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雨水节气起居养生 起居有常

雨水节气起居养生 起居有常

雨水节气应该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让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雨水季节是调理脾胃的好季节,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理、药物调理和起居上的劳逸结合,以养元气。

雨水节气后羊肉狗肉要少吃

公历每年2月18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当然首先要调养脾胃。人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调节是根据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应少食油腻之物,可多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北方人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

此季节应少食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药物调养则要考虑脾胃功能的特点,用生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等。精神上还应注意清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

大雪节气起居养生 防摔伤

下大雪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出行不便。雪后容易出现摔伤意外伤害。下雪天,老人容易摔伤手腕、股骨等骨折状况,年轻人则容易出现软组织挫伤。下雪后,老年人应当减少户外活动,出行时最好由他人搀扶,年轻人则应该放慢步行或骑行速度,避免滑倒。

大雪节气起居养生 多喝茶饮

冬季尤其是腊月,许多家庭有进补的习惯,这样容易导致内热上火,多喝茶饮,不仅能利尿、漱口、疏风散寒、消食理气,还能润肺止咳化痰。例如银耳茶、橘红茶、生姜茶,都是适合大雪节气饮用的茶品。

大寒节气起居养生 热水泡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清明节气起居养生 清明宜动

此节气尽管“春瘟”流行,但也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在家坐卧太久。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情,经常出去到森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冬至节气起居养生 防寒保暖

在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雨水节气养生 调养脾胃

雨水节气空气湿润而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对于调养脏腑来说,应当首失调养脾胃。平时生活要做到“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顺应自然“,使生命的过程节奏随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养生目的。

小满节气起居养生 提倡未病先防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因此,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

春分节气起居养生 春分宜早起

春分前后“倒春寒”的气候抑制了阳气的生发,形成“阳气郁”的气候与时空。在这段时间,人体内容易内热太过,导致腹胀、便秘、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耳鸣、睡眠不安,肿瘤多发等等。春分后,一直到小满节气,“气郁”的状态才能基本解除。所以春分之后不可睡懒觉,晚起床,以免抑制了体内阳气的生发。一日内,5点相当于“惊蛰”,6点相当于“春分”,起床最晚莫过6点。

三九天如何养生 起居养生

经常晒太阳。

晒太阳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表皮血管扩张、增进细胞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状况,三九天晒太阳还能让人感到温暖。

1、上午6点到10点和下午4点到5点,紫外线中X光束成分多,有利于骨骼的正常钙化。但紫外线过强,不宜长时间曝晒。

2、每次晒冬阳最好持续半小时至一小时,最好穿红衣服,其次是白色,忌黑色。

3、晒冬阳的时候容易犯困,和朋友聊天可以防止入睡着凉。

小寒节气起居养生 刺激肝胆经

肝主疏泄而胆主升阳,小寒节气胆经气血正旺,正是提升肝胆气血的最好时机。早起呈站姿,捶打大腿外侧,可以有效刺激胆经;晚上早睡,睡前呈坐姿,双掌叠交按压大腿内侧可以刺激肝经;这两个简单的动作可以促进肝胆排毒,增强身体免疫力。

惊蛰节气起居养生 留神“倒春寒”

此节气冷暖变幻无常,惊蛰过后会出现“倒春寒”、因此此时“春捂”还很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感冒不只是在寒冷时才容易染上,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也容易感冒,所以要留神“倒春寒”。

雨水节气起居养生 预防疾病

雨水节气到来后,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因此,人们要注意预防感冒等早春流行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个人的保健。为了避免疾病的侵袭,雨水节气应该像立春节气一样春捂,保暖防“倒春寒”。

老年人怎么养生 起居有常

老年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低下。季节的更换,往往会使老年人宿疾诱发,所以要注意增减衣服,谨避风寒.以防寒冷空气的侵袭。

相关推荐

惊蛰节气种什么东西 惊蛰前面是什么节气

惊蛰前面是雨水节气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表示降雨的节气雨水节气后气温逐渐上升,会要开始出九了,此节气后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遇到强强冷空气还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

急性肝炎如何护理

1.用药 遵医嘱服药,积极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饮食 宜温软、清淡、易消化;忌烟、酒、肥甘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3.情志 排解不良情绪,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抑郁、郁怒等不良刺激。 4.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运动,以不感劳累为宜,活动中不要用力过猛,避免碰撞伤及胁肋。 5.生活起居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起居有常,避免过劳。 6.定期复诊 遵医嘱定时复诊,若胁痛加剧、伴恶心、呕吐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小寒节气养生 起居重三防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带帽。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 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可以使用加湿器。此外,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 也可以使用喷壶在你觉得干燥时或每隔2小时左右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如果在清水中添加不同功效的精油,还能除

立冬节气养生 起居调神

冬季的寒冷气候会使人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处于抑制状态,“精神感冒”症状也由此增多。专家提出,冬季藏精更宜养神,神志内敛才可精满气足,在精神调养上要力求其境,保持情绪安宁,避免烦躁,白天可多晒太阳,多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活动,并适当增加屋内照明亮度。 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可以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谷雨节气起居养生 谷雨睡前调摄心神

睡前保健的重点是谓摄心神,要做到“先睡心,后睡眼。,即在睡前保持心里宁静,这是一;第二,要稍事活动身体;第三睡前洗脸、洗脚、按摩面部和搓脚心。

大暑节气起居养生 大暑节气如何运动

早晨醒来,要先醒心,再醒眼,并在床上先做一些保健的气功,如熨眼、叩齿、鸣天鼓等,再下床。早晨可到室外进行一些健身活动,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以身体微汗为度,当然,最好选择散步或静气功为宜。中午气温高不要外出,而居室温度亦不可太低。

哪些节气不能回娘家 雨水三候是什么意思

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雨水节气后水獭开始捕鱼,古人认为水獭在雨水节气捕鱼后还会将这些鱼摆成一排,似乎是要先祭拜再进食。 雨水节气的第六天,气候变换,大雁从南方飞往北方。 雨水节气的第十天,万物开始复苏,草木开始抽芽,大地上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清明节气起居养生 清明应及时增减衣物

请明时节开始除去年装,轻装外出。不过,此时穿衣不能太过单薄,遇上阴雨绵绵的天气,就应及时添衣,防止受寒、淋雨而感冒。外出要携带雨具,不能淋雨,防感受寒湿而致病。晴天外出和运动又易于出汗,出汗后要及时减衣,以防体内积火。

2019年雨水是几月几号

2019年雨水是2月19号。 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位于每年的公历2月19日,或者18、20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附近,雨水节气还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表示降水的节气,到了雨水节气降雨会有明显增多,降水量也会增加。

雨水节气下雨好还是晴天好

雨水节气下雨好些。 雨水节气是二十四的第二个节气,在雨水节气到来的时候,天气是下雨会比晴天好,因为雨水的含义就是天气会开始降雨,而春季适当的降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很有帮助,如果雨水节气天晴的话,很多农作物会因为缺少水分而导致收成减少,所以雨水节气下雨还是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