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并发症有哪些
产后并发症有哪些
1、产后抑郁症
妇女在怀孕和生产期间, 伴随生理、心理及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产后精神卫生问题非常常见,其中产后抑郁是最常见的一种。在分娩后的第一周,约50%-75%的女性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患产后抑郁症,产后一个月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是非分娩女性的3倍。产后抑郁症表现与其他抑郁障碍相同,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悲伤哭泣、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烦躁不安、易激惹发火,严重时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悲观绝望、自伤自杀。如能早期识别,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中药可用天王补心汤或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平日以人参、党参、黄耆等开水冲泡饮用。这类产妇可多吃些甘甜的食物,如红枣、黑枣、龙眼干、黑糖、葡萄干,对产后抑郁症挺有效的。
2、产后便秘
中医称为“产后大便难”,孕产妇便秘的比例极高,因为坐月子期间过度摄取肉类食物,加上许多坐月子禁忌的影响,亦无多加摄取蔬菜、水果、水分等,使大便干结。坐月子餐中可以加入几道润肠通便的药膳,如火麻仁、桃仁、杏仁等油脂含量较多的中药材,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
产后便秘可能由于产后血虚引起,建议食疗缓解,首先要调节饮食,多吃蔬莱水果、蜂蜜,忌饮酒、喝浓茶、喝咖啡,忌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平时自己做腹部按摩,可喝蜂蜜水等。忌滥用泻药,泻药只解燃眉之急,一旦停药,难以恢复且便秘更严重。
3、产后脱发
产后脱发是指妇女在生产之后头发异常脱落。产后头发比较油,也容易掉发,只要合理清洗,不要用太刺激的洗发精即可。产后大量脱发是常见的,不必担心。
胃癌的并发症有哪些
胃癌的并发症有哪些?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同时胃癌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给人体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胃癌会引起那些并发症。
胃癌的并发症1、当并发消化道出血,一般为小量出血,大出血比较少见。约5%患者可发生大出血,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偶为首发症状。可出现头晕、心悸、柏油样大便、呕吐咖啡色物。
胃癌的并发症2、胃癌腹腔转移使胆总管受压时,可出现黄疸,大便陶土色。
胃癌的并发症3、合并幽门梗阻,多见于起源于幽门和贲门的胃癌。胃底部胃癌延及贲门或食管时引起食管下端梗阻,邻近幽门的肿瘤易致幽门梗阻。可出现呕吐,上腹部见扩张之胃型、闻及震水声。
胃癌的并发症4、癌肿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比良性溃疡少见。可见于溃疡型胃癌,多发生于幽门前驱的溃疡型癌,穿孔无粘连覆盖时,可引起腹膜炎。可出现腹肌板样僵硬、腹部压痛等腹膜刺激症。
胃癌的并发症5 、形成胃肠瘘管,见排出不消化食物。
胃癌的并发症有哪些?通过上述的介绍希望大家对胃癌的并发症有所了解,同时胃癌患者也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痛风并发症有哪些
痛风患者肾脏病理检查几乎均有损害,临床上大约1/3患者出现肾脏症状,可见于痛风病程的任何时期。人体每天的尿酸有2/3是由肾脏排泄的,尿酸含量增高,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肾功能损害、肾功能衰竭。
是人体内因血尿酸过度升高,超过其饱和度而形成白色晶体。析出的晶体沉积在组织中形成痛风石,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几乎所有组织中均可形成痛风石。痛风石最常见于耳轮,亦可见于第一跖趾关节、手指、腕、肘及膝关节等处,少数可沉积在鼻软骨、舌、声带、眼睑、主动脉、心瓣膜和心肌。
