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5大养肝要穴

中医5大养肝要穴

1、大敦穴: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3、行间穴:“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4、肝俞穴: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预防肝癌就按着五个穴位

1、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人体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此养生穴位是不可缺少的养肝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防治肝病。

2、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处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的养生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如同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此养生穴位,能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3、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凹陷处,也就是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按摩太溪穴,能调动肾脏功能,从而达到“滋水涵木”目的。

4、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养生要穴。按摩“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

5、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个“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按摩“大敦穴”能达到清肝明目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中医按摩穴位养肝

按摩穴位养肝护肝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疏忽对身体的关爱,就会很容易出现各种不适。例如,如果经常熬夜或者是吸烟喝酒等等,这些行为都是非常伤害我们的肝脏的。长期以往会对我们的肝脏带来很多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不错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养肝护肝,平时尅有适量运动,例如打打球、散散步等等。长期坚持,有利于身体健康。不喜欢运动的朋友则是可以选择按摩法来达到养肝护肝的目的。那么,怎么样按摩才可以养肝护肝呢?

中医说经常这样按摩穴位也可以很好地保肝护肝。

1.推搓两肋法

双手分别按两边腋下,顺肋骨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反复推搓20回。

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侧),然后左右各旋按压15回。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跟上面一样。

2.揉三阴交穴

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对侧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各旋按压15回。

3.按太冲穴

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对侧足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间),从骨缝的间隙按压并且前后推搓,反复20回。

春季养生养肝为先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

中医养生学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春时节,专家指出,养肝护肝要从饮食、穴位等方面入手。

春季养肝3个穴位

1、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2、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把有助于将肝火基本上泄发出去了。

3、大敦穴

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

大敦穴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

“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中医养肝护肝原则

养肝护肝中医三原则

一、饮食上少刺激性、多养肾食物

▼平时:

对肝最好的饮食方式就是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去‘激怒’它。例如油炸、烧烤等,咖啡跟茶也太燥,容易上火。而中医认为乙癸同源,乙即是肝,癸是肾,因此补肾也能同时养肝,黄伯瑜建议,可以多吃黑芝麻、黑木耳、黑豆、桑椹、黑糯米、党参、白术、黄耆、枸杞等滋养肝肾。中医的肾指的不只肾脏,还包括脑、头发、耳、膀胱、骨髓、生殖器等构成的系统。

▼有症状时:

1.口干舌燥、嘴破、便秘等肝火旺盛:吃点绿豆、薏仁、芦笋、丝瓜、芦荟、蚌类、青草茶等清热食物,或是有凉润效果的木耳、桑椹、木瓜都是不错的选择。中医讲究治肝要“实脾”,因此感觉症状减缓,或是吃了身体发冷、有腹泻、闷胀感的时候,就不能再吃寒凉食物,以免伤了肠胃。黄伯瑜的私人养肝法是行气养血的加味逍遥散,加上能同时补、泄的六味地黄丸。在感觉身体比较虚时,会以1:1分量,早晚服用。

2.眼睛干涩:菊花、枸杞、决明子等都是中医的养眼茶饮。专家建议,枸杞、山药、沙参加上一点玫瑰花煮粥,可以养阴补气,也有护眼效果。

养肝补脾按摩7个穴位

惊蛰过后,气温回升迅速,万物复苏、阳气生发。中医认为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因此,春季重养肝补脾,可进行穴位按摩以起到养肝护肝、健脾和胃的养生作用。

1、内关穴 一次用手轻轻按摩该养生穴位30下,可和胃宽胸。

2、神阙穴 手掌放在腹部,围绕肚脐顺时针揉50下,再逆时针揉50下,可起到疏肝健脾和胃通腑等养生保健作用。足三里及三阴交穴 用手轻按或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等两大养生穴位可健脾,和胃,柔肝,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3、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4、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胀,泄泻,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等。

