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还是喝汤”的几个误区
“吃肉还是喝汤”的几个误区
肉汤里面只有少量氨基酸、核苷酸,嘌呤以及为数不多的矿物质和乳糜微粒,而组织合成所急需的蛋白质,90%-93%以上仍然留在肉里,汤里的含量不足总数的10%,其它的营养成分如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矿物质也大多留在肉里。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肉里的营养要比汤好得多。
很多人迷恋乳白色、浓稠的汤汁,这种汤汁的形成过程是脂肪乳化过程。在熬制肉汤的过程中,烹调油中的脂肪及肉中所含的脂肪组织被粉碎成了细小的微粒,而卵磷脂、明胶分子和一些蛋白质起到了乳化剂的作用,形成了水包油的乳化液,这样就使得汤汁浓白,最终成了“奶汤”。所以,“奶汤”就是乳化脂肪,多喝无益。
其实肉变得干涩跟煲汤过程中加盐的时间有关。放入盐,会使肉汤的浓度升高,也可以说是渗透压升高,这样会造成肉脱水。所以吃起来会感觉很干,毫无“嫩滑”口感!所以建议在出锅之前放入盐,这样可以减少肉脱水量。
肉经过熬后,肉中的含氮化合物就会溶到汤中,有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汤越浓味道就越鲜,其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越强,另外肉汤里面的蛋白质虽然很低,但经过熬制蛋白质转化为更容易消化吸收的胨和肽类蛋白质所以,消化功能或食欲较差的人喝肉汤能增进食欲并有助于消化吸收。但是建议先把浮油撇掉再喝。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因为患者本身胃酸多、消化功能就不好,多喝肉汤会促进胃酸分泌,不仅不利于消化,反会增加胃肠负担,造成消化不良。
胆囊炎和胆石症经常发作者:
因肉汤内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一起参加,喝肉汤后会刺激胆囊收缩,易引发胆囊炎发作。
高尿酸血症患者:
不宜喝肉汤,因为肉汤富含嘌呤和脂肪,会诱使痛风发作。
高血脂症和脂肪肝患者:
肉汤中的脂肪被吸收后,会促使血脂、血胆固醇进一步升高,造成脂肪在肝内积聚,会在血管内膜沉积、引发冠状动脉硬化等病态。
肝、肾脏功能不全患者:
肉汤内含有某些小分子蛋白质,因为肝、肾脏功能不全患者对蛋白质分解产物不能准时处置,喝多了肉汤就会引发高氮质血症,加重病的进程。
为什么我们医院营养医师要在服务住院患者同时,还要通过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进行健康营养宣教?要讲讲诸如:“肉”与“肉汤”的关系?
1、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最痛苦的障碍是:很好、很善良的患者和家属(甚至包含我们自己的家属)却有极离奇和顽固的营养观念。
目前我国平均住院日约十天,在这么短期间营养师与医护一起也很难纠正哪些顽固的离奇观念。于是常常看到患者并不是因为医疗费用、医院服务和医患信任,而是源于在短短的十天内难以更改的离奇观念而受损。
2、经常面对这些发生的现象,固然也可以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和“性格决定命运”来安慰自己;但是作为医院营养师的我们很痛心,也很惭愧和羞辱;深感远离了我们职业本身的使命、职责和承诺,觉得自己的无能和乏力。
3、我们常常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要想考试成绩好,关键是平时;疾病、健康和医疗又何尝不也是如此:要想不得病、少得病,得病后治疗效果好,关键还是在平时的努力。
人的观念是有惯性的,日常的认知决定了观点和态度,进而影响到行为、习惯与结局。
4、平时老老实实和规规矩矩,就不容易得病;即便得病了,也容易协同医务人员进行规范诊治;反之亦然,倘若平时接受的多是离奇的、流行的、热门的、易懂的、喜欢的健康信息,那么相应的结局可想而知了。