痛风患者易饮酒、暴饮暴食,喜好高脂、高热量食物,且多为肥胖体质,因此体内中性脂肪含量增高,胆固醇升高,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血尿酸升高会刺激胰腺β细胞,从而损伤胰腺β细胞,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肥胖使尿酸合成亢进,造成高尿酸血症;另一方面阻碍尿酸的排泄,引起痛风,合并高血脂症、糖尿病、脂肪肝等。
产后并发症有哪些
产后常见并发症有贫血、乳汁少、乳腺炎、子宫炎、筋骨疼痛、腰酸、头痛、腹泻、便秘等。
1、产后便秘
产后粪便通过肠道的速度会减慢,因而产妇容易发生便秘的症状。肠道蠕动减慢的主要原因是腹肌松弛伸展,使得腹压小于平时。同时,妊娠期间高量的黄体激素使得肠道肌肉也会放松,因此亦可使肠道蠕动减慢。如果会阴有伤口,您可能有意无意的因害怕疼痛而忍住便意。
产后便秘可能由于产后血虚引起,建议食疗缓解,首先要调节饮食,多吃蔬莱水果、蜂蜜,忌饮酒、喝浓茶、喝咖啡,忌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平时自己做腹部按摩,可喝蜂蜜水等。忌滥用泻药,泻药只解燃眉之急,一旦停药,难以恢复且便秘更严重。
2、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post-natal depression) 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障碍。其表现与其他抑郁障碍相同,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悲伤哭泣、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烦躁不安、易激惹发火,严重时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悲观绝望、自伤自杀。如能早期识别,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妇女在怀孕和生产期间, 伴随生理、心理及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产后精神卫生问题非常常见,其中产后抑郁是最常见的一种。在分娩后的第一周,约50%-75%的女性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患产后抑郁症,产后一个月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是非分娩女性的3倍。
3、产后脱发
产后脱发是指妇女在生产之后头发异常脱落。产后头发比较油,也容易掉发,只要合理清洗,不要用太刺激的洗发精即可。产后大量脱发是常见的,不必担心。
沙眼并发症有哪些
沙眼到了晚期,病变组织开始结瘢,可与上述活动病变同时存在,但趋向逐渐痊愈,此期仍有传染性,但较活动期小。结瘢后出现的并发症与合并症有: (1) 结瘢后,由于瘢痕组织的收缩,可以造成严重的眼睑内翻和倒睫,内倒的睫毛像小刷子一样经常摩擦角膜,患者可以有明显的异物感,甚至会扎伤角膜影响视力。 (2) 因沙眼衣原体侵犯角膜,可有大量新生血管伸入角膜组织内,再加上倒睫或睑内翻的刺激,可引起角膜溃疡,如再遭受其他细菌等的继发感染,溃疡会迅速扩大,甚至引起穿孔,严重影响视力。 (3) 结膜部全结瘢后,使分泌泪液的副泪腺遭受破坏,泪腺的排泄管开口闭锁,使眼球表面不能被泪液湿润而发生眼球干燥,甚至会引起角膜混浊影响视力。 (4) 沙眼还可以引起泪囊炎,使大眼角经常流脓,威胁着眼球 的安全。
甲减的并发症有哪些
一、甲减合并硬皮病在少见情况下,甲减可合并硬皮病伴雷诺氏现象,其表现是四肢末梢青紫、麻木、疼痛,多于冬季或遇冷而诱发;颜面及四肢皮肤菲薄,变硬,末稍呈青紫色,四肢活动缓慢而受限甲减合并硬皮病甲减的并发症。
二、甲减性心脏病甲减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短、低血压、脉搏缓慢而弱、心音听诊低钝而遥远;心脏扩大,心包积液的发生率为25%~40%。即使积液量多,也罕有发生心包填塞症状。心电图常见有低电压,窦性心动过纹,ST-T改变,心律失常最常见者为早持、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和完全性左束枝传导阻滞甲减的并发症。
三、粘液水肿性昏迷多于冬季起病,受寒及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昏迷前常有嗜睡病史。患者有粘液水肿的各种表现,休克且皮肤干燥发凉,面部虚肿呈黄白色,唇干、舌胖大,眉、睫毛稀疏,头发脱落等。四肢柔软,反射弱甚至无反射,腱反射松弛时间显着延长甲减的并发症。
四、甲减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贫血是甲减的常见症状,它作为甲减的主要症状而导致误诊者并非少见,其发生率占甲减患者的1/3~2/3,绝大多数为轻、中度正常色素或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少数为巨幼细胞性贫血。胃酸缺乏、月经过多、胃肠培动减慢、铁吸收障碍及食欲不振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甲减的并发症;
