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 按体表面积计算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 按体表面积计算

有的药物规定了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用药剂量,需要计算处儿童的体表面积后折算出儿童使用剂量。

计算公式:

30kg以内的儿童: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30-50kg的儿童:体重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m2,

如40kg儿童体表面积(m2)=30×0.035+0.1+0.1×(10/5)

50kg以上儿童:体重每增加10kg,体表面积增加0.1 m2。

如:70kg儿童表面积(m2)=30×0.035+0.1+0.1×(40/10)


儿童用药剂量公式 按成人剂量折算

儿童用药剂量与成人用量的比例关系。

出生-1月1/18-1/14

1月-6月1/14-1/7

6月- 1岁1/7-1/5

1岁-2岁1/5 -1/4

2岁–4岁1/4-1/3

4岁-6岁1/3-2/5

6岁-9岁2/5-1/2

9岁-14岁1/2-2/3

14岁-18岁2/3-3/4


儿童用药剂量换算 按体重计算

按照药物上的说明书规定的,每日儿童每千克体重的用药剂量乘以儿童体重千克数,即为一天的药物剂量。再根据病情、药物要求分数次服用。

计算公式:一天的药物剂量=每千克体重的剂量×儿童体重千克数或一天的药物剂量=成人每日剂量×(儿童体重千克数/50)


谈抗生素色变!宝宝能用抗生素吗? 抗生素应该怎么用

发热、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所致,而在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中,病原菌可能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对上述症状的原因作具体分析,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小儿患病应看医生,由医生根据小儿病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状况,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由医生确定是否需用抗生素治疗。通常,在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性疾病中,由细菌、支原体感染造成者需用抗生素,而病毒(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菌)感染造成者则不需使用抗生素。

切不可孩子得病即用抗生素。

儿童期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各年龄阶段、不同季节易感的病原菌不同,另外,发病季节及当时流行疾病状况对临床诊断亦有很大作用。通常根据临床诊断,医生可以推断病原菌的种类,或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对病原菌诊断不明,可选用广谱抗生素。父母为病儿自选抗生素,缺乏针对性,可能造成疗效不佳或无效,并有可能诱发耐药菌的产生,造成后期治疗的困难或耐药菌的传播。

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高级低级是没有道理的。

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称为联合用药。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药无效的后果。通常,有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又或者较长期应用抗生素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者,以及联合用药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得以减少时,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是错误的。

针对病原菌选药后,需从患儿病情、药物在体内代谢特点、给药顺从性等方面考虑,来决定给药剂量及方式。为确保抗生素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不对机体产生危害,掌握恰当的抗生素剂量是必须的,在儿童,药物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诊断、病情、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得出,另外,亦应考虑小儿机体代谢状态,对患有肝、肾疾病的小儿,除应避免应用具有相应毒副作用的药物外,还应仔细考虑用药剂量。认为儿童用药即为简单的成人剂量减半的概念是错误的。

抗生素治疗疗程因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对现有治疗的反应等而异,具体应咨询医生,认为症状消失即为病愈的概念是错误的。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在于预防1-2种特殊细菌侵入伤口或血液循环而发生感染,部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由此可见,通常情况下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应用抗生素应注意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二重感染。过敏反应形式多样,轻者可出现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哮喘,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毒性反应可见由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庆大霉素等引起的耳聋等。由于抗生素应用后杀灭或抑制了敏感细菌,未被抑制的菌种可大量繁殖,发生菌群紊乱,因而在用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霉菌、耐药菌等引起的二重感染,此种感染可为较轻的局部,如口腔、胃肠道的感染,亦有可能发展为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应用抗生素,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避免不良反应及耐药菌的产生。


正常婴儿呼吸次数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

呼吸

小儿生理代谢旺盛,需氧量按体表面积计算接近于成人。小儿一般只能靠增加呼吸次数来满足机体的需要,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高。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为40~44次;1岁以下为30次;1~3岁为24次左右。观察呼吸次数,必须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进行,这样才准确。

小儿生理代谢旺盛,需氧量按体表面积计算接近于成人。小儿一般只能靠增加呼吸次数来满足机体的需要,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高。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为40~44次;1岁以下为30次;1~3岁为24次左右。观察呼吸次数,必须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进行,这样才准确。 小儿肺炎时,除呼吸急促外,还有一些其他症状和体征可以帮助我们早期诊断。

宝宝的年林比较小,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形成,因此宝宝的抵抗力比较弱,容易感染肺炎等疾病,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应该多观察宝宝的呼吸次数来判断是否患有疾病,若宝宝的呼吸不正常,应及时得到医院进行治疗希望您和宝宝都健康。

儿童用药剂量换算 咨询医生

在不确定儿童剂量时可以咨询医生,医生通过儿童体质、病情和药物特效综合考虑儿童最佳使用剂量。切忌不能随手分开药丸或胶囊,这样药物的剂量不好控制,同时这样可能会污染药物,降低药性。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计算方法

儿童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对于测量儿童身高体重的公式上文已经介绍了,那么对于儿童的身高的增长是不是还有什么规律呢?

