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治疗积滞 乳食内积辩证加减推拿
小儿推拿治疗积滞 乳食内积辩证加减推拿
呕吐酸馊乳食,腹部涨实者,去补脾经,加清脾经,清胃经,按弦搓摩;腹痛明显者加揉天枢,拿肚角,按揉足三里;低热烦躁者加清心经,清肝经,清天河水,清大肠;大便秘结臭秽者,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
小儿积滞推拿 小儿积滞预防护理
1.合理喂养,掌握小儿辅食添加的原则,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饮食种类宜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避免肥甘厚味,生冷油腻。
2.患儿应暂时控制饮食入量,待病愈后逐渐增加饮食量和食物种类。
3.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呕吐者应暂禁进食,给予生姜汁数滴加少许糖水口服;腹胀者可揉摩腹部;脾虚者可灸足三里穴。
小儿推拿怎么消积 伤食积滞推拿化积手法
主证:脘腹胀满,拒按,因胀痛而啼脑,不思乳食,嗳腐吞酸,或伴随呕泻酸臭,食物残渣,呕泻后胀痛暂减而安,夜卧不宁,手足心发热,或身热夜甚,面色青黄,舌红,苔厚腻,脉滑实,指纹紫滞。
治疗原则:消积导滞,健中行气。
推拿处方:补脾土,揉板门,揉脾俞,揉足三里,平肝木,平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揉天枢,清大肠,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小天心,分手阴阳。
推拿方义:脾土,板门,脾俞,足三里等均是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推之能健脾胃,促运化,对一切脾胃系病症均可用之;肝主疏泄,平肝木能行疏泄,助运化;平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揉天枢等具有升降气机,消积导滞的作用;食积多有化热,故清天河水和退六腑以清积热;揉小天心,分手阴阳可调阴阳,安心神,但在分手阴阳时应阴重阳轻。
宝宝咳嗽嗓子哑了怎么办
1、小儿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治疗是指通过中医推拿疗法来治疗小儿咳嗽相关症状。目前比较知名的小儿推拿诊所有上海康尧小儿推拿、青岛小儿推拿、北京玉明小儿推拿。
2、中医中药治疗
当小儿出现流清涕,身稍热,咽不适,食欲减时,可服用保元丹、至宝锭等小丸药,每服一丸,每日三次。如果服用一天后,病情加重,即需停药,及时到医院诊治。
孩子总咳嗽怎么办才好?如果咳嗽是阵发性的干咳、用抗生素无效,伴有咽喉痒、不伴发热,怕冷空气怕烟雾,夜间加重,那就可能是过敏性咳嗽。 小儿低烧,鼻塞流涕,轻咳等,可服用妙灵丹,每服一丸,每日二次。
小儿身热、咽红、声哑,病情较前加重,可加用小儿清咽冲剂、小儿感冒冲剂。
小儿突然发热,可用些小儿清热冲剂。如热度较高,且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可先用紫雪散。如大便干结可用牛黄清热散一次。
对于因感冒,不发烧而咳嗽的患儿,可用儿童清肺口服液,儿童咳液等治咳糖浆,可控制咳嗽病情的发展。
小儿推拿治疗积滞 脾虚夹积辩证加减推拿
呕吐频繁者加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大便溏薄酸臭者,加清补大肠经;腹胀痛,腹冷喜按者加摩腹,揉膊阳池。
小儿积滞推拿 乳食内积小儿推拿
治则:消食导滞,调理脾胃。
推拿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清大肠,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推腹阴阳,揉天枢。
推拿方解:补脾经以健脾助运;揉板门,运内八卦以理气和中,清大肠,推四横纹以消食导滞;分推腹阴阳,揉天枢以调和气血。
婴儿推拿有哪些好处
一.推拿的误区
不少家长意识到药物对身体还是有一定伤害的,因此小儿推拿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但是小儿推拿是有一定讲究的,推拿手法不当很容易使小儿病情加重。不少家长对小儿推拿的了解都是一些零碎的知识,很多时候存在着不少误区,下面来了解下小儿推拿的误区。
不少家长没有明确小儿的病因就盲目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的关键在于辨证治疗,这就需要明确小儿所患的病症,比如,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如果病症分不清楚就盲目给患儿进行推拿,可引起反作用,使病情愈加严重。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施行推拿之前,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便常规等等,这样能更好地辨证治疗。
二.推拿的注意事项
推拿的力度、时间、次数不当
