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感冒鉴别诊断方法

感冒鉴别诊断方法

1、与流感鉴别流感有明显流行病史,多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四肢酸痛、头痛等,可有衰竭状态,一般鼻、咽症状如鼻分泌物多和咳嗽等,则较全身中毒症状为轻。

2、与消化系统疾病鉴别婴幼儿时期的上呼吸感染,往往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等,可误诊为原发性胃肠病。

3、与过敏性鼻炎鉴别有些“感冒”患儿的全身症状不重,常打喷嚏、流清涕、鼻粘膜苍白水肿,则应考虑过敏性鼻炎,在鼻拭涂片检查时,如见嗜酸粒细胞增多,可助诊断。

4、从血象鉴别发热较高。白细胞数较低时,应考虑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根据当地流行情况及患儿接触史,排除流感、麻疹、疟疾、伤寒、结核病等。

感冒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临床上很象“伤风”,所不同者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对异常气味亦可发作,经过数分钟至1-2h痊愈,检查: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变应原检查阳性。

2、流行性感冒:常有明显的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取患者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细胞的涂片标本,用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或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诊断可供鉴别。

3、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在患病初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区别。

感冒的中医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一般有感受风寒等因素可询,起病多急。

2.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为主症,多兼咳嗽,或有周身不适、咽痒咽痛、声嘶,可伴呕吐、腹泻,头痛头晕或高热等症。

3.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单核细胞增加。

鉴别诊断

1.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较重。

2.肺热病:病情较重,起病急骤,咳喘严重,可有高热,胸部X线检查可见炎性阴影。

3.鼻鼽:以鼻流清涕、鼻塞、喷嚏等为突出表现,无寒热头痛等全身症,常于晨间发作,来去迅速。

4.湿阻:仅见于潮湿的季节与环境,起病缓,病程较长,以头身困重不适为主症。

5.鼻渊:非新病突起,病程长,反复发作,多流浊涕腥臭,一般无恶寒发热。6.其他:麻疹、烂喉丹痧、风疹、白喉、百日咳、春温等多种传染病,其早期均可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应注意从流行病学等方面加以鉴别。

风寒感冒如何鉴别诊断

检查项目:中医望闻问切四诊

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数较低,发热较高时,应首先考虑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同时根据患儿接触史及当地感冒流行情况,排除是否为其他疾病,如小儿流行性感冒、疟疾、伤寒、麻疹、结核病等。

(2)白细胞特别高时,可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细菌性肺炎、百日咳等。

(3)白细胞持续性增高时,则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数量,若超过75%多为细菌感染。

(4)急性咽炎同时伴有肝脾肿大、有皮疹、全身淋巴结肿者,应检查异常淋巴细胞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风寒感冒诊断鉴别

受风寒引起的感冒,一般发烧较轻,不出汗,孩子会有怕寒怕冷的表现,小婴儿喜欢让妈妈抱在怀里。同时孩子还有流清水鼻涕,咳嗽、喷嚏阵阵,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的症状。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

风寒感冒的检查

本病需要做的检查有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 痰液的一般性状检查, 痰液细菌涂片检查,体温测量,脉搏。

体温测量是诊断疾病时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口腔测温,腋下测温和肛门测温三种。

尿常规即尿常规检查,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感冒如何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

临床上很像“伤风”,不同之处包括:

(1)起病急骤、鼻腔发痒、喷嚏频繁、鼻涕呈清水样,无发热,咳嗽较少;

(2)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皮毛、低温等刺激引起;

(3)如脱离过敏源,数分钟及1~2小时内症状即消失;

(4)体检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

(5)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

为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常有较大范围的流行。临床特点:

(1)起病急,全身症状重,畏寒、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明显,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鼻咽部症状较轻。

(3)病毒为流感病毒,必要时可通过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明确诊断。

(4)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疗效显著。

(5)可通过注射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3.急性传染病

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在患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鉴别。

(1)麻疹 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前驱期症状,约有90%的患者在发病后2~3天在上颌第二磨牙部位的颊黏膜上可见灰白色小斑点(科氏斑),上感无科氏斑。

