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表现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 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 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 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
(4)喘息和胸闷 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的。⑤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在日常中可以做一些锻炼来达到康复的目的。具体的方法如下:
(1)首先学会平静的腹式呼吸,可采用诱导呼吸法。坐于舒适的位置,思想集中,放松紧张的呼吸肌,一手按上腹部。呼吸从呼气开始,呼气时腹部下陷。再用手轻轻地按压上腹部以增加腹压,帮助横膈上抬,在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所施加的压力而徐徐隆起。
(2)这种腹部的隆起和下陷简称为吸鼓、呼瘪。为了使气体能顺利地呼出,要采取经口的吹笛样呼气法,即呼气时将嘴唇收缩成吹笛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慢慢吹出,这样可使气道内的压力提高约5厘米水柱,避免了细支气管的过早闭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 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当气道严重阻塞,通常仅有呼吸困难而不表现出咳嗽。
(2)咳痰 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 慢性阻性肺疾病的主要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但由于个体差异常,部分人可耐受。
(4)喘息和胸闷 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的。
(5)其他 疲乏、消瘦、焦虑等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时出现,但并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表现。
2.体征(
1)视诊 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
(2)触诊 双侧语颤减弱。
(3)叩诊 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4)听诊 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防措施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面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病预防知识:
主要是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特别是戒烟。吸烟是引起COPD最重要的高危因素,戒烟是迄今能证明有效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措施。对于COPD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以期尽早发现COPD并及时干预。
1、秋末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2、坚持做呼吸操(可到网上学习)
建议食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因为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可以增加呼吸功,故建议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而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是骨骼肌损害和无力,高蛋白饮食有助于其改善。
综上所述就是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防知识,希望可以帮助你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个疾病,在生活中避免发病因素。
肺气肿应与其他疾病相区分
应注意与肺结核、肺部肿瘤和职业性肺病的鉴别诊断。此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均属慢性阻塞性肺病,且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均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但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等同。
慢性支气管炎在并发肺气肿前病变主要限于支气管,可有阻塞性通气障碍,但程度较轻,弥散功能一般正常。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和肺过度充气,气体分布可严重不匀。但上述变化可逆性较大,对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好。弥散功能障碍也不明显。而且支气管哮喘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肺功能昼夜波动也大,为其特点。
肺气肿的鉴别诊断知识
应注意与肺结核、肺部肿瘤和职业性肺病的鉴别诊断。此外气管炎 target=_blank>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均属慢性阻塞性肺病,且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均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但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等同。
慢性支气管炎在并发肺气肿前病变主要限于支气管,可有阻塞性通气障碍,但程度较轻,弥散功能一般正常。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和肺过度充气,气体分布可严重不匀。但上述变化可逆性较大,对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好。弥散功能障碍也不明显。而且支气管哮喘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肺功能昼夜波动也大,为其特点。
老烟民护肺多吃黄豆制品
“老烟枪”中十个有九个会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些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一点黄豆制品,对肺部功能大有好处。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肺部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或喘不过气,痰过多和慢性咳嗽,病情严重时,爬楼梯、提篮子、刷牙,甚至洗澡等这些日常活动都可能感到很困难。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可以预防的,但不可治愈,治疗会有助于减缓病情发展。如何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病对人体的危害呢?最近,日本、澳洲研究人员发现,抽烟的人若多吃黄豆制品,可以减轻香烟对肺部的伤害,降低患慢性阻塞性肺病风险,从而减轻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黄豆制品为何有这种作用呢?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的最常见原因是气管、支气管感染,主要是病毒、细菌的感染。研究人员认为,黄豆制品中有大量黄酮类物质有抗炎效果,能减缓肺部炎症症状,同时,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作。
黄豆制品有豆腐、豆干、豆芽、豆浆等,“老烟枪”们可以适当多吃。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症状体征表现
一、主要症状
l.慢性咳嗽: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粘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
5.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二、体征
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体征:
l.视诊及触诊:胸廓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 (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触觉语颤减弱。