日月穴、期门穴、阳陵泉穴 用手轻轻按摩这些养肝补脾的养生穴位,可疏肝利胆。

5、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道之一,取该养生穴位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日月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或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6、期门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7、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该养生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养生穴可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养肝护肝的方法 保证规律饮食

中医认为,肝火旺盛可影响脾胃健康。暴饮暴食或者饮食无度等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影响脾胃健康,进而损害肝脏。因此,春季养肝要注意保证规律饮食。

春季养肝护肝,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不要大鱼大肉,可以多吃芹菜、莴笋、豆芽等新鲜蔬菜,避免使用辛辣食物。可以使用大豆或豆腐等含有丰富蛋白质、钙、铁、磷等食物。

同时也可食用海鲜,如黄鱼、银鱼、虾蟹等高蛋白、适量脂肪的食物,帮则提高免疫力,修复肝脏受损细胞,保证肝脏健康。

如何养肝护肝 饮食保健

肝脏是我们的重要器官之一。肝脏所需的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要从饮食中获得。高蛋白的食物有修复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所以养肝护肝要吃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肉类、豆制品、动物肝脏等。

肝脏对维生素需求量大,维生素不但有阻止和抑制肝脏中癌细胞的增生作用,还能加速物质代谢,修复肝功能、防止肝脂肪变性,进而起到预防脂肪肝的作用。养肝护肝要多吃富有维生素的食物,比如橘子、香菇、西红柿、动物肝脏等。

养肝护肝还要适当的吃一些含高纤维的食物,高纤维的食物有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可以帮助毒素排出体外,从而保护我们的肝脏。含高纤维丰富的食物有,梨子、大麦、豆类等。故而养肝护肝要多吃。

绿色食物有益肝气循环、代谢。绿色食物还能舒缓肝郁、消除疲劳。绿色食物有西兰花、菠菜、苹果等。多吃这些绿色食物能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

五大养肝要穴 滋阴补血养肝补肝

1、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3、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4、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春天养生从肝开始

一、注重锻炼

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或到近郊、风景区去春游。这样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注意饮食

春季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韭菜又名起阳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春天常食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此外,葱、蒜也是益肝养阳的佳品。大枣性平味甘,养肝健脾,还可适当吃些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马蹄、黄瓜、蘑菇等,这些食物均性凉味甘,可润肝明目。可服一些适时的滋补品,如银耳,能润肺生津,益阴柔肝。要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春天养生从肝开始

春天养生从肝开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日常保健,春天养生该注意什么?专家指出春天开始了,养生应该从养肝开始。传统中医学认为,春季人的肝气亦开始旺盛,排浊气、畅气血,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重在养肝护肝。

很多人对于“养肝护肝”的认识就是,一定要吃滋补药品,或者是想当然地认为“吃(猪)肝补肝”。哈尔滨和平医院专家指出,这样的观念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养肝护肝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状况具体对待。

春季养肝吃什么好 春季养肝饮食原则

春季养肝饮食总的来说是要少酸多甘,在颜色方面,中医认为青色即绿色,对应人体的肝脏部位,所以春季养肝要多吃天然原味的绿色蔬菜,如芹菜、海带、菠菜等;与此同时,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以及红枣、桂圆、核桃、栗子等都具有补肝血的作用。

祛湿养脾常按3大养生穴位

祛湿养脾常按3大养生穴位

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早晚温差大。

此时,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

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为适应自然界由“夏长”到“秋收”的阴阳变化,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

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肠胃功能加强,人们食欲随之旺盛,可以从食物中吸收更多营养滋养身体。

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等3大养生穴位,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

其中,丰隆穴是化湿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而足三里能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以上3大养生穴位每天按100次,也不失为一种祛湿养脾胃的好办法。

按摩养肝补脾 记住这7穴

内关穴

一次用手轻轻按摩该养生穴位30下,可和胃宽胸。

神阙穴

手掌放在腹部,围绕肚脐顺时针揉50下,再逆时针揉50下,可起到疏肝健脾和胃通腑等养生保健作用.

