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保湿禁忌盘点
春季保湿禁忌盘点
春季保湿盲点TOP1:春季全换成了保湿乳液
“秋冬要选择质地较为厚重的面霜,春夏乳液、啫喱等质地相对轻薄的保湿产品!”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个体肤质存在差异,所以春季是用保湿霜还是保湿乳液最主要的是看自己!!!
春季保湿盲点TOP2:肌肤出油不用保湿
春季气温上升,肌肤油脂分泌也白变多了,于是很多人觉得你自己肌肤饱满饱满哒,根本不需要补水保湿。呵呵哒,皮肤的出油量和角质层的含水量是否充足,没有绝对的关系!!因此根据皮肤状况适时调整所用的保湿产品,还是很有必要的。
春季保湿盲点TOP3:一味盲目地补水
补水本没有错,但对于干性或极干性肌肤来讲,你的皮肤内不仅缺水还缺油。也就是说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要补充油脂。那么,你选择产品首先要选择适合干性肤质的,同时,产品的质地还要稍微厚重一些,涂在皮肤上有点油油润润的感觉才好。
春季保湿盲点TOP4:频繁喷矿泉喷雾
春季是皮肤过敏高发期,很多人喜欢带一瓶矿泉喷雾,肌肤干了随时拿出来喷一喷,舒缓不适。其实这样反而可能吸干皮肤原有的水分。与其这样,不如定期敷含透明质酸成分的补水面膜,让肌肤喝足水分,又能舒缓肌肤。
春季保湿盲点TOP5:保湿前不补水
保湿乳液或乳霜之前不涂抹或拍上保湿水,你的保湿效果会大大地打一个折扣!没有往皮肤内加水,还谈得上保住水或锁住水分根本就是瞎扯!
春季保湿盲点TOP6:光补水不保湿
洗脸后涂上保湿柔肤水、化妆水,甚至美容液、保湿凝露,以为这样就够了?别傻了,你光补水不保湿是不行滴,这些补充到皮肤表面的水分很快就会流失。
春季保湿盲点TOP7:忽视眼周保湿
春季蒸发加快,但眼周的皮肤只有面部皮肤的四分之一,所以水分流失更快,如果忽视眼周保湿,干纹细纹就这样随之而来了!So,保湿眼霜用起来吧!
春季保湿盲点TOP8:忽略加强型保湿护理
气候的突然变化,加上熬夜缺觉,皮肤紧绷、发干、缺水层出不穷。除了基础的护理外,加强型保湿护理也是很有必要哒。在水之后加上保湿精华,尤其在比较干燥的脸颊部位多涂一点做做按摩促进吸收;也可多敷几次保湿面膜,敷面膜之前也拍上水,并涂上保湿精华,这样保湿效果超棒。
春季保湿盲点TOP9:以为多饮水就能保湿了
“皮肤干燥,拼命喝水就好了啊”,但实际上直接喝水对皮肤保湿是没多大作用的,绝大部分的水,还没来得及被吸收就已经被排出体外了,而且喝太多水不但加重肾脏的负担,还会带走体内的锁水元素,喝水要适度,每天八杯水就足够了!
春季保湿盲点TOP10:保湿顺序颠倒
补水保湿功课都做了,但如果顺序不对效果也会大大减分。应该是保湿洁面乳→保湿化妆水→保湿精华→保湿眼霜→保湿乳液或乳霜(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有些品牌的产品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或要求)。
孕中期饮食禁忌盘点
孕中期,胎儿对营养的需求大大增加。这时孕妇要补充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特别是叶酸、维生素B、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特别是碘、镁、锌、铜、铁、钙等。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佳,要保证充足、均衡的营养,必须充分摄取蛋白质,适宜吃鱼、瘦肉、牛奶、鸡蛋、豆类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饮食禁忌:①不宜多吃动物性脂肪,多油炸、油腻的食物,免得孕妇体内脂肪增高太多。②减少盐的摄入量,忌吃咸菜、咸蛋等盐分高的食品。水肿明显者要控制每日盐的摄取量,限制在2-4克之间。③避免能量较高的甜食,防止出现自身体重增加过快。
推荐食谱——杂骨菌菇汤,里面放少量枸杞,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平时多喝菌类的汤,可有效给身体排毒,清理肠胃。需要准备的材料是,杂骨,菌菇,枸杞6颗,姜数片,葱结数个,料酒少许,盐少许,白胡椒粉少许。
具体做法是杂骨洗干净焯水后捞出,锅中倒入足够量的水,放姜片、葱结、料酒和西洋参,中火煮开后转小火,盖上盖子炖半个小时左右。然后将蘑菇洗净切小块放盐水中泡10分钟。锅里杂骨汤炖的差不多了,开盖,把菌菇和枸杞子放入锅中,盖上盖子继续炖半小时左右,加盐和白胡椒粉调味,撒上葱花就可以了。
老年人春季保健 四大方法延年益寿
很多老年朋友都比较注重养生,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的更有滋味。很多朋友都知道,不同的季节,相关的养生保健方法也是也是不同的,所以,要在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保健方法来养生。那么,老年人春季保健方法有哪些呢?下面请大家看详细的介绍。
老年人春季保健方法
1、喝养生汤
老年朋友想要在春季保健,不妨喝一些养生汤,而春季养生的重点在于养肝,因此,建议喝一些具有养肝功效的汤,常见的有鲫鱼赤小豆汤、天麻鱼头汤、泥鳅豆腐汤、羊肝枸杞汤、西红柿鸭蛋汤、山药枸杞鸡汤等。
2、饮养生茶
在春季喝一些养生茶,也是不错的选择,常见的春季养生茶有枸杞红枣茶、黄芪枸杞菊花茶、陈皮姜茶、金银花茶、柠檬草茶、荷叶山楂茶等,这些春季养生茶都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
3、晚睡早起
