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走路走的早好吗 注意事项

宝宝走路走的早好吗 注意事项

如果是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宝宝就自然学会走路,则说明宝宝身体已发育完备。这种较早地学会走路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对骨骼和关节的发育也不会造成影响,所以不必担心。

但是,如果家长希望宝宝尽早学会走路,因而在宝宝没有自主意愿走路的时候,就帮宝宝练习,这么做对宝宝的发育可没有好处。

宝宝学走路注意切忌牵着宝宝学走路

牵着宝宝学走路,可能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宝宝的身体可能还没准备好

儿科医生崔玉涛认为,孩子的“站、走”等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随着发育水到渠成的。

过早帮孩子学 “站”、“走”,会对脊柱、下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此外有些罗圈腿就是过早站立所致。家长千万不要主动扶着孩子学站走,不要互相攀比,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发育历程。

2、不利于宝宝前庭平衡能力的发展

当你看到宝宝扶着沙发,迟迟不敢迈出一步,其实他的小脑袋正在思考如何控制平衡才不会出现跌倒的情况、先迈哪只脚会走得更稳一些……

这个过程,是宝宝前庭平衡能力发展的过程。

当宝宝反复思考这些问题、并经过多次的实践练习,那么他的平衡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以后每走一步,都会走得很稳当。

相反,如果父母急于扶着宝宝走,当宝宝的“拐杖”,无形中使宝宝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更差,以后走路更容易出现摔跤的情况。

3、宝宝的依赖性可能会更强

学步对宝宝来说,不仅是动作发育的表现,也是孩子迈向独立的开端,意味着接下来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到想去的地方探索感兴趣的事物了。

一个不需要爸妈牵着走的宝宝,在学步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更多困难,但也能收获更多的成长。因为他是通过自己的摸索学会走路的,独立性、自主性会更强。

而一个需要爸妈牵着走的宝宝,尽管最终也能学会走路,但他的内心还是很依赖父母的,遇到困难首先会想到投向父母的怀抱,而不是自己尝试去解决。

既然牵扶着宝宝走是不正确的,那么让宝宝学步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

正确的学步攻略,看这里↓↓↓

◇ 学步之前,让宝宝多趴、多爬、多自由活动

动作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宝宝在床上学会趴着抬头以后,才会逐渐地学会翻身、会爬、会坐、会站、会走、会跑……

如果我们经常把宝宝抱在怀里,宝宝缺少锻炼的机会,那么他的整个大动作发育进程可能会被延迟。

因此想要宝宝走得好,前面的基础一定要打好。

◇ 创立一个安全的学步环境

儿科医生建议,宝宝应通过“扶站-扶走”的方式学会走路,即让宝宝扶着沙发、墙壁、桌子的边沿等学会站立、行走。

如果担心宝宝磕伤碰伤,那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 宝宝活动范围内的桌椅边角、墙角等,用防撞海绵包裹起来;

▪ 用固定的餐桌垫代替桌布,以免宝宝拉扯桌布,桌子上的东西会伤害到宝宝;

▪ 各种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的物体,如水壶、玻璃杯、刀具等,一定要收纳好;

▪ 最关键的一点, 无论何时一定要有大人陪伴在宝宝身边。

◇ 宝宝学步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陪伴和鼓励

虽说不建议大人牵着宝宝走,但宝宝学走路的过程中,我们的陪伴和鼓励是相当重要的,不仅可以给宝宝加油打气,还能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毫无顾虑地去练习这项新技能。

爸妈可以站在宝宝几步远的地方外,张开怀抱等着他走过来;在他跌倒的时候,给他一声鼓励和支持;看到他走得稳、走得好了,及时给他肯定和赞扬。

父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宝宝学习走路,宝宝就能更快更早地学会这项技能。

◇给宝宝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别催促

另外,别因为宝宝走得稍微晚一点就倍感焦虑。

宝宝1岁就学会走路,跟1岁4个月、5个月才学会走路,有什么分别吗?

并没有什么分别,也没有什么影响!一句话,如果宝宝准备好了,他就能走得很好。我们要给宝宝多点耐心、多点时间。

这些无数次被拉入黑名单的“学步神器”,别再给宝宝用啦!

