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如何考虑接种的疫苗剂量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如何考虑接种的疫苗剂量
一般而言,剂量越大,效果越好。从现在来看,成人注射10μg疫苗以后的无应答(率)较高。当前推荐的剂量与国际公认的剂量一致,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5μg重组酵母疫苗,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10μg重组酵母疫苗,成人接种2Oμg重组酵母疫苗,免疫缺陷者注射4Oμg重组酵母疫苗。
乙肝预防预后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接种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全程接种共计3针,按照0、l和6个月程序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针次;对3 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
2、意外接触HBV感染者血液和体液后的处理:①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sAg、抗HBs、 ALT等水平,并于3和6个月内复查。②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县城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疫苗或是虽接种过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不详者,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1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1针疫苗 (20μ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疫苗(各20μg)。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保健:
1.绝对卧床是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最主要措施,经1~2个月观察,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抑制HBV病毒复制,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经过规范化治疗后,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也不会对寿命有太大的影响。
2.禁酒,避免一切不利于肝脏的药物和因素。
计划内疫苗接种时间表外的疫苗
体质虚弱的宝宝可考虑接种的疫苗
流感疫苗对7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宝宝,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家长应考虑接种。
肺炎疫苗肺炎是由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单靠某种疫苗预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的宝宝不主张选用。但体弱多病的宝宝,应该考虑选用。
流行高发区应接种的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将HIB疫苗列入常规计划免疫。5岁以下宝宝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杆菌。它不仅会引起小儿肺炎,还会引起小儿脑膜炎、败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是引起宝宝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轮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是3个月~2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能避免宝宝严重腹泻。
狂犬病疫苗发病后的死亡率几乎100%,还未有一种有效的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凡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注射狂犬疫苗。若被严重咬伤,如伤口在头面部、全身多部位咬伤、深度咬伤等,应联合用抗狂犬病毒血清。
即将要上幼儿园的宝宝考虑接种的疫苗
水痘疫苗如果宝宝抵抗力差应该选用;对于身体好的宝宝可用可不用,不用的理由是水痘是良性自限性“传染病”,列入传染病管理范围。即使宝宝患了水痘,产生的并发症也很少。
甲肝疫苗甲型肝炎又称急性传染性肝炎,肝炎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染。流行范围较广。凡1岁以上未患过甲型肝炎但与甲型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以及其他易感人群都应该接种甲肝疫苗。
新生儿肝炎如何进行护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刚一出生由于自身抵抗力下降,很多婴幼儿都会出现肝炎等疾病。如果不注意,新生儿肝炎会稻作风疹或者细胞病毒都有可能发展成一种脑感染,还会导致智力迟钝以及脑瘫。那么新生儿肝炎该如何进行护理呢?下面请看具体的介绍吧。
新生儿肝炎预后较佳,60%~70%可治愈。转为肝硬化或死亡者较少。据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0年的观察(包括胆道闭锁在内)其病死率为13%。近年报道乙型肝炎疫苗能有效地防止母婴传播。
新生儿乙型肝炎的预防:需尽快落实加强免疫。及时落实有关的预防措施,可以阻断85%以上的母婴传播。对于未发现感染标志的孕产妇,其所产新生儿应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还是造成肝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如果怀孕时母亲患有高传染性乙型肝炎病,那么孩子出生后的患病可能性达到90%,所以有必要让下一代接种乙肝疫苗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采用安全的第二代基因工程疫苗,出生24小时后,为每一个新生儿常规接种。
乙肝妈妈母乳喂养需早准备
目前公认的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已经写入了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具体为:
1、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然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二及第三针疫苗,其保护率为87.8%。
2、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剂量不小于100国际单位,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也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一针免疫球蛋白,1个月后再注射第二针,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保护率高于前者。
