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的西药有哪些呢?
治疗高血压的西药有哪些呢?
1、基础治疗生活规律、低盐饮食、控制体重、劳逸结合、稳定情绪、戒烟戒酒等。
2、药物治疗: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即利尿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
(1)利尿剂:通过促进排钠,降低血容量而起降压作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严重高血压病人与其他降压药同用能增强其他药物的降压作用。应用过程中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降压药物的选择:
(1)轻度高血压:单用利尿剂。如心率较快,心排血量增多时可首选β受体阻滞剂。
(2)中度高血压: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亦可加血管扩张剂。
(3)中度以上高血压: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加强作用的血管扩张剂,或利尿剂加ACEI;或ACEI加钙通道阻滞剂。
(4)高血压危象:宜静脉给予降压药,如硝普钠或二氮嚷。
由于血压下降过快可能会影响心、脑、肾等脏器的灌注,降压不宜过猛,一般情况下,在最初6小时内使血压下降大约总计划的1/3,其余部分在以后48~72小时使血压降至接近正常。
中老年人犯高血压怎么办
现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多种多样,西药有很多,中药也有很多,有很多降压药可以让高血压得到缓解,但是但多数的降压药都是通过损伤心脑肺作为代价,后期留下很严重的后遗症,有很强的副作用,所以现在国家也在寻找这样一种没有副作用又可以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
罗布麻又名野麻、野茶、茶叶花、红花草、红柳子、泽漆麻等,是一种世界上稀有的野生植物,它主要生长在沙漠盐碱地或河岸、山沟、山坡的沙质地上,在我国北方大多省区都有生长,新疆沙漠地区的罗布麻品质最佳。新疆的罗布麻分为白麻和红麻两种,经科学鉴定红麻的有效黄酮含量为2.38%,是普通罗布麻黄酮含量的3倍以上。中乾堂罗布麻选用新疆罗布泊地区七月的红麻嫩叶为原料,经传统制茶工艺加工而成。
现代的很多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都会吃罗布麻,这种药物对于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降压效果确实是很好的,因为高血压病人多吃一些有利于身体康复的降压药物,罗布麻就是最好的一种药材,发挥的降压功效确实很大。
中医告诉你什么方法降压好
在中医里,高血压被称为肝阳上亢。治疗高血压该选择西药还是中药呢,那么中医在对抗高血压中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呢?
我国是世界上受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估计患病人数超过1.6亿。然而,西药需终生服用,服西药后血压易反弹、波动,西药有副作用,等等,众多因素让多数高血压患者难以下定决心坚持服用西药,而把目光投向传统中医药。
中医有了很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在里面却找不到高血压的概率。那么中医治疗高血压到底有没有自己的优势呢,和西医相比较,它的不好地方在哪里呢,我们在使用中药降血压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过误区呢?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五大优势
根据其临床表现,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范畴。《黄帝内经》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对高血压的最早认识。
1、症状改善明显
高血压的症状主要包括:血压升高导致的不适。头晕、头痛、耳鸣、失眠、胸闷、心悸气短、健忘、腰酸乏力等;
西药治疗高血压,往往能很快使血压下降,甚至恢复正常,但在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上效果欠佳。而中医中药是以辨证为基础的,强调整体治疗,症状改善比较理想。
如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烦躁等症状时,中医认为是由于肝肾阴虚,阴虚阳亢,阳亢化风所致。通过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的治疗,往往在血压下降的同时,上述症状也随之改善。而结合补肾之法,用中药六味地黄丸、大定风珠等补肝肾治疗后,甚至还能减少夜尿,改善肾虚的作用。
再举个常见的例子,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因为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的状况,头疼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单纯地使用西药降压后,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反而不能适应“血压正常”的状况了,头疼的症状更明显。而中药治疗高血压,降低血压缓慢,同时症状改善明显。
由此可见,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的时候不仅仅关注的是血压的下降,更加看重与病人生活质量是否有所提高。
2、保护靶器官
治疗高血压,降压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更重要的是在降压的同时,要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因为靶器官受损引发的心衰、肾衰等往往比高血压本身更为致命。
除一些西药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外,目前一些研究发现,中医中药在对某些受损器官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活血祛淤中药丹参、田七、赤芍、丹皮等协同降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预防及治疗中风的效果;又如黄芪可强心利尿,降压和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而且,中药治疗高血压,通常从患者的具体病证出发,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以中药复方,调整体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心、脑、肾、血管得到保护。
