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拉水止泻小妙招 熟苹果止泻
拉肚子拉水止泻小妙招 熟苹果止泻
功效:苹果生吃并没有止泻作用,但煮熟后却有良好止泻作用,因为苹果为碱性食物,内含果胶和鞣酸,在加热熟制后,便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对于各种腹泻均有较好的缓解治疗效果。
做法:取苹果1只,连皮带核切成小块,置温水中煮3~5分钟,待温后食用,每日2~3次,每次30~50克。
拉肚子拉水止泻小妙招 杨梅止泻方
配方:干杨梅30克。
制法:干杨梅炒炭存性,研为细末。
用法:每次3~ 6克,米汤送服。
功效:涩肠止泻。适用于痢疾或消化不良、便溏腹泻。
备注:炒炭存性——中药炮制方法之一,是指将药物炒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表面部分炭化,而里层部分还能尝出原有的气味。
腹泻拉水怎么办
1—2天:补充+饮食护理
一般来说患者拉肚子拉水,多半跟饮食不洁有关,如喝多了冷饮、水果等,通常持续的时间在1—2天左右,期间做好饮食护理工作,多喝水,吃白粥、面食等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辛辣刺激、油腻高脂肪、寒凉性的东西基本就能自愈,无需立即用止痛止泻药。
2天以上:就医对症治疗
若是患者拉肚子拉水做好上述工作后,2天之后还未好转或伴有其他症状,如:便血、腹痛、呕吐、其他部位疼痛的,建议立即就医,可能跟某些疾病有关,需对症治疗才可恢复。
拉肚子吃煮苹果还是蒸苹果
蒸煮的方式都可以。
日常我们常用的苹果止泻小偏方,只要是将苹果煮熟了,都具有一定的止泻效果,因为苹果中含有的鞣酸是一种酸性物质,具有收敛肠道的作用,可以减少肠道中内容物的水分含量,具有止泻的作用;而含有的果胶具有润肠的作用,尤其是熟制之后性质改变,煮熟的果胶更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因此吃苹果可以治拉肚子,尤其是熟制的苹果效果更好,所以无论是采取煮苹果还是蒸苹果的方法,对治拉肚子都有一定的效果。
拉肚子拉水止泻小妙招 大便跟水一样喷射出来怎么办
由于拉肚子出现大便跟水一样喷射出来的症状病因较多,属于比较严重的腹泻行为,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化验大便检查,找到病因,针对性治疗为宜。不要拖延病情,以免加重。
如大便跟水一样喷射出来腹泻症状,一天只有几次的话,通常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多吃些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品,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一般3天左右即可恢复。
如大便跟水一样喷射出来的症状比较严重,一天有7—8次,甚至十多次的话,要注射药物,口服止泻药治疗,另外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但应防止滥用。不可自行用药,需在专业的医师指导建议下用药。
拉肚子拉水止泻小妙招 按摩下痢穴
功效:下痢穴是治疗腹泻的特效经验穴,出现腹泻就应该立即按压此穴,一般情况下,按压后便意会逐渐消失,如果腹泻严重,按压后症状也会减轻。
位置:位于足拇趾第2趾中间向里2厘米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端顶住下痢穴,用力按压5-6秒后抬起,过1-2秒后再按压,如此重复15-20次,左右脚交替进行。
拉肚子拉水止泻小妙招 熏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先利用蒸气熏蒸,待药液降温后,再用药液淋洗、漫浴全身或局部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腹泻,最主要的还是药物通过经络对机体发挥治疗作用,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和全身功能。
如治疗肾阳虚衰型拉肚子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方1附姜汁
