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声里的秘密
宝宝哭声里的秘密
通过婴儿的哭泣,妈妈可以知道:宝宝是饥饿,疼痛,不舒服,大小便了,还是感到寂寞了。半岁的宝宝只有用哭来表达他的需要和请求,如果您不关心宝宝的哭,他会感到很无助。时间一长就会变得悲观消极,并且不再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想方设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势必会影响到宝宝语言的发展。
所以家长要多关心宝宝的哭,努力去理解宝宝哭的含义。当宝宝哭了,家长不妨走过去关心地问:“是不是尿裤子了?”“宝宝是不是想说话?”并及时解决他的困难。如果是宝宝感到寂寞了,就要哄哄他,念儿歌或唱歌给他听,或者和他做游戏,让他体验到快乐。
宝宝根据原因大致可以分成两类,有躯体疾患的孩子哭声常比较低沉,常常伴有呻吟声;而性格原因的孩子则常常哭声大、音调高、拖音长,让人感觉孩子“怎么这么喜欢折腾”。
有时候宝宝突然哭闹是为了达到想要什么或不要什么的目的,这时首先要分清楚宝宝的目的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则要给以支持,表明态度即对孩子的哭闹作出正面应答;而如果其目的不合理,则要明确予以拒绝,并要充分说明理由,让其乖乖接受,最终主动停止哭泣。
宝宝们天生爱哭,有人认为哭就让他哭去,孩子哭是一种本能,一种锻炼,哭累了就会自己安静下来,父母不能太宠,以免这种“不乖”的行为受到鼓励。对此,专家表示,这样的观点非常错误!
“的确,哪怕对襁褓中的婴儿也不能过分宠溺,因为孩子性格从此时已一点点形成,但对孩子的哭闹不作回应绝对是错误。父母要知道,哭是宝宝表达自己需要、向周围传递信息的唯一方式。”专家强调,一定要对宝宝的哭及时回应,这是父母与孩子语言、情感交流的开始,是对孩子成长正常心理影响的基础。而如何读懂孩子的哭声、如何回应则是一大“技术问题”。
宝宝缺碘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缺碘的症状
作为孩子的母亲,首先应该密切注意,宝宝的身体、起居和动作等方面有无异常。特别是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的重病区,也就是流行有粗脖子的地方,对新生儿更应特别注意。
如果发现宝宝出生后哭声无力、声音嘶哑、腹胀、不愿吃奶或吃奶时吸吮没劲、经常便秘、脑门也比一般的宝宝大、皮肤发凉、浮肿以及皮肤长时间发黄不退时等,应该及早到医院检查确诊。
婴儿的哭闹声代表了什么
“哭”几乎就是所有宝宝特有的权利。但这样的声音常总是让新手爸妈不知所措,到底宝宝是饿了?困了?冷了?还是太热了?爸妈会产生各种猜测和判断,但如果猜测错误那就是适得其反了,那该怎么办呢?其实,宝宝的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新爸新妈要如何辨别呢?
一、我饿了。低声调,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地哭一声,停顿一下再短促地哭,再停顿,就像在说“饿——饿——”一样,说明宝宝已经饿了,如果此时你把手指放在宝宝的嘴边,宝宝的小嘴就会立即叼住手指。此时的必胜法宝就是:喂奶。如果妈妈的乳汁充沛,宝宝在15分钟内就能“解决战斗”,吃饱后美美地睡上一觉,安静2—3个小时。
二、我困了。哭声很强烈,像花腔一样带着颤抖和跳跃,一阵阵,一声声不耐烦地嚎叫。同时还有揉眼睛的小动作,说明宝宝已经困了,要睡觉了。此时的必胜法宝就是:哄睡。宝宝越疲劳,反而越不容易安静下来,抗议的哭声也会更强烈。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赶紧让周围安静下来,调暗光线,把宝宝放到床上,哼唱催眠曲,拍拍他,让他尽快入睡。
三、我要抱。有的宝宝一边哭,一边转动脑袋四处寻找,在看不到人时哭声较低、哼哼唧唧,看到人之后哭声变大,仿佛非常委屈。这是“磨人”宝宝惯用的伎俩,似乎在喊“妈妈来抱抱”,看来小家伙从小就学会了如何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此时的必胜法宝就是:和宝宝亲密接触。如让宝宝靠在妈妈的胸口,听听妈妈的心跳声,闻闻妈妈熟悉的味道,很快就会安静下来。 ...
