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虚风燥
什么是血虚风燥
血热风燥型、血热风盛证,本证由于机体蕴热偏盛,时值青壮年,血气方刚之际,或因性情急燥,心绪烦扰(精神因素,心火内生;或因恣食鱼腥、辛辣之品,伤及脾胃,郁而化热;或复感风热邪气,均可致使血热内盛,热盛生风化燥,外发肌肤,出现红斑,丘疹为主症的证候。相当于西医银屑病的进行期。
血虚
指营学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由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虚,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上一般分为心血虚、肝血虚、心脾两虚等症型。
风燥
指风与燥两种邪气的相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滞、肋痛、皮肤干燥、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
如血虚风燥一起理解即指血虚生风和和液燥生风,总称虚风内动。
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怎么治
一、内服方药。1、养血润肤饮(或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克、皂刺4.5克、生地12克、熟地l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花粉12克、红花6克、桃仁6克、黄芩10克、黄芪l0克。
2、风癣汤加减:生地12克、玄参10克、丹参12克;当归6克、炒白芍12克、茜草10克、红花6克、黄芩6克、苦参5克、苍耳子3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l0克。以上两方适用以瘙痒为主的血虚风燥证。
3、克银二号方:生地30克、玄参15克、丹参15克、麻仁l0克、大青叶15克、山豆根l0克、白藓皮15克、草河车15克、连翘15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温,分2~3次服用,每日1剂。
二、外敷药物:甘草油:甘草30克,香油l50毫升,小火煎至甘草焦枯;过滤,留油备用。外涂患处,每日1~2次,有解毒,润肤的作用,适用于本证候的全过程。九华膏:滑石600克、月石90克、龙骨120克、川贝母18克、冰片18克、朱砂18克,共研极细末,用凡士林按20%浓度调成软膏。每日外搽1~2次。
血虚风燥的病机和体征
血虚风燥 - 中医病机
本证既有因血热风燥,病程旷久,阴血暗耗,转为血虚风燥的一面;又有久病尚未康复,气血不足,卫外不固,风邪外袭的一面。然总不能离开血虚风从内生,肌肤失于濡煦的机理。
血虚风燥 - 体征
初期,皮肤呈现干燥不润泽的外观,转为粗糙、肥厚,状如苔藓,形似席纹;斑疹多数为淡红色,或者为淡褐色;肤表干枯颇似干鱼之皮,上覆糠秕状鳞屑,严重时还会发生长短不一,深浅不等的隙裂;自觉瘙痒剧烈,夜间尤重,搔之则瘙痕遍布,结有血痂;爪甲干枯失去光泽;伴有神情倦怠,心悸失眠,气短乏力,大便秘结;舌质淡红有裂纹,苔少或苔净如镜,脉虚细数。
湿疹中医怎么治 根据不同型患者中医给予适合调理
湿疹患者通常分为湿热型和血虚风燥型两种,以湿热型而言,患者会出现肤疹红肿、搔痒剧烈、患处渗液等症状,中医治疗上就会选择连翘、薏苡仁或苦参膏等中药材治疗;若为血虚风燥型患者,因容易有头晕、疲倦等现象,且皮肤会脱屑、丘疹细小密集,这时生地黄、当归等药物可帮助舒缓。
冬天皮肤怎么补水 中医调理补水
冬天皮肤干燥需要补水一般是血虚风燥,瘀血阻滞,体肤失养造成的,可以采用祛屑生新,荣肌润肤的治则,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中药针灸治疗。
何首乌治疗脱发
那么何首乌究竟有哪些功效呢?何首乌在那些方面有神奇的功效呢?何首乌究竟能不能治疗脱发呢?对于很多正在被脱发折磨的人来说,了解这些有关何首乌的问题真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脱发分为好多种,有血虚风燥,脾胃湿热,肝肾不足.这三种类型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何首乌补肝肾,对于由肝肾不足引起的脱发效果比较好.肝肾不足的症状有眩晕失眠,记忆力差,腰膝酸软,夜尿多,舌红少苔.
有阴虚火旺的口苦.如果符合这些,证明是肝肾不足,用何首乌可以长出很黑很浓的头发.
如果是血热风燥或者脾胃湿热就不合适了.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遗精、崩带.制首乌功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治血虚萎黄,失眠健忘,常与熟地黄、当归、酸枣仁等同用.