2.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3.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阻塞性肺气肿如何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肺结核、肺部肿瘤和职业性肺病的鉴别诊断。此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均属慢性阻塞性肺病,且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均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但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等同。
慢性支气管炎在并发肺气肿前病变主要限于支气管,可有阻塞性通气障碍,但程度较轻,弥散功能一般正常。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和肺过度充气,气体分布可严重不匀。但上述变化可逆性较大,对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好。
弥散功能障碍也不明显。而且支气管哮喘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肺功能昼夜波动也大,为其特点。
如何诊断阻塞性肺气肿
应注意与肺结核、肺部肿瘤和职业性肺病的鉴别诊断。此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均属慢性阻塞性肺病,且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均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但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等同。慢性支气管炎在并发肺气肿前病变主要限于支气管,可有阻塞性通气障碍,但程度较轻,弥散功能一般正常。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和肺过度充气,气体分布可严重不匀。但上述变化可逆性较大,对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好。弥散功能障碍也不明显。而且支气管哮喘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肺功能昼夜波动也大,为其特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确切病因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即环境因素)与内因(即个体易患因素)两类。外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及其他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相关联的因素有关)。内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在怀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或儿童期由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个体。
慢性阻塞性肺病传染吗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属于是传染性的疾病的不会传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是支气管不可逆的病变,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比较常见的肺部疾病,并且这个疾病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其实这个疾病和平时那些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导致的一些炎症反应有关,另外一定要知道这个疾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都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才行,不过这个慢性阻塞性肺炎是不会传染的,在治疗的时候完全可以放心。
三、首先一个说的患者患上这个疾病以后,就会出现这个慢性咳嗽的情况,并且随这个疾病的发展甚至可以伴随患者一辈子的,尤其是在这个早晨咳嗽特别明显,并且还有这个白色的痰,有的时候还带血丝。
四、再有就是的患者平时的饮食一定要注意清淡是最好的,吃饭的时候一定不要吃的过饱或者过咸,另外这个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个时候就都不要在吃了,少以免刺激的气道,引起咳嗽。
五、还有就是的是必要要重视这个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治疗,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的减轻症状和阻止病情发展,因为减缓或阻止肺功能进行性降低,也就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最终得以好转。
冬季如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情加重
1、冬季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情加重,注意膳食营养合理。
营养不良不仅损害肺功能,还会削弱机体免疫机制。平时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和奶类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钙,生、冷、辛辣、油腻食物要少吃。
2、冬季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情加重,戒烟。
据统计, 我国约有7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由吸烟引起,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最重要的病因,长期吸烟有可能导致支气管的阻塞和肺结构的破坏。有科学研究表明, 如果能够及时戒烟,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率可以减少80%-90%。吸二手烟也可能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病。
3、冬季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情加重,坚持适量运动。
大多这样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冬季不敢出门,也不敢活动,却不知道适量的室外活动是有益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可根据自身疾病的程度,特别是肺通气功能检查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分级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但一定适可而止。特别是室外活动,应注意保暖。室外活动时应先做耐寒储备,如冷毛巾擦头面,使身体缓慢适应外界天气的变化,可有效改善气道适应寒冷的能力,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作或防止其加重。
呼吸衰竭的分类
一、按动脉血气分析
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如严重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
Ⅱ型呼吸衰竭:也叫高碳酸性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Ⅱ型)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最常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二、按病变部位
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衰。
三、按病程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所致代偿失调,出现严重缺O2、CO2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本章将予重点阐述。
四、按病因
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呼吸衰竭分类根据可分成:
1、泵衰竭: 即由于呼吸驱动力不足(呼吸运动中枢)或呼吸运动受限(周围神经麻痹,呼吸肌疲劳,胸廓畸形)引起呼吸衰竭称泵衰竭;
2、肺衰竭: 由于气道阻塞,肺组织病变和肺血管病变所致的呼吸衰竭称为肺衰竭。
治疗上应针对病因处理。按照呼吸功能不全侧重程度又可将呼吸衰竭分成氧合衰竭和通气衰竭如肺间质病,肺炎等。ARDS主要表现氧合衰竭,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则二者兼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