新生儿如果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以接受母亲的哺乳。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要打几针
专家指出,夫妻双方有一方是乙肝或者乙肝携带者的,在孩子出生后24小时内就应注射第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1个月后再注射第2支,同时在不同部位开始按照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 理论上讲,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同时接种会影响乙肝疫苗或者是免疫球蛋白的效果,但是临床实践证明,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确实能有效地阻断父母婴传播。所以,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同时接种效果更好。 另外,疫苗全程接种后,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下是否按照预期的结果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同时,还要监测乙肝表面抗原,了解母婴阻断是否成功 使用方法 1、HBsAg阳性母亲的使用:从产前3个月起,每月注射一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每次剂量200-400IU。 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的使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剂量100-200IU,并可同时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或按医生推荐的的方案使用。 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效果如何? 多项研究证明,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达95%左右,因此两者合用的预防效果是可靠的。 2、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肌注1毫升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注射15毫克乙肝疫苗,并于1个月与6个月时各再注射乙肝疫苗15毫克。 3、成人因意外接触HBV阳性者的血液,应首先了解其免疫应答情况,凡未接种疫苗者,应在24小时内给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其余2针乙肝疫苗可在接触后1个月、2个月内接种。对已接种疫苗、但未完成全程免疫者,应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免疫程序补足全程免疫。对已进行过全程免疫者,则应检测其抗-HBs水平,高于10单位/升者,可不必注射。低于以上水平者,可加强1针,如无免疫应答者,则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针。
六个月宝宝应接种哪些疫苗
1.百白破疫苗——第三针
百白破三联疫苗从婴儿生后满3个月开始接种第一针,要完成该疫苗的基础免疫,还需在出生后满4个月和满5个月时再各接种一次。即在婴儿体内产生了抗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传染病的抗体。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的第二针后,因注射剂量增加了,往往会发生一定的反应,如在接种后的当天晚上婴儿会哭闹不安,难以入睡,有时还会发烧。注射的局部会红肿、疼痛,也可使婴儿烦躁不安。这种反应一般可持续1-2天,而自行恢复,不需处理。如果婴儿体温升至39.5℃以上,有抽搐、惊厥、持续性惊叫等严重反应,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在进行第三针注射时,应将上述情况反馈给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减少剂量注射呢?还是改用白破疫苗注射,或是不再进行第三针注射,以免再次发生严重反应或过敏反应。
2.乙肝疫苗——第三针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可预防乙型肝炎。在宝宝出生24小时内应接种第一针乙型肝炎疫苗,在宝宝满月和6个月时,再各接种一针,这样才能在体内产生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能力。
乙型肝炎疫苗的第三针应在婴儿满6个月时接种。因为第二针相隔时间较长,有的家长往往会忘记。如第三针不接种的话,其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效果不好,对乙型肝炎病的抵抗力也会降低。因此,切切记住在婴儿6个月时再接种一次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一般很少有不良反应,少数宝宝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反应,如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轻微发热,但均不需要处理,24小时内即可自行消退。
3.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
A群流脑疫苗主要用于6月龄-15周岁的儿童。
接种程序:A群流脑疫苗接种4剂,儿童自6月龄接种第1剂,2剂次间隔不少于3个月;第3、4剂次为加强免疫,3岁时接种第3剂,与第2剂间隔时间不少于1年;6岁时接种第4剂,与第3剂接种间隔不少于3年。
注意事项:使用后,偶有短暂低热,局部有压痛感,一般可自行缓解,接种后要观察10到30分钟。
肥胖的孩子更容易乙肝dna吗
肝病专家医师指出,各种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保护率,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少数人接种后不产生保护作用,仍有可能会发病。另外,假如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已处在该疫苗所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所以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偶合发病。
注射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的有效措施。不过,很多因素可影响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因此不能掉以轻心。例如:
1.被动吸烟:有关的调查发现,被动吸烟的儿童体内抗体水平下降较快。
2.肥胖:专家以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肥胖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的几率是正常儿童的3.5倍。
3.挑食:挑食的儿童经常有某些营养缺乏,使机体免疫反应功能降低,体内产生的抗体有限,因而易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