足三里和三阴交穴

用手轻按或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等两大养生穴位可健脾,和胃,柔肝,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胀,泄泻,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等。

日月穴、期门穴、阳陵泉穴

用手轻轻按摩这些养肝补脾的养生穴位,可疏肝利胆。

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道之一,取该养生穴位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日月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或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期门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该养生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养生穴可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春季最佳养肝四食物

1、春季养肝多吃甘味水果

甘味水果有养肝的功效,可以多吃甘味水果,养肝护脾,如:大枣、青枣、梨子、哈密瓜、草莓等,不但水分多,维生素高,而且对肝也有好处。

2、春季养肝多吃绿叶蔬菜

绿叶蔬菜不仅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植物纤维较多,有利于肠胃蠕动,加快体内垃圾、热气、毒素等,可以给肝减压,达到护肝功效。

3、春季养肝要多吃补血的食物

女性例假血量少的话表明体内缺血,肝脏自动调节血量,保持身体机能正常,春季护肝要多食物补血食物,如:菠菜、胡萝卜、猪肝、牛肉、瘦肉、土鸡蛋、大豆、牛奶等。

4、春季养肝多吃温补食物

一般温补食材利于消化吸收,滋脾养胃,脾胃和肝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脾胃得到滋补,也是对肝脏的一种保护,温补食材有:姜、葱、山药、腐竹、豆腐、鱼类、瘦肉、牛肉、鸡肉等等。

相关推荐

养肝选对药材

春季养肝选对药材 经常感到胸闷、精神不济、情绪不稳定的人容易肝气郁结、气血循环不好,尤其是上班族或正值壮年的人,因为工作透支体力,容易紧张,加上春季天气变化大,不但体虚的人容易生病,有旧疾的人也可能复发,这时就可选用清淡温和的中药材来疏肝、补益中气。例如枸杞子、黄精、沙参、东洋参、麦门冬、黄耆等。这类药材有帮助养肝、补足体内阳气的作用。但若是急性肝炎的患者,不适合上述药材;如果是慢性肝病的患者,应在医师建议下使用。 枸杞黄精 滋肝肾 材料:枸杞子、黄精各3克。 做法:将枸杞子和黄精加入500ml的开水中,

肝肾阴虚按摩什么

肝阴虚,肝失濡养,肝不柔,就会表现出刚烈之性,也正是因为此种原因,中医里面将五脏中的肝称呼为“将军”。肝处于刚烈之势态,会出现五心烦热、面赤、口燥、腰背酸疼甚至是盗汗等。 一旦肝有了刚烈之性,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安抚,通过柔肝、润肝、疏肝的策略来让肝消火。柔肝、润肝可以按摩曲泉、复溜、三阴交这三个位。 曲泉是肝经上的合。合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经气较盛,能深入脏腑,治疗脏腑疾患。其实,只是相应的脏腑出现问题,按一按相应的合都有助于帮助脏腑摆脱邪气,维系正常的生理功能。 曲泉是肝经上的合,也同样

女人身上的12大中医养生

小指尖端——心脏健康 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 具体方法: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于心脏健康。 拇指尖端——呼吸系统健康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具体方法: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具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可有效缓解其症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按摩拇指尖端,具有增加面部色泽的作用。 手掌中央——宁心安神 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具体方法: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 肩窝——增强免疫力 所属经络:手少阳

养肝选对药材

经常感到胸闷、精神不济、情绪不稳定的人容易肝气郁结、气血循环不好,尤其是上班族或正值壮年的人,因为工作透支体力,容易紧张,加上春季天气变化大,不但体虚的人容易生病,有旧疾的人也可能复发,这时就可选用清淡温和的中药材来疏肝、补益中气。例如枸杞子、黄精、沙参、东洋参、麦门冬、黄耆等。这类药材有帮助养肝、补足体内阳气的作用。但若是急性肝炎的患者,不适合上述药材;如果是慢性肝病的患者,应在医师建议下使用。 枸杞黄精 滋肝肾 材料:枸杞子、黄精各3克。 做法:将枸杞子和黄精加入500ml的开水中,用杯盖闷约10分钟

