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肠道病毒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肠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轻重差别甚大。同型病毒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候群,而不同型的病毒又可引起相似的临床表现。
(一)呼吸道感染 埃可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的很多型均可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常见,也可引起婴儿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肠道病毒68型可引起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二)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由柯萨奇A群及B群病毒引起,埃可病毒引起较少。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但以夏秋季多见。传染性很强。潜伏期平均4天左右,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充血、咽部有散在灰白色丘疱疹,直径1~2mm,四周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黄色溃疡,多见于扁桃体、软腭和悬雍垂。一般4~6日后自愈。
(三)出疹性疾病 又称流行性皮疹病(epidemic ixanthemata),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均可引起。多见于婴儿及儿童,成人较少见。潜伏期3~6天。出疹前多有上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咽痛等。皮疹于发热或热退时出现,呈多形性,有斑丘疹、斑疹、猩红热样皮疹、风疹样皮疹、疱疹及荨麻疹样等。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存在或分批出现。可伴有全身或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四)手足口病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5、9、10、16型引起,尤以A16多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或散发。初起低热、厌食、口痛等。口腔粘膜出现小疱疹,后破溃形成溃疡。多分布于后舌、颊及硬腭,亦可见于齿龈、扁桃体及咽部。多同时在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偶见于躯干、大腿及臀部。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较水痘皮疹为小,2~3日内吸收,不留痂。预后良好,但可复发。有时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
(五)脑膜炎、脑炎及瘫痪性疾病 柯萨奇病毒A群、B群和埃可病毒的许多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可引起此类疾病。
有效预防肠道病毒感染
重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体格锻炼,均有助于防止本病的流行,对接触患者的婴幼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3~6ml或胎盘球蛋白6~9ml以预防感染,也有广泛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使产生肠道干扰作用而控制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的流行,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由于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型别甚多,故制备型特异的疫苗有一定困难,目前尚不能普遍应用,近年来不少人主张对一些与大流行有关的型别,如经常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流行的柯萨奇A7型病毒和埃可9型病毒,和经常引起严重心肌炎的柯萨奇B组2,3,4,5型病毒等,应积极制备减毒活疫苗。
胃肠道感染的简介
病原体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库克萨基病毒和在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的孤儿病毒(ECHO病毒)。1970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这些病毒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在上述已命名的3种肠道病毒的67个型别以后发现的肠道病毒,都按肠道病毒序数编号命名,即68﹑69﹑70﹑71﹑72型肠道病毒等。
肠道病毒颗粒为20、24、30纳米的直径,含脂质、核心的单链核糖核酸、乙醚等脂类溶剂的抗性、酸及各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洗涤剂都具有耐药性。大多数病毒在细胞培养中产生细胞损伤。
肠道病毒通常寄生于肠道,仅于少数情况,进入血流或神经组织。正常的病毒携带者不多见,隐性感染甚为普遍,人受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也是少数。
流行情况
1969~1973年,70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世界很多地区发生,首先在非洲加纳开始,以后波及非洲其它地区。1970年在东南亚﹑印度﹑日本﹑新加坡等地多次发生大流行,涉及百万人,1971年在欧洲的南斯拉夫和法国等地有几次小暴发流行。
在1981,再次在亚洲和非洲,并蔓延到加勒比,南美国,美国中部和美国,迈阿密和其他地方。在1980年代,中国也发生了几次。
手足口病疫苗多长时间打一次 打了手足口病疫苗就不会得手足口病吗
还会得手足口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肠道病毒71型等多达20多种。目前生产的疫苗只能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对于因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能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症状较为相似,很多妈妈都会把它们混淆。现在支招给妈妈们,让妈妈们更易辨别,以下是两者的区别:
区别1:病原体不同
两者均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但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而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16型病毒和71型肠道病毒。