哮喘并发症有哪些
猝死 猝死是支气管哮喘最严重的并发症,因其常常无明显先兆症状,一旦突然发生,往往来不及抢救而死亡。
哮喘猝死的重要原因可归纳为:
(1)特异性超敏反应:由于气道处于高敏状态,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刺激,尤其是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时,可引起严重的喉、气管水肿和广泛支气管痉挛,使气管阻塞窒息或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而死亡。
(2)闭锁肺:可由于广泛痰栓堵塞支气管或异丙肾上腺素的副作用。后者系因该药代谢的中间产物3-甲氧异丙肾上腺素,不仅不能兴奋β受体,而且还能起β受体阻滞作用,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使通气阻滞。
(3)致命的心律失常:可由严重缺氧,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引起,也可由药物使用不当引起,如并发心力衰竭时应用洋地黄、支气管舒张时应用β受体兴奋剂、氨茶碱等。如果静注氨茶碱,血浓度>30mg/L时,可以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
(4)支气管哮喘的暴发发作:往往来不及用药而死亡,机制未明。
(5)错误应用麻醉药或镇静药应用不当:麻醉药可引起呼吸抑制甚至骤停,有些镇静药对呼吸中枢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如巴比妥类、氯丙嗪类。一旦出现猝死,应立即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同时或相继对心脏、大脑等重要脏器进行相应有效的处理。
痤疮并发症有哪些
并发症一、微粉刺在毛囊漏斗部角质细胞堆积,形成微小的青春痘,临床上尚无明显症状。
并发症二、白头粉刺毛囊漏斗部被角质细胞堵塞,角质化和皮脂充塞其中,顶部被表皮覆盖,成为封闭式粉刺看起来为稍微高起的白头。
并发症三、黑头粉刺毛囊漏斗部完全被角质细胞堵塞,毛囊皮脂内均为角化物和皮脂。开口处与外界相同,形成开放性粉刺。
并发症四、丘疹型痤疮是青春痘最基本的损害,在毛囊漏斗部完全被角质细胞堵塞的情况下,形成了毛囊皮脂内缺氧的环境,厌氧性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导致炎症,形成炎性丘疹。
麻醉并发症有哪些
(一)呼吸系统
1、呼吸道梗阻:
(1)上呼吸道梗阻:梗阻部位在喉头以上,可分为机械性及机能性。
原因:机械性梗阻的原因有舌后坠、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阻塞、喉头水肿等。机能性原因有喉痉挛。
预防及处理:
①全身麻醉下发生的呼吸道梗阻,其“梗阻”症状可不明显,因此应密切观察,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更为重要。
②舌后坠时可将头后仰、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通气道。
③吸除口咽部分泌物,将病人头转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的流出。
④喉头水肿多发生于婴幼儿及气管导管插入困难者,遇此情况,可预防性静注氢化可的松0.5-1.0mg/kg;术后发生喉头水肿者除吸氧、激素治疗外,严重者尚需行气管切开。
⑤轻度喉痉挛者可加压给氧,严重者可经环甲膜穿刺置入粗针头行加压给氧,多数均可缓解。对上述处理无效或严重喉痉挛下刺激喉头;采用硫喷妥钠麻醉或行尿道、宫颈扩张等手术时,应给予阿托品0.3-0.5mg,预防喉头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2)下呼吸道梗阻:梗阻部位在喉头以下者。
原因:机械性梗阻最常见原因是气管导管扭折、导管斜面过长而紧贴在气管壁上、粘痰或呕吐物误吸堵塞气管及支气管。机能性原因为支气管痉挛,多见于浅麻醉时、支气管内异物、炎症刺激、肌松药的组胺释放作用以及支气管哮喘者。
预防及处理:
①仔细挑选气管导管,过软或不合格者应丢弃。
②经常听诊肺部,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③维持适当麻醉深度,预防及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诱因。保持麻醉深度及氧合(通气)适当是缓解支气管痉挛的重要措施,必要时可静注氨茶碱0.25mg或氢化可的松100mg.