儿童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儿童选用抗过敏药的四原则

原则1谨慎选择用药品种。

宝宝用药,安全第一。不要随意服用成人用药,要确保所用药品确实对儿童安全有效才可服用。

原则2喂药方法要适当

宝宝对于生硬苦涩的片剂,或者味道古怪的药物都会产生排除,家长不应捏着鼻子、掰开嘴强灌,也不能在小儿睡熟、哭闹或挣扎时喂药,以免呛入气管发生危险。因此选择淡色淡味能与食物混食的药物,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宝宝的依从性,从而达到药物最佳治疗效果。

原则3用药剂量严格计算

小儿用药的剂量一般可按照小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三种方法计算。

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肥胖或瘦弱患儿除外),即不同年龄儿童的用药是成人剂量的:1个月为1/14、6个月为1/17、1岁为1/5、2岁为1/4、4岁为1/3、6岁为2/5、9岁为1/2、14岁为2/3。

1岁以下的小儿用药剂量,建议一定去咨询专科医生。

原则4营养药不可滥用

宝宝生长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主要应当从食物中均衡吸收,饮食正常的儿童一般不必服用营养药。

有些儿童因某种原因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补充时,应咨询医生适当补充。然而不少家长误以为此类营养药多吃点没坏处,就给孩子盲目过量服用,实际上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招致机体功能失调。

儿童外用药要注意三点

第一,忌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儿童往往好动,容易出现外伤,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时一般会想到“红药水”、“紫药水”、酒精、碘酒等。

酒精很容易被皮肤吸收,而儿童的肝脏发育不完全,会有造成肝损害的可能,所以不宜用酒精进行大面积的创伤消毒。碘酒是靠“碘”及“酒精”发挥消毒作用的,有一定刺激性,使用不当甚至会腐蚀皮肤。“红药水”、“紫药水”的有效成份是汞和甲紫,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应避免给儿童使用。

相对而言最为适合作为儿童外伤创面消毒剂使用的是碘伏,有效成份是有机碘,刺激性和毒副作用都较小,同时持续作用时间长,是目前医疗机构内使用最为广泛的消毒剂之一。

第二,用药次数宜减少。

脓疱疮是春夏儿童比较常见的皮肤病,这是可能需要莫匹罗星软膏帮忙。

一般情况下,成人使用的次数是每天3次,一般五至七天为一个疗程。儿童在使用时不必刻意减量,但每日的用药次数可根据情况,遵医嘱小于3次。

第三,涂药宜薄且均匀。

炉甘石洗剂可用来辅助治疗湿疹,在使用前应振摇充分,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成分均匀。涂抹时要完全覆盖患处,且宜薄、均匀。

如药品说明书未提供儿童推荐用量,可按公式(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1.73)估算。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体表面积(米2)=体重(千克)×0.035+0.1。此公式适合于30千克以下的儿童。对体重大于30千克的儿童,体重每增加5千克,体表面积增加0.1 米2;对体重>50千克的儿童,体重每增加10千克,体表面积增加0.1 米2。涂布不均匀会影响疗效,增大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并且,药物不用时应放在儿童不便拿到的地方,以免误用。

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的用量是多少

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用法用量:每次1袋,每日2次。取合生元益生菌加入到适量温水或牛奶(37摄氏度以下)中冲服。

一般建议6个月以内的宝宝,隔天服用1包(如果特别小,如1、2个月的也可从半包开始服用)。6个月—1岁以内的宝宝,每天服用1包。1-3岁,每天服用1-2包。最后,4-7岁或7岁以上,每天服用2包。便秘的宝宝及用了抗生素的宝宝,剂量最好加倍。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孩子服药的用量呢?