手指脱皮痒是怎么回事 血虚风燥
血虚风燥证患者也会出现手指脱皮痒的症状。血虚风燥证是指因素体虚弱,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致血虚生风化燥所表现出来的皮损反复迁延日久,斑疹多数为淡红色,口干,舌淡,脉细的一类病证。
血虚风噪者通常易患上白疕、牛皮廯、湿疮、瘾疹等病症,从而出现手指脱皮痒的症状,并且遇热或肥皂水后瘙痒加重。
建议:血虚风燥证治疗宜养血润燥、疏风止痒,可配合口服药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接触肥皂、洗手液等刺激性化学用品,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发物。
防风有什么作用 祛风止痒
防风辛温发散,能够祛风止痒,可配伍不同中药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尤以风邪所致所致瘙痒有效;也可用于治疗湿热、血虚风燥、等病症。
何首乌治疗脱发
脱发分为好多种,有血虚风燥,脾胃湿热,肝肾不足.这三种类型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何首乌补肝肾,对于由肝肾不足引起的脱发效果比较好.肝肾不足的症状有眩晕失眠,记忆力差,腰膝酸软,夜尿多,舌红少苔.
有阴虚火旺的口苦.如果符合这些,证明是肝肾不足,用何首乌可以长出很黑很浓的头发.
如果是血热风燥或者脾胃湿热就不合适了.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遗精、崩带.制首乌功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治血虚萎黄,失眠健忘,常与熟地黄、当归、酸枣仁等同用.
与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等同用,治精血亏虚,腰酸脚弱、头晕眼花、须发早白及肾虚无子.亦常配伍桑椹子、黑芝麻、杜仲等,用治肝肾亏虚,腰膝酸软,头晕目花,耳鸣耳聋.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何首乌在治疗肾阳不足和肝肾亏虚以及产后一些疾病等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何首乌确实有乌发和固发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掉发现象都可以用何首乌来治疗,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拔火罐颜色 血燥证表现
血燥证整体表现:拔罐后皮损为肥厚、粗糙、干燥、皲裂、脱屑,毛发枯黄,可分为以下类型:
拔罐后皮损基底色红或周围有红晕,属血热风燥;
皮肤干燥,拔罐后皮损基底色淡,属血虚风燥;
拔罐后皮损基底色红,抚之灼手,为血热化燥;
拔罐后皮损基底色淡,抚之干燥粗糙,不时鳞屑脱落,为血虚化燥。
疗法:清热、凉血;养血、润肤。
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怎么治
一、内服方药。
1、养血润肤饮(或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克、皂刺4.5克、生地12克、熟地l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花粉12克、红花6克、桃仁6克、黄芩10克、黄芪l0克。
2、风癣汤加减:生地12克、玄参10克、丹参12克;当归6克、炒白芍12克、茜草10克、红花6克、黄芩6克、苦参5克、苍耳子3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l0克。以上两方适用以瘙痒为主的血虚风燥证。
3、克银二号方:生地30克、玄参15克、丹参15克、麻仁l0克、大青叶15克、山豆根l0克、白藓皮15克、草河车15克、连翘15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温,分2~3次服用,每日1剂。
二、外敷药物:
甘草油:甘草30克,香油l50毫升,小火煎至甘草焦枯;过滤,留油备用。外涂患处,每日1~2次,有解毒,润肤的作用,适用于本证候的全过程。九华膏:滑石600克、月石90克、龙骨120克、川贝母18克、冰片18克、朱砂18克,共研极细末,用凡士林按20%浓度调成软膏。每日外搽1~2次。
血虚风燥的护理
血虚风燥,其实是中医学中血虚和风燥两个辩证术语。血虚指营血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由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虚,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上一般分为心血虚、肝血虚、心脾两虚等症型。风燥指风与燥两种邪气的相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滞、肋痛、皮肤干燥、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如血虚风燥一起理解即指血虚生风和和液燥生风,总称虚风内动。