2、通气量不足:
(1)原因:
①麻醉药对呼吸中枢的抑制;肌松药对呼吸肌的麻痹而辅助呼吸及控制呼吸又不充分者。
②吸入麻醉药残存0.1mac时仍可抑制缺氧-通气反应,致麻醉恢复期通气不足。
③麻醉恢复期肌松药的残存作用。
④术中过度通气2小时可消耗近3l的co2储备,术后机体则需降低通气量以补充所消耗的co2,故有通气量不足,且可导致低氧血症。
⑤术中所用麻醉性镇痛药常为术后呼吸抑制的重要原因,尤以高龄、肥胖者为然。
⑥麻醉期间发生通气不足时,主要表现为o2潴留;而恢复期发生通气不足,除o2潴留外,还可发生低氧血症,而后者的威胁尤甚。
(2)预防及处理:
①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应适当,避免通气不足或长时间过度通气。
②加强围术期病人的呼吸功能监测,尤其对高龄、肥胖等“高危”病人。
③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指征,即呼叫病人可睁眼、抬头、握拳、用力吸气压力可达2.94kpa(-30cmh2o)、tof中t4/和t1>70%,可避免或减少麻醉恢复期的通气不足。
3、低氧血症:吸空气时pao2<8kpa(60mmhg)或吸纯氧时pao2<12kpa(90mmhg)。
(1)原因:
①麻醉机故障、氧气供应不足等致吸入氧浓度过低。
②气管内导管可随头部的活动而移位:头向前屈曲可使导管内移1.9cm,可能使导管进入一侧支气管;头向后仰伸可使导管向外移动1.9cm而滑出气管外。
③全麻下可发生微型肺不张,且可持续到术后。肺不张时肺内分流增加,可导致低氧血症。
④全麻下frc可降低15%-20%,使呼吸肌张力增加,结果使肺容量更加降低。
⑤呼吸道梗阻或通气不足时,可同时发生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
⑥上腹部手术较其它部位手术更易出现手术后低氧血症。
⑦高龄、肥胖及吸烟者,因闭合气量增加,术中、术后均易发生低氧血症。
(2)预防及处理
①解除原因,如呼吸道梗阻等。
②术中监测血气及spo2,早期发现和处理低氧血症。
③因肺不张、肺容量减少所致的低氧血症,可采用peep(5-10cmh2o)治疗。
④全麻恢复期病人应监测spo2,并面罩吸氧,维持spo2≥94%.
⑤高危病人术后应行预防性机械通气。
(二)循环系统
1、低血压:
(1)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或绝对值低于10.6kpa(80mmhg)者称为低血压。
(2)原因:
①术前禁食、清洁洗肠或术中失血引起血容量不足。
②麻醉药对循环的抑制(负性肌力或外周血管扩张作用)。
③手术操作压迫上、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
④正压通气引起胸内压增高,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⑤并存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休克等。
⑥继发于其它严重心肺并发症,如心肌缺血、心包填塞、气胸、肺梗塞等。
(3)处理:
①解除病因:尽量解除导致低血压的原因;麻醉药的应用方法应合理,药量适当。
②适当补充容量,可行液体负荷试验。
③静注麻黄素10-15mg,因具α、β效应,可于血压升高的同时心率也增速;新福林50-100μg,仅具α效应,还可使心律反应性减慢,于心律增速者可使用。
④经处理血压仍难以恢复者,应进一步检查,如血气、电解质、ekg及肺片等,以明确诊断。
2、高血压:
(1)舒张压高于13.3kpa(100mmhg)或收缩压高于基础值的30%称为高血压。
(2)原因:
①与并存疾病有关:如原发性高血压、甲亢、嗜铬细胞瘤、颅内压增高者等。
②与手术、麻醉操作有关:如探查、压迫腹主动脉、气管插管等。
③通气不足,有co2蓄积。
④全麻恢复期高血压:多见于原有高血压病者,伴有躁动或尿潴留。
⑤药物所致高血压:如潘库溴胺、氯胺酮常呈一过性高血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度冷丁合用时亦可致血压升高。
(3)处理:
①解除诱因:有高血压病史者诱导前可静注压宁定25-50mg;芬太尼3-5μg/kg或吸入与静脉诱导药同时应用,可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②根据手术刺激的程度调节麻醉深度。吸入麻醉药对减弱交感神经反射优于鸦片类药物。
③对于顽固性高血压者,可行控制性降压以维持循环稳定。
3、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
①心动过速与高血压同时出现常为浅麻醉的表现,应适当加深麻醉。
②低血容量、贫血、缺氧以及代谢率增高(如甲亢、恶性高热)时,心率增可增快,当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③手术牵拉内脏(胃、食道、胆囊等)或心眼反射时,可因迷走神经反射致心动过缓,严重者可致心跳骤停,静注阿托品0.25-0.3mg可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期前收缩:
①首先应明确其性质,并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②麻醉下发生的室性早搏多属良性,如非频发无需特殊治疗。
③如因浅麻醉或co2蓄积所致的室性早搏,于加深麻醉或排出co2后多可缓解,必要时可静注利多卡因1-1.5mg/kg.
