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后要注意什么
台风过后要注意什么
台风刚过,当心病从口入!台风季节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季节,急性胃肠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等都在防范之列。
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消化道疾病的元凶。台风期间,江海倒灌,环境受到污染。暴雨情况下,一些家庭里食物可能接触生水或被水浸泡,易腐败变质。若进食不注意卫生,病菌便会乘机侵袭肠道上皮细胞,造成肠粘膜的炎症和损害,引起急性胃肠炎。还容易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引起腹痛、腹泻、呕吐,严重的会出现昏迷或死亡。
医生提醒市民,这几天别吃生食,少吃海鲜,不要饮用生水,还有,尽量少到街头饭摊排档就餐。另外,淹死的禽畜和死鱼绝对不能吃。 受凉:淋雨之后要保暖
虽说是风雨交加,很多人还要在室外与台风做斗争,淋雨是免不了的。淋雨之后最好能喝点热姜汤,洗个热水澡,及时换上干衣服,注意保暖。台风季节,受寒、淋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易诱发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是由于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将病毒散播入空气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能由于接触患者的毛巾、脸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
感冒发热患者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减少活动。住处要经常通风,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多饮开水,吃清淡和稀软的食物。 伤寒:高热是急期症状
往年台风过后一、两周,医院的伤寒患者也会有所增加,市民们应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自我防范。伤寒初期是缓慢发热,逐渐体温上升,以弛张热为主,常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部分患者有腹泻),伤寒的高潮期一般表现为高热,体温常达到40℃。如果市民有出现以上症状,必须马上去正规医院,千万不要贸然自己吃退烧药,留守家中。 红眼:别用手揉眼睛
台风过后,空气湿度大,细菌和病毒容易滋生和入侵,易引发红眼病。红眼病在医学上指的是具有传染性的“急性眼结膜炎”,可由细菌感染,也可由传染性强的病毒感染。
眼科专家提醒:预防红眼病,首先要注意个人清洁,保持眼睛卫生,注意常洗手,不要用手揉眼睛。如果眼睛感觉痒、痛等不适时,应尽早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由专业眼科医生检查、治疗,不可随便购买眼药水点眼。另外,红眼病患者所用的脸盆、毛巾、手帕等要单独专用,并且要注意消毒。 皮肤:趟水小心足癣
台风往往带来暴雨,道路积水,人们外出时,常常要趟水而行。要特别小心真菌趁虚入侵你的脚,患上“香港脚”(即足癣),因为潮湿的环境特别适合真菌生长、繁殖。另外,皮肤出现破损者,不要下水或接触脏水,否则很易出现丹毒、蜂窝织炎等细菌性感染。
台风季节,由于热、潮湿、出汗、浸泡,身体皱褶部常会发生皮炎及白色念珠菌感染,常见双腹股沟、大腿根部、女性乳房下、手足指(趾)间发生成片红斑、糜烂,有潮湿感,周围散见红色小丘疹或部分表面有白色,膜状物,有痒感和灼热不适感。
台风有什么危害
一、暴雨
诞生于热带洋面的台风有着充足的水汽条件,因此经常伴随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台风是引发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短时间内的强降雨可能引发城市内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二、大风
台风带来的大风天气是台风的主要危害之一。一般来说,六级台风举伞步行难,七级台风迎风走不便,八级台风风吹树枝断,九级台风屋顶飞瓦片,十级台风连根拔起树。高空坠物、危房倒塌等等都是台风天容易出现的事故。
三、风暴潮
所谓风暴潮,就是指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当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会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交通影响
台风带来的大风暴雨对于交通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不仅极大影响路面交通,海上船只、航空飞行都不能幸免。因此,台风来临时,大家应多关注最新的台风消息,以及相关的预警信息,注意大风、降水带来的影响。若有出行计划,也要及时了解交通信息,合理安排。
台风和飓风的区别是什么
看.台风和飓风的成因相同.都是在热带低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但不是所有的热带气旋都能发展成为台风或飓风,严格说来,只有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或飓风。台风和飓风是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仅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发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的称为飓风.只有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才叫台风。台风到来时所带来的狂风暴雨往往能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人们为了便于预报、研究和区别不同时间出现的台风,对台风进行了命名。
