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虽然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相对较高,但一旦在发病初期做到积极诊疗,可抑制病况乃至治愈。所以,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样常识,能让医生病人对本病有高度的警觉性,进而减少致残率,维护关节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如今仍采纳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病程>6周);
2、3个左右的关节肿胀(病程>6周);
3、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病程>6周);
4、对称性关节肿(病程>6周);皮下结节;
5、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关节表现为主,患病人群主要为女性群体,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需要引起关注。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可参考以下7项标准:
1、晨僵。晨僵至少一小时以上,并持续6周以上。
2、关节肿胀。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时间。
3、对称性关节肿胀,时间持续6周以上。
4、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时间持续6周以上。
5、患者手部有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放射学改变。
6、患者皮下有类风湿结节。
7、血清类风湿因子呈阳性。
具备以上症状4条以上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以上介绍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参照诊断标准查看判断。
脊椎炎的诊断
脊椎炎的诊断
脊椎炎的诊断-诊断脊椎炎专栏
脊椎炎诊断标准
1、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僵硬为主,3个月以上。
2、早、中期患者,腰椎、胸廊扩张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椎强直驼背固定。
3、化验检查:血沉多增块,类风湿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
4、X线检查:早期脊椎周围关节突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中期脊椎活动受限强直,骶髂关节蚕蚀样改变,部分韧带骨质破坏,方椎小关节间隙模糊;晚期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脊椎强直驼背,呈竹节样变。
脊椎炎需与骶骼关节结核、骶骼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致密性骼骨炎、脊柱结核、脊柱 化脓性骨髓炎、脊柱增生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类风湿关节炎等区别开来,以免误诊,失去治疗的大好时机。
患者需要注意:
1.尽可能保持原先的正常工作、生活。
2.一定要持之以恒地行做扩胸、深呼吸和下蹲运动。
3.坚持仰卧硬板床和低枕。
4. 加强营养。
5. 注意保暖。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是什么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关节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以小关节发炎、肿胀和功能障碍为主的多关节病变。关节病变多呈对称性,常导致关节破坏、畸形,最终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主要侵犯关节滑膜,其次还可侵犯浆膜、心、肺、动脉、神经、眼等结缔组织。
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方法
风湿性关节炎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在早期,尤以单关节炎开始的及X线改变尚不明显时,需随访观察方能确诊。
国际上沿用美国风湿病学学会1985年诊断标准,该标准于1987年进行了修订,删除了损伤性检查和特异性较差的关节疼痛和压痛,对晨僵和关节肿胀的要求更加严格。
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此类型诊断要求具备下列标准中的7项,其中标准1~5的关节症状或体征必须持续至少6周。
(1)早晨起床时有关节僵硬感。
(2)至少1个关节活动时有疼痛或压痛。
(3)至少1个关节有肿胀(不仅增生,软组织增厚或积液)。
(4)至少有另1个关节肿胀(2个关节受累症状的间歇期不超过3个月)。
(5)两侧相同关节对称性肿胀(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跖趾关节可有症状,但不是绝对对称)。
(6)皮下结节。
类风湿患者要学会自我保健
一、力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比较高,但如果能够在发病之初即获得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则可控制其发展甚至治愈。所以,普及本病的一般知识,使医生和患有关节肿痛症状的病人对本病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就有可能提高诊疗水平,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致残率,维护关节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目前仍采用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病程>6周);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病程>6 周);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病程>6周);对称性关节肿(病程>6周);皮下结节;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以上7条满足4条或4条以上,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即可确诊。遗憾的是这个诊断标准过于严格,按此标准,将有许多患者错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机会。另一方面现在社会上的虚假医疗广告很多,如果误诊误治,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危害,因此应到有经验的专业机构寻求诊治。现在有一种新的化验指标,叫抗环胍氨酸抗体(CCP),它在疾病早期就可以出现,如果它呈阳性,就有95%以上的把握诊断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特别是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RF可能阴性,但抗CCP抗体很可能阳性,因此对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进行抗环胍氨酸抗体(CCP)检测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还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因此治疗目的为:减轻关节肿痛和关节外症状;控制关节炎的发展,防止和减少关节的破坏,保持受累关节的功能;促进已破坏的关节骨的修复。治疗RA的主要原则包括:尽早明确诊断,估病情及预后;尽早应用慢作用药物或控制病情药物;治疗方案及用药剂量应高度个体化;评价风险/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相对复杂,如不正规治疗可出现关节畸形。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和心理康复治疗。除了服用缓解症状的药物外,类风湿治疗过程最重要的是要长期坚持服用针对病因的药物(也称慢作用药),这类药物的品种很多,选择搭配也很重要,最好去正规的大医院就诊,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选用最适合您的药物。慢作用药物治疗的疗程较长,而且都有一定副作用,一定要按医生指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用药,不能随便停药、换药、增减药物用量。严重关节损害时,手术治疗也是一种选择。当重要的大关节完全丧失功能时,可考虑外科手术置换人工关节。
