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的饮食注意
脑胶质瘤的饮食注意
(1)脑胶质瘤的饮食要求避免食用含有致癌因子的食物,如腌制品、发霉的食物、烧烤烟熏类食品等,同时避免使用某些食品附加剂,农药污染的农作物等。
(2)调整饮食结构,摄取营养丰富、全面的食物,摄取含有丰富蛋白质、氨基酸、高维生素的食物,保证每天有一定量的新鲜蔬菜,提倡摄入全谷食物,保证有足量的微量元素及饮食纤维素。
(3)要摄入有利于毒物排泄和解毒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冬瓜、西瓜等,促使毒物排泄。
(4)适当补充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的药物。
适宜的食物
(1)宜进抗脑瘤的食物
如小麦,薏米,荸荠,海蜇,芦笋,炸壁虎,炸全蝎,炸蜈蚣,炸蚕蛹,鲎,海带。
(2)宜吃具有保护颅内血管作用的食物
芹菜,荠菜,菊花脑,茭白,向日葵籽,海带,海蜇,牡蛎,文蛤。
(3)宜吃具有防治颅内高压作用的食物
玉米须,赤豆,核桃仁,紫菜,鲤鱼,鸭肉,石莼,海带,蟹,蛤蜊。
(4)宜吃具有保护视力的食物
菊花,马兰头,荠菜,羊肝,猪肝,鳗鲡。
(5)宜吃具有防护化疗,效疗副作用的食物
香菇,银耳,黑木耳,黄花菜,核桃,芝麻,向日葵籽,猕猴桃,羊血,猪血,鹅血,鸡血,莲子,绿豆,薏米,鲫鱼,青豆,鲟,鲨鱼,梅,杏仁,佛手。
脑胶质瘤发病三种观点说
脑胶质瘤是所有脑瘤中发病率最高的,并且死亡率也很高,从最初确诊开始计算,存活期只有9-12个月,仅次于“癌中之王”肝癌,因此,脑胶质瘤也有“癌后”之称。脑胶质瘤发病原因有哪些呢?哪些因素与脑胶质瘤的发病有关?
目前,医学界关于脑胶质瘤发病原因有三种主要的观点,分别是遗传因素论、生化环境论和肿瘤起源论。
持遗传因素论的医学专家通过近20年对胶质瘤染色体的研究,发现异常多发生在C组染色体,但还没有明确与脑胶质瘤的因果关系。支持这一论点的还有关于脑胶质瘤家族发生率的各类报道。
有部分专家认为是特殊的生化环境导致了脑胶质瘤的发生。胶质瘤细胞中的色素氧化酶、磷酸激酶及ATP都比正常细胞低,但β葡萄糖醛酸酶比正常脑组织高(室管膜瘤除外),LDH(乳酸脱氢酶)因为肿瘤组织的高代谢而与正常脑组织有所不同。
还有一部分专家则认为脑胶质瘤发生的原因是原始细胞的胚胎残余灶生长成为肿瘤,这些残余细胞因为炎症的刺激而导致慢性增殖,从而形成肿瘤。而多发性胶质瘤或称胶质瘤病可能有一个以上的肿瘤发生中心。这种观点被称为“肿瘤起源论”。
除此之外,脑胶质瘤发病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遗传因素:是脑胶质瘤的病因之一,这里并不是说胶质瘤会遗传,而是说由于一些遗传因素的存在,特别是存在某些抑癌基因的缺陷,在有外源因素的作用下,这类人胶质瘤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2、 感染:一些动物实验已经证实某些病毒感染能够诱发脑肿瘤,特别是在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对胎儿的未来威胁更大。
3、 电离辐射:长期暴露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如Х射线、γ射线、核辐射等,患脑胶质瘤的机会就会增加。电磁波:最近有些研究已经证实电磁波对人体是有危害的,长期暴露在有电磁波的环境中,脑肿瘤有增加的趋势。
4、 污染的空气:已经证实不仅长期工作在有空气污染环境中的劳动者发生脑肿瘤的几率明显增加,就是他的孩子肿瘤发生率也高于其他的孩子。这些职业主要与造纸、磨粉、手工业、印刷、化工、炼油和金属冶炼等有关,主要是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烃类化合物。
5、亚硝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已经广泛存在于我们生存的环境中,特别是产生于食物的加工过程中。
6、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偏食某类食物、饮酒、吸烟等,这些因素虽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就与胶质瘤的发生有关,但已经证实与消化道肿瘤和肺部肿瘤等的发生有关。
脑胶质瘤的分级与治疗和预后
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划分
脑胶质瘤根据其肿瘤细胞形态学与正常脑胶质细胞的相似程度(并不一定是其真正的细胞起源),进行如下主要分类:
星型细胞瘤—星形细胞
少枝细胞瘤—少枝细胞
混合胶质瘤,例如少枝--星形细胞瘤,包含了混杂类型的胶质细胞
室管膜瘤—室管膜细胞
按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划分
脑胶质瘤按肿瘤细胞在病理学上的恶性程度,可以进一步分类。
低级别胶质瘤(WHO 1-2级),为分化良好的胶质瘤;虽然这类肿瘤在生物上并不属于良性肿瘤,但是患者的预后相对而言,还是不错。
高级别胶质瘤(WHO 3-4级),为低分化胶质瘤;这类肿瘤为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较差预后。
目前虽然有很多关于胶质瘤的分级系统,但是最为常用的还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分级系统。根据这一分级系统,脑胶质瘤分为1级(恶性程度最低、预后最好)到4级(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其中,传统细胞病理学所谓的间变胶质瘤与WHO的 3级相对应;胶质母细胞瘤与WHO的4级相对应。