当心宝宝的哭声
宝宝出生第一件事情就是哭。哭,对于宝宝来说,是件很平常的事,引起宝宝啼哭的原因通常分为无病啼哭和有病哭闹两类,妈咪庆当仔细鉴别宝宝的哭闹原因,以便及进发现问题进行护理,除了掌握宝宝因饥饿、口渴、过冷过热、尿湿等不适引起的啼哭规律外,更应该从宝宝的哭声中发现一些急病的征兆。
阵发性剧哭一一诉说阵发腹痛
阵发性剧烈啼哭,是尚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幼儿诉说腹痛的一种形式。这类啼哭的特点是一阵阵发作性居烈啼哭,发作的间隔时间长短不一,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常伴有躁动不安。
引起这类啼哭的疾病主要有肠痉挛和肠套叠。
小儿肠痉挛: 由于肠壁平滑肌阵发性痉挛而产生疼痛, 宝宝发生阵发性哭闹,待一定时间后强烈收缩的肠肌自然松弛,疼痛亦随之消失。肠痉挛一般在历经数十分钟到数小时后,可自愈,无危险性。
小儿肠套叠:发病早期的独特症状就是阵友性哭闹。由于一部分肠管套入邻近的肠管中,在肠蠕动时,套叠部分受阻导致强烈收缩而引起疼痛。 当肠蠕动减弱时,疼痛可缓解。如果套叠时间过久,套叠肠管会因A液供应障碍而坏死。由于本病友作前没有其它症状,在起病早期的间隔期间, 宝宝可嬉笑如常, 因而粗心的妈咪往往会延误带宝宝去医院的时间。
突发性尖叫啼哭一一诉说剧烈头痛
1岁以内的宝宝,如果突然发出刺耳的尖叫哭声,提示有严重颅脑疾病的可能音调高、单调而无回声, 消失亦快,类似于受惊吓或做恶梦时的直声尖叫。
引起这类啼哭的疾病主要有脑膜炎。
小儿脑膜炎: 由于脑膜表面发炎,渗出液增多,使颅腔内压力升高,引起头痛、呕吐和抽搐等症状。然而,对囱门未闭合的婴儿来讲, 因囱门可向外隆起,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颅内压力的增高,不一定出现呕吐和抽搐。由于本病常见且早期不易被发现,因而宝宝一旦有突发尖叫啼哭,且伴有不明原因发热,或虽不发热但精神萎靡、不吃,时有两眼发直并嗜睡时,妈咪应当高度警惕宝宝是否患有脑膜炎。此外,新生儿颅内出血,或因窒息缺氧引起脑水肿时,也有尖叫样啼哭,还常伴有阵发性青紫、面部肌肉及手足微弱抖动,不吃奶等。但这些新生儿在出生过程中有产伤或窒息史,故不难察觉。
连续短促的急哭一一诉说肺炎缺氧
连续短促的急哭,常是重度缺氧情况下的一种哭声,犹如呼救的信号。这类啼哭的特点是:哭声低连续而带紧迫感,好似气透不过来,有痛苦挣扎的模样。引起这类啼哭的疾病大多数为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由于小儿肺部细支气管和肺泡发炎,引起充血水肿,影响了肺部的氧气交换,导致体内缺氧。此时,心脏就会加快跳动,多向全身输送血液,以补偿氧气供应不足,最后导致心力衰竭的出现。
出现这种连续短促的急哭时,妈咪应当立即解松宝宝衣领、裤带,垫高其肩部,并使头略向后仰(使颈部伸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同时打开窗户,尽量安抚宝宝,等待急救车到来。切忌紧紧搂抱宝宝,家人团团固住,加重其烦躁和缺氧,使病情恶化。
小鸭叫样哭声一一诉说咽后壁脓肿形成
3岁以下宝宝出现小鸭呜叫样哭声时,应考虑有否咽后壁脓肿的形成。
咽后壁脓肿:由于咽后壁淋巴结感染,咽后壁与颈椎前筋膜之间发炎而形成脓肿。因为咽后壁淋巴结于3岁后逐渐萎缩,所以患儿多为3月一3岁龄童。
罹患此病的宝宝除上述特殊表现外,尚有畏寒、发热、颈部强直、吞咽困难、不愿吮乳、语言不清等症状。妈咪如果没有观察出宝宝颈部活动困难,且把这种哭声与一般的声音嘶哑相混淆,误以为是感冒,就会贻误诊疗时而酿成不测。因为咽后壁脓肿是一种危急的疾病,如治疗不及时,则脓肿会进一步增大,引起呼吸困难:脓肿穿破时,脓液被吸入气管内,会导致宝宝窒息而亡。
当怀疑咽后壁脓肿时,应赶紧送宝宝去有条件的医院检查治疗破裂而引起不测。千万不要自行强行观看宝宝咽部,以免使脓肿破裂而引起不测。
婴儿大哭超20分钟会伤大脑吗
一、婴儿大哭超20分钟会伤大脑?