3、与西药合用减除副作用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各有优势,亦各有局限。临床实验证明,中西药合用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中医治疗根本原则以平衡阴阳、调整气血运行为主。一般认为,中药近期疗效较低,而西药近期疗效较高,但毒、副作用较大。
中西药合用后,西药既可发挥近期疗效高的长处,又由于用量相应减少而减轻其毒、副作用。中药的降压作用可提高近期疗效,又具有远期降压作用。故中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的优点。
如常用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心痛定),很多患者长期服用以后往往出现浮肿,就可以同时给予健脾利湿的中药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等加以克服,使其浮肿消退。
有些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如开博通、洛丁新、一平苏等)会因有咳嗽而不得不停药,对此可选用中药桑叶、桑白皮、百部、前胡、陈皮、蝉衣、佛耳草、川贝、象贝等疏风宣肺止咳,针对有的患者兼有咽痛等症状,还可以加用马勃、玄参等清热利咽。
可见中西药合理联用,可以减轻或消除副作用,达到“减副增效”的目的。
4、降压平稳和缓
西药治疗高血压,常常有为达到目标血压而频繁加减药量等情况,因此,也常常出现血压波动幅度较大的现象。而中药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较好,如葛根、杜仲、野菊花、夏枯草(需注意观察肾功能)、玉米须、钩藤等,尤其适用于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较重的高血压病配合中药治疗,也可防止血压较大波动。
5、非药物治疗降压有效
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气功、针灸、理疗、推拿等,这些治疗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研究证明,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给予针刺、推拿,有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一氧化氮含量等作用,对一些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气功适用于各期高血压,能起到调整大脑皮层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升压反应,纠正人体机能失调,提高抗高血压的能力,不论单独运用还是配合药物治疗,均有较好效果。饮食疗法、药枕治疗亦是可取的。
藏药治疗高血压怎么做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西医降压效果一般较肯定,但均有不同的不良反应。中医方剂,中成药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方面效果好,但降压的效果一般不及西药。
高血压相当与藏医的查龙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受风、湿侵扰,人体阴阳失调,血脉瘀阻,造成心神不宁,血压升高,引发头痛、眩晕、麻木等症,久治不愈者,可发展为白脉病,即神经系统疾病。
七十味珍珠丸:
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各级高血压及长期服用降压西药,血压仍不稳者,可同时配合应用。非单纯降压,同时能软化血管,使血管壁脆性下降,从而逆转靶器官(心脑肾)的损害。
二十五味珊瑚丸:
本品以其活血化瘀之功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对高血压患者有辅助西药降血压,改善组织器官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症状的功效,故对原发性高血压及并发症者有良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藏药也是有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的,只是除了用药物治疗以外,平时要注意饮食方面的习惯,不能够吃高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肉以及海鲜鱼肉,这些油腻的食物会使血压升高,因此饮食应该要清淡,不能够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咖啡以及茶类就不能喝了。
治疗高血压良药有哪些
高血压如何降压:
1级高血压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基本原则:
1、小剂量开始,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3、 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4、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降压药物。
高血压详细治疗:
1、基础治疗生活规律、低盐饮食、控制体重、劳逸结合、稳定情绪、戒烟戒酒等。
2、药物治疗: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即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
(1)利尿剂:通过促进排钠,降低血容量而起降压作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严重高血压病人与其他降压药同用能增强其他药物的降压作用。应用过程中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2)血管扩张剂:直接扩张小动脉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降压。由于扩张血管血压下降,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增快,心脏收缩力增强及水钠潴留的副作用,故与利尿剂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1):主要作用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减少水钠潴留而起降压作用。适用于高肾素性高血压,对正常肾索性及低肾索性高血压也有效。
西药治疗高血压如何?