组成:炮姜、附子、益智仁、丁香各等份
用法:将上药放人锅内加水煎煮取汁。擦洗全身。
说明:每次20分钟,每日3次。
方2胡椒水
组成:胡椒9g,艾叶15g,透骨草9g。
用法:将上药水煎取汁。洗双足。
说明:每次30分钟,1日3次,连用数日。
拉肚子拉水吃什么食物
蒸苹果
苹果含有丰富的鞣酸、果胶,生吃治便秘,熟吃治腹泻。
鞣酸是肠道收敛剂,它能减少肠道分泌,使大便水分减少,以达到止泻目的。而果胶则是个“两面派”,未经加热的生果胶有软化大便缓解便秘的作用,煮过的果胶则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
青香蕉
熟透的香蕉通便,没有熟透的青香蕉含有较多的鞣酸,对于消化道有收敛作用。香蕉中所含的果胶质,能吸收肠腔水分,使大便成形。拉肚子拉水可以吃1-2根青皮香蕉止泻。
番石榴
番石榴味甘、涩,性平,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对于急慢性肠炎,痢疾引起的拉肚子拉水都有一定的益处。腹泻严重时,可以煮汤或者蒸熟吃,不要直接生吃。
生姜红糖茶
生姜暖胃驱寒,红糖补血活血,可以发汗解表,温中和胃,帮助缓解腹部受寒,或者吃太多生冷食物导致的腹胀冷痛,拉肚子拉水症状。
浓米汤
拉肚子的时候肠胃比较敏感,不能吃油腻、辛辣的食物,米汤清淡营养,易于消化吸收,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非常适合腹泻,拉水样大便的时候吃。
温馨小贴士:可以在米汤里面加少量食盐补充钠、钾,防止腹泻脱水。
胡萝卜
胡萝卜丝碱性食物,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肠胃功能,改善拉肚子拉水的症状。吃胡萝卜止泻,最好是炖汤,或者蒸熟吃,不要用油爆炒。
拉肚子拉的都是水怎么办
时间大约在4—6小时期间,在此期间需要吃一些清淡的粥食或面食,注意及时补充液体,待症状好转后再恢复正常饮食。
(1)浓米汤
拉肚子的时候肠胃比较敏感,不能吃油腻、辛辣的食物,米汤清淡营养,易于消化吸收,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非常适合腹泻,拉水样大便的时候吃。
温馨小贴士:可以在米汤里面加少量食盐补充钠、钾,防止腹泻脱水。
(2)蒸苹果
苹果含有丰富的鞣酸、果胶,生吃治便秘,熟吃治腹泻。
鞣酸是肠道收敛剂,它能减少肠道分泌,使大便水分减少,以达到止泻目的。而果胶则是个“两面派”,未经加热的生果胶有软化大便缓解便秘的作用,煮过的果胶则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
(3)青香蕉
熟透的香蕉通便,没有熟透的青香蕉含有较多的鞣酸,对于消化道有收敛作用。香蕉中所含的果胶质,能吸收肠腔水分,使大便成形。拉肚子拉水可以吃1-2根青皮香蕉止泻。
如果患者拉肚子24小时后仍然没有好转,而且还伴有腹痛、呕吐、头痛、发烧或身体其他部位疼痛或便血的话,要及时就医诊断,对症治疗。
拉肚子拉的都是水怎么办
1、短期禁食
时间大约在4—6小时期间,在此期间需要吃一些清淡的粥食或面食,注意及时补充液体,待症状好转后再恢复正常饮食。
2、饮食护理
(1)浓米汤
拉肚子的时候肠胃比较敏感,不能吃油腻、辛辣的食物,米汤清淡营养,易于消化吸收,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非常适合腹泻,拉水样大便的时候吃。
温馨小贴士:可以在米汤里面加少量食盐补充钠、钾,防止腹泻脱水。
(2)蒸苹果
苹果含有丰富的鞣酸、果胶,生吃治便秘,熟吃治腹泻。
鞣酸是肠道收敛剂,它能减少肠道分泌,使大便水分减少,以达到止泻目的。而果胶则是个“两面派”,未经加热的生果胶有软化大便缓解便秘的作用,煮过的果胶则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
(3)青香蕉
熟透的香蕉通便,没有熟透的青香蕉含有较多的鞣酸,对于消化道有收敛作用。香蕉中所含的果胶质,能吸收肠腔水分,使大便成形。拉肚子拉水可以吃1-2根青皮香蕉止泻。
3、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拉肚子24小时后仍然没有好转,而且还伴有腹痛、呕吐、头痛、发烧或身体其他部位疼痛或便血的话,要及时就医诊断,对症治疗。