区别2:疱疹位置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只有口腔内有疱疹,如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而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手、足、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都可出现疱疹,且手足口病部分患儿口腔没有疱疹,仅手足出现皮疹。
区别3:严重程度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极少出现重症患儿,而手足口病部分患儿会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重症,严重时个别患儿甚至会死亡。
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标准 新冠14天潜伏期过了就安全了吗
正常情况下来说是安全了,但极少数情况下也有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一般情况下来说,新冠病毒的潜伏期是14天左右,如果患者隔离14天,未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此时临床上是可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是安全的。但不排除极少数情况下也有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乏力,有时也会出现咽痛、咳嗽或者胃肠道的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新冠病毒筛查流行病学史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必须有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接触史,出现上述症状时考虑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需要进行积极的就医,就医后需要完善相关检查,确诊是否为进行冠状病毒的感染。如果患者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需要进行隔离的治疗,专门医院的治疗。
肠道病毒感染表现症状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性感染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最常见,约50%不出现临床症状,为无症状性感染。
2.非特异性热病
发热是肠道病毒感染最常见的表现。常常突然起病,无前驱症状,幼小婴儿伴不适,年长儿肠道病毒性疾病的症状可有头痛、肌痛。体温波动在38. 5~40℃之间,持续3天,有些病儿发热l天,体温正常2~3天后又升高,持续2~4天。常伴咽部不适,可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及肌痛。体格检查除结膜充血、咽充血和颈淋巴结大外无特殊。病程约3~4天。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3.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16是其主要病原。表现为粘膜疱疹,手较足多见,为柔软的小泡,大小约3~7mm,多见于背侧皮肤、手掌、脚底。在口腔中可破溃形成溃疡,舌和颊粘膜易累及。皮疹约一周消失。
近年研究发现肠道病毒71亦可引起手、足、口病,但较柯萨奇病毒所致者严重,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脐炎及瘫痪等。
4.疱疹性咽峡炎
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性疾病的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检查发现咽部充血,于咽弓、腭垂和软腭上可见效个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疱疹亦可发生于口腔其他部位。病程约1~2周。
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0,儿童较少见,多发生在20~50岁成人。突然起病,伴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肠道病毒性疾病的症状可伴短暂点状角膜炎和耳前淋巴结大,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见粘液脓性分泌物。全身症状少见。
6.呼吸道表现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常引起咽炎、扁桃体炎、鼻咽炎等上呼吸道症状。多种肠道病毒可致腮腺炎、喉炎、支气管炎、感染性哮喘和肺炎。
胸膜痛(Bornholm's disease)柯萨奇病毒B3、B5和埃可病毒1和6型感染所致。突起发热,胸部和上腹部剧烈疼痛,病人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呈休克样。疼痛为痉挛性,持续15~30分钟,期间呼吸浅快。听诊可闻及胸膜磨擦音,并随疼痛的周期而出现和消失。肠道病毒性疾病的表现如疼痛局限在腹部,易与肠绞痛、肠梗阻、阑尾炎和腹膜炎相混。发热和疼痛通常持续1~2天,少数病例几天后可再发。并发症少见。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血中多形核粒细胞增多,血沉可正常或显著增高。
7.胃肠道表现
约7%~30%肠道病毒感染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腹部不适及腹痛较常见。
8.神经系统表现
多型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炎,预后良好。亦可致瘫痪、格林-巴利综合征、小脑共济失调、外周神经炎等。
9.心包炎和心肌炎
27种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已被证实可导致心脏病变。柯萨奇病毒B5和埃可病毒6型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严重者可致死亡,否则恢复完全,偶见缩窄性心包炎等后遗症。
此外还可引起睾丸炎和附睾炎、肌炎、关节炎等。
10.新生儿感染
由于围生期母亲传播,亦可由新生儿室流行所致。肠道病毒性疾病的症状可见发热、喂养困难、呼吸窘迫,苍白和嗜睡。可出现心脏扩大、肝大和心电图改变。预后不良。
如何降低被肠道病毒感染几率
据安徽省卫生厅的最新通报,目前阜阳共报告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1520例,其中痊愈585例,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20例,仍在住院治疗412例,其中重症者26例。
肠道病毒感染顾名思义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的71个血清型等,肠道病毒71型为新型肠道病毒的一个血清型,是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等的常见病原体。