宝宝早走路好不好

并不好。

1岁以下宝宝骨骼中的骨胶原较多,钙质少,骨骼柔软、容易变形,下肢肌肉和维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整。如果过早地让宝宝学走路,身体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时间长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形成驼背、“X”型腿、“O”型腿和扁平足,不仅影响外观,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也造成不利影响。

宝宝早走路好吗 宝宝早走路是智商高吗

宝宝走路的早晚与智商无太大的关联。

宝宝学走的平均月龄是12个月左右,而且每个宝宝都有个体差异,这不仅与他的运动发育有关,也与心理及气质特点相关,如宝宝胆小、怕摔跤等,所以并不能用走路早晚,来判定孩子智商。对于走路稍晚2~3个月的宝宝,不必担忧。

宝宝几个月学走路 宝宝学走路的好处

爬行时宝宝必须把头、颈项抬起来,胸腹离地,用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

这不仅使手、脚、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锻炼而逐步发达起来,而且爬行是个全身的动作,必须靠手脚运动协调才能爬得好、爬得快,所以也使宝宝身体的平衡协调功能得到完善,从而为以后站立、行走、跳跃打下良好基础。

宝宝学会爬行以后,扩大了视野和接触范围,通过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了大脑,促进各方面的协调,对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爬行还能提高宝宝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爬行,对宝宝来说可谓是一项剧烈的运动,能量消耗较大,这种活动与坐着相比能量消耗要多1倍,比躺着要多两倍。由于身体能量消耗增多,宝宝就吃得多、睡得香,身体也长得快、长得结实。

宝宝几个月学走路 宝宝学走路的过程

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宝宝扶站已经很稳了,甚至还能单独站一会儿了,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走路了。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让宝宝推着学步车走,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搀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宝宝早走好还是晚走好 宝宝走路早好还是晚好

都不好。

宝宝走路要遵循婴儿运动发育的规律,偃苗助长,让宝宝在1岁之前过早学走路,会增加下肢负担,不利于骨骼正常发育;而过晚走路,如超过18个月,还不会走,也是不正常的,可能是肌肉关节类疾病或智力低下,最好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宝宝多大可以走路 怎么教宝宝走路

站立是走的前提,扶站是行走的第一步。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与宝宝高度差不多的沙发或茶几上,鼓励他扶着站起来抓取玩具。

宝宝扶站比较稳定后,可以试试脱手站立。可以递给宝宝一些他单手拿不住的玩具,如皮球、大娃娃等,使他必须两只手来拿,这样就可以让宝宝不知不觉放开双手,独自站立。还可以慢慢训练宝宝学习蹲--站,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让宝宝扶着墙面、沙发、茶几、小床、栏杆、学步的推车、轻巧的凳子移步。

爸妈还可以在宝宝身后,扶住宝宝的胳膊,带动他向前迈步走,慢慢地过渡到握住宝宝的一只胳膊让他自己走。

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展开双臂鼓励宝宝过来,先是一两步,再一点点增加距离,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平时应多给宝宝自由活动的机会,不要把宝宝抱着不放,或者把他困在一个地方。

宝宝光脚走路的好处 宝宝光脚走路2大优点

从感觉统合的观点来看,宝宝直接以光脚接触地面,是一个良好的感觉刺激,不论是木质地板、沙滩、泥土、毛地毯等,都能给宝宝带来不同的感觉输入,增加宝宝脑袋的整合能力,提高身体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

但宝宝光脚走路是属于触觉上的刺激,与脑力开发并无直接关联,所以光脚走路也不代表可以提高智商。

不管春夏秋冬,许多长辈永远觉得宝宝很冷,所以认为宝宝应该包紧紧才不受寒,认为光脚容易感冒,但其实感冒的原因非常多,因光脚而感冒的机会并不大,且过度保护也非好事。

尤其夏天仍把脚包覆地太紧,宝宝频频出汗、难以透气的情况下,很容易有霉菌感染,得香港脚的机率就增加。因此,只要是在安全的环境,宝宝光着脚反而可以预防足部的疾病。

宝宝走路晚的原因 宝宝心理排斥走路

孩子内心惧怕和排斥走路,对学走路缺乏兴趣,也是走路晚的原因。如幼儿刚开始学走路,由于大人照顾不周,突然跌倒摔跤,加上大人过度保护,惊慌失措、大惊失色,使孩子更加惧怕摔跤,以后再也不敢练习走路了。或者孩子已经学会走路,心里急切,”不会走就想跑“,从而跌倒,着实摔痛了,这时家长加以埋怨、职责,也会形成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得不到解决,就会导致”惧走症“,发生走路晚的现象。因此,对于孩子学习走路,一旦摔倒,家长要想办法松弛孩子紧张心理,不必惊慌失措,立即抱起,要鼓励孩子,说”没关系、不要怕“,”跌倒了,再重来“,并小心引领,拉起孩子继续走,克服恐惧心理。