中医如何养肝护肝

1、平和心态养肝 大怒会伤肝,肝脏不好的人千万不生气,因为愤怒会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而上溢,从而损伤肝脏功能。因此,我们想强健肝脏,学会制怒,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2、注意饮食平衡 饮食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的菜。饮食合理,营养均衡也有利于护肝,避免因应酬饮酒过量使肝受损。 3、经常做按摩 当身体处于平躺姿势时,轻柔地按摩胆囊和肝脏所在的部位,大约位于身体右侧的肋骨

中医教你按摩三个养肝通气

一、膻中 膻中,位于两乳之间,可以宁心神、除闷。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在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具有顺气的功效,对岔气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二、角孙 按压这些位可以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还可以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后会打嗝,表示按摩养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个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而言,十分有帮助。 三、太冲 按摩太冲对爱发火和忧郁的人而言,可以舒缓,尤其对高血压、头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患者,可以起到治疗养生功效。

暴脾气不妨吃点苦

春天是历代养生家非常重视的季节,注意调养脾气。因为中医认为,春季养肝调理情志是关键,即保持心情舒畅,不生气。同时可以根据情绪有针对性地选择食物。 暴躁易怒的人应多选食苦味、酸味的苦瓜及山楂等,同时可取菊花10克,决明子10克,甘草3克,煎汤代茶饮。 容易感到抑郁压抑的人,则应该有选择地多食芳香通气的茴香、萝卜和橘子等,同时可取黄芪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煎汤代茶饮。 当然,症状如果严重也可以找专业的中医大夫,用舒肝理气和柔肝清热的中药汤剂进行调补。

中医如何养肝

养肝重在“调情志” 中医讲:“肝主情志。”肝异常会影响人的情绪;反之,人心情的好坏也会影响到肝的健康。中医说:“怒伤肝”,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因此,当情绪不舒畅时,尽量找一个可以诉说的人,或找一种可以发泄心中郁闷的方式来疏泄,不硬憋在心里。老百姓常说:“万病气上来。” 养肝首先我们做到“戒怒”。我们经常说“常开怀”,其实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多和幽默的人交往,这样能够非常好的起到畅达肝经中的郁气,疏肝理气的作用。 做到“饮食有度、起居有常” 中医讲:“

电脑族应该如何养肝

经常用电脑的人,常常会有眼睛干涩,视物不清,浑身疲倦,情绪不稳定,月经不调等症状。这都与肝密切相关。 中医理论对血的阐述“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皮受血而能润,骨受血而能固--如果因某种原因血液运行发生了障碍,肢体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便会麻木不仁,四肢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就会手足不温;皮肤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就会干枯。”可见血对人体上多么的重养肝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早睡觉,在23点之前必须睡。使血液回肝解毒。 2、多吃绿色的食物。青色入肝经,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 3、保持良好的情绪。“肝在

中医养生 肝气郁结按摩太冲

肝气郁结的症状 现代人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很多人总感觉两胁隐隐作痛,抑郁、胸闷,总想长出一口气,女性还经常月经不调。其实这些都是肝气郁结的典型症状。 我们知道,在五脏中,肝主疏泄,喜舒畅而恶抑郁。如果肝的疏泄功能不正常了,或情绪抑郁不舒,都可引起肝气郁结。这时候气血也就不能正常运行了,经络就会出现拥堵。人的情绪是由气血来主宰的,气血运行不畅了,情绪自然就不舒畅了,人就会感到抑郁、压抑,而这些不好的情绪反过来又会加剧气血的堵塞。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必然会导致人体主器官的功能下降,人体也就会生病了。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