英国《每日邮报》日前报道,美国医生皮尼罗普-林奇在其新书中表示,如果孩子大哭20分钟以上,大脑就会受到损害。孩子大哭不止时,如果不予理睬,他们的确会哭累了自己停下来。但这种失望、压抑的情绪会让他们分泌一种“压抑激素”,对婴儿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将给孩子未来的成长留下阴影。
南京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梁超表示,“即便大哭超过20分钟,如果没有明显闭气缺氧反应,应该不会伤到大脑这么严重。”按照研究结果,所谓的大脑伤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所以妈妈不用担心宝宝的大脑会出现不可逆的生理性损伤。
因此,并不是说孩子不能哭,或者一哭就必须马上制止。有时孩子只是哼哼几声,那就过几分钟再抚慰。但如果孩子不停地哭,父母就要上心了,不要让他们的哭喊超过20分钟。
二、新生儿哭闹3种情况需注意
情况一:【惊哭】
表现:宝宝在夜间总醒,哭一会儿,睡一会儿,很不安宁,如同受了惊吓。哭时常呈睡状,闭着眼睛哭,同时肢体抖动。
健康小建议:宝宝出现夜惊,诊断缺钙,就开始补充鱼肝油,鱼肝油有维生素D和维生素A组成,但摄入过多的维生素A时可引起中毒,表现苦恼不安,多汗,类似缺钙的表现,若忽视了维生素A中毒的可能,而误认为是缺钙未纠正,继续补充鱼肝油,甚至加大剂量,则出现维生素A中毒表现。
医学上称这种哭闹为脑性尖叫,表现为哭声急且宏亮,甚至可表现为尖叫样哭声,常常突然发作或停止,有时在睡眠中突然哭醒,是表示颅内有病变,发现这种情况,应急请医师检查。
情况二:【急哭】
表现:常与消化道的症状伴存,多发生在大便之前,是由于肠痉挛引起腹痛所致,哭的声音很急,也可伴有肠鸣音存在。肚子痛时,宝宝会突然在熟睡中哭闹,常常是闭着眼睛哭,两腿蜷缩着,拱着腰,小屁股蹶着,或手捂着肚子。
健康小建议:尝试让宝宝上厕所,一旦大便解出,哭声也会停止。如果宝宝还是很不舒服,有些妈妈会帮助宝宝揉一揉肚子,不揉还好,一揉宝宝哭得更厉害了。这是因为肚子痛时,宝宝的肠管处于痉挛或胀气状态,当妈妈用手刺激腹部时,会加剧宝宝的疼痛感。如果宝宝肚子痛得很厉害,就要马上看医生,因为一两岁的宝宝和婴儿期一样,也有发生肠套叠的可能。
情况三:【哭声低微】
表现:呻吟和啼哭有所不同,它不带有情绪和要求,似哭又似微弱的“哼哼”声,哭声无力或声音嘶哑,虽有痛苦的表情但哭起来有气无力,表现为无助的低声哭泣,表示所患的疾病严重,病程较长或体质虚弱等。
健康小建议:宝宝的大哭大闹很容易引起父母的重视,但呻吟低哭却往往被父母忽视,有的时候这是疾病加重的表现,请尽快就医。
三、还哪些哭闹与健康密切相关?
除了以上3个较为重要的哭闹表现,宝宝还有哪些哭闹是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呢?