台风是怎样命名的呢?台风的命名由编号和名字两部分组成。
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人们之所以要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一方面是因为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序号,就不会混淆;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是当年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序号.如去年第13号台风“杜鹃”,其编号为O313.表示的就是2003年发生的第13个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均不编号。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O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浏览台风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前一段在我国登陆的“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便从现行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换以新名字。台风命名表最近一次的修改是在2000年台风委员会第33届会议上作出的,该表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台风和飓风都属于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只不过是因为它们产生在不同的海域,被不同国家的人用了不同的称谓而已。在北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到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海洋洋面上生成的气旋称之为飓风,而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之为台风。一般来说,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被称作飓风,而把在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作台风。
在美国,飓风会再根据强度分为一至五级:
一级飓风中心持续风速64至82海里,或119-153公里
二级飓风中心持续风速83至95海里,或154-177公里
三级飓风中心持续风速96至113海里,或178-209公里
四级飓风中心持续风速114至135海里,或210-249公里
五级飓风中心持续风速超过135海里,或249公里
美国的联合台风预报中心,称中心持续风力超过每小时150英里或241公里(67米/秒)的台风为超级台风(SuperTyphoon, STY)。 请注意:根据联合国国际气象组织的定义,持续风速指十分钟平均风速。但是美国的持续风速为地面上十米之一分钟平均风速。根据美国的定义所测量到的平均风速,会比联合国定义的稍高。
正确认识小儿发烧的观念
发烧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绝大多数发烧,是身体受病原体侵犯后,产生的一种反应,也就是生病以后的结果。换言之,先有病才有烧,而不是有了烧,再变成病。如说「因得了小儿麻痹症而引起发烧」是对的,但如果说「发烧变成小儿麻痹」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肺炎,所以烧一直不退」是对的,「烧太久变成肺炎」就是乱七八糟讲了。
发烧仅是警号而已
发烧表示有了疾病,也就是一种警号。我们要处理的是「病」,而不是「烧」本身。当台风来时,气象播报员会尽忠职守地报导「台风来了」,发烧也就像播报员一样,警告我们疾病来了。但是台风要来,我们如果把气象播报员杀掉,听不见播报声,难道台风就消失了吗?不可能的!而且另一个播报员还是会再出来代替,继续尽责地报告:「台风来了!」直到台风远扬为止,播报员自然就不讲话了。
同样道理,当发烧时,你拼命去退烧,把烧压下来,以为看不见烧,疾病就会消失,这种心理就跟「眼不见为净」一样,事实上如果病还存在,烧还是会再出现,因此把烧退掉【吃退烧药、打退烧针、打点滴】,对治病并没什么好处。只要病好了,烧自然会退掉。
发烧绝不会烧坏脑子
大多数人认为,发烧久了就像灯泡使用过度会烧掉一样,会烧坏脑子,其实这真是无稽之谈。前面说过,发烧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怎么可能「结果」变成「原因」呢?脑子坏掉【如脑炎造成发烧】,才是言之成理。发烧而造成脑炎、脑壤掉,就毫无道理了。
脑子坏掉﹝智能低、白痴﹞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在胎儿期已天注定,有些是生产过程中种种因素影响,有些是幼儿期某些外伤、疾病而造成。因此包括遗传、染色体异常、孕妇受各种感染、产程之外伤、产程过久而缺氧、小儿黄疸、脑炎、脑膜炎等等,都可使小孩变成白痴,但一般人不懂,也看不见这些病,倒是小儿期发烧在所难免,因此所有的呆瓜,都被归咎于某一次发烧。实际上其智能有问题,早就在发烧之前已定型了,只是不知道而已(因为还小嘛!)。此种错误观念,一传十,十传百,几乎人人都相信发烧才使人脑坏掉,殊不知根本是脑坏掉(如脑膜炎)后才造成发烧的呀!
