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烧怎么退烧.新生儿发烧怎么处理 物理降温
新生儿发烧怎么退烧.新生儿发烧怎么处理 物理降温
新生儿发烧,若体温超过38℃以上,可采取物理降温,因婴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高热时易出现抽风反应。可先将新生儿包被解开,用冷水或冰袋敷头,体温过高可以温水洗澡或温水擦浴。水温控制在33~36℃为宜。擦浴部位为前额、枕部、颈部、四肢、腋下和腹股沟处。
注意:新生儿禁忌用酒精擦浴,因为新生儿皮肤娇嫩,毛细血管丰富,吸收能力较强,用酒精擦浴,皮肤吸收后可引起酒精中毒。
发烧怎么办
发烧可以由很多因素引起的,年龄阶层不同的宝宝发烧原因都不一样。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烧,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所以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于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细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严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脓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无法从外表看到异常现象。 因此,需要简单判断宝宝的发烧程度,以便及时就医。
怀疑婴儿发烧,首先要给婴儿测量体温,确切了解婴儿体温的高低,以便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婴儿体温在38.5℃以内,不必吃退烧药,可采取其他措施降温。如果婴儿体温较高,又没有到吃退烧药的程度,可以做物理降温。具体方法是:用温水蘸湿毛巾,拧得稍干后,给宝宝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位于肘窝、腋窝、颈部的大血管部位要多擦几下,以微红为宜。不要用酒精擦浴降温,因为宝宝的皮肤娇嫩,酒精容易吸收入体内,会引起婴儿烦躁、哭闹。
如果婴儿体温在38.5℃以上,可服用退热药。给宝宝使用退热药物应严格按体重服用。宝宝常用的退烧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需要注意,4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不宜使用退热药,只需多喂水、解松包被或适当减少衣服散热即可,如果体温降不下来,要带婴儿去医院看医生。
小儿感冒发烧反复发作应该怎么办呢
1、短期低烧免用药
低烧通常指体温在38.5℃以下的发烧,这种体温升高在小儿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异常,在成人则往往已经引起明显的不适反应。
2、儿童发烧早诊治
儿童不同于成人,其对一般低烧的反应往往不明显,但其体温升高快,往往下午还好好的,入夜却骤起高热。因此,对小儿发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即使是低烧也应及时就诊,并须配备一些临时使用的退烧药,以免夜里骤起高烧时手足无措。
由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所以,发烧用药需十分小心,低热或中热时,最好不要给孩子用退热药,尤其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不稳定,退热药的使用更应慎重。此外退烧药也是有时效性的,过了药效后孩子还会出现反复,这些属于正常的现象。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出现发烧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脱衣散热,松解包降温,采用温水擦身、冰袋敷等物理降温。只有在腋下温度超过38.5℃时才主张给孩子吃退烧药。
虽然一般情况下小儿感冒不主张用退烧药,但是如果孩子的病情总是反复的话,为了能尽快的让孩子恢复健康,也可以试着少用退烧药,同时食疗、物理退烧结合使用,治疗效果也是不错的。
幼儿呕吐发烧该怎么办
1、体温在38℃以下时,一般不需处理。在38-39℃之间时,可将孩子襁褓打开,暴露在室中,通过皮肤散热降温,或枕冷水袋降温。
2、对39℃以上高热的小儿,可用75%的酒精加一半水,用纱布蘸着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处,方可退烧。
3、对新生儿发热处理时,严禁吃小儿退热片、阿司匹林和APC等退热药品。
4、在降温时必须注意,一旦体温下降就应去除降温措施,防止矫枉过正。
5、在炎热的夏天,常因喝水太少引起发热,除以上处理外,每隔2小时给孩子喂5-10毫升白开水或白糖水,一般24小时内就可退热。
6、对新生儿高热,除采用物理降温外,还必须找出高热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进行治疗。
7、高烧后的新生儿易发生便秘,可用肥皂条沾水塞入肛门即可,不要给孩子服泻药。
孩子发烧用酒精降温有伤害
一是酒精发挥作用太快,会有反作用。宝宝可能会开始全身颤抖,而引起体温的再次升高。
二是有些宝宝会对酒精过敏,而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如皮疹、红斑、瘙痒等。
三是酒精会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被宝宝吸入体内,引起酒精中毒,甚至昏迷。
四是因酒精擦浴能兴奋迷走神经,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甚至引起心室纤颤及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跳骤停。
新生儿发烧物理降温最有效
新生儿发烧时最简便又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是物理降温。体温在38℃以下时,一般不需处理,只要多喂些水就可以。
如体温在38~39℃之间,可将包裹孩子的被子掀开,或给孩子换上较薄的衣被,以便于散热,也可以让孩子的头枕一个冷水袋降温。
对于39℃以上的高热患儿,可用纱布蘸着温水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处降温。在降温过程中要注意,孩子体温一开始下降,就要马上停止降温措施,以免矫枉过正出现低体温。
夏季降温的同时要注意给孩子多喝白开水或糖水。
在采用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请医生确定孩子发热的原因。
新生儿发烧物理降温
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压挤冰袋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洗浴时间10-15分钟,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这些部位对冷较为敏感,可引起不良反应。新生儿、小婴儿因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可经皮肤吸收而出现酒精中毒,不宜采用。
5、其它:现在还有一种物理降温的药物贴剂,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发烧。
新生儿发烧能吃药吗
新生儿发烧是能吃药的,而且严重的时候是必须要吃药或打针的,不然会把宝宝烧坏。
但是要注意新生儿的抵抗能力和体内抗体都比成年人弱,因此可能在成人身上表现的轻微副作用,在新生儿身上就表现为毒性或者产生更严重的副作用,严重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宝宝发烧要多给宝宝喂水,补充水分;室内要通风透气,太干燥的话可以放个加湿器或打盆水放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要随时注意宝宝反复发烧,给宝宝穿的衣服不能太闷了;母乳喂养宝宝饮食要多清淡,少油腻。
以上措施不明显时,可以口服布洛芬等退热药。不过6个月以下的宝宝尽量使用物理降温,如果家长觉得宝宝的情况严重的话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应在遵循医嘱的情况下用药!
