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胃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胃泌素胃泌素由胃窦G细胞分泌。文献报道出生后血清胃泌素为88pg/ml,生后第2周增至119pg/ml。另作者报告用放射免疫法对148例小儿的血清胃泌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出生后第1周为264.92pg/ml,第2~4周为250.07pg/ml,至3岁时达高峰,为300.7pg/ml,3岁以后随年龄逐渐降至成人水平即(130.84±8.34)pg/ml。各家测得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不一致,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2、幽门螺杆菌检测包括胃镜下取胃黏液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找Hp,Hp培养,尿素酶检测。其次是非侵袭法利用细菌的生物特性,特别是Hp的尿素酶水解尿素的能力而形成的呼气试验(13C-尿素呼气)检测Hp。
血清学HpIgG抗体的测定,因不能提供细菌当前是否存在的依据,故不能用于目前感染的诊断,主要用于筛选或流行病学调查。以上方法中,以尿素酶法最为简便、快速,常一步完成。13C-尿素呼气试验,因此法价格昂贵,临床普及受到限制。
3、内因子1周的胎儿胃内已存在内因子,生后3个月胃内因子达到成人水平。正常成人内因子分泌量为77.00U/h。检查内因子含量有利于萎缩性胃炎和恶性贫血的诊断。有人发现有的小儿先天性内因子分泌缺陷。胃液内有400~600U内因子就能维持维生素B12的正常吸收。故即使萎缩性胃炎患者也不易发生恶性贫血。
4、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是由主细胞分泌的,在酸性环境中被激活成具有消化功能的胃蛋白酶。其分泌量与胃酸一致,惟主细胞数量多于壁细胞,故在病态时受影响程度不如胃酸明显。
5、胃酸测定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酸。新生儿胃内容是酸性的,刚出生的婴儿在清除咽下的碱性羊水之后,测得的pH值小于4。出生后7~10天盐酸浓度达最高峰,其后逐渐下降,出生后2~3个月达成人水平。
本院对64名11~14岁儿童进行了空腹胃酸和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发现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的胃酸结果与正常儿相近,与文献报道一致,仅少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酸降低,原因不明。从理论上讲浅表性胃炎病变不侵犯腺体,不应出现胃酸过低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可能有部分患儿在组织结构改变之前,已经出现了功能的改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6、胃镜检查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诊断方法,并可取黏膜活体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慢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为充血、水肿,反光增强,胃小凹明显,黏膜质脆易出血;黏液增多,微小结节形成,局限或大片状伴有新鲜或陈旧性出血点及糜烂。
当胃黏膜有萎缩改变时,黏膜失去正常的橘红色,色泽呈灰色,皱襞变细,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显露。病理组织学改变,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细胞增生,固有膜炎症细胞浸润,腺体萎缩,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
7、X线钡餐检查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无多大帮助。依据国外资料,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者X线检查显示有胃黏膜炎症者仅20%~25%,虽然过去多数放射学者认为,胃紧张度的障碍、蠕动的改变及空腹胃内的胃液,可作为诊断胃炎的依据,但近年胃镜检查发现,这种现象系胃动力异常而并非胃炎所致。
小儿肺炎要做什么检查
小儿患肺炎后,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常做三大检查以帮助诊断:
1、血常规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这其中包括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白细胞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武器,当体内有病原体侵入时,白细胞即可起吞噬、消灭病原体的作用。故从白细胞总数、分类和形态的改变可以大致估计出感染的性质、机体反应状态及预后。细菌性肺炎患儿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一般可达(15-30)×109/L,中性粒细胞在60% ~90%;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多为正常或低下。
2、X线检查
医学上常用x线检查作为辅助检查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有透视和摄片两种。透视较经济、方便,并可随意变动受检部位作多方面的观察,但不能留下客观的记录,也不易分辨细节。
摄片能使受检部位结构清晰地显示于x线片上,并可作为客观记录长期保存,以便在需要时随时加以研究或在复查时作比较。必要时还可作x线特殊检查,如断层摄影、记波摄影以及造影检查等。选择何种x线检查方法,必须根据受检查的具体情况,从解决疾病的要求和临床需要而定。x线检查仅是临床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X线胸片可直接反映患儿肺部病变情况,是诊断肺炎的重要依据,并且可通过X线所示,区别是何种类型肺炎。如支气管肺炎,多表现为非特异性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大叶肺炎为大片阴影均匀而致密,占全肺叶或一个节段。