二、消除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旦明确诊断,难免会产生紧张、苦闷的情绪,但应认识到这种情绪是有害无益的,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很重要的。因此应承认现实,不要恐惧和整日去想迟早如何发生残疾、长期卧床或轮椅生活的问题,树立战略上藐视疾病、战术上重视疾病的思想,以精神力量去消除痛苦、悲观和失望。同时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和认识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及其治疗对策,正确掌握治疗方法,争取控制和治愈疾病。
饮食上宜食清淡、低脂、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营养的食物。忌食大量虾、蟹及油腻食物。避免肥胖,以免增加关节及身体负荷。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如保健体操、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体育锻炼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关节,尤其应避免受累小关节过度受力,造成关节受损。
注意保暖,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夏季炎热季节,不要贪凉受露,暴食冷饮等。冬季类风湿病情容易活动,注意关节保暖是最重要的。褥垫、被盖应勤洗晒,以保持清洁和干燥,活动出汗后应避免风吹,内衣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洗净。
自我保健不简简单单是锻炼,它包含了人们生活中的各种习惯:饮食,锻炼,穿衣等等都是囊括在内,所以以上的经验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说是真理,但是需要我们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践才能够体会到它的好处。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如下,下述7项中,符合 4项可以确诊类风湿关节炎。①晨僵至少持续lh(彡6周)。②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同时肿胀或有积液。这些关节包括双侧近端 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多6周)。③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或腕关节至少有1个关节肿胀或有积液(多6周)。④有②项所列举的关节中,同时出现对称性肿胀或积液的关节(多6周)。⑤有类风湿皮下结节。⑥X线片显示有骨侵蚀或有明确的骨质疏松。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 : 32)。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上述分类标准中的症状和体征必须持续6周以上。②对称性、多发性关节损害,有其特指的关节界定: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 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③晨僵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特有。④不能单凭类风湿因子(RF)阳性来诊断和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⑤测定RF必须采用定量或半定量。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依据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广泛的诊断标准是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主要是以下几点:
(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的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升高。
有上述7项中4项者即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具体是否能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请咨询医生意见。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在早期,尤以单关节炎开始的及X线改变尚不明显时,需随访观察方能确诊。
国际上沿用美国风湿病学学会1985年诊断标准,该标准于1987年进行了修订,删除了损伤性检查和特异性较差的关节疼痛和压痛,对晨僵和关节肿胀的要求更加严格。
1.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
此类型诊断要求具备下列标准中的7项,其中标准1~5的关节症状或体征必须持续至少6周。
(1)早晨起床时有关节僵硬感。
(2)至少1个关节活动时有疼痛或压痛。
(3)至少1个关节有肿胀(不仅增生,软组织增厚或积液)。
(4)至少有另1个关节肿胀(2个关节受累症状的间歇期不超过3个月)。
(5)两侧相同关节对称性肿胀(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跖趾关节可有症状,但不是绝对对称)。
(6)皮下结节。
(7)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X线改变,不仅有退行性改变,而且至少包括受累关节周围骨质的脱钙。
(8)凝集试验阳性,在两个不同实验室采用任何方法的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为阳性,并且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不得大于5%。
(9)滑液中有极少量的黏蛋白沉淀(液体混浊,含有碎屑;滑液炎性渗液含白细胞数超过2×109/L,没有结晶)。
(10)具有下列3种或3种以上滑膜特有的组织学改变:显著的绒毛肥厚;滑膜表面细胞增生;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有形成淋巴样结节的倾向;表面和腔隙中纤维蛋白沉积及细胞坏死灶。
(11)结节的特异性组织学改变:有中心区细胞坏死的肉芽肿,外面包绕增殖的单核细胞“栅栏”,外周有纤维包绕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2.可明确诊断的类风湿关节炎
获此诊断的病例,需要具备上述标准中的5项,其中标准l~5项的关节症状、体征必须持续至少6周。
3.拟诊类风湿关节炎
作出这一诊断需要具备上述标准中的3项,其中至少有标准l~5关节症状中的1项,体征至少有1项要持续6周以上。
4.怀疑有类风湿关节炎可能
应具备下列标准中的2项,而且关节症状持续时间至少3周。
(1)晨僵。
(2)触痛或活动时疼痛。
(3)关节肿胀史或所见。
(4)皮下结节。
(5)血细胞沉降率或C反应蛋白升高。
(6)虹膜炎(除儿童类风湿关节炎外,此项标准的价值不大)。
求医网温馨提示:一定要进行饮食的合理搭配,尤其是一些病人,对饮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要重视饮食的合理性,应使用高蛋白、高热量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与生冷、油腻的食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注意进行是适当的锻炼,主要是为了活动关节,防止僵直挛缩,肌肉萎缩,同时帮助恢复关节功能。但是也不要进行太过剧烈的运动,以免造成关节损伤。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关节表现为主,患病人群主要为女性群体,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需要引起关注。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可参考以下7项标准:
1、晨僵。晨僵至少一小时以上,并持续6周以上。
2、关节肿胀。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时间。
3、对称性关节肿胀,时间持续6周以上。
4、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时间持续6周以上。
5、患者手部有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放射学改变。
6、患者皮下有类风湿结节。
7、血清类风湿因子呈阳性。
具备以上症状4条以上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以上介绍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参照诊断标准查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