因为相同年龄儿童的身高、体重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按体表面积计算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小儿。这是比较合理的计算方法,但这种方法计算复杂,多在医院使用,不宜在家庭使用总之,小儿用药的计算方法虽然不难,但由于小儿的疾病不同、体质不同,同时还有个体差异,故孩子生病后最好先找医生诊治,以确定正确的用药品种、药物剂量和疗程,并按医嘱用药。

小儿如何正确用药

1.“拖”不可靠,及时用药。小儿生病往往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如不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小病有时也可酿成大恙。如常见的腹泻或胃肠炎,如不及时控制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脱水、休克甚至发生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而危及生命。因此,小儿用药在诊断清楚的前提下应讲究用药及时,不可拖延。

2.新生儿及未成熟儿谨慎对待。新生儿及未成熟儿的生理机能更不健全,尤其是酶系统活力低下,用药不当很容易发生中毒。如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

3.剂量计算要合理。小儿用药量有时按年龄计算,有时按体重计算,有些药物按体重计算是根据生理特点而定,用药量往往比按年龄计算略大些。小儿用药与成人用药比较,由于生理功能的因素,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不同,不单纯是成人剂量的减少。

4.慎用外用药。某些外用药也可引起中毒。如过量阿托品滴眼可引起高热、惊厥、谵语;大量酒精擦洗可因散热快而发生呼吸困难、虚脱及昏迷;皮质激素类软膏大面积外用可引起全身性水肿;新霉素软膏外用过多可致耳聋。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的生殖毒性

小鼠生育力和一般生殖毒性试验结果提示,西替利嗪经口给药剂量达64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约相当于成人临床推荐最大日口服剂量的25倍)时,对生育力无损伤。

小鼠、大鼠和兔经口给药剂量分别达96、225和135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分别约相当于成人临床推荐最大日口服剂量的40、180和220倍) 时,均未见致畸作用。但目前尚无充分和严格控制的孕妇临床研究资料。由于动物生殖研究并不总能预测药物对人的影响,所以只有当确实需要时,才可以在怀孕期间服用本品。

哺乳期小鼠(母鼠)经口给药剂量达96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约相当于成人临床推荐剂量大日口服剂量的40倍)时,可引起仔鼠体重增长延迟。Beagie犬的研究表明,给药量的大约3%经乳汁排泄。

致癌性:大鼠连续2年经口给药的致癌性试验中,剂量达20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约相当于成人临床推荐最大日口服剂量的15倍,或儿童临床推荐最大日剂量的10倍)时,未见致癌性。小鼠连续2年经口给药的致癌性试验中,剂量达16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约相当于成人临床推荐最大日口服剂量的6 倍,或儿童临床推荐最大日剂量的4倍)时,可引起雄性动物良性肝肿瘤的发生率增加;剂量为4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约相当于成人临床推荐最大日口服剂量的2倍,或儿童临床推荐最大日剂量)时,未见肝肿瘤发生率的增加。上述发现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小儿用药剂量是怎么计算的呢

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有以下几种方法:

1、按体重计算:即按药典或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小儿每千克体重的用药剂量乘以小儿体重的千克数,即可得到一天的用药量,然后再按药品和病情要求分成数次服用。我国药典对一些药物已规定了小儿剂量,如琥乙红霉素为每日每千克体重30-50mg,分3-4次服用。

2、按体表面积计算:这是一种广为推荐的方法,一般认为此方法的科学性强,既适合于成人又适合于各年龄组的儿童。不论年龄大小可按一个标准准确给药。此法的缺点是计算方法复杂,首先要知道用药者的体表面积大小,还得知道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用药量。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如下: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此公式适合于30公斤以下的小儿。对超过30公斤的小儿,体重每增加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m2;对超过50公斤的小儿,体重每增加10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m2

如体重为22公斤小儿的体表面积:22×0.035+0.1=0.87m2。

如体重为40公斤小儿的体表面积:30×0.035+0.1+0.2=1.35m2。

一些药物规定了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如仅知成人剂量,则根据体表面积比例计算小儿剂量,公式为: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可按1.73m2计算。

3、按成人剂量折算:很多药物仅规定了成人剂量,药典对此采用按小儿年龄阶段折算的方法解决。国内外小儿药物剂量根据成人剂量折算方法有几十种,结果有的偏大,有的偏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所载的老幼剂量折算表是参考了20余种不同计算法,认真细致地按小儿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和细胞外液量比例折算出来的,详见下面“老幼药物剂量折算表”:

初生-1个月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18-14;1-6个月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14-1/7;6个月-1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7-1/5;1-2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5-1/4;2-4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 1/4-1/3;4-6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3-2/5;6-9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2/5-1/2;9-14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2-2 /3;14-18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2/3-全量;18-60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全量-3/4;60岁以上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3/4。

小儿用药量计算方法虽然不难,但由于疾病不同、体质不同,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也有个体差异,故应请医生决定用药量,按照医嘱用药应是最安全的。

小儿体重计算

概 述儿童体重非均匀增长提供一些计算方法供大家参考!目前孩子营养不良的情况很少见,可是越来越多的小胖子出现了,希望这个计算表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步骤/方法:11-6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x0.7

27-12月:体重{Kg}=6+月龄x0.8

32岁-青春期:体重{Kg}=年龄x2+7

注意事项:营养均衡孩子喂养时注意营养均衡,不要让孩子过度肥胖!

儿童用药如何更准更安全

进入初冬季节,因为抵抗力较成人弱些,患感冒、腹泻等疾病的儿童骤然增加。很多家长发现,许多药品都标注着适合各种人群服用的字样,而对儿童服用的剂量往往只标以“儿童酌量”,很难掌握其实际用量。在医院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儿童专用药还是属于少数派。由于儿童体质较弱,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全,解毒排泄功能较弱,对药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成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项统计表明,国内市场90%的药物都没有儿童剂型,儿童专用药缺乏的现状让人忧虑。

“儿童酌减”减多少?

11月13日,西门一家药店消化系统药品柜台前,记者只找到一种用于治疗腹泻的儿童专用药。在文艺路一家小型药店,记者还没找到儿童专用药。 14日,在东大街一家大型药店内,也仅仅找到三四种儿童专用药。在小寨一家大型药房,记者拿起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感冒药品,外包装上清晰注明:“口服,一次2至3粒,一日三次,儿童酌减。”咨询店员,酌减是什么意思,三四岁的儿童和十岁左右的儿童在酌减上有区别没有?胖大儿童和瘦小儿童在用量上有没有区别?该店员显得很迷茫:“这得问厂家吧,或者咨询医生。”

记者联系到在外地的产品厂家,工作人员介绍,对儿童来说酌减就是减半的意思,对于儿童个体差异大该如何调控的疑问,工作人员语焉不详。

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李主任告诉记者,小儿用药的剂量一般可按照小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三种方法计算,按年龄比较简单,但应注意计算联合用药时同一类药物的总用量,因此,最好使用儿童专用药。

成人药易致安全隐患

一位等候就诊的患者告诉记者:“孩子太小,儿童要减半的药品,到了幼儿这里是不是得再减少用量?有时候没办法,只能将片剂用碗沿碾成粉末,然后用尺子划分成三四份,再分次喂给孩子,这样就能确保安全吗?”

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黄嘉莉介绍,一些药品有着明确的使用规定,剂量正负误差不能超过5%,有些家长简单的分划药剂,很难保证正确。

市儿童医院儿保科王敏医师说:“儿童的器官较稚嫩、易损伤、药物代谢机能低下,因此用药需十分谨慎。有些抗生素虽有抑制细菌的作用,但儿童根本不适宜服用这类成人药品,超量或过长时间给孩子用一些成人所用的氨基糖甙类药物和解热镇痛药,可导致儿童听力、注意力和生长受影响。”

利润低成生产瓶颈

记者在医药超市发现,在儿童药品使用较多的领域,产品仅有“好娃娃”等少数品牌,人们不禁要问,生产厂家能否多为患者考虑一下,多为儿童“量身定制”专用药呢?双鹤大药房贺铭副总经理分析,儿童药品少有很多原因,其开发周期长,而且生产工艺复杂,研发成本也高,因此导致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另外,儿童用药不如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服用的药好销。太阳石药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儿童药品不仅原料选取、生产工艺上要求高,还要口感更好,所以生产难度大。省药监局市场处工作人员表示,儿童用药仅局限于儿童,且儿童患病多集中于呼吸和消化系统,这些药物都是按季节生产的,生产淡季时,容易造成生产能力放空的现象,这也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意生产儿童用药。

相关推荐

双顶径计算胎儿体重

1.计算公式:1.07*BPD*BPD*BPD+0.3*AC*AC*FL2.BPD:双顶径,AC:腹围,FL:股骨长,3.输入单位都是厘米(cm),可以输入小数的。4.其他胎儿体重预测:公式1:Y=-4973.72+260.69HC公式2:Y=-2686.60+171.48AC公式3:Y=-2232.56+747.42FL公式4:Y=-2513.51+1049.90FTH公式5:Y=-5168.3