3、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通过痰培养,可检查出致病菌的种类,从而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用药敏实验进行药物敏感度的测定,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在支原体肺炎流行期,要做冷凝集试验,以诊断是否支原体感染。冷凝集试验主要用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辅助诊断。
5岁半的孩子能不能做胃镜
你的孩子是可以做胃镜的,小儿胃镜的检查过程与成人相似,但由于小儿胃镜的管径比成人胃镜细很多,故在插管过程中,小儿的不适反应要比成人轻,且患儿年龄越小,不适反应越轻。建议早检查早治疗。
孩子腹痛伴消瘦当心患上小儿胃炎
小儿慢性胃炎不少见
很多人认为胃炎是成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据资料显示,小儿胃炎已呈高发趋势,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并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北京儿童医院曾为反复腹痛4周以上的617名儿童进行胃镜检查,结果发现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占42.3%。
小儿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反复腹痛,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阵发性痉挛性腹痛,可发生在餐前或餐后,也可发生在夜间或者毫无规律,可能伴有呕吐、腹胀、消瘦、贫血等现象,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
遗憾的是,大部分家长对小儿胃病都缺乏认识。不少孩子诉说上腹部或脐周反复疼痛已很长时间,每次疼痛时间短的数分钟,长的数十分钟。很多孩子还出现了食欲下降、食量减少、腹胀、恶心、泛酸等症状,面色变黄、消瘦,上课没有精神。可是家长们大都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医生对小儿胃炎也认识不够,常将其误诊为蛔虫症或肠痉挛。直至孩子出现咳血、便血才住院检查,往往已发展为严重的肠胃疾病。
“杀手”潜伏在孩子身边
贪食冷饮 孩子大都喜欢喝冷饮,而过量喝冷饮可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和黏膜层变薄,从而使其防卫能力下降。
过多吃零食 很多孩子饭前大吃零食,等吃正餐时没胃口,过了用餐时间又饿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胃炎的发生。
饮食不规律和精神压力 大 孩子学习紧张或贪玩,都会造成胃部神经性缺血和消化不良,有碍胃部健康。有些孩子因为课程紧张或贪玩,常常不能按时定量吃饭,然后一有时间就暴饮暴食,容易损坏胃健康。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一半儿童的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而该菌的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家庭成员在生活上密切接触就有可能造成该菌的交叉感染。像大人嚼食喂孩子;一家人吃饭,你一筷子他一勺往宝宝碗里添菜;一瓶饮料,大人对嘴喝完,孩子喝……如此种种,幽门螺杆菌就可以借着唾液,找到新的主人。
胃镜是最准确的
一种诊断方法
家长应纠正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要以奶油蛋糕、冷饮、零食等替代正餐。平常要让孩子的胃得到很好的休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每餐不要吃得过饱,更不要“填鸭式”地强迫孩子进食,以减轻孩子胃肠负担。
防范幽门螺杆菌感染,需从改变不良的饮食方式做起,提倡家庭以分餐或是使用公筷的方式预防。
此外,避免情绪紧张、劳累等,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保证睡眠,也是预防儿童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若发现孩子有原因不明的腹痛,同时有消瘦和上腹部压痛,应想到是否患了胃炎,一定要及早就医。诊断小儿胃炎,胃镜是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可以清楚地看到胃中的病理改变。尿素呼气试验则是利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活性的诊断手段,目前是为小儿诊断幽门螺杆菌最好的方法。
小儿胃炎的食疗
1、白芍石斛瘦肉汤
用料:猪瘦肉200克,白芍10克,石斛10克,猴头菇1个、胡萝卜1个。
制法:瘦猪肉、胡萝卜切块,白芍、石斛、猴头菇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1~2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益胃养阴止痛。适用于烦躁、消瘦、食欲不佳、便秘的患儿,此方适合治疗小儿胃炎。
2、鲫鱼汤
用料:鲫鱼2条,草豆蔻3克,陈皮3克,薏米60克,生姜2片。
制法:将草豆蔻捣烂,放入洗净的鱼腹内,将鱼与陈皮、薏米、生姜一齐放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
功效:化湿醒脾。适用于上腹疼痛、消瘦、食欲不佳、舌苔腻的小儿胃炎患儿。
3、猪肚胡椒汤
用料:猪肚1只,胡椒9~15克。
制法:将猪肚洗净,胡椒粉碎后放入猪肚内,用线扎紧猪肚口,加清水适量,武火煎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温胃散寒。适用于胃部隐痛、手足不温的小儿胃炎患儿。
小儿肺炎要做三项检查
血常规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这其中包括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白细胞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武器,当体内有病原体侵入时,白细胞即可起吞噬、消灭病原体的作用。故从白细胞总数、分类和形态的改变可以大致估计出感染的性质、机体反应状态及预后。细菌性肺炎患儿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一般可达(15-30)×109/L,中性粒细胞在60%~90%;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多为正常或低下。
X线检查
医学上常用x线检查作为辅助检查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有透视和摄片两种。透视较经济、方便,并可随意变动受检部位作多方面的观察,但不能留下客观的记录,也不易分辨细节。