护理
1、本证候多为全身泛发皮疹和瘙痒,故要劝告患者忌食腥发动风及辛辣酒酪饮食,性格要和顺,避免忧思恼怒。
2、患处不宜滥用刺激性强的外涂药物,不宜用热水、肥皂烫洗,避免日光曝晒或寒冷刺激。
3、适时进行矿泉浴、糠浴和淀粉浴,并外涂护肤油脂,可以保持皮肤的柔润,使之鳞屑减少,痒感亦可得到控制。
手指脱皮开裂痒是怎么回事 血虚风燥
血虚风燥证患者也会出现手指脱皮开裂痒的症状。血虚风燥证是指因素体虚弱,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致血虚生风化燥所表现出来的皮损反复迁延日久,斑疹多数为淡红色,口干,舌淡,脉细的一类病证。
血虚风噪者通常易患上白疕、牛皮廯、湿疮、瘾疹等病症,从而出现手指脱皮开裂痒的症状,并且遇热或肥皂水后瘙痒加重。
建议:血虚风燥证治疗宜养血润燥、疏风止痒,可配合口服药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接触肥皂、洗手液等刺激性化学用品,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发物。
中医治疗血虚风燥
治疗法则: 凉血,清热,养血,润燥,熄风,止痒。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养血润肤饮(或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克、皂刺4.5克、生地12克、熟地l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花粉12克、红花6克、桃仁6克、黄芩10克、黄芪l0克。
2.风癣汤加减:生地12克、玄参10克、丹参12克;当归6克、炒白芍12克、茜草10克、红花6克、黄芩6克、苦参4.5克、苍耳子3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l0克。
以上两方适用以瘙痒为主的血虚风燥证。
(3)克银二号方:生地30克、玄参15克、丹参15克、麻仁l0克、大青叶15克、山豆根l0克、白藓皮15克、草河车15克、连翘15克。本方适用于血虚风燥的银屑病(主证:淡红色斑疹、鳞屑薄而少)。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温,分2~3次服用,每日1剂。
2.加减变化:伴气虚者基本方加党参12克、五味子6克;伴血虚加阿胶10克、首
乌l2克、桑椹子15克;兼血瘀加三棱6克、莪术6克;情志急躁,病情加剧加珍珠母15~30克、生龙牡各15克;瘙痒夜重加鸡血藤12克、钩藤12克;失眠加酸枣仁10克、合欢皮12克、夜交藤12~15克;口渴加黄精12克、石斛10克;便秘加肉苁蓉12克、倍用当归20~30克;皮肤干燥,糠秕状鳞屑多加小胡麻12克、山药l5克;皮肤肥厚状如苔藓加阿胶10克、苍耳子3克、苍术10克。
(二)外敷药物:
本证的主要矛盾是皮肤干燥、脱屑、肥厚和瘙痒,故而外敷药物以软膏为主,酌用搽剂,尽量少用水洗剂,避免干燥、脱屑的进一步加重。
1.甘草油:甘草30克,香油l50毫升,小火煎至甘草焦枯;过滤,留油备用。外
涂患处,每日1~2次,有解毒,润肤的作用,适用于本证候的全过程。
2.九华膏:滑石600克、月石90克、龙骨120克、川贝母18克、冰片18克、朱砂
18克,共研极细末,用凡士林按20%浓度调成软膏,备用。每日外搽1~2次,有润燥、止痒,弥合隙裂的功效,适用于本证候的肥厚、干燥和脱屑阶段。
3.黑油膏:煅石膏30克、枯矾30克、轻粉30克、煅龙骨30克、五倍子60克、寒水石60克、蛤粉6克、冰片6克、薄荷脑4.5克。共研极细末,用凡土林按25%浓度调成软膏。每日外搽1次,薄涂患处。有散风、祛湿、柔肤、止痒的功用。
4.复方黄连搽剂:川黄连50克、花椒25克,加70%酒精300~500毫升,浸泡3~5天后备用。每日外搽2~3次,有清热、散风、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本证候局限性肥厚,状如苔藓阶段。
(三)饮食疗法
1.肥海参1对,浓煎取汁,捣烂服用,每周2次,有益阴扶正的功效。
2.黑芝麻500克、乌枣200克,水煎3次,浓缩,加蜂蜜1000克,搅拌成羹,早晚各取一汤匙,开水冲化服之,有润燥、柔肤、止痒的作用。
3.新鲜水鱼肉500克、甘枸杞10克、山药30克、桂元肉10克、青豆10克、生姜5克,食盐适量,先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炖至肉烂,分次服用,每日2次,每次100~150毫升,有滋阴补肾、养血润肤之效。
施治要点:
(一)古人论燥,大凡有风燥、火燥、血燥.虚燥之分,本证之燥因血虚而引起,血虚之由皆系火邪为害,因而在施治的全过程中,既要甘寒滋润从本治之;又要兼顾火与风的侵袭从标治之。
(二)在具体遣方用药时,要重视患者年龄的大小,体质的肥瘦以及地域的不同,
年龄长者、体质干瘦者,偏于阴火而致燥居多,基本方当以壮水制火的六味地黄丸为上;年龄在40岁以下者,治在肺,选用沙参麦冬饮之类较宜;体形胖硕者则要顾及湿痰化火的一面,在治燥方中酌加苍术、竹茹、姜半夏之类,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