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人群最受高血压的喜爱
四类人群最受高血压的喜爱
1、体重超重的人
所谓超重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大个子,他虽然不胖,但是体重很重,一般都在100公斤以上;还有一种就是肥胖的人。
2、老年人
这和年龄有关,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管的弹性降低,心脏收缩的时候,张力相应就会增大,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血压增高了。
3、长期饮酒的人
尤其是过量饮酒的人,这类人群也是高血压喜欢光顾的。
4、有遗传因素的人
最后一种就是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相对于一般人来说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当然不是说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都会患上高血压,因为高血压是综合因素导致的,不是单一的因素所致。
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高血压的信号
由于血压是逐渐上升的,人体会有一个耐受的过程,在高血压还没有造成血栓、脑出血、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损伤等情况之前,表面上都看不出来。因此,我们要敏感地捕捉身体发出的信号:当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如果感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就该关注高血压的问题了。
女性也会受高血压青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呈现上升,它可不会“重男轻女”,所以有许多女性朋友也遭受高血压的侵袭。然而,女性的血压升高是具有一些特殊的病因。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来了解,希望能够让广大的女性对高血压疾病提高警惕。
性激素
女性体内的性激素如果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很容易导致血压的升高。大家都应该知道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的不断变化对女性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雌/雄激素水平的不同可能是导致高血压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而男性和女性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也存在差异,雌激素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同时也可以增加孕酮刺激肾素的分泌作用。因此,一些妇女雌孕激素调节不稳定可致肾素分泌增加导致高血压。
肥胖
肥胖也是高血压的大敌,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减肥的话题一直是此起彼伏,但是实际上,女性的肥胖问题终究是没有得到解决。肥胖可发生在任何阶段,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及绝经期的妇女则更易发生。女性比男性更易肥胖,因为女性脂肪细胞比男性多,约占22%,而男性约占15%。从肥胖的脂肪量分布来看,内脏性肥胖与高血压更为密切。
为什么高血压喜欢和高血脂做伴
高血脂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相信大家都不是很陌生,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血脂较高。而许多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在患病一段时间后也常常被测出血压升高。可以说,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就像一对同胞兄弟,形影不离。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同属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两者并存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远较仅有一项者更高,应引起重视,早日接受积极治疗。
首先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的方法降低胆固醇,建议4到6周去医院查一次血脂,监测2到3个月,再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下一步的治疗。如果检查不达标,医生建议同时服用降压药与降胆固醇类药,应当尽力配合,不要自行吃吃停停。
有些患者特别关注药物以及药物之间的副作用。我们对药品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因噎废食”。降胆固醇药物比较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不良反应,比如恶心、上腹部不适。极个别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肌肉疼痛,或者出现乏力和轻微的疼痛,并逐渐加重,这在医学上称为肌病,它的发生率是1/1000左右。如果服用药物期间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内容,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对自己的身体多进行注意,需强调,药物的降胆固醇作用和副作用属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千万不要因为有副作用,就停止降胆固醇治疗,因为“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如何预防高血压
正如上文所说,吃得太咸、太油腻和身体太胖都容易引发高血压。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日常健康的饮食应该遵循多菜少肉七分饱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肉和荤油;每餐以七分饱为佳;吃清淡、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每天盐的摄入应该少于6克。而诸如酱油、辣酱、甜面酱、榨菜、酱萝卜、香肠、腊肉等食物中也含有较高盐分,控制盐摄入量时可不能忽略了它们。
此外,研究发现,常吃富含钾、镁、碘和锌的食物,有降压和保护心脏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含钾高的食物有:柑橘、苹果、杏、红枣、葡萄、花椰菜、大豆、黑豆、菠菜、土豆、家禽类、鱼和瘦肉;含镁高的食物有:各种干豆类及鲜豆、苋菜、桂圆、豆芽等;含碘高的食物有:海产品类、海带、紫菜等。
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爬楼、登山、健身操等有氧远动比过于激烈的对抗性运动更适合预防高血压。运动应该掌握“三、五、七”的原则,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三”指每天步行3千米以上,时间在30分钟以上;“五”指每周要运动5次以上;“七”指运动后心率加上你的年龄约等于170,这样的运动量才适中。
烟叶中的尼古丁会让神经兴奋、加快心率,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血液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和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戒烟。
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推荐:成年男性每日饮用的酒精量应少于25克、成年女性每日饮用的酒精量也不超过15克。血压升高或者是体重超标的人更要少喝或不喝酒,可以用饮茶代替喝酒。普洱茶由于经过发酵,形成了独特的活性成分组合,这些成分赋予了普洱熟茶降血脂、减肥、降压等多种保健功效。若选用由优质普洱加上珍品陈皮搭配而成的陈皮普洱茶,不但可以消脂解腻,更可以健脾暖胃,帮助身体减轻负担。