大便跟水一样喷射出来 推荐:拉肚子拉水止泻小妙招
(1)煮苹果
煮透的苹果有收敛的作用,每天给宝宝吃一个,有助于缓解拉肚子的情况。煮苹果时要隔水煮,或者加些冰糖,这样味道好吃。
(2)蛋黄膳
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和蛋白,用蛋黄放在锅内小火熬炼取油,1岁内婴儿每天一个蛋黄油,分2—3次服,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腹泻,并有补脾益胃止泻作用。
(3)焦米汤
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颜色发黄,再加适量的水和糖,然后烧成糊状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后再加热,它的炭化结构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
(4)胡萝卜汤
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的果胶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肠粘膜上的细菌和毒素,是一种良好的止泻食物。
(5)栗糊膳
用3—5个栗子,去壳捣烂,加水煮成糊状,加糖调味后食用,每天2—3次,有温中止泻作用。另外还有桔枣茶、胡萝卜汤等均有健脾止泻作用。
(6)稀饭
当宝宝腹泻时,多给宝宝喝稀饭,既容易消化,又有营养。宝宝腹泻时不要吃过硬的食物。在熬稀饭时要熬的烂一些比较好。
(7)软面条
当宝宝腹泻情况出现好转时,可以给宝宝煮些烂乎的面条,适当加一些青菜。这样能进一步给宝宝补充营养,宝宝吃了也比较好消化。
(8)喝姜茶
当宝宝肚子受凉引起腹泻时,可以给宝宝熬制些姜茶,要把姜切成碎末,煮开水后放入姜末,然后放入少量的熟茶,每天给宝宝喝一些能缓解宝宝腹泻的症状。
(9)山楂麦芽水
当宝宝因消化不良引起腹泻时,可以给宝宝煮些山楂麦芽水喝,效果不错,麦芽要选用炒熟的,山楂3—5个就可以了。再加上些红糖比较好。
(10)干姜车前子
准备干姜3g,炒车前子10g,将干姜、车前子一起研成粉末,加一勺红糖,用开水冲服。每次一杯,每日3次。有温中止泻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肠鸣腹痛,大便清晰无臭的泄泻有很好的效果。
(1)下痢穴
定位:位于足拇趾第2趾中间向里2厘米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端顶住下痢穴,用力按压5-6秒后抬起,过1-2秒后再按压,如此重复15-20次,左右脚交替进行。
功效:下痢穴是治疗腹泻的特效经验穴,出现腹泻就应该立即按压此穴,一般情况下,按压后便意会逐渐消失,如果腹泻严重,按压后症状也会减轻。
(2)天枢穴
定位: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端或掌面按在天枢穴,稍用力下按并揉动3-5分钟。
功效:天枢穴属胃经,又为大肠之募穴,故既能治胃部疾病,又能治肠道疾病,加上天枢穴有十分显著的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止泻,又能通便,所以按摩该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腹泻,腹胀,腹痛,痢疾,便秘,胃痛,呕吐等肠胃道疾病。
(3)大横穴
定位:在肚脐两侧4寸处,与脐在同一水平线上,因平处脐旁的距离较盲俞(平出脐旁5分),天枢(平出脐旁2寸)等穴都大,故名大横。
按摩手法:取仰卧位,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的大横穴,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点揉
功效:大横穴属于足太阴脾经,位居脐旁,具有通调肠俯,健脾和胃,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祛湿止泻之功,主治腹泻,腹胀,腹痛,痢疾,便秘,小腹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