按肿瘤所处的位置划分
脑胶质瘤可以根据其在大脑所处的位置,进行分类。小脑幕(一层包裹小脑的结缔组织)将脑组织分为幕上和幕下区域。据此,脑胶质瘤也为为幕上胶质瘤和幕下胶质瘤。
幕上胶质瘤:位于小脑幕上,主要是大脑半球,为成人最常见脑胶质瘤(70%)。
幕下胶质瘤:位于小脑幕下,主要是小脑半球,为儿童最常见脑胶质瘤(70%)。
桥脑胶质瘤:位于脑干。脑干包括间脑、桥脑和延髓三个部分,其中桥脑控制了。
包含呼吸等重要的功能。在桥脑进行手术,具有很大的风险。
如何预防小脑胶质瘤复发
如何预防小脑胶质瘤复发
小脑胶质瘤是脑胶质瘤的类型之一,现在对脑胶质瘤的效果越来越好,患者的健康也有了更好保障。不过这里也提醒大家,小脑胶质瘤复发的几率比较大,所以患者们在治疗后仍然要做好脑胶质瘤的预防,下面我们为大家解答如何预防小脑胶质瘤复发。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春季气温转暖,脑胶质癌患者应保持正常稳定的生活方式。一份合理的膳食计划,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习惯,保证一个强健的体质,有助于疾病的恢复。避免脑癌患者出现熬夜、过度劳累以及通宵等不规律的不良习惯,并且要严格禁忌患者烟酒的摄入。
常言道“春捂秋冻”, 春天更应做好保暖工作,穿衣应选择质地松软的棉衣、毛衣、绒衣,越是松软,包藏的空气越多,保暖效果也越好。而且松软的衣服,有助于保护放疗患者受伤的皮肤。同时,冬天身体的水分会从皮肤上蒸发掉,排出脏东西,会滋生细菌,堵塞毛细血管,衣服纤维硬结,降低衣服保暖能力,所以应当勤洗勤换,保持患者身体舒适。
二、脑胶质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于脑胶质瘤患者来说,往往由于躯体的衰弱状态而促使恐惧发生,事实上,患病不可怕,心理的恐惧比疾病更可怕。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如多做深呼吸。人情绪方面的波动,常会通过呼吸反映出来,调整呼吸可以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标准的深呼吸包括三个步骤:用鼻吸气,然后长时间屏住呼吸,再缓缓吐气。每天做10次,一次坚持5分钟,对调节情绪很有帮助。
同时,每天饮用约2000毫升白开水,通过喝水来促进自身的新陈代谢,也能促使机体保持健康的状况,有利于心理稳定。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鉴于小脑胶质瘤容易复发的特性,所以每个脑胶质瘤患者都要认真做好脑胶质瘤复发的预防措施,才能避免脑胶质瘤的再次复发。脑胶质瘤复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更大,所以大家对于脑胶质瘤复发的预防千万不可马虎大意。
突发癫痫可能患脑胶质瘤
一周前,32岁的张先生在工作时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僵硬,大约5分钟后情况好转。单位同事将他送到医院,医生说这是癫痫发作。张先生一向身体健康,家族中没听说有癫痫病人。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做了脑部核磁检查,却意外地发现了脑胶质瘤。
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颅扩大(儿童期)和生命体征改变等。
神经外科张世荣主任指出,脑胶质瘤容易被误诊为癫痫、老年痴呆、脑血管疾病而延误治疗。如果没有癫痫病史,家族中也没有癫痫病人,突发癫痫要特别警惕脑胶质瘤。老年人出现反应迟钝、单侧肢体麻木也要及时进行脑核磁检查以排除脑胶质瘤。
目前核磁共振是脑胶质瘤最重要的诊断手段。脑胶质瘤的治疗比较困难,手术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是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显微外科新技术、基因免疫学的快速发展,脑胶质瘤的诊疗水平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脑胶质瘤术后饮食需注意哪些
脑胶质瘤术后饮食需注意哪些?手术是脑胶质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的饮食是患者和家属比较关心的。那么,脑胶质瘤术后饮食需注意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脑胶质瘤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饮食要平衡: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要不偏食、不忌食、荤素搭配、精细混食。
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要排除毒素,不吃酸渍(不包括糖醋味)、盐腌、霉变、烟熏、色素、香精、烈性酒等食物。
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要多用天然与野生食物,少用人工复制与精加工的食品。
脑胶质瘤术后要合理进补。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是关于“脑胶质瘤术后饮食需注意哪些”的相关介绍,希望能给广大的患者朋友带来有效的帮助,最后专家提醒大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病情,用一颗平常心态面对一切,不要轻易发怒,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有希望达到治疗效果,尽早恢复身体健康。