(1)利尿剂:通过促进排钠,降低血容量而起降压作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严重高血压病人与其他降压药同用能增强其他药物的降压作用。应用过程中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降压药物的选择:
(1)轻度高血压:单用利尿剂。如心率较快,心排血量增多时可首选β受体阻滞剂。
(2)中度高血压: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亦可加血管扩张剂。
(3)中度以上高血压: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加强作用的血管扩张剂,或利尿剂加ACEI;或ACEI加钙通道阻滞剂。
(4)高血压危象:宜静脉给予降压药,如硝普钠或二氮嚷。
由于血压下降过快可能会影响心、脑、肾等脏器的灌注,降压不宜过猛,一般情况下,在最初6小时内使血压下降大约总计划的1/3,其余部分在以后48~72小时使血压降至接近正常。
小编提醒,高血压的治疗机制较为复杂,所以患者要仔细向医生说明自己的病情,让医生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也能够让你找到最适合身体的药,高血压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最好不要让自己受太大的刺激。
治疗高血压的药有哪些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大类。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又称为“普利类”降压药,如培哚普利、苯那普利、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
主要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并发心脏功能不全、肾脏损害有蛋白尿的患者,但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国内又称为“沙坦类”降压药,如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等。
β受体阻止剂:又称为“洛尔类”降压药,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同时具有α受体阻滞剂作用)。
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在静息时心率较快(大于80次/分)的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时。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禁用,1型糖尿病患者慎用。
钙通道阻止剂(又分为二氢吡啶类、苯烷胺类和硫氮卓类三类):常用的有硝苯地平(心痛定)、尼群地平、尼莫地平、氨氯地平(络活喜、安内真)、维拉帕米等。
利尿剂(又分成噻嗪类、袢利尿、保钾利尿和磺胺类四类):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在老年人高血压或并发心力衰竭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注意避免低血钾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呋噻米(速尿)仅用于肾功能衰竭时。
另外,α受体阻止剂、血管扩张剂和一些复方制剂 (包括西药复方、中成药复方)也常被应用于临床。
在这里,也要提一下中药在治疗高血压上的独特作用。常用的中草药有山楂、罗布麻、决明子、长白山灵芝、杜仲、地龙、野菊花等。常见的降压中成药有牛黄降压丸、珍菊降压片、山楂降压胶囊等。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五大优势
1、症状改善明显
高血压的症状主要包括:血压升高导致的不适。头晕、头痛、耳鸣、失眠、胸闷、心悸气短、健忘、腰酸乏力等;
西药治疗高血压,往往能很快使血压下降,甚至恢复正常,但在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上效果欠佳。而中医中药是以辨证为基础的,强调整体治疗,症状改善比较理想。
如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烦躁等症状时,中医认为是由于肝肾阴虚,阴虚阳亢,阳亢化风所致。通过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的治疗,往往在血压下降的同时,上述症状也随之改善。而结合补肾之法,用中药六味地黄丸、大定风珠等补肝肾治疗后,甚至还能减少夜尿,改善肾虚的作用。
再举个常见的例子,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因为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的状况,头疼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单纯地使用西药降压后,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反而不能适应“血压正常”的状况了,头疼的症状更明显。而中药治疗高血压,降低血压缓慢,同时症状改善明显。
由此可见,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的时候不仅仅关注的是血压的下降,更加看重与病人生活质量是否有所提高。
2、保护靶器官
治疗高血压,降压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更重要的是在降压的同时,要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因为靶器官受损引发的心衰、肾衰等往往比高血压本身更为致命。
除一些西药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外,目前一些研究发现,中医中药在对某些受损器官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活血祛淤中药丹参、田七、赤芍、丹皮等协同降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预防及治疗中风的效果;又如黄芪可强心利尿,降压和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而且,中药治疗高血压,通常从患者的具体病证出发,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以中药复方,调整体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心、脑、肾、血管得到保护。
高血压该怎么办
中药:
中药治疗高血压见效慢,副作用小,效果与中药配伍有很大关系。
西药:
西药治疗高血压,效果虽快,但毒副作用大,西药降压药损伤肝肾,严重时易引起心、脑、肾等并发症,有脑猝死的危险。
手术:
手术可除根,但是危险。如果被确诊为肾动脉缺血性高血压,可选手术治疗,虽然该法可彻底治愈高血压。但是有缓解血压不完全、有脑猝死的危险。
针灸、按摩等疗法:针灸、按摩治疗机理不明,虽然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对于高血压达不到治疗的作用,作用机理也不明。