晚睡早起是春季保健的常见方法,一般建议老年朋友在春季早起后,适当的进行一些活动,比如散步、慢跑、瑜伽、打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运动方法,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让老年朋友一天都能有充沛的精力。
4、加强保暖
春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气温会越来越高,尤其是春季刚开始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倒春寒的情况,有时候气温可能比冬季还要冷,所以春天下雪也是常有的事情。而老年朋友的身体免疫力普遍较差,抗寒能力也比较弱,所以要加强保暖,以免受寒着凉,而引起不适症状。
以上就是关于老年人春季保健方法有哪些的相关内容介绍。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四种关于老年人春季保健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老年朋友而言,既简单又实用,建议老年朋友多作参考。此外,老年朋友还应该多注意预防春季的一些疾病,比如流行性感冒就是春季高发疾病,一定要多留心。
春季保健养生要注意几个禁忌
春季保健的禁忌——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刚到春天,我的口腔溃疡就没消停过,吃了牛黄解毒丸也不顶事儿!”刘小姐郁闷地抱怨道。其实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春季保健的禁忌——二忌“春捂”不当。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但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专家支招:“春捂”有三大要点: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第二,随时增减衣物。春天气候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变动大。可以带件衣服备用,晚上睡觉时搭条小毛毯,避免寒气损伤阳气;第三,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春季保健的禁忌——三忌一犯“春困”就睡。在春日暖洋洋的阳光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招惹到“瞌睡虫”。但一困就睡,却对健康很不利。睡得时间太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惫。
专家支招:解决春困要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饭后。《黄帝内经》提到:“夜卧早起”。就是说春季可以稍晚点睡(晚11点),但要早起(早6点半),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起床后不妨伸个懒腰,做做干洗脸,按摩太阳穴和涌泉穴。散步则可以放在午饭过后,在阳光下走30分钟左右,然后再睡个不超过30分钟的午觉。
春季保健的禁忌——四忌吃得太酸、辣。“春夏补阳”是《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推崇的养生准则,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专家支招: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此外,应告别冬季养生式温补,改以健脾胃。要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皮肤五大保湿禁忌
1、忽略了死角的保湿
我们的皮肤有很多的死角,包括耳后、鼻子、眼角、眉心、手指缝等等部位,这些都是不容易关注到的部位,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美容护肤上也是这个到底,如果你经常忽略了这些需要保湿的皮肤死角,再怎么做保湿补水工作,也依然是徒劳无功,所以,将这些皮肤角落都保湿起来吧,整体的肌肤看起来才是水润嫩滑的!
2、整日敷面膜
有些美眉为了追求更加水润的皮肤,会天天地敷面膜,这样真的好吗?其实,面膜属于非常高营养的保湿护肤品,虽然能够瞬间为皮肤注入水分与营养,但是,天天敷面膜,频率太高,也会增加皮肤的伤害和负担。一般来讲,保湿补水类型的面膜,一周敷上两三次就够了,不需要天天敷哦!
3、敷面膜时间太长
很多美眉的皮肤为什么越来越干燥了,这是因为敷面膜频率过高,而且敷面膜的时间也不注意。天天敷面膜是不对的,而敷面膜超过了固定的时间也是不对的。你以为敷面膜时间越长,皮肤就越水分细滑吗?可不是这样哦!敷面膜的时间最好是控制在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面膜就会开始变干,也会顺势吸走皮肤原本的水分,这时候的保湿面膜就变成了吸水面膜了,皮肤也自然就越来越干燥了,因此,美眉们一定要注意,敷面膜坚决不能超过二十分钟哦!
4、洗脸次数过多
冬季的粉尘雾霾非常严重,空气质量变差,也给我们的皮肤造成了伤害,导致皮肤干燥缺水长出皱纹,有些美眉洗脸次数过多,试图将这些雾霾给清洗掉,其实,这样反而伤害了皮肤的角质层,令面部肌肤无法正常的分泌油脂来保护皮肤,皮肤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干燥。因此,频繁地洗脸来让皮肤水润和干净,可不是个明智之举哦!