新生儿体温38度原因
当然有点发烧啦,超过37.4度就为发烧了,先不要打针吃药,先用物理降温法试试降温,如果降不下来再去医院。
物理降温的最佳方法:
除了药物退烧,运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帮助发烧的孩子降温。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温或温水擦浴三种办法,那么,哪种方法最适合宝宝呢?
酒精擦浴是以前人们常用的退烧方法,但是现在不提倡给宝宝用这种方法,用酒精擦拭宝宝的身体,会造成孩子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刺激大,另外还有可能造成小宝宝酒精中毒。
用冰枕或冰敷额头方式退烧,是许多家长经常采用的。但六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宜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小宝宝易受外在温度影响,使用冰枕会导致温度下降太快,让宝宝难以适应。另外,宝宝发烧时全身的温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温作用,倒不如温水擦拭宝宝全身效果好。
温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温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 (约25℃)擦拭额头脸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降温处理时,如果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
由上可见,新生儿体温38度就属于发烧的情况了,因此,要及时的为新生儿进行降温处理,为了安全起见,物理降温的方法是在新生儿体温增高后可以采取的方式,而温水擦浴、冰敷额头和酒精擦浴这三种方法,就是大家可以采用的降温方式。
新生儿发烧处理全攻略
新生儿体温很不稳定,早产儿更为突出。新生儿发热指体温在37.4℃以上者。其原因可能有环境温度过高,如睡热炕,使用热水袋温度过高,或暖箱温度过高,也可由于母亲乳汁不足,喂养过晚,天气炎热或喂养不当引起呕吐等出现一过性新生儿脱水热。更多的原因是新生儿感染。如产前感染、羊膜早破、不洁的阴道检查等,此多于产后1~2天即出现发热。产后感染多发生在生后一周左右,常见肺炎,败血症、脐炎、脓疱疹或脓肿。严重感染体温反而不升。
新生儿出现发烧时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不主张给新生儿用退热药,因为一般常用的退热药对新生儿常有一些毒副作用。新生儿低热不需要退热,如果体温高达38.5℃或39℃以上,可给予物理降温,如“打包散热”、降暖箱箱温等,同时查找发热的原因,如为环境温度过高,则应调整环境温度不要高于 30℃;脱水热时,应喂5%或10%的糖水,必要时可静脉补液。有感染者,可选用适当的抗菌素治疗。
新生儿为什么容易发热感染?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感染十分敏感,且多严重,常导致发热、肺炎或败血症。这是由于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免疫特点所决定的。
新生儿防御功能不足,屏障功能不完善,生后初期脐部尚未愈合,皮肤粘膜娇嫩,易破坏损伤,成为细菌入侵门户,且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血清免疫球蛋白A、M不能通过胎盘,胎儿期自身合成的IgM很少,而IgA需在生后才开始合成。因此IgM低较容易发生革兰氏阳性杆菌感染。又因出生时分泌型IgA 缺乏,新生儿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并可发展为败血症。
补体不能通过胎盘,胎儿能合成一定量的补体,但新生儿的补体(C3、C4、C5)及备解素均低于成人。新生儿多核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较差,对细菌的杀菌作用亦低于成人。加之新生儿全身性细菌感染的侵入途径较多,且感染的病因较复杂,可以在宫内、产时、产后感染。如羊膜早破、产程过长,或助产消毒不严、生后护理不周、环境不良、卫生知识缺乏,皆可造成感染,细菌经皮肤、粘膜、脐部、消化道和呼吸道入侵而引起疾病。
什么是新生儿脱水热?
新生儿脱水热是因新生儿体内水分不足引起的发热。其病因主要由于进入水分不足,环境温度过高引起。新生儿出生后,经呼吸、皮肤蒸发、排出大小便等失去相当量水分,而生后3~4天内母乳分泌量较少,体内水分不足。加之保暖过度,使小儿体温升高,呼吸增快,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增多,如补充液量不足,也可出现脱水。
有时因保暖箱放在阳光照射的窗旁,箱内温度升高,在内的新生儿体温也随之升高。在以上情况下,蒸发损失的水分比钠盐的损失多,血清钠增高,血清蛋白也可以增高。
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在出生后的2~4天,热度一般在38℃~40 ℃
小儿表现为烦燥不安,啼哭不止,但无其它感染中毒症状。脱水症状不一定明显,但可因脱水而体重下降,尿量减少。发热的高低和体重的减轻也不一定成比例。
新生儿脱水热的治疗主要是补充液体,喂温开水或5%~10%葡萄糖液,每2小时一次,每次10~30mL。口服液体困难时,可静脉补液,以5%葡萄糖液加入总量1/5的生理盐水。补充液体后,热度随即下降。
为预防本症的发生,在初生几天内,如母乳不足应补充液体,同时避免过度保暖及注意环境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