低血压病的食疗方法
对低血压也可以采用一些食疗方法来调节血压。
(1)黄芪公鸡:将小公鸡1只去毛、爪、内脏,洗净,把黄芪30克切片装入鸡肚内,放沙锅中,加水、葱、姜、食盐、黄酒适量,陈皮少许,用纱布封口,以小火炖至烂熟,熟后食用。
(2)黄精瘦肉:将猪瘦肉300克与黄精80克一起放锅中,用小火炖烂,每天连汤带肉分食。
(3)黄芪枣粥:将黄芪16克,水煮去渣取汁,用汤汁与大枣10枚、糯米50克,同煮粥,每晚1次,连吃2个月。
(4)当归乌鸡:将乌骨鸡1只(约1500克),去毛剖肚洗净。再将当归头60克、黄芪50克、红糖150克,米酒50毫升,共放鸡腹中,把鸡肚缝紧,入锅隔水蒸熟,吃肉喝汤,每半月吃1次,连吃2个月。
(5)熟地栗鸡:将母鸡1只去毛内脏,洗净切块,与栗子80克、熟地40克一起加水调味煮熟,吃肉喝汤。
(6)大枣栗鸡:将鸡1只去毛、内脏,洗净切块,用大火煸炒后,加作料,煮至八成熟,加去核大枣15枚、栗子150克焖熟,食用。
(7)天麻母鸡:将嫩母鸡1只去毛内脏,洗净入开水中焯一下,把新鲜天麻100克(或干品15克)、黄芪30克切片装入鸡肚内。再将鸡放沙锅中,加葱、姜、盐、酒、水适量、陈皮15克,用小火炖至鸡烂熟,加胡椒粉2克,吃肉喝汤。
(8)肉苁蓉猪肝:将鲜猪肝150克、肉苁蓉25克、远志10克,加水适量煮汤,调啤酒后吃肝喝汤。
喝汤的禁忌和误区
喝汤的禁忌
感冒的时候不适合煲汤进补,就连品性温和的西洋参也最好不服用,因为这些油腻的汤容易加重感冒症状。
月经前适合补性温和的汤,千万不要因为补得过火导致经血过多。具有食疗作用的汤要经常喝才能起到作用,每周喝2—3次为宜。
喝汤误区
取汤而弃肉:错!一般人认为营养都集中在汤里,所以煲好的汤就只能喝汤,对于里面的肉类,中药就弃之不理了,其实这大错特错了。营养学家们近年来发现,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全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另外,中药味道比较怪异,让人难以接受,所以一般人都不会理会。但有些中药价值昂贵,营养丰富,所以应该消灭掉。
煲参汤的时间越长越好:错!老人的习惯通常是将参类早早地放到汤里,一煲就是2、3个小时,认为这样才能将人参的营养都溶于汤中。其实参类中含有一种人参皂甙,如果煮得时间过久,就会分解,失去其营养价值,所以,保参汤的最佳时间是40分钟左右
常见的喝汤误区 误区四:爱喝“独味汤”
有的人喜欢喝就用一种食材所煲的汤,其实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不全面,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人会缺少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提倡几种动物与植物性的食材混合煮汤,可以叠加鲜味,还能使营养更全面。
猫肉的营养价值 预防骨质疏松的功效
猫肉的食用以煮汤为主,其骨骼中的钙离子会大量的溶解在汤食中,吃肉喝汤即可补钙,对促进生长发育、预防骨质疏松、缓解抽筋等方面都有一定作用。
喝汤的禁忌
现在关于喝汤的争论可谓不绝于耳,那究竟喝汤是好是坏呢?给出答案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验。
将食材放入炖汤锅,自动设置时间,炖煮4小时以上
喝汤不要渣,是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没事就炖点鸡汤,补补蛋白质,也美容养颜
饭前喝两碗汤再吃饭,这样方便减肥
上述四个做法都是典型的煲汤误区,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
误区一 煲汤时间越长,营养越高
在煲汤时,因为“热力破壁”的原理,食材的部分营养物质(氨基酸、嘌呤等含氮化合物和油脂)会溶解到汤里,提供了汤的独特香味和基本营养。而随着炖煮时间的拉长,虽然总氮增加,但可溶性维生素的损耗也增加,总体的营养价值呈现递减。因此,“煲汤越久,营养越好”的说法并不科学哦!
