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小孩肚子有蛔虫
如何判断小孩肚子有蛔虫
1.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2.孩子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3.在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虫斑”。4.无明显原因,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5.孩子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6.孩子吃得多且好饥饿,爱吃零食,吃得多也总胖不起来。如果家长发现小儿有上述异常表现时,就应怀疑孩子肚里有虫,去医院检查粪便内有无虫卵即可确诊、若有虫卵就应该进行驱虫治疗了。
小孩肚子有蛔虫怎么办 驱虫治疗
家长怀疑孩子感染蛔虫时,最好是到医院检查下大便常规,确诊有没有蛔虫卵。再根据检查结果服用驱虫药。一般服药时间最好选在临睡前,可减轻副作用。
经过治疗,经3~4个月后检查粪便无虫卵即为治愈。愈后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蛔虫病
1、如何从孩子的表现中判别
揉腹部:当孩子经常出现上腹部、肚脐周围腹痛时,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家长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感觉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不会腹肌紧张,而孩子自己也很喜欢按揉肚子,肚子疼时揉一下就不疼了,那么可基本判断孩子肚子里有蛔虫了。
2、到医院做个简单的虫卵检测
最准确的方法,是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做虫卵检测。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有磨牙、脸上长白斑情况,就跟蛔虫病联系到一起,盲目买驱虫药给孩子吃,这是不可取的。当怀疑孩子是否患有蛔虫病时,家长应带孩子去医院化验一下大便来确诊。
小孩肚子有蛔虫常见的征象和应做的检查
小孩肚子有蛔虫病常见的征象:1.儿童大便不正常,时有腹泻。2.有不明原因的经常性脐周围疼痛。3.多食易饥,喜吃零食,患儿常发育不良。4.时有不明原因的气喘、发热及皮肤上起“风疙瘩”。5.夜间睡眠易惊醒,常有磨牙、流口水现象。应做的检查:1.病原学检查粪便涂片法或盐水浮聚法可较容易查到虫卵。近年来常用改良加藤法。该法虫卵检出率较高。B超和逆行胰胆管造影有助于异味蛔虫症的诊断。2.血常规幼虫移行时引起的异味蛔虫症及并发感染时血液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出现乏力。咳嗽或哮喘样发作。肺部炎症进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厌食。腹痛。体重下降等。应注意患蛔虫病的可能性。粪便检查发现蛔虫卵。胃肠钡餐透视发现蛔虫阴影。或有粪便排出或吐出蛔虫史者。均可明确蛔虫病的诊断。在出现绞痛。胆管炎。胰腺炎时应豪华蛔虫异位症的可能性。并通过B超。逆行胰胆管造影进行诊断。蛔虫性肠梗阻以儿童为多见。腹部的条索状肿块。结合放射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由于蛔虫产卵量大。采用直接涂片法。查一张涂片的检出率为80%左右。查3张涂片可达95%。对直接涂片阴性者。也可采用沉淀集卵法或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效果更好。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蛔虫病
怀疑孩子得了蛔虫病,家长们可能听过很多说法,比如,容易饥饿或偏食、食欲不振、磨牙、脸上长白斑、消瘦等。其实,这些都不是孩子患上蛔虫病的特异性特征,因为这些情况其他疾病也会出现。
1、如何从孩子的表现中判别
揉腹部:当孩子经常出现上腹部、肚脐周围腹痛时,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家长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感觉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不会腹肌紧张,而孩子自己也很喜欢按揉肚子,肚子疼时揉一下就不疼了,那么可基本判断孩子肚子里有蛔虫了。
2、到医院做个简单的虫卵检测