宝宝走路早与命运有关 宝宝走路早与命运有关吗

走路早晚与命运无关。

孩子走路早说明发育比较快,腿部有力,而且骨骼发育好。至于民间所说的,走路早是劳碌命,走的晚就有福,完全没有科学依据,都是过去那些迷信的说法,不可轻信。

宝宝走路走的早好吗 宝宝走路早好还是晚好

都不好。

宝宝走路要遵循婴儿运动发育的规律,偃苗助长,过早走路会增加下肢负担,不利于骨骼正常发育;而过晚走路,如超过18个月,还不会走,也是不正常的,可能是肌肉关节类疾病或智力低下,最好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宝宝早走路好吗 正确让宝宝宝学会走路的方法

宝宝9-11月时是学习走路的前期阶段。这个年龄段应该让宝宝学会很稳地扶站,或扶着东西单独站一会儿,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

宝宝12个月时,应多对宝宝进行站-蹲-站这一连贯动作的训练,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蹲可锻炼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为宝宝学走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宝宝12个月以上时,可以开始教宝宝扶着东西行走,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接下来可以训练宝宝学走路了,但每次的训练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2、父母可以蹲在宝宝面前,伸出双手拉宝宝手臂,然后鼓励宝宝慢慢向前迈步,让他充分体验脚踏实地的感觉。

3、爸爸妈妈可以面面相对而蹲下,距离为伸手能相触,让孩子在这段距离内自己独立行走。

4、当宝宝逐渐对身体能平衡控制,只需用一点点外力就能主动往前走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在距离宝宝1米左右的地方,用他喜欢的玩具去引逗他向前迈步。训练几次后,宝宝便能大胆地独立行走了。

相关推荐

宝宝太早有什么危害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婴儿越早就表示小儿越健康,不少家长超前让婴儿学。也确实有许多婴儿不负父母期望,在1周岁前就会了。但上面说到的认识和做法恰恰是育儿的一个误区。 近年在安得卢西雅召开的国际光学大会上,光学界权威专家反复强调了周岁内婴儿不应当学,而应当学爬。这是为什么呢?专家们指出,婴儿出生后都是近视眼,而爬行是小儿视力正常健康发育必须经过的一个极重要的阶段。因此,未满1周岁的婴儿,只能学爬,不能学,否则易发生儿童视力发育障碍。当前在我国,尤其在城市中,“小眼镜”不少见,虽然原因比较复杂

宝宝踮脚怎么办 宝宝踮脚是什么原因

1、宝宝很好奇 宝宝对新鲜东西充满了疑惑和好奇,如果家长们把东西放到宝宝不能拿到的地方,好奇心驱使宝宝们踮起脚拿东西,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如果太早踮脚,会造成宝宝跌倒或者骨骼肌肉的某些损伤,要特别注意。 2、宝宝正在学 刚学宝宝小腿肌肉往往会紧张,身体的协调度不够,对不同的地方还不能够快速适应,从而习惯用踮脚的方式。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会慢慢恢复正常。 3、学步车的个别影响 宝宝学习时,很多家长喜欢用学步车进行学习教导,如果调整学步车的高度不是很合适,会让宝宝重心往前移动。 4、

宝宝几岁学最好

8-10月:尝试站立 宝宝开始会扶着物体尝试站起来,并逐渐熟悉且慢慢能够平衡站立。 此时爸妈们要做到的事情就是适时扶一下宝宝,帮助ta学会站立。 10-12月:起立蹲下 此阶段爸妈们要给宝宝示范如何弯曲膝盖,然后站起来的动作,要让宝宝学会这蹲和站的连贯动作。 其实这就是个缓冲动作,为的是减少宝宝直接落地的摔倒机率。 12个月以上:练习行 这时,宝宝已经能扶着大人们的手站得稳稳的了,但离自己独立行还有一段时间。爸妈们要做的是扶着宝贝让ta往前几步,感受一下离开桌椅边行的乐趣。 这阶段,不断练习是关键