误区二 只喝汤不吃肉
煲汤时,因为肉本身的水分流失,且香味物质溶解到汤中,所以“汤渣肉”常常因为嚼之无味而被当成糟粕丢弃。实际上,肉中的蛋白质只有一小部分会溶到汤里,即使长时间炖煮,溶解的蛋白质也不过占总数10%左右,剩余的营养物质,都在被舍弃的“汤渣肉”中。
但是,汤中的另一种营养物质倒是不比肉逊色,那就是油脂,因为煲汤时大量的油脂会转移到汤中。当然,除非想要快速增重,不然也不会因为汤中的油脂丰富,而选择喝汤弃肉吧。
误区三 喝鸡汤能补充蛋白质
鸡汤被冠以“补身子”的美誉,最早是源于清朝年间。慈禧曾因身体虚弱,喝鸡汤几日后痊愈,而使鸡汤的滋补功效逐渐传开。
因为鸡汤的营养物质溶在汤里,容易吸收,而肉类的营养则需要肠胃经过蠕动、分解后才能吸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鸡汤为身体虚弱的人减轻了肠胃负担。
然而,正如误区二提到的,鸡汤中的蛋白质含量并不高,而脂肪和盐分倒不少。因此对于消化功能正常的人,以鸡汤补充蛋白质的“性价比”远低于脱脂奶、豆腐一类。每100ml脱脂奶的蛋白质约为等量鸡汤的3倍,钙含量为鸡汤5倍,差距明显。
误区四 饭前先喝两碗汤
实验证明,饭前20~30分钟喝汤100~200ml,有助于减少正餐的能量摄入,这对于想要减肥的人群而言可谓福音。然而,一次性喝汤两碗,却不是明智的选择。
一方面,对于肠胃消化不好的人来说,饭前大量喝汤容易稀释胃酸,让肠胃蠕动更加缓慢。另一方面,喝汤量过多容易造成油脂和盐分摄入超标,进而引发水肿、高血压和神经损伤等疾病。每100ml汤所含盐分为0.5~1g,对比中国居民每日推荐盐摄入量6g,喝太多汤就有可能超标,可见限量喝汤的必要性。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句话:喝汤又吃肉,切勿煲太久,喝汤去浮油,一碗已足够!希望大家牢记这个定律,并将喝汤的正确方法传递给身边的人吧。
鲫鱼豆芽汤怎么做 做法步骤
1.将鲫鱼去鳞及内脏。
2.与黄豆芽,通草同煎。
3.熟后去豆芽及通草,吃肉喝汤。
喝汤营养又开胃5个误区要避免
喝汤误区1:煲汤越久,营养越好
广东人有煲“老火汤”的习惯,认为汤煲得越久越够火候,营养也越好。所以,“老火汤”往往一煲就几个小时。其实,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许多营养素还遭到破坏,煲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越厉害,维生素被破坏得越多。老火汤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溶出物、糖分和矿物质,只能说比白开水多一点点营养。因此,煲老火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两小时以内为宜。
喝汤误区2:喝骨头汤能补钙
“吃什么补什么,喝骨头汤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10千克排骨熬成猪骨汤中的钙量还不足150毫克。曾经有人检测过,一碗骨头汤大约含有2-3毫克钙。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
喝汤误区3:吃肉不如喝汤
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肉汤的鲜味往往超过了肉的鲜味,人们由此而误认为肉的精华都跑到肉汤里去了,汤的营养比肉好。其实,老火汤的鲜味,是因为经水煮后肉类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于汤内,但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质仍呈凝固状态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水中。
煲两个小时以上的汤中,蛋白质含量也仅为肉中的5%左右,还有95%的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因此,只喝汤不吃肉,只是满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营养成分还是在肉渣里。
喝汤误区4:人人都能喝浓汤
“汤越靓,营养越高”,其实并非如此。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
并非人人都能喝这些美味的老火汤,像痛风病人、糖尿病患者,因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经过肝脏的加工而变成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因而过多的“嘌呤”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汤的鲜美还与汤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关,这些都不利于糖尿病病情控制。
喝汤误区5:饭后喝汤