摄片能使受检部位结构清晰地显示于x线片上,并可作为客观记录长期保存,以便在需要时随时加以研究或在复查时作比较。必要时还可作x线特殊检查,如断层摄影、记波摄影以及造影检查等。选择何种x线检查方法,必须根据受检查的具体情况,从解决疾病的要求和临床需要而定。x线检查仅是临床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X线胸片可直接反映患儿肺部病变情况,是诊断肺炎的重要依据,并且可通过X线所示,区别是何种类型肺炎。如支气管肺炎,多表现为非特异性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大叶肺炎为大片阴影均匀而致密,占全肺叶或一个节段。
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通过痰培养,可检查出致病菌的种类,从而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用药敏实验进行药物敏感度的测定,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
诱发小儿胃炎的病因
1、贪食冷饮
大多数孩子都嗜食冷饮,甚至有的孩子把冷饮当正餐。还有些孩子,不但夏天吃,就连秋冬天也吃。过量冷饮可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和黏膜层变薄,从而使其防卫能力下降,导致水肿和糜烂,形成慢性胃炎。
2、零食太滥
孩子饭前大吃零食,等吃正餐时没胃口,过了用餐时间又饿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胃病。再者,无论冷饮还是零食,一般都有添加剂,添加剂会干扰消化功能。
3、进食不定
有的孩子写作业或者玩游戏机,一入迷就忘了吃饭。坐久了,胃部血流减慢,影响消化。孩子学习紧张或贪玩,都会造成胃部神经性缺血和消化不良,有碍胃部健康。
4、家长传染
大人有胃病,而且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病,就可以通过“亲密接触”传染给宝宝,使宝宝小小年纪也染上胃病。例如,大人嚼食喂孩子;一家人吃饭,你一筷子他一勺,往宝宝碗里添菜;一瓶饮料,大人对嘴喝完,孩子接着喝。如此种种,幽门螺杆菌就可以借着唾液,找到新的主人。
5、卫生习惯不好
如不刷牙、饭前便后不洗手、不剪指甲,食物易被细菌感染,若感染幽门螺杆菌,就可导致胃窦炎。
6、挑食或偏食
小儿长期挑食,易引起多种维生素、必需矿物质等营养素缺乏,从而会影响胃窦的正常功能,日久也可导致胃窦炎。
7、用药不当
有些小孩因病经常服用消炎痛、激素、阿司匹林和抗生素等对胃有刺 激作用的药物,易损伤胃粘膜,诱发胃窦炎。
8、遗传因素
有的父母患胃病,其子女胃窦炎的发生率比没胃病家族史的小儿高, 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小儿胃炎如何预防
1、对孩子的用药应慎用、忌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此类药物长期滥用会使胃粘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2、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感染。
3、避免给孩子使用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小儿肺炎应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白细胞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武器,当体内有病原体侵入时,白细胞即可起吞噬、消灭病原体的作用。故从白细胞总数、分类和形态的改变可以大致估计出感染的性质、机体反应状态及预后。细菌性肺炎患儿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一般可达(15~30)×109/l,中性粒细胞在60% ~90%;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多为正常或低下。
(2)x线检查x线胸片可直接反映患儿肺部病变情况,是诊断肺炎的重要依据,并且可通过x线所示,区别是何种类型肺炎。如支气管肺炎,多表现为非特异性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大叶肺炎为大片阴影均匀而致密,占全肺叶或一个节段。
(3)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可检查出致病菌的种类,从而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在支原体肺炎流行期,要做冷凝集试验,以诊断是否支原体感染。
肠胃炎做哪些检查
通常仅根据症状即可作出肠胃炎的诊断,但其原因却常常不易弄清楚。有时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或一起工作的同事在近期有过类似的症状;病人曾进食未煮熟、变质或污染的食品,如从冰箱取出后放置过久的蛋黄酱,或进食过生的海产食品;近期曾外出旅游,尤其是去过国外旅游,这些都可为诊断病因提供线索。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应取其粪便标本作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对呕吐物、所进食物或血液的检查也有助于病因诊断。如果胃肠炎症状持续几天以上,应该用结肠镜检查大肠,以了解病人是否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或阿米巴痢疾。
胃炎做哪些检查
急性胃炎常在数天内恢复,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经过数月或数年病变也可完全恢复。如果治疗不及时,急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性胃炎,严重病例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慢性胃炎可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长期可导致营养不良。糜烂性胃炎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消化性溃疡或穿孔,极少数的慢性胃炎会变癌,其中,巨大肥厚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有一定的关系。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是胃癌前的病变,癌变率较高。