④应避免过度通气,因碱中毒时,钾及镁离子进入细胞内,使心室肌的应激性增加。
⑤房性早搏多发生在原有心肺疾病的病人;偶发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无需特殊处理。
4、心肌缺血:
(1)围术期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麻醉处理的重点是维持心肌氧供一氧耗的平衡。
(2)加强对ecg及血流动力的监测。
(3)有心肌缺血表现者,除吸氧外,还应静滴硝酸甘油0.5-2μg/kg.min;esmolol0.5-1mg/kg可有效控制心动过速和高血压,必要时可以应用;适当血液稀释可增加氧供,维持hct在30%左右为宜。
(三)消化系统
1、术后恶心呕吐:需治疗者约占3.5%,发生率与病人体质及术中用药有关,应用氟哌啶可使之缓解。
2、误吸:
(1)肠梗阻及饱胃者宜采取清醒气管内插管。采用快速诱导插管时,可压迫甲状软骨使食管闭合,防止胃内容反流,并避免将气体吹入胃内。
(3)静注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50mg,甲氰脒胍100mg可使胃液容量减少到25ml以下,ph>2.5,万一发生误吸则肺损害可相应减轻。
(四)其它并发症
1、恶性高热:
(1)为一隐匿性药物引起的肌肉代谢异常病变,当易感者接受琥珀胆碱或氟烷等吸入麻醉药后易诱发此病。西方国家发病率达1/5000-1/150000不等,我国迄今仅有个案报道。
(2)易感人群多有先天性肌肉收缩、代谢率增快(hr、bp、乳酸均升高)、体温急剧升高(1℃/5min)伴有混合性酸中毒及血清钾、钠、钙、肌球蛋白及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
(4)诊断:取骨骼肌活体组织,放入咖啡因及氟烷溶液中可呈现强直性收缩。
(5)特异治疗:静注硝苯芙海因(dentrolene),初始剂量2-3mg/kg,20分钟后可达10mg/kg.
2、全麻后谵妄:
(1)发生率为8%~70%,与手术类别、年龄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发病率更高。
(2)发生原因与代谢紊乱、围术期所用药物以及低氧血症有关。
(3)术后应监测spo2并保持其正常,可减少或避免谵妄的发生。
肺癌并发症有哪些
大多数已发生胸内区域性播散的肺癌患者均有胸痛之症状。其次是声嘶。最后还会导致面。颈部水肿。最终。发生区域性扩散的肺癌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气促。
而肺癌手术后常易发生某些并发症。其形成与患者机体本身的因素和手术范围。方式有密切关系。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如下:
(1)呼吸道并发症:如痰液潴留。肺不张。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等。尤以年老体弱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发病率较高。因手术后伤口疼痛。患者不能做有效咳嗽。痰液留积造成气道阻塞。肺不张。呼吸功能不全。预防在于病员能充分了解和合作。积极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后鼓励督促其作深呼吸及用力咳嗽以有效地排痰。必要时可行鼻导管吸痰或支气管镜吸痰。并发肺炎者应积极抗炎治疗。出现呼吸衰竭时。常需机械辅助呼吸。
(2)手术后血胸。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其发病率很低。手术后血胸是一种后果严重的并发症。须紧急救治。必要时应及时再次剖胸止血。肺部手术时。支气管或肺内分泌物污染胸腔而至脓胸。此时除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外。及时而彻底的胸腔穿刺抽脓极为重要。效果欠佳者可考虑胸腔闭式引流。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癌存留。低蛋白血症及手术操作不当等可致手术后支气管残端愈合不良或形成瘘管。近年来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已大为减少。
(3)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年老体弱。手术中纵隔与肺门的牵拉刺激。低钾。低氧及大出血常成为其诱因。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手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力衰竭等。对于老年病员。手术前已有心脏疾患。心功能低下者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手术者注意操作轻柔。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后输液速度应慢速。均衡。防止过快。过量诱发肺水肿。同时作心电监护。一旦发现异常。根据病情及时处理。老年病员常伴有隐性冠心病。手术创伤的多种刺激可促使其急性发作。但在临床师严密监护和及时处理下是可以转危为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