(2)流行性出血热 主要传染源是鼠类,流行具有地区性。可有头痛、腰痛、眼眶痛(俗称三痛)症状,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3大主征,典型患者可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5期。上感全身中毒症状轻,主要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部分患者初期有咽痛、鼻咽部分泌物增多症状,很快进入败血症及脑膜炎期,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皮疹。后期可有剧烈头痛病出现脑膜刺激征。主要传染源是带菌者,通过飞沫传播。

(4)脊髓灰质炎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未应用疫苗的儿童易感。前驱期大多出现上感症状,部分进入瘫痪前期,出现体温上升、肢体疼痛、感觉过敏等神经系统症状,瘫痪器出现肢体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多见于单侧下肢。

(5)伤寒 发热为期最早期症状,可伴有上感症状,但常有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阳性,病程较长。

(6)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夏秋。一般起病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发病第5~6天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反应阳性。

禽流感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注意与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与流行性感冒鉴别

流行性感冒一般分为三种,即甲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和丙型流行性感冒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他动物,甲型流行性感冒大部分都是禽流感,禽流感病毒一般很少使人发病,禽流感主要在鸟类中间传播,偶可感染至人,其临床表现与人类流行性感冒相似,但人禽流感症状重,并发症多,与普通流感有一定区别。

小儿感冒的诊断鉴别

诊断

1、流行情况:了解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帮助,患某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不但患者症状相似,其并发症也大致相同,有些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如幼儿急疹,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起病时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故应注意当地流行情况,以便鉴别。

2、体格检查:仔细做全身格检查,以排除其它疾病,观察全咽部,包括扁桃体,软腭及咽后壁,如扁桃体及咽部粘膜红肿较重,则细菌与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当扁桃体上有脓性分泌物时,应考虑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上有较大的膜性渗出物或超出扁桃体范围,需认真排除白喉,一般以咽涂片检查细菌,必要时作培养,如急性咽炎的同时,还有出血性皮疹,则必须排除败血症及脑膜炎,轻重程度可相差很大,一般年长儿较轻,婴幼儿时期则重症较多。

鉴别诊断

1、与流感鉴别:流感有明显流行病史,多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四肢酸痛,头痛等,可有衰竭状态,一般鼻,咽症状如鼻分泌物多和咳嗽等,则较全身中毒症状为轻。

2、与消化系统疾病鉴别:婴幼儿时期的上呼吸感染,往往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等,可误诊为原发性胃肠病。

3、与过敏性鼻炎鉴别:有些“感冒”患儿的全身症状不重,常打喷嚏,流清涕,鼻粘膜苍白水肿,则应考虑过敏性鼻炎,在鼻拭涂片检查时,如见嗜酸粒细胞增多,可助诊断,此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

4、从血象鉴别:发热较高,白细胞数较低时,应考虑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根据当地流行情况及患儿接触史,排除流感,麻疹,疟疾,伤寒,结核病等,白细胞持续性增高时,一般考虑细菌感染,但在病毒感染早期也可高达15×109L左右,但中性粒细胞则很少超过75%,白细胞特别高时,则须排除细菌性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百日咳等,急性咽炎伴有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及肝脾肿大者,应检查异常淋巴细胞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胃肠感冒的鉴别诊断

1.呕吐

是胃内容物反入食管,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和呕吐,但有些呕吐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呕吐可将咽入胃内的有害物质吐出,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大多数并非由此引起,且频繁而剧烈地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胃部因病媒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

2.腹泻

(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主要为肠子受到刺激而分泌物大量增加,影响吸收的功能,造成肠腔内的水分过多,外加肠蠕动也增加,所以排出的大便都是稀便。

3. 腹痛(abdominal pain,abdominalgia)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腹痛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病因极为复杂,包括炎症、肿瘤、出血、梗阻、穿孔、创伤及功能障碍等。因肠蠕动较正常时加倍增快而感觉到疼痛,或是肠壁上的黏膜因发炎而红肿痛,红肿虽然看不到,但是可以感觉到疼痛。

相关推荐

细菌感染鉴别诊断

如何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经过几次折腾验血查询自己找资料,终于基本可以确定,列出以下几点: a)细菌: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 病毒:发烧但精神依旧好。 b)细菌:体温忽上忽下。 病毒:体温居高不下,即使吃了退烧药,依然会反弹很高。 c)细菌:扁桃体上有脓点。 病毒: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 两者喉咙都可能会红,细菌是表明不平暗色,病毒为表明光滑色鲜。 d)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普通感冒与流感的鉴别诊断