情绪的波动导致的血压升高非常明显。因此,保持稳定的情绪至关重要。情绪的稳定来源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心理素质。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上23点前入睡、中午20分钟午休有助于缓解压力,稳定情绪。而听听舒缓的古典音乐、养花、练习书法等有益健康的活动,也有助于让自己平静下来,稳定情绪,降低血压。
怎样的人容易得高血压 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1.家族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如果父母有高血压,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高血压。
2.吃盐重的人:吃盐过多的人因为高钠摄入,会使血压升高。
3.吃得太油腻的人:食用动物脂肪过多的人,比食用植物油、鱼油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
4.体重超标的人: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直观地来说,体重超标的人因为体内脂肪堆积,外周血管压力增大,从而直接导致血压升高。
5.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的人:吸烟会使心率加快,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饮酒量与血压的升高也呈正比关系。
6.长期精神紧张的人:从事的工作需要长期高度集中注意力、长期高度精神紧张、或者长期受噪音刺激的人更易患高血压。
8大人群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8大人群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1)嗜好吸烟的居多
吸咽是高血压、冠心病最显著的危险因素。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精神紧张和A型性格吸烟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4倍。
(2)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的居多
脾气暴躁,办事总爱瞻前顾后、反复思虑又难以下定决心以及过于焦虑、从事脑力劳动和精神高度紧张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压。此类人群如患高血压,药物治疗疗效往往欠佳。
(3)饮食喜盐过咸的居多
北方人易患高血压,其原因之一,与饮食过咸有关。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吃得过咸会导致机体钠盐过多,血管阻力增加,心血管负担加大,促使血压升高。
(4)长期过量饮酒的居多
近年来证实,长期大量饮酒,尤其贪杯易醉者,常常合并高血压、肥胖、高血脂和高血糖。
(5)血糖血脂升高的居多
糖尿病人发生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机会比正常人高30倍。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则患脑中风及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4倍;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呈正比。
(6)超重和肥胖的居多
肥胖不但可以引起高血压,而且也易导致冠心病、胆囊炎、关节炎等诸多全身性疾病。肥胖者多数嗜睡、胃口好,易形成恶性循环。减轻体重的有效方法是有规律地参加运动,适当控制饮食。
(7)生活懒散少运动的居多
晚间不睡,早晨不起或通宵达旦无节制娱乐的人,易患高血压。
(8)中老年人发病的居多
人到中老年易患高血压,其中45%父母有高血压病史;父母无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机率为3%。老年人群中60%以上患有明显的心脑血管病,其中由高血压引起的相关性心血管病占绝大多数。全国每年有150万人因高血压引起脑中风。
预防高血压多吃这些食物
1、猕猴桃
要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水果,首选猕猴桃不可,也被称为“奇异果”。猕猴桃味酸、甘、性寒,全果或汁都可以清热利水、散瘀活血、抗炎消肿、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对于高血压患者、冠心病以及动脉硬化患者,常吃猕猴桃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2、苹果
苹果被誉为“果王”,其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类、果胶、无机盐、苹果酸、枸楷酸、鞣酸和纤维素。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苹果中富含丰富的钾盐,它能够与体内的钠盐结合,让后者排除体外,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苹果还具有防止血液中胆固醇的增加,减少血液中的含糖量等作用。高血压患者吃苹果,是好处多多。
3、紫薯
研究发现,每天吃两次紫薯可以降低血压,其效果与吃燕麦一样好,且不会导致身体发胖,适合体重超标的高血压患者。
4、香蕉
香蕉能为人体提供降低血压的钾离子,而能升压和损伤血管的钠离子含量很低。尿钾上升、血压下降,特别是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钾对血压的影响比钠离子更大,限钠增钾,对防治原发性高血压及脑溢血有明显针对性。
5、桔子
桔子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拘椽酸及葡萄糖等10余种营养素。对慢性肝炎引起的高血压,多吃蜜桔可以提高肝脏解毒作用,加速胆固醇转化,防止动脉硬化。饭后常吃一只桔子,可以增进食欲,消除高血压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
6、海藻
研究发现,常吃海藻有助于降低高血压,预防心脏病。因为海藻中含有有助降压的关键成分生物活性肽,其作用类似于常见降压药。海藻类食物主要包括:裙带菜、海带和紫菜等。
易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1.父母患有高血压者
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血压正常者。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同一个家庭中出现多个高血压患者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有遗传基因存在。
2.摄入食盐较多者
食盐摄入量多的人容易患高血压,这是因为高钠可使血压升高,低钠有助于降低血压。而高钙和高钾饮食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3.摄入动物脂肪较多者
动物脂肪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是有害的,因此摄食动物脂肪多的人比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植物油、鱼油的人易患高血压。
4.长期饮酒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酒多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
5.精神紧张者
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人,长期精神紧张和长期经受噪声等不良刺激的人易患高血压。如果这部分人同时缺乏体育锻炼,如司机、售票员、会计等更易患高血压。
6.吸烟、肥胖者
高血压病患者常有头晕、头痛、心慌、失眠等症状,但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往往并不呈正比。因此,无论有无症状,人到中年,尤其是上述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均应定期检测血压。测量3次非同日血压,如果收缩压均≥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高血压病对防止和延缓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