很多人都是饭后喝汤。这其实是不对的。“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话是有科学道理的。吃饭前先喝汤,可以缓解饥饿感,反射性地兴奋饱食中枢,抑制摄食中枢,至少可以抑制1/3的食欲,防止进食过量。此外。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吃饭前先喝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饭前先喝少量汤,好似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先使消化器官活动起来,促使消化液分泌,为吃正餐做好准备。
饭后喝汤不但在已经吃饱的基础上摄入了更多的热量,容易使人肥胖,还会冲淡胃肠道的消化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饭前喝汤有益健康,也不是说喝得越多越好,也要掌握喝汤的量。一般中餐前可以喝一碗,而晚餐前最好以半碗汤为宜。喝汤时间以饭前缓慢少量喝汤为佳,切忌“狂饮”。
喝汤误区6:吃汤泡饭
一些消化不好的人喜欢吃汤泡饭。觉得汤泡饭既有营养又容易下咽。实际上,由于汤泡饭饱含水分,松软易吞咽。人们往往懒于咀嚼。而咀嚼的过程不但对锻炼我们的牙齿很有好处。还是一个预消化的过程。通过咀嚼,唾液会不断地产生,把食物湿润,并借助唾液中的消化酶。帮助消化吸收及解毒。对健康十分有益。未经唾液的消化过程就把食物快速吞咽下去。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担。日子一久,更容易导致胃病的发作。汤泡饭快速进入胃里不仅使人“食不知昧”,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刺激,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不多。并且还被汤冲淡,使吃进的食物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所以,不宜常吃汤泡饭。有胃病的病人更不能多吃汤泡饭。
汤不可泡饭来吃,也不可认为人人都喝得浓汤,知晓喝汤的误区有助于饮食更营养。
产后指关节酸痛能治好吗
1.产后骨痛汤
当归、熟地、鸡血藤、党参、黄精、牛膝、川断、寄生各30克,狗脊10~15克,老母鸡1只。将上药用布包与去内脏、洗净的老母鸡同煮,不放盐,吃肉喝汤。
可温补肝肾、补益气血。适用于产后血虚之身痛。
2.葱白紫苏饮
葱白100克,紫苏叶9克,红糖50克。先用水煎葱白、紫苏叶,再冲红糖温服。每日1次,连服3~5天。
可疏风散寒。适用于产后外感寒邪之身痛。
3.当归黄芪羊肉汤
当归30克,黄芪3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将羊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用纱布包好,同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炖至羊肉烂熟,去药包,调味后吃肉喝汤。每日1 次,连服4~5日。
可养血益气、温经通络。适用于产后血虚之身痛。
调理女性肾虚的食疗药膳方法
方药:
人参养荣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远志、陈皮、五味子、当归、白芍、熟地黄、枸杞子、甘草等。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阿胶等。
食疗:
1.羊肉500克,当归30克,党参50克,生姜10克,文火煮,吃肉喝汤。
2.母鸭1只,枸杞子20克,百合20克,煮熟,吃肉喝汤。
附:肾虚食疗方
1.枸杞子30克,猪肾2个,炖服。
2.海参30克,黑芝麻60克,炖服。
3.鲫鱼2条,核桃仁30克,大米250克,煮粥服。
4.肉苁蓉30克,沙锅煮烂去渣,加入精羊肉100克,糯米250克,共熬成粥,再加少许姜、葱、盐调味服。
这样吃鸭肉滋补不上火
鸭肉吃法多样,南方人更善吃鸭。南京就有板鸭、盐水鸭、黄焖鸭等多种,以及炒鸭肝、扒鸭掌等,吃法不一。鸭肉性寒,脾胃虚寒、腹部冷痛、因寒痛经者不宜多用。
滋阴清热方:瘦鸭一只,去头及内脏,切块,炖至半熟,加入荸荠500克,菊花、荷叶各50克,纱布包好,小火炖熟,撇去浮油,酌加配料,吃肉喝汤。用于阳热亢盛,阴液亏虚引起的头晕、头痛、便秘等症。
清热健脾方:老鸭一只,洗净切块,保留鸭内金。炖半熟时加入鲜藕100克,黑木耳50克,小火炖熟,吃肉喝汤。调料中少用花椒、大料、桂皮、干姜等温热之物。用于脾胃有热引起的恶心干呕、口舌生疮、食欲不振、咽干口燥等症。
灵芝怎么吃 灵芝煲汤
灵芝猪蹄汤:
功效:抗衰老,柔嫩肌肤、减少皱纹、护肤美容。
配方:灵芝30克,猪蹄2只,生姜、胡椒适量。
制法:将灵芝洗净,放入沙锅内加清水浸泡30分钟。猪蹄去毛,洗净切块放入锅内,加生姜、胡椒,炖至烂熟即可。
用法:去药渣吃肉喝汤,分早晚两次服用。
灵芝莲子清鸡汤:
功效:健脾开胃,补益身体。适用于病后体虚,产后、术后,脾胃虚弱,血气不足,头晕眼花者。
配方:灵芝6克,莲子50克,陈皮1角,鸡1只。
制法:先将药材洗净,放入沙锅内加清水浸泡30分钟。鸡洗净放入锅内,煮沸后用文火保持沸腾2小时即成。
用法:去药渣吃肉喝汤,宜长其服用。
肝癌病人的食谱 芡实炖肉
芡实30克,猪瘦肉100克。将两者同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炖熟后去药渣,吃肉喝汤,经常食用,可泻火、祛痰、通便,有腹水者可常服此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