最准确的方法,是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做虫卵检测。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有磨牙、脸上长白斑情况,就跟蛔虫病联系到一起,盲目买驱虫药给孩子吃,这是不可取的。当怀疑孩子是否患有蛔虫病时,家长应带孩子去医院化验一下大便来确诊。
小儿蛔虫病症状教你判断孩子是否有蛔虫病
关于哪些表现是宝宝染上蛔虫病的特征,妈妈们可能听说过很多说法,比如磨牙、脸上长白斑等等。事实上,这些都不是患上蛔虫病的特异性特征。
怀疑宝宝得了蛔虫病,不少家长会从宝宝的面色、是否磨牙等方面来找依据。不过,尽管有蛔虫病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磨牙、脸上长白斑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其他疾病也会出现,并不足以判断孩子是患了蛔虫病。
判断孩子是否得了蛔虫病,在医院做个简单的虫卵检测就可以。如果家长想要在家判断的话,其实很简单的一招就可以做到。
如果孩子出现肚子疼的情况,且多是上腹部和肚脐周围疼,可以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没有腹肌紧张等情况,而且孩子很喜欢按压肚子,且揉一下就不疼了的话,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孩子肚子里是有蛔虫了。
孩子肚子里有蛔虫的腹痛和其他情况下的肚子疼特点是不一样的:喜按、发作时间不固定且容易反复,因此家长很容易判断。
小孩肚子有蛔虫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因为小孩常常把没洗过的手指或手、不够清洁的东西放进嘴里或嘴边,所以发生肠道寄生虫症的概率远大于成人。以下方法可以治疗小孩肚子里的蛔虫:
1、合理选择药物
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很多,疗效很高,而副作用很少,如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四咪唑等,患蛔虫病的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这类药物治疗。
由于蛔虫在人体内寄生存活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所以如果能避免再感染,大约一年蛔虫病可“自愈”。
2、驱除蛔虫二法
取石榴树皮15克,洗净入锅,加水500克,煎浓汁约半碗,清晨空腹服用,除蛔虫有特效。
食醋2汤匙,6小时服1次,连服2日,可驱蛔虫。
3、预防
(1)培养儿童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生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不喝生水,饭前便后勤洗手,不随地大小便,家长要给儿童修彻底洗晒衣服和被褥。
(2)儿童的指甲缝中很容易藏有蛔虫卵。家长要经常给儿童修剪指甲,教育他们不咬指甲,不吮手指,以免造成感染。
(3)消灭苍蝇、蟑螂等,不让儿童吃被它们爬过的食物。这些昆虫会把蛔虫卵、细菌等带到食物表面,从而传播消化道疾病。
(4)积极发现、治疗蛔虫病,控制传染源。特别是在幼儿园,可以采取集体服用驱虫药物来进行普遍治疗,预防儿童互相传染。另外,蛔虫病的重复感染率极高,家长要预防孩子重复感染。
经过治疗,经3~4个月后检查粪便无虫卵即为治愈。愈后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
小孩肚子有蛔虫怎么办 大蒜驱虫
大蒜味辛辣,有刺激性气味,可行气消积,杀虫解毒,对小孩蛔虫病有治疗作用。
具体做法是:大蒜适量,菜油少许。将蒜去外皮捣烂,加菜油少许拦匀,临睡前涂拭肛门周围,连用7天。有驱虫功效。
小孩肚子有蛔虫有什么症状 脐周疼痛
小孩肚子有蛔虫的主要症状是脐周出现阵发性疼痛,一般用手揉后,疼痛会缓解。这是因为寄生在肠道里刺激肠粘膜,促使肠蠕动,导致出现脐孔周围腹部隐痛或阵痛。
宝宝有没有蛔虫的判断妙招
蛔虫病多从口入
刘兆秋介绍,此前人们卫生意识较薄,因此儿童感染蛔虫病的情况较为常见。不过,家长注意宝宝的卫生习惯并不意味着宝宝就会与蛔虫病完全隔绝。
她介绍,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小儿肠道寄生虫病。环境被蛔虫卵污染,是婴幼儿感染的主要来源。蛔虫卵主要通过手和食物进入人体内。宝宝喜欢用手抓食物吃,喜欢吮指头,还喜欢把一些不洁的玩具放入口中;尤其是宝宝的指甲缝中很易藏有蛔虫卵,极易造成感染。