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少数病情较重,甚至会引起死亡。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后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多数患儿突然起病,约半数患儿于发病前1天—2天或发病同时出现发热症状,多在38摄氏度左右。在患儿手、足、口腔黏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往往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暴发性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天-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被患儿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源,可经口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感染。
安徽省卫生厅有关专家说,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被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安徽省卫生厅有关专家说,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如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学校学生,还应及早告诉班级老师。孩子未彻底治好前,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学校上学,防止传染给别的儿童。
手足口病疫苗的副作用 为什么手足口病疫苗只对EV71型有效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而手足口病疫苗属于灭活型疫苗,这类型的疫苗一般免疫途径单一,只能针对某一种病毒进行免疫。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但能够引起重疾的主要是EV 71型,对于其他类型的肠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多是病症轻微,患者多半在1周之内可自愈,不用过于担心其危害,而EV71型肠胃病毒有可能会让患者出现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的几率比较高,因此需要做好及时预防,才会尽早研发出预防EV71型肠胃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好发年龄阶段
手足口病是因为感受了。肠道柯萨奇病毒A组、B组及新型肠道病毒七十一型引起的一种急性发展性传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 在夏秋季节多见,一般好发于学龄儿童。
在三岁以下的儿童,儿童发病率是最高的,因为在三岁以下,他的抵抗力是偏弱的,然后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进行了传播,三岁以下的小孩子发病是最高的。
为什么手足口病疫苗只对EV71型有效
1、因为手足口病疫苗是灭活型疫苗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而手足口病疫苗属于灭活型疫苗,这类型的疫苗一般免疫途径单一,只能针对某一种病毒进行免疫。
2、EV71型引起重症和死亡的几率高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但能够引起重疾的主要是EV 71型,对于其他类型的肠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多是病症轻微,患者多半在1周之内可自愈,不用过于担心其危害,而EV71型肠胃病毒有可能会让患者出现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的几率比较高,因此需要做好及时预防,才会尽早研发出预防EV71型肠胃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妇科病毒感染症状
(1)小腹痛:这主要是由于炎症的存在,比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等疾病;
(2)腰酸冷:生殖感染发生后,会造成病人的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如果侵犯到盆腔,会有神经反射的出现,造成腰酸痛、酸冷。中药治疗常用到金樱根,可以活血、收敛,专门治损伤或腰膝酸软;
(3)发热:疾病加重后,会加剧下腹疼痛,严重者还会出现发热,体温增加的症状;
(4)外阴瘙痒:除生殖感染外,药物过敏、化学品刺激、不良卫生习惯、皮肤病等都可能引起外阴瘙痒。
儿童肠道病毒感染后会出现肠道症状吗
儿童肠道病毒感染可能后会出现肠道症状。70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71型肠道病毒主要引起手足口病,72型肠道病毒可引起甲型肝炎。肠道病毒通常寄生于肠道,感染者的咽部和肠中有病毒存在。粪-口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如果感染后并不是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肠道症状,而是相应的临床症状。例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EV70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EV72引起甲型肝炎。
如何预防肠道病毒感染
详细介绍肠道病毒所致各系统感染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1.重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2.加强体格锻炼,均有助于防止本病的流行;
3.对接触患者的婴幼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3~6ml或胎盘球蛋白6~9ml以预防感染;
4.广泛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使产生肠道干扰作用而控制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的流行,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预防措施;
5.值得进一步研究,由于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型别甚多,故制备型特异的疫苗有一定困难,目前尚不能普遍应用;
6.近年来不少人主张对一些与大流行有关的型别,(如经常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流行的柯萨奇A7型病毒和埃可9型病毒)和(经常引起严重心肌炎的柯萨奇B组2,3,4,5型病毒等);
7.应积极制备减毒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