5、保湿喷雾使用不当
冬季天气干燥,为了避免皮肤干燥,有些美眉会使用保湿喷雾来保湿肌肤,这种方法方便又快捷,然而,保湿喷雾使用不当很容易导致皮肤越来越干燥,并不能真正为皮肤保湿。如果你在皮肤油腻脏乱的时候,喷保湿喷雾,就会将污垢带入到毛孔之中,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如果你只是将喷雾喷在了皮肤表面,皮肤也是吸收不了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喷保湿喷雾之后,用干净的化妆棉轻轻按压,促进皮肤的吸收,前提是一定要在清洁干净皮肤的情况下进行哦,才能起到保湿的效果。
7大保湿禁忌千万别踩线
保湿禁忌1:忽略保湿死角
据统计有80%的女人会忽视眉心、耳后、鼻子、眼角、颈脖、肘膝关节、手部这些保湿死角。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忽略保湿死角,你再怎么保湿也是徒劳!赶快来自查遗漏了哪个部位吧!
保湿禁忌2:天天敷面膜
明星一年敷700片面膜,有的一周就要敷20片面膜……有些MM为了追求更好的保湿效果也跟着天天敷面膜!面膜属于高营养的护肤品,天天敷面膜会加重肌肤的负担和伤害。一般而言,保湿面膜一周用两次就可以了。
保湿禁忌3:敷面膜时间过长
虽然有些MM没有犯天天敷面膜的保湿禁忌,但却犯了另一个错误:敷面膜时间过长!其实,当面膜开始变干的时候,就会反吸脸上的水分,保湿面膜一不小心可会变成吸水面膜,自然越来越干,面膜一般敷20分钟就足够了。
保湿禁忌4:频繁洗脸
灰霾、粉尘、尾气……这个世界太过肮脏,部分人喜欢每隔一两个小时就洗脸!然而这样却会造成角质层被破坏,脸部无法正常分泌油脂来自我保护,肌肤便变得越来越干燥。
保湿禁忌5:喷雾使用不当
喷雾使用不当也会使肌肤越来越干,正确的做法是在均匀的喷洒面部肌肤之后,立刻使用轻薄干净的纸巾按压,吸走多余的水分,让已经被肌肤吸收的水分保留在肌肤角质层内,起到保湿效果。
保湿禁忌6:只补水不锁水
化妆水能快速补充水份,但如果没有后续的锁水产品,化妆水很快就会蒸发,尤其当外界很干时,蒸发的速度会更快,甚至还会一并带走脸部皮肤原有的水分。
保湿禁忌7:过度使用油分高的护肤品
“保湿其实是为了实现肌肤水油平衡的状态,除了补水,油分更是必不可少”这句话固然没有什么错,但过度油腻的护肤品非但不能保湿,反让皮肤因为油水失衡变得干燥,严重的,还会脱皮。所以建议还是选择滋润不油腻的产品!
春季保健养生6大禁忌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刚到春天,我的口腔溃疡就没消停过,吃了牛黄解毒丸也不顶事儿!”刘小姐郁闷地抱怨。其实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二忌:“春捂”不当。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但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专家支招:“春捂”有两个要点: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第二,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三忌:吃得太酸、辣。“春夏补阳”是《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推崇的养生准则,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专家支招: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 四忌:门窗紧闭。春天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
专家支招: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家里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五忌:宅在家里不出门。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应动养,因为“动则养阳”。经过冬三月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对健康十分有利。
专家支招:春季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要从舒缓的运动开始,如慢跑、步行、放风筝等。
六忌:心情低落、起伏大。春季养阳重在养肝,中医上讲调理情志是养肝重要的一环。如果整日郁郁寡欢,容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腹泻等问题,若是过于愤怒或兴奋,又对脑血管伤害很大。
盘点冬季吃鱼的禁忌
生吃鱼片得“肝吸虫病”
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
据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被感染的几率极高,目前我国仅在广东省就有数以百万计的肝吸虫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为生吃鱼虾而染病。其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较为常见,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擅吃鱼胆解毒不成反中毒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民间也因此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擅吃鱼胆极其危险,极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专家指出,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鱼胆中毒发病快,病情险恶,病死率高。中毒较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肝大、黄疸、肝区压痛、少尿或无尿、肾区叩痛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与鱼胆的胆汁多少有关,因此吞食较大鱼的胆更易发生中毒.
空腹吃鱼可能导致“痛风”
在减肥(减肥食品)风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欢只吃菜不吃饭,空腹吃鱼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却很可能导致痛风发作。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而绝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
活杀现吃残留毒素危害身体
一般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活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此外,活杀现吃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营养成分不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