宝宝多大年龄最好

1、适合宝宝的年纪 如果在医院询问医生,医生一般会建议宝宝1岁以后学。根据过去的婴儿发展研究文献,表明:约50%宝宝在11.5个月可以放手,而90%可以在14个月左右独自行,而大约100%都可以在18个月大自行。生活中有的小孩不到周岁就会,而且的较稳,有的则不同,较晚。其实,每个小儿的发育方式不一样,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表现都不相同,每一位都有各自的独特表现。 2、1周岁前宝宝不宜学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表明婴儿在1周岁前是不宜学的,应该让他爬。因为宝宝身躯

宝宝赤脚身体好

有的小宝宝虽然会了,但还是不爱穿鞋,这让家长们很烦恼。其实大可不必,中医认为,赤脚在地上是吸收地气的最好方法。赤脚运动可给宝宝的发育带来极大的好处。 现在的宝宝条件好,一出生就穿袜穿鞋,上上下下收拾得整齐、漂亮、可爱,可是年轻的父母们,你们知道吗?宝宝不穿鞋,对身体更好哦!俗话说:“赤脚不怕穿鞋的。”下面就说一下宝宝赤脚的注意事项。 因此,父母应该有意识的经常让宝宝赤脚,吸收大地的能量,吸收地气,这样才会身强体壮不易生病了。 赤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室内必须在一楼,是瓷砖地,水泥

宝宝的三大好处

宝宝的好处 1、完善平衡协调功能 爬行时宝宝必须把头、颈项抬起来,胸腹离地,用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 这不仅使手、脚、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锻炼而逐步发达起来,而且爬行是个全身的动作,必须靠手脚运动协调才能爬得好、爬得快,所以也使宝宝身体的平衡协调功能得到完善,从而为以后站立、行、跳跃打下良好基础。 2、刺激大脑更聪明 宝宝学会爬行以后,扩大了视野和接触范围,通过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了大脑,促进各方面的协调,对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宝宝吃更多睡更香 爬行还能

宝宝用什么方法最好 方法五:不宜过早学

错误方式:妈妈让宝宝过早学习。 正确方式:宝宝骨骼柔软,含钙较少,过早让宝宝学习容易造成宝宝骨骼变形,宝宝学习的时间应该是宝宝可以站起来之后。

宝宝多大会 宝宝注意事项

宝宝时,要避开湿滑的地面,注意路上的障碍物;小心家具边边角角的潜在危险;不让宝宝进入厨房;尖锐物品、器具尽量放置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药品或细小用品也要妥善藏好。 家长训练宝宝时,最好扶着孩子腋下练习行,避免用手抓着孩子的手,万一孩子要摔跤,家长一使劲拽孩子,用力过大的话会将孩子胳膊拽脱臼。 另外,也不建议用围巾、布条之类绑住宝宝胸部练习,这会使他们的胸部受到外力压迫,呼吸受到影响。 宝宝的骨骼很嫩,可塑性大,长时间坐在学步车里也容易导致罗圈腿,踮脚,爸妈不能图省事而把宝宝长时间放在学步

宝宝多大会

大部分的宝宝都是在9-12个月的时候开始迈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步,等到到了14或者是15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的非常好了,但是如果我们的宝宝比较晚的话,那么也不要担心,有很多正常的孩子需要在16或者是17个月的时候才学会。 刚出生时,宝宝的腿不够有力,无法支持自己的身体,不过,如果你从宝宝的腋下扶住他,他就能把腿垂下来,用双脚蹬在较硬的表面上,就好像一样。这是一种天生的条件反射,宝宝的这种行为只会持续两三个月。 到宝宝5个月左右时,就可以由你扶着他在你的大腿上蹦一蹦了。在此后的两三个月里,宝宝最喜

宝宝踮脚怎么办

▍告别学步车 有部分宝宝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不仅在学步阶段用脚尖,长大一些后的姿势还是不正确。所以,爸妈注意,宝宝,尽量少用学步车,并且不要长时间用学步车。一般告别了学步车,宝宝就不再垫脚了。 ▍选择合适的鞋子 有的宝宝这样也可能是因为鞋子的问题,所以给学步阶段的宝宝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很重要。最好选择前掌比较容易弯曲的鞋子,有利于起步,也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姿势。 ▍锻炼赤足 宝宝在家的时候,可以和ta在木板或柔软的地毯上赤足行,多增加宝宝的触地感和抓地感,培养其平衡力。但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