——饿 如果你发现宝宝的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渐渐急促。那有可能是因为他的小肚子饿啦!饥饿会让宝宝哭泣,特别是孩子处在疯长的阶段,你喂过奶以后10分钟后他可能就会感到饥饿。饥饿的孩子很容易确定,他会把头主动转向奶水的方向。
——疼 宝宝感到疼会手脚乱摇,做鬼脸,大哭大闹。建议看看他身上有没有让他疼痛的肿块或者划痕。
——病 哭泣也许是疾病引起的。生病的孩子会号哭,很难让他安静下来。建议看看他有没有生病的症状,如发烧、气短、腹泻、呕吐、流汗、不吃饭、皮疹或者皮肤颜色异常。如果要检查孩子的体温,要用手摸他的胸部和背部,而不是手脚或额头。如果你觉得有问题,那最好就送医院给医生检查一下了。
——孤单 几声缓慢而拖长的哭声打头阵,声音较低发自喉咙。经常陪宝宝玩耍,消除他的寂寞感,一般情况下,抱起来就没事了。感觉孤单的宝宝,只要有你在身边,很快就会破涕为笑的。不要把孩子单独留下。拥抱他,然后把他放在能看到你的安全的地方。不要以为宝宝什么都不懂,闲聊、微笑、眼神沟通都对宝宝的成长有好处。
宝宝的哭声的原因
一、对寒冷的反应:哭声低、乏力、皮肤出现青紫色,严重时苍白干燥,全身蜷曲,动作减少。此时,妈妈可将宝宝抱在自己的怀中,加盖小被子。
二、对热的反应,哭声响亮、有力、皮肤潮红,额头可以看出轻度出汗,四肢活动,严重者可出现轻度发热。此时,妈妈需要将小被子松解,或移开,出汗多着擦汗换衣。
三、对饥饿或口渴的反应:这时宝宝哭声洪亮,音调高,而且有规律,同时头部左右转动。此时妈妈可试探性的接触宝宝的嘴唇,如果宝宝立刻含住奶头吸允起来,则给予喂奶,孩子吃饱后,就会不再哭了。
四、对尿湿或解便后的反应:哭声常常突然出现,有事很急,下肢的活动比上肢的活动要多。解便前有时面色涨红用力状。
五、对困乏的反应:如果宝宝累了,却又不容易入睡,会出现哭吵,哭声响亮,双手揉搓面部,尤其是鼻子和眼睛,此时妈妈轻拍宝宝,注意拍打的节律,要随着宝宝哭声时有时吴,越来越轻,拍打的节律也越来越慢,直至宝宝睡着。
新生儿哭闹怎么回事
新手妈妈最怕新生小BB哭了,宝宝一哭,妈妈心都碎了。遇上那种整夜哭的“夜哭郎”,妈妈更会急得束手无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护师赵晓玥介绍,其实新生儿哭闹可不是为了为难家长。因为不会说话,哭闹是新生儿和外界唯一的沟通方式,所以,读懂宝宝哭声里的密码,是每一个妈妈必做的功课。
新生儿哭闹分为三种:生理性需求哭闹、病理性哭闹以及心理性哭闹,分辨不同的哭闹原因,妈妈才能读懂宝宝哭声里的密码。
一、生理性需求哭闹
生理性哭闹,是指孩子因为生理的需求而哭,比如饿了、尿布湿了、喂养不当等。如何辨别宝宝是哪种生理性哭闹呢?