台风过后小心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
商报讯 虽然台风“苏拉”与温州擦肩而过,但还是带来了降温和降雨。专家提醒,台风期、台风前后温差较大,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告别了台风,气温明显回升,台风后的10多天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按照市中心医院(原市二医)门诊部的统计数据,每年台风后呼吸道病人都有小幅度增长,常见的有感冒、咳嗽以及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医生解释,一下子从高温的三伏天降至只有二十多摄氏度,人体一下子难以适应,呼吸道局部温度降低,毛细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慢,此时极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内呼吸科苏苗赏
而对于儿童来说,原本已经适应了高温的外在环境,突然之间在台风袭来时被改变,飘浮在空气中的物质也跟着变化,儿童接触到细菌及病毒就容易生病。“夏天本来就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加上台风时的降雨,环境变得潮湿,导致细菌感染而生病。”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医生苏苗赏建议,台风后避免细菌滋生,家中首先要保持干燥。
与此同时,对于温度变化极为敏感的冠心病患者而言,在台风后也要引起重视。有研究显示,温度骤降时,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大。一般而言,人体在相对低温环境下,动脉平均压升高,心肌需氧指数也相应增高,对诱发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
后台风时期,医生建议市民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卫生,避免吃生食、喝生水,自来水需煮沸后再饮用。
台风和龙卷风的区别
1、难以预报:龙卷风胜出
从热带风暴的形成,到加强成为台风,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完全可以预测台风的路径、强度、登陆地点、影响范围等等,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把损失降低到最小。而龙卷风,来无影,去无踪,在顷刻之间形成,持续肆虐一段不算长的时间,又在顷刻之间消失,几乎无法预测,更来不及警报。
2、破坏力强:台风胜出
台风胜在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一路上打打杀杀,尸横遍野。而龙卷风虽然够猛够狠,但是输在短命,它太冲动,把能量一下子全都释放出来,逞一时之强。
3、神秘莫测:龙卷风胜出
见过台风的人千千万万,然而亲眼见过龙卷风的人却寥寥可数。在神秘莫测方面,龙卷风更胜一筹。
4、频率高:台风胜出
没经历过台风,是你RP不好;经历过龙卷风,那你RP更不好。
5、壮观:龙卷风胜出
龙卷风出现时犹如擎天柱一般,是一种残酷的美。而台风,毫无美感可言。
6、声名远扬:台风胜出
龙卷风最大的遗憾就是连个名字都来不及取就夭折了。而台风呢,一会儿莲花,一会儿灿鸿的,花样层出不穷。
台风天小心青光眼发作
台风来临,大规模降水给受酷暑煎熬的福州带来难得的清凉,眼科医生介绍,在紧张应对台风的日子里,沿海居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也开始增加。临床研究,人们为了应对台风来袭,准备工作异常忙碌,情绪高度紧张,此时通过植物神经会引发眼部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对于那些本来就有眼球前段较小、前房浅及房角窄等解剖因素的人群来说,应对周围环境剧变化引起的眼内压波动的能力差,较易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医生提醒,在台风季节,突然出现眼部症状的患者,要高度警惕青光眼的发生,特别是从事海水养殖和打渔的沿海居民,要尽力保持心平气和,用平常心对待台风袭击。另外,台风到来前会特别闷热,影响睡眠,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台风形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台风来了要注意什么
1、准备好小手电照明
台风季节,大家在家里最好能准备一些小手电、蜡烛和蓄电的节能灯哦,万一遇上停电问题,这些小工具都是很给力的。
2、检查、疏通下水管
如果你住在地势低洼的居民区,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可能会让房屋出现积水问题哦。所以大家应该趁暴雨来临之前,将自家的排水管道检查一遍,如果有条件最好可以疏通一遍。
3、出门一定要带伞
台风一来,什么飓风暴雨都是少不了的,大家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带上雨具哦。
4、躲雨防雷有窍门
如遇上台风季节,躲雨也不是随便选个地方就能躲的。记住,打雷下雨时,要避开孤立高耸凹凸的场所,不要在电线杆附近、大树下避雨,同时要远离铁塔和其他较高的金属物,可躲在低洼处或干燥处,而且不要在雨中打手机哦!
台风哪个地区比较多
全球平均每年发生台风82个,北半球占了3/4,而台风最多的海区为西北太平洋,占全球台风总数的1/3,平均每年有28个左右,是全球台风的多发区。
西北太平洋海区出现的台风,有1/4左右会在我国登陆,也就是每年平均有7个,最多年份可达12个,最少年份为3个;登陆时间多在7-9月,最早登陆可出现在5月初,最晚为12月初;登陆的地区几乎遍及我国整个沿海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以南沿海,其中登陆次数最多的是广东沿海,约占1/3,依次是台湾、海南、福建、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