胃炎从病的急慢来看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有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等。慢性胃炎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其他的还有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这种分类和急性慢性没有关系。急性胃炎的总体特征是发病急骤、迅速,无明显性的征兆。慢性胃炎的特征是发病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合并其他并发症。
小儿胃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急性小儿胃炎发病较急,往往由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引起。化学物质有药物,如水杨酸纳、糖皮质激素、某些抗生素等;物理因素如进食过冷、过热和过于粗糙的食物,损伤胃黏膜引起炎症。此外,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小儿胃炎。急性胃炎表现为腹部不适、恶心或食欲减低。若治疗不彻底,可因饮食不当症状反复出现,就会转变为慢性炎症。
研究发现,慢性小儿胃炎与免疫、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激素调节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急性胃炎若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胃黏膜长期受刺激,如进食过急,无规律、无约束地饮食,喜食过热、过冷、粗糙、辛辣的食物,常服用阿司匹林、氯化钾等药品,都有可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肿,发生胃炎。慢性小儿胃炎的主要症状是腹上区或剑突下不适、隐痛,甚至有疲乏、精神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可影响生长发育。
小儿胃炎的发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很不利,对孩子的消化和营养吸收都有很大的阻碍,可能导致孩子营养的缺乏。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都是有很大妨碍,这些都是家长应该注意的
尿道炎做检查需要多少钱
治疗地域不同:一个地方的经济和消费水平,是会影响到医院的治疗费用的,同一地区的治疗费用虽然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正规医院治疗的费用都是有规定的,价格十分公道,应该尽量优先选择。
选择医院不同:有些患者在一些小的诊所或者一般性的综合医院就诊,不能经过系统的检查,不明确病因,就盲目治疗,致使病情容易反反复复,患者就得花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去治疗。
医保报销不同:不能刷医保的,费用稍微贵一些;能刷医保的,负担要轻许多,这个是常理。一般的三甲医院都是医保定点医院,收费价格由市物价局、市卫生局等机构制定并严格监督;医院大厅设立价格公示,从挂号、检查到治疗的各项都会公示在患者缴费单上,将价格明细透明化,使每位患者都能清清楚楚看病,明明白白消费。
个人情况不同:有的人发病原因不是太复杂,发病时间也较短,并且积极配合治疗,疗程较短,康复较快,治疗所需要的费用就少很多;有些患者发病时间长,原因也比较复杂,并且不配合治疗的,有的甚至失去治疗的信心,治疗效果会受到影响,治疗时间长,效果也不是很好,就增加了费用。
一些疾病患者不经过详细检查、确定病因,就胡乱用药物或者偏方,这样不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且花钱又伤身。众多患者不知道在疾病的初期,该病症早期的治疗难度小,治疗的费用也是最低的,因此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小儿胃炎吃什么好
小儿胃炎是非常常见的胃肠疾病,多种因素可引起,会产生胃部不适,食欲降低等表现,如果急性期不及时处理会变成慢性,影响生长发育,危害身体健康,出现贫血、营养不良、智力发育不全等疾病。因此可以在饮食上进行调节,比如多吃些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食物,鱼、肉、绿叶蔬菜、水果、牛奶、豆浆等可以适当选择,同时要注意菜肴的色香味俱全,才能让孩子更有食欲,更想吃饭。
注重软、烂、消化:食用的主食、蔬菜及鱼肉等荤菜,特别是豆类、花生米等硬果类都要煮透、烧熟使之软烂,便于消化吸收,少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要求食物要精工细作,富含营养。
保持新鲜、清淡:各种食物均应新鲜,不宜存放过久食用。吃新鲜而含纤维少的蔬菜及水果,如冬瓜、黄瓜、番茄、土豆、菠菜叶、小白菜、苹果、梨、香蕉、橘子等。吃清淡少油的膳食。清淡膳食既易于消化吸收,又利于胃病的康复。
一般来说小儿胃炎跟孩子饮食有关,因此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监督孩子不要吃生冷的没洗干净的食物,不要让孩子只吃零食不吃正餐,或者喂的过饱,加重胃肠负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胃肠消化。有小儿胃炎的症状应该及时发现,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治。
小儿肺炎应做哪些检查
小儿患肺炎后,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常做的检查有下面几项:
(1)血常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白细胞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武器,当体内有病原体侵入时,白细胞即可起吞噬、消灭病原体的作用。故从白细胞总数、分类和形态的改变可以大致估计出感染的性质、机体反应状态及预后。细菌性肺炎患儿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一般可达(15~30)×109/l,中性粒细胞在60% ~90%;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多为正常或低下。
(2)x线检查x线胸片可直接反映患儿肺部病变情况,是诊断肺炎的重要依据,并且可通过x线所示,区别是何种类型肺炎。如支气管肺炎,多表现为非特异性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大叶肺炎为大片阴影均匀而致密,占全肺叶或一个节段。
(3)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可检查出致病菌的种类,从而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在支原体肺炎流行期,要做冷凝集试验,以诊断是否支原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