​危险期计算计算方法

1.排卵时间对月经规律的女性朋友来说,是可以根据自己月经的周期来进行推算怀孕的危险期,一般排卵期大多数是在下次月经来的前14天左右。如果该女性月经周期为28天,那么她的排卵期就应该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一般在排卵期前后共1周左右时间内易受孕,故认为此时是怀孕危险期。但是安全期也是有可能怀孕的哟,所以在同房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2.基础体温测定关于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怀孕危险期,女性可以准确的

双顶径计算胎儿体重

估算胎儿体重方法1:股骨长径和双顶径能一起估算胎儿的体重,一般而言,在孕5月之后,双顶径数值和怀孕月份相同,如孕7月,胎儿双顶径是7.0厘米,孕8月胎儿双顶径是8.0厘米,以此类推。股骨长径是指胎儿大腿骨的长度,可以根据双顶径估计股骨长径,如双顶径为8.0厘米,股骨长径就为6.0厘米。如果股骨长径和双顶径加起来大于17厘米,那么宝宝将会非常大只。公式:胎儿体重=双顶径*900-5200(克)估算胎

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 掌握用药剂量

掌握用药剂量至关重要。小孩用药剂量一般与小孩的年龄或者体重有关,家长需认真对比查明后再给儿童用药;并且每日的用药次数和服药禁忌都可能影响药效或引起副反应。

盐酸酚苄明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用药】口服,开始按每公斤体重0.2mg,每日2次;或按体表面积每平方米6-10mg,每日1次。以后每隔4日增量1次,直至取得疗效。维持量每日按每公斤体重0.4-1.4mg或按每平方米体表面积12-36mg,分3-4次口服。【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但老年人对其降压作用敏感,易发生低温,肾功能较差,应用本品时需慎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对妊娠的影响尚未作充分研究,对孕妇只有非常必要时才

胎儿体重的计算公式

婴儿出生体重很可能是影响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一:胎儿体重(克)= 260.69*HC(头围)-4973.72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二:胎儿体重(克)= 171.48*AC(腹围)-2686.60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三:胎儿体重(克)=747.42*FL(股骨长)-2232.56预测胎儿体重公式四:胎儿体重(克)= 1049.90*FTH(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2513.51预测胎儿体重公式

流感吃奥司他韦吃几天

确诊流感之后,需要按照奥司他韦说明书吃一个疗程共5天,13岁及13岁以上的人群,每次75毫克,每日2次;1-12岁儿童用药剂量按照体重计 算:≤15kg,30毫克,每日2次;>15~23kg,45毫克,每日2次;>23~40kg,60毫克,每日2次;>40kg,75毫克,每日2次。

儿童咳嗽药有哪些

1、小孩咳嗽常用中成药1.1、小孩化痰止咳颗粒:针对有浓痰,不易咳出,或久咳、千咳的症状,用于小孩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1.2、小孩清热止咳口服液:针对孩子因肺热上火引起的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症状。1.3、解肌宁嗽丸:擅长宣肺化痰止咳,用于小孩头痛身热、咳嗽痰盛、气促及咽喉疼痛。多用子小孩风寒感冒咳嗽初起,也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1.4、儿童清肺口热服液: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适用于面赤身热、咳嗽痰

婴儿吃奶量计算公式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人工喂养,可以通过精确的计算来完成,而且对于人工喂养过程中,针对宝宝什么时期,应该吃几次奶,吃奶量大小爸爸妈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其实育儿专家有给出一个计算婴儿吃奶量的计算公式,那就是一日的吃奶量就是100×[110×体重(千克)]/86,如果觉得麻烦,还有一个更加简便的计算方式,那就是宝宝一日的吃奶量是128毫升×体重(千克),这是根据宝宝的体重进行计算,大约体重每增加一公斤,婴儿

危险期计算计算方法

危险期计算方法危险期如果不注意避孕,很容易意外怀孕,而意外怀孕对女性的身心都是一种伤害,所以,女性要提前计算好危险期,在这个时候做好避孕措施。那么,危险期怎么计算呢?危险期计算的方法有多种,而且不同的人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详细为大家介绍危险期计算的方法。1.排卵时间对月经规律的女性朋友来说,是可以根据自己月经的周期来进行推算怀孕的危险期,一般排卵期大多数是在下次月经来的前14天左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