如果是饿了,宝宝会有一些动作信号来表达。比如咬手指、扭动脖子、吸吮的嘴部动作,如果宝宝是非常饿时,通常会大哭。这时候,家长只需要按时喂养,满足需求即可。
如果尿布湿了,宝宝可能也会哭,同时还会不安地扭动。这个时候,家长应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清水冲洗干净皮肤褶皱处即可。
如果喂养不当,比如由于喂奶过多或过早添加淀粉类食品,或婴宝宝吸入空气过多,也会引起宝宝哭闹。这时,宝宝由于胃部膨胀,可能会出现呕吐。妈妈要减少奶量,并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
宝宝一吃奶就哭是什么原因 宝宝一吃奶就哭怎么办
新手妈妈可以尝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检查宝宝是否吃饱、不停平复宝宝的心情等方法来抑制宝宝的哭闹。
小宝宝天生就对声音有强烈的反应,在他哭泣时,一些可以发出悦耳声音的小玩具,或是小铃铛能够起到很好的吸引作用。动听的声音会吸引到宝宝的注意力,使他平静下来,关注发出声音的物品。
可以通过4点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1、看宝宝体重是否按月增加至相应阶段的正常值;
2、看宝宝吃完奶后是否能安静地睡两三个小时或玩耍一会儿;
3、看宝宝大便是否呈正常的黄色软膏状;
4、看宝宝吃奶时间是否过长(30分钟以上),一般喂奶时间在15~20分钟为宜。宝宝吃饱后就不会哭闹了。
有时小宝宝哭泣是因为他没人理睬,缺乏安全感,这就需要爸爸妈妈和他亲密接触了。抱抱你的宝宝,进行眼对眼的注视,让他觉得你就在他身边;或是多与宝宝进行肢体接触,让他觉得自己是有人关注的,小宝宝就会慢慢停止哭泣。
宝宝哭声辨别 宝宝哭声的含义
其实,宝宝的哭声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只要你抛开焦虑烦躁的情绪,先安抚好自己脆弱的内心,静下心仔细地去分析和辨别,你会慢慢读懂他们的语言。
1.“我饿了”
宝宝的哭声高一声、低一声,响亮而有节奏,如果没得到满足声音会越来越响,同时伴有伸舌咂嘴、舔手、碰他的脸或嘴角就把脸扭到那边去。这是宝宝在说:“妈妈,我饿了!”
有时妈妈很困惑,明明他的表现符合“我饿了”,为什么喂他他还是不吃呢?这种情况,有时是因为他在一开始表达时没得到及时满足,等到他饿得不耐烦时就会暂时拒奶表达不满;有时是因为哺乳姿势不正确,宝宝含接不当所致。
对前一种情况,就要先安抚宝宝的情绪,等他稍微平静些再试。后一种情况就要及时调整姿势,让妈妈和宝宝都能在放松舒适的状态下实现哺乳。
2.“我困了”
犯困时的哭声往往和饥饿时的哭闹相似,但持续时间不是很长,哭几声就会停下来。新生儿多发生在吃完奶之后,稍大些的宝宝伴有打哈欠、揉眼睛、抓耳朵等动作。
很多父母在宝宝一开始犯困的时候容易忽视,因为这时宝宝的哭声不大,容易错误地认为是他还想继续玩,一直到宝宝累得大闹,就慌忙不知哪里出了问题。
在宝宝开始疲劳时要及时让他处于安静的环境,拥抱他或者用毯子包裹好他,给他安抚奶嘴,让他放松下来。
3.“我需要拍嗝”
刚吃过不久,宝宝突然发出尖叫哭声,好像哪里不舒服似的。典型的还会想要蜷缩起来,试图用膝盖去碰胸口。这时候你就要想一想,喂完奶是不是没有给宝宝拍嗝或者拍得不够。
胃里面胀气不舒服,一般睡一段时间才表现出来。每次吃完一定要竖起来把嗝拍好,尽量把气排出来,才能睡个好觉。
4.“太冷了/太热了”
总的来说,宝宝更喜欢温暖的环境,喜欢被紧紧地包裹。但这并不代表宝宝需要无休止地裹上一层又一层。如果太冷或者太热,宝宝都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手脚乱动,哭声不大,但是持续不断。
判断宝宝衣服是否合适,不是摸宝宝的手脚,最好是摸颈后。很多宝宝的手脚都是微凉的,通过摸宝宝的小手是否热乎来增减衣服,很容易穿过量。
基本的添加衣服的准则是:摸摸宝宝的颈部,颈部保持温热就可以,灵活调整!