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其中以冠状病毒和鼻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感冒病例分布是散发性的,不引起流行,常易合并细菌感染。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不同,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传染性,普通感冒传染性,而流行性感冒极易引发传染。 同时,流行性感冒比普通感冒明显严重得多,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卡它症状较轻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发

细菌感染鉴别诊断

病毒感染: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菌病由人体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 感染可区分为: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性感染。

肠炎诊断鉴别诊断

肠炎诊断鉴别 因病原不同而异。一般应根据流行学史和临床表现初步加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原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原菌如沙门氏菌感染可作血培养。病毒性胃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查病毒的抗原和抗体。也可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寻找病原体及其虫卵。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 诊断依据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2

尿路感染的鉴别诊断

具有典型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尿细菌学检查阳性者易于诊断,但不典型的尿路感染病例则容易误诊。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本病的复杂性、多样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或有时未准确了解实验室检查的意义。 在临床上,不典型的尿路感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于这类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是重要的。 本病主要应与尿道综合征、肾结核、肾小球疾病、前列腺炎、尿路结石、发热性疾病、腹部器官炎症等鉴别。 1.发热性疾病: 有部分急性尿路感染的病人以发热为主症,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易与发热性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败血

什么是乙型流感

乙型流感是流行性感冒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起病较快,有发热怕冷,体温通常在数小时内迅速升高达到三十九到四十度,甚至更高。伴随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他的呼吸道的症状比较轻,咽干喉咙痛,干咳,也可能有腹泻等。乙型流感与普通感冒很难鉴别诊断,通常需要实验室来鉴别

感冒的中医诊断鉴别是什么

很多患者在患病以后喜欢通过中医治疗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对于感冒疾病来说,中医治疗的会更为彻底,同时可以起到对身体进行补充营养的作用,但是对于感冒这种疾病,中医是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诊断依据 1.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一般有感受风寒等因素可询,起病多急。 2.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为主症,多兼咳嗽,或有周身不适、咽痒咽痛、声嘶,可伴呕吐、腹泻,头痛头晕或高热等症。 3.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单核细胞增加。 鉴别诊断 1.

中医诊断鉴别感冒的方法

1.外感风寒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寒邪毒乘机外袭,皮毛受邪,内犯于肺,肺为寒邪所遏,清肃失常,邪毒上聚鼻窍。 2.外感风热肺司呼吸,肺卫不固,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风热上侵,首先犯肺,或风寒之邪久郁化热犯肺,以致肺失清肃,治节失常,肺气不宣,邪毒停聚鼻窍。 感冒的病因病机 风为百病之长,常挟寒携热侵袭人体。本病多因气候变化,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不慎,过度疲劳,使正气虚弱,风邪乘虚侵袭而为病。初起属风寒居多,继则寒郁化热而呈风热之候,亦可直接感受风热之邪为病。因故本病之发,又有风寒、

淋球菌感染诊断鉴别

诊断 必须根据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可确定诊断。 1.接触史 患者有婚外性行为或嫖娼史,配偶有感染史,与淋病患者(尤其家中淋病患者)密切接触史,新生儿母亲有淋病史。 2.临床表现 淋病的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宫颈口或阴道口有脓性分泌物等,或有淋菌性结膜炎,肠炎,咽炎等表现,或有播散性淋病症状。 3.实验室检查 男性急性淋病性尿道炎涂片检查有初步诊断意义,对女性仅做参考,应进行培养,以证实淋球菌感染,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基因诊断方法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由其他细菌感染所致的尿道

伤口感染鉴别诊断

伤口感染的鉴别诊断: 其他厌氧或需氧性细菌,包括肠杆菌和类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属,单独或混合感染,常可引起外伤性或手术后伤口的严重梭状芽胞杆菌样蜂窝织炎,广泛的筋膜炎或气性坏疽。若涂片显示大量的多形核白细胞和大量呈链状排列的球菌,则应考虑厌氧性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 大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表明系某种肠杆菌或类杆菌感染。测定伤口或血液中的特异性抗原毒素仅对少数通过外伤获得的肉毒中毒病例有帮助。梭状芽胞杆菌也可出现,但无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