高血压吃中药好还是西药好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中药与西药各有所长,一般来说,临床使用的降压西药品种繁多,作用肯定,大多数高血压完全可以单凭中药控制,但西药的一些明显缺点缺未能有效克服,如副作用大,降压不平稳,症状改善不明显等。相比之下,中药在高血压乃至心血管病的防治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药治疗高血压降压强度虽然不如西药,但具备以下优势。
高血压能吃葵花籽油吗
高血压患者在平时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葵花籽油,因为葵花籽油这种东西对于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是有帮助的,而且起到降低血压,所以高血压患者可以在自己的食物中适当的加入一些葵花籽油。
可以适量吃葵花籽油。高血压能吃葵花籽的,葵花子仁含丰富的钾元素对保护心脏功能,预防高血压颇多裨益。高血压患者平时要低盐低脂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
可以吃葵花油,葵花油里含得饱和脂肪酸比花生油少,对于维持低血脂比较好。高血压需要积极治疗。高血压的病人吃葵花籽油是好的,葵花籽油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你有的时候出现胸闷,气短症状考虑有心肌供血不足的情况存在。
高血压患者要少食动物脂肪、不食动物内脏等。少吃甜食,吃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服药时间越长对于人体血压调节系统损伤越大,但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也不是绝对的!您可以先用两个疗程槐仲胶囊,只要能顺利停掉降压西药,人体血压调节系统恢复就是有希望的。
葵花油对高血压病人是可以食用的,建议酌量食用。它是含丰富亚油酸的植物油,食用对高血压病人,肥胖人和脑栓塞,心肌梗塞、肾病患者都有较好疗效。高血压饮食要低脂低盐,多吃水果蔬菜,注意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
血压高就是高血压吗
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许多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柯兴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都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但由于这种高血压是继发于上述疾病之后,通常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但随着病情加重,常常使心、脑、肾等脏器受累,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出血等并发症。
由于病因病理不同,治疗原则也不相同。原发性高血压只有积极治疗高血压,才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展,仅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是很难见效的,所以,临床上遇到高血压病人,必须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高血压,才能诊断为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又与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但是人们往往对该病认识不足,导致问题不断出现。
几点关于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老人血压增高是正常现象
老年人的血压增高不是一种正常现象,老年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年轻人相同,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便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老年人高血压降压目标同年轻人一样,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如合并有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等需要降到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但要注意老年人的耐受性。相同水平的高血压值对于老年人的危害性要大于年轻人。< p="">
误区二:血压降到正常就应该停药
血压降到正常,只能说明药物的效果,不能说明高血压已被治愈。高血压通常需要终身坚持服药。血压稳定正常以后,有时在严密观察下可以谨慎地小量减药,但不宜停药。否则,血压很容易反弹。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病,只有长期坚持服药,才能有效减少其危害。停停吃吃,容易引起血压波动,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误区三:心肾受损血压可以高点儿
过去曾经认为,心脑肾功能已经存在损伤的病人,血压应该高一点以便维持该脏器的血液供应,降低血压会加重缺血。当前的观点认为,对于心脑肾等靶器官也已受损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更加需要积极降压,以便保护已受损的器官,避免因血压增高而进一步恶化。
误区四:全凭症状服药?不头晕不吃药
高血压病人没有症状时就误认为自己血压正常了,平时就不吃药,这是不对的。因为有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即使高到200mmHg以上也会没有症状,这些病人称之为适应性高血压。服药的唯一依据应该是测量到的血压。
另外,有些人认为,降压药不应该在晚上或在睡前服用。其实,临床上观察到有的病人高血压主要出现在早晨或夜间。因此,对于这类病人,晚间或睡前服药是合理的,服药时间应该因人而异。
误区五:不断变换药物?以免产生耐药
“不要老是吃同样药物,以免失效或产生耐药。”具有这样观点的病人常主动地不断变换降压药物的品种。其实这是不对的。选择某些降压药物,获得满意效果后应继续坚持服用,一般不会失效,如有血压波动情况发生,应该寻找其他原因,包括感冒、发热、情绪波动、熬夜、过度劳累等都可导致血压波动。
误区六:西药副作用大?一味信任中药
很多患者过分信赖中药,这是不可取的,认为西药有副作用。有些中药的确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但在目前的高血压病治疗上,中药并不能完全取代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西药,中药更多是作为辅助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而且中药也同样有副作用,有些中药久服会严重损害肝肾。医生还是提倡吃经科学验证有效和安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