长期偏头痛需当心脑胶质瘤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近30年来,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高达1.2%,其中老年人群尤为明显。
“从临床治疗来看,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其中以50岁以上的病人居多。”漆松涛教授表示,脑胶质瘤从人一出生开始就有可能发生,55岁是发病的高峰期,处在峰值位置,往后又呈现出下降趋势。统计资料显示,脑胶质瘤的患者男性多过女性。
据漆松涛教授介绍,目前胶质瘤的发病机理尚不明了,但胶质瘤作为一个典型的恶性肿瘤,跟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例如紧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
一直以来民间流传着“手机致癌”的说法,业界也有观点认为手机辐射和脑胶质瘤之间存在关联,对此,漆松涛教授表示,虽然在动物血试验中,确实有迹象表明电磁辐射会对脑胶质瘤造成影响,但并不能由此认为两者之间一定存在联系。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据,可以证明手机辐射和脑胶质瘤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漆松涛教授表示,脑胶质瘤发生率的增加,恰巧碰上了手机被广泛使用的时代,因此会造成大家的假想。但单说手机辐射导致脑胶质瘤,这是不成立的。
头部不适应早做检查
作为治疗脑肿瘤的常用手段,伽马刀是否也适用脑胶质瘤?对此,漆松涛教授表示,伽马刀对治疗肿瘤有效果,但对胶质瘤而言,它的治疗代价高,效益较低,所以首次治疗不要用伽马刀。
“患者切忌有病乱投医,听信网络上的虚假宣传,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据漆松涛教授介绍,目前,手术、放化疗依旧是治疗脑胶质瘤的标准方法。采取个性化综合治疗,优化和规范治疗方案将会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作为老百姓最关心的一点,脑胶质瘤是否可以预防吗?对此,漆松涛教授表示,脑胶质瘤的预防虽然没有特征性的方法和措施,但是胶质瘤跟其他疾病一样,与生活环境、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系。选择更健康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平时注意保持舒缓的心情,对于预防胶质瘤的发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头部不适的人都应该做检查。”漆松涛教授提醒道,恶性胶质瘤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头痛为主要症状,可以合并颅内压增高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如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还有一部分患者可出现抽搐、轻偏瘫和语言障碍等。符合上述条件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医,避免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脑胶质瘤属于脑肿瘤中的一种,其发病率最高,大约为40.5%,发病年龄在30-40或10-20这2个区间。脑胶质瘤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又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所以,在讲脑胶质瘤的症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脑胶质瘤的大致分类,一般可分为四类:混合性胶质瘤、神经上皮肿瘤、大脑胶质瘤病、神经元胶质细胞瘤等。其中每一类都又可以细分出不同的分支。比如说混合性胶质瘤,又可分为: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胶母细胞瘤、脉络丛肿瘤等。
脑胶质瘤症状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五个时期。
1、无症状期
2、仅有局部症状期
3、颅内压增高器
4、意识障碍期
5、昏迷症状期
在这五个时期,前两个期都容易被忽略,只有出现颅内压增高时,才有较明显的症状表现。那么脑胶质瘤的症状都有哪些呢?对于还未确诊的患者,以下症状如果经常性出现,就必须要及早就医了。
1、头痛。
2、呕吐:常在早上发生,或在疼痛剧烈时发生,多呈喷射状,多无恶心感,与饮食无关。
3、视觉障碍:因勒内压增高,因乳头水肿所致。
4、精神症状:记忆了减退,反应迟钝,思维力、理解力、定向力下降。
5、抽搐或癫痫样发作,部分病人表现运动障碍,一侧肢体功能障碍。
6、其他表现:头晕、走路不稳、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语音迟钝或失语,月经失调、肢体麻木、偏瘫及内分泌失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