敏,季节性发作的人多半是对某些花粉或植物过敏,每当开花、传粉时鼻炎发作引起鼻塞。这些病人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抗变态反应和治疗过敏的药物。
有些小儿鼻子不通气时还要想到是否儿童在玩耍中将异物塞入鼻腔而后忘记,到医院时儿童表达能力差一时也说不清楚,只要详细检查鼻腔取出异物后鼻子自然就会痊愈。
还有一种情况是鼻腔或鼻窦长肿物引起鼻塞。肿物有多种,常见的是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息肉,其次是鼻腔乳头状瘤,还有比较少见的鼻腔窦恶性肿瘤。鼻腔肿物在现代的医疗诊察设备广泛应用下已不难查出,只要在鼻塞早期到医院就诊多半会做到明确诊断的,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对手术的治愈率和远期疗效至关重要,如果盲目用药会延误手术时机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