家长在家给孩子做推拿的时候,也要掌握相关的知识,要采用适当的操作次数、时间和刺激强度。可以选择到一些正规的培训机构,学习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特定穴位及常见病的推拿治疗等。还有,推拿的时间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及手法的特性而定,推拿一次的时间约为15~20分钟。通常每日推拿一次,高热、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可每日推拿两次,慢性疾病则可隔日推拿一次。
推拿的环境不适合
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声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其次,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不是所有小孩都适宜进行推拿
另外,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以及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患儿切不可进行推拿治疗。
小儿积滞推拿 脾虚夹积小儿推拿
治则: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推拿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揉四横纹,清大肠,揉外劳宫,摩中脘。
推拿方解:补脾经以健脾助运,运内八卦以理气消食,揉四横纹,清大肠以消食化积;揉外劳宫以温阳益气;摩中脘以理气和中,调和气血。
小儿呃逆推拿 小儿呃逆辩证加减推拿
证候:呃声沉缓有力,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愈甚,饮食减少,口不渴,舌苔白润,脉迟缓。
治则:温中祛寒。
推拿方法:延长摩腹时间,加摩气海穴,施振法于中脘部,擦背部两侧膀胱经,透热为度。
证候:呃声洪亮,连续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面赤;舌苔黄,脉滑数。
治则:泄热通腑。
推拿手法 :加摩天枢,大横,腹结穴以泄热,按揉大肠俞,八髎,足三里穴,以酸胀为度。
证候:呃逆连声,胸胁胀闷,常由抑郁恼怒而发作,情志转舒则稍缓,或时有恶心,饮食不下,头目昏眩,苔薄腻,脉眩滑。
治则:降气化痰。
推拿手法:加按揉中府,云门,膻中,章门,期门穴,按揉肺俞,肝俞穴,每穴半分钟,点按内关,足三里,丰隆穴,以酸胀为度,每穴半分钟。
证候: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手足不温,食少困怠,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治则: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推拿手法:延长摩腹时间,加摩气海,关元,施振法于气海,关元穴,施振法于气海,关元穴,使之有温热感;施擦法于背部膀胱经及督脉,加擦关元俞,气海俞,肾俞,命门等穴,以透热为度。
小儿湿疹推拿治疗原则 小儿湿疹辩证加减推拿
湿性者:加清天河水,补肾经,加强清热利湿的作用。
干性者:加清肺经,揉三阴交以滋润体表,化瘀祛风。
上肢重者:加揉中渚,揉合谷。
下肢重者:加揉足三里,揉三阴交,掐行间。
宝宝发烧怎么推拿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宝宝夜啼推拿 小儿乳食积滞
症状表现:夜间阵发性啼哭,脘腹胀满拒按,呕吐乳快,大便酸臭,舌苔厚。
清补脾经
用拇指来回推拇指末梢节螺纹面100-500吃。
清大肠
用拇指指推桡侧缘100-500次,从虎口推向指尖。
运内八卦
用拇指沿着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揉中脘
用中指揉肚脐上4寸的中脘穴100-300次。
摩腹部
用手掌或者四指端按摩腹部100-200次。
揉小天心
用拇指揉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100-300次。
掐揉五指节
用拇指指甲掐手背上五指第一指间关节各3-5次,再用拇指指端揉各处30-50次。
小儿推拿治疗积滞怎么推拿
乳食内积小儿推拿
治则:消食导滞,调理脾胃。
推拿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清大肠,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推腹阴阳,揉天枢。
推拿方解:补脾经以健脾助运;揉板门,运内八卦以理气和中,清大肠,推四横纹以消食导滞;分推腹阴阳,揉天枢以调和气血。
脾虚夹积小儿推拿治则: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推拿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揉四横纹,清大肠,揉外劳宫,摩中脘。
推拿方解:补脾经以健脾助运,运内八卦以理气消食,揉四横纹,清大肠以消食化积;揉外劳宫以温阳益气;摩中脘以理气和中,调和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