5.“我肚子痛”
当了妈妈后才知道,有一种小怪兽名叫“宝宝肠绞痛”。这可不是个好对付的家伙,能直接让全家人都崩溃。
具体表现就是宝宝哭闹不休,每天傍晚或凌晨甚至深夜,哭闹好几个小时,无论让他吃奶,还是抱着摇晃,还是哄他逗他,都毫无作用,一直闹累了才罢休。
在这种情况下,被折磨得精疲力竭的爸妈们一定要拿出十二分的耐心,不要埋怨叹息,而是互相扶持鼓励。
尝试下面的安慰方法,寻找最适合你孩子的方法:放入摇篮或抱在臂弯里轻轻摇动;做抚触;检查孩子的襁褓;唱歌或说话;抱着或推婴儿车到处走走;换个人抱抱;播放轻音乐;乘汽车;换一套衣服或温暖的沐浴;安抚奶嘴……
6.“我病了”
如果你无论怎样也安慰不了宝宝,还要警惕他是否病了。生病的宝宝哭声会和往日不一样。
当你发现宝宝今天的哭声格外不对劲儿,或者哭的时间特别长,尤其还伴有精神萎靡,呕吐等症状,建议你不要盲目等待了,量一量体温,去医院看看吧。
其他
还有一些情况也会导致宝宝哭闹,比如被衣服上的别针或毛刺刺到;出牙痛;外界太吵闹等。有时,他就是想要你抱抱,听听你的心跳,接受你的抚摸。
孩子出生的最初几个月,无论孩子何时哭闹,最好立即做出反应,给予充分的安抚。只要你对他的信号做出正确的反应,他就会更有安全感,更平和自信,也就不会经常哭闹了。
宝宝哭声藏着哪些秘密
1.声音越哭越小,然后继续哭
先大声哭泣,然后逐渐减小,过会又大声哭泣。这种情况下可以合并看宝宝的嘴巴,嘴巴有允吸的动作,说明是饿了。
2.洪亮而有力的哭声
大声的哭泣,甚至伴有脸红脖子粗的现象,并不是生病了,因为生病的孩子没有这么多的力气。
这种情况下多数发生尿湿了、红屁股等现象。
3.哼唧哼唧的哭
孩子清醒时候总是发出哼唧声,但是看见大人就不哭不闹了。有时候,很安静,听到动静就开始哭泣。其实这种现象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因为宝宝自己也会孤独,哭声便是他们的语言,此时需要大人的拥抱、安抚。
宝宝夜哭的原因
1、当宝宝饿了,哭声洪亮,音调高,而且有规律,同时头部左右转动,口唇出现吸吮,伴伸舌和吞咽动作。此时,妈妈可试探性的碰触新生儿的嘴唇,如果新生儿立刻含住奶头吸吮起来,则给予喂奶。
2、当宝宝尿布湿了,哭声常突然出现,有时很急,换块干净的尿布,就安静了,大多发生在睡醒或吃奶后。
3、当宝宝冷时,哭声低、乏力,皮肤呈花纹、紫绀、严重时苍白,手脚冰凉,身体紧缩,动作减少。这时把宝宝抱在怀中或加盖衣被,宝宝觉得暖和了,就不再哭了。
4、当宝宝热时,哭声响亮,有力,满脸通红,满头是汗,四肢出现活动。这时减少衣服和被子,宝宝会慢慢停止哭闹。
5、如果宝宝累了,房间的灯光过于明亮,或是身边的父母说话声音过大,这时宝宝会难以入睡,用手揉搓面部,尤其是鼻子和眼睛,又是也会出现哭啼,哭声一般响亮。这时保持室内的安静,关上灯,妈妈轻拍宝宝,Ta会自然停止哭闹很快进入梦乡。
6、当突然出现的声音或体位变化或其他外界的刺激时,宝宝害怕,表现双臂举起拥抱状,或哆嗦一下,哭声随后立即出现,哭声急,面部涨红。此时妈妈给予轻声安慰拍哄,哭声可较快消失。
7、如果宝宝吃奶时边吃边哭,除了感冒鼻塞外,还需要注意是否母乳过少或奶嘴开口过小。此时,可见宝宝吸允几口后才吞咽,数分钟后即出现哭啼,哭几声后再吃,反反复复。出现这种情况时,爸爸妈妈可在母乳后再加辅食,或适当将奶嘴开口开大。
8、如果在喂奶后,宝宝哭声尖,同时乱蹬两条小腿,如果妈妈贴着他的小肚子抱起,宝宝会哭得更厉害,嘴里往外吐奶或溢奶,甚至出现呕吐,妈妈这时不必哄宝宝,哭可促进宝宝消化,同时留心宝宝的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