蛔虫独具的特点让其很容易被宝宝接触到。据介绍,蛔虫虫卵每天排出很多,因此包括食物、水甚至尘土等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容易被感染到蛔虫。如果宝宝没有及时洗手或者洗得不是很干净的话,很容易病从口入,感染蛔虫病。
刘兆秋表示,并不是蛔虫卵到了宝宝肚子里就一定会感染蛔虫病,有部分虫卵会在胃酸中被杀掉,如果还有存活的话,在宝宝肚子里活动的话就会诱发宝宝腹痛。如果虫子不活动的话,很多人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肚子里长了蛔虫。
腹痛特点可断是否患病
关于哪些表现是宝宝染上蛔虫病的特征,妈妈们可能听说过很多说法,比如磨牙、脸上长白斑等等。事实上,刘兆秋指出,这些都不是患上蛔虫病的特异性特征。
怀疑宝宝得了蛔虫病,不少家长会从宝宝的面色、是否磨牙等方面来找依据。不过,刘兆秋表示,尽管有蛔虫病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磨牙、脸上长白斑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其他疾病也会出现,并不足以判断孩子是患了蛔虫病。
刘兆秋表示,判断孩子是否得了蛔虫病,在医院做个简单的虫卵检测就可以。如果家长想要在家判断的话,其实很简单的一招就可以做到。
如果孩子出现肚子疼的情况,且多是上腹部和肚脐周围疼,刘兆秋表示,可以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没有腹肌紧张等情况,而且孩子很喜欢按压肚子,且揉一下就不疼了的话,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孩子肚子里是有蛔虫了。
刘兆秋表示,孩子肚子里有蛔虫的腹痛和其他情况下的肚子疼特点是不一样的:喜按、发作时间不固定且容易反复,因此家长很容易判断。
谨防病从口入是关键
刘兆秋表示,最容易感染蛔虫病的是5—9岁和10—14岁两个年龄段的儿童。这是由于小孩卫生习惯较差,比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瓜果蔬菜等,都是导致蛔虫感染的主要原因。蛔虫卵往往经过污染的食物、污染的双手、污染的水源造成感染。所以,预防初次感染、重复感染都很重要。
刘兆秋强调,家长平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儿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生食瓜果要洗烫或削皮,不吃生菜。在托幼机构及小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孩子按时进行常规驱虫治疗,以消灭传染源。
此外,如果发现宝宝肚子里有蛔虫最好及时驱虫。因为蛔虫的成虫可在人的肠道,生活1—2年。几条或十几条蛔虫在肠道内(严重者可达数百条、上千条)掠夺宿主营养的同时,还分泌酶的抑制剂,影响宿主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这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是很有害的。
小孩肚子有蛔虫最佳预防方法
蛔虫寄生于小肠内,乳白色,形似蚯蚓,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因食用被蛔虫卵污染的饮水、食物而经口感染。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荨麻疹、上腹部及脐周反复发作性疼痛,有时腹泻,睡眠时磨牙。巩膜血管末端可见蓝色小点,面部有斑片状色素变浅等,如蛔虫误人胆道则可致胆道蛔虫症。本病的治疗主要为服用驱虫药。蛔虫病的预防主要为加强粪便无害化管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本病属于中医虫证中的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蛔虫喜温,性动好窜,善于钻孔,在腹中乱窜易变生他证,如蛔厥、肠痈、呕吐、吐蛔等。本病临床表现常见为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甚则吐虫、便虫、腹中虫瘕。严重者表现为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睡中蚧齿流涎等。治宜安蛔驱蛔,健运脾胃。若蛔虫钻入胆道,致肝气郁闭,胆气不行,脘腹剧痛,而形成虫厥,症见突然发作的胃脘及右胁部剧痛,痛引背心及右肩,痛剧时弯腰屈膝,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并常有蛔虫吐出。痛休则如常人。腹部切诊时,腹皮柔软,脘腹及右胁部有压痛。治宜安蛔定痛,驱除蛔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