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早产儿成年后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早产儿成年后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据报道,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较轻,成年后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研究称,早产儿在成年后发生胰岛素抵抗并发展为糖尿病的概率是普通婴儿的4倍。但是他们成年后的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相同。

实验监测早产儿出生后13年内的新陈代谢情况,结果表明,早产儿患代谢紊乱的风险更高。在100名出生时体重较轻的早产儿中,26%有血糖异常的症状;但在正常婴儿中只有8%。

研究人员称,实验呈现此结果是因为,早产儿最重要的肌肉形成阶段是在子宫外完成的。了解此类风险后,大家需要密切注意早产儿不同成长阶段的代谢情况。

晚餐决定你的寿命 晚餐和糖尿病

晚餐吃的不对会使人易患糖尿病。长期晚餐吃得过饱,会刺激体内的胰岛素大量的分泌,这样会加重胰岛的负担,使胰岛功能出现异常,加速老化,进而加大人体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另外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更大。

不要给糖尿病有机可乘

每天放松一刻钟

紧张的工作、生活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下,血糖水平升高。杜克大学医学心理学主任理查德·瑟维特说,紧张会促使体内细胞出现胰岛素抵抗,血液中的葡萄糖无处可去,便会出现长时间的高血糖。因此,你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比如起床后做一会儿瑜伽或冥想、散步、听听轻音乐,还要记得做任何事前深呼吸3次。

每周少开一天车

有车族要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运动。芬兰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锻炼超过4小时,或每天运动达到35分钟左右的人,即使体重没有减轻,患糖尿病的风险也能降低80%。

保证好睡眠

经常睡眠不足6小时者,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翻番。耶鲁大学副教授克莱尔·亚基说:“如果你睡眠太少,神经系统会处于紧张状态,影响调节血糖的激素。”因此,除了尽量不熬夜,还应注意睡前别喝咖啡或茶,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等。

赶紧减肥

明显超重的人体重减轻5%后,患糖尿病的概率会减少70%。也就是说,如果你体重80千克,至少需要减4千克。

饭前喝勺醋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或有胰岛素抵抗的人饭前喝约2汤匙醋再吃饭,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研究负责人卡罗尔·约翰斯顿博士说:“醋酸能灭活某些淀粉消化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事实上,醋的这种作用类似于口服降糖药阿卡波糖。

少吃快餐和红肉

明尼苏达大学对3000名18~30岁的志愿者进行了长达15年的随访,结果发现,每周吃快餐超过2次的人和平均每周吃快餐不到1次的人相比,体重增加了4.5千克。哈佛大学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通过对3700名女性调查研究发现,每周吃至少5次红肉者比少于1次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高29%。爱吃熏肉、热狗等加工肉类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香料有药效

德国一项研究发现,肉桂中的化学物能激活胰岛素受体的酶,还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长时间午睡易患糖尿病

现在,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那些中午小睡的时间长者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这说明不同持续时间的午睡会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2万7000名退休的中国男、女性。根据他们午睡的时间,从零分钟超过60分钟,将他们分成四组。

超过三分之二的参与者——大约1万8500人——定期报告其午睡情况。在考虑了混杂因素如吸烟、参与者晚间睡眠时间以及身体活动后,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午睡超过一个小时的人和不午睡着相比,其糖尿病、前驱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长时间打盹增加有关高血糖和糖尿病风险,小睡不到30分钟的人,却往往比不午睡者有较低的血糖水平;然而这一联系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这些结果对那些经常午睡的人来说可能有重要意义,” 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依莲·吕卡森研究员说道。

“进行所谓的打盹可能对某些人有用,但不应太长时间午睡,”她在评论中写道,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睡眠医学》上。

午睡文化

究者警告,研究结果不能证明糖尿病和打盹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患者疲劳,从而增长了打盹时间。

然而,在中国,正如许多其他的国家一样,午睡是广为接受的,并经常是所有年龄段的人们都会进行的。研究者说,这种习惯的广泛性说经常午睡不太可能是由于高葡萄糖水平或糖尿病引起的。

在2010年的一项调查的中国人小睡习惯的研究中,经常午睡的参与者——一个星期四到六天——患糖尿病的概率比午睡频率低者高出50%。这一结果是在控制其它风险因素、排除潜在病患以及在排除白天打瞌睡者的情况下得出的。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是“糖尿病会导致白天嗜睡,这是不太可能。因而就这增加了这种可能性出现的概率----午睡可以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多长时间的睡眠能导致罹患糖尿病?

糖尿病是患有代谢疾病的人群,因为他们的体内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去除多余的血液中的葡萄糖,或因为细胞对胰岛素产生耐药性,而引起的高血糖的症状。

先前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与要么太多或太少的夜间睡眠之间的联系。它也有可能是因为白天睡觉,扰乱了体内24小时周期生物钟的调节过程,其中包括胰岛素的释放,然而研究人员说,午睡时间短就没有这样的效果。

它也可能是小睡时间长的人,往往在晚上睡得更少,这可能导致夜间失眠,影响糖尿病风险,吕卡森说道。

孕妇营养过剩的危害 热量超标导致母婴超重

孕妇摄入过多主食,就会使热量超标,导致母亲过胖、胎儿过大。这样可能会引发孕期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症状,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分娩时也会增加难度,也有可能导致难产。此外,巨大儿成年后,容易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

第一,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不管是否有遗传背景,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因素,高龄的人一定比低龄的人容易得糖尿病。由于发病年龄的提前,以往强调45岁,现在40岁以上的人都要警惕自己有患糖尿病的可能,每年体检的时候应注意自己空腹血糖。

第二,遗传背景。凡是有糖尿病家族背景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最新的调查发现,父母为糖尿病患者,子女更容易患糖尿病,而兄弟姐妹中已经有糖尿病患者的患病风险更高。因此对糖尿病家族史的了解非常重要。除此以外,本次调查统计还发现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家族史或心肌梗死家族史者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比无家族史高,但没有糖尿病家族风险大,所以凡是有这几种疾病家族史者的后代,较易得糖尿病。

第三,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大,如果仅为四肢发达,腹部并不胖还好,因为皮下脂肪、臀部、腿部容易存脂肪酸,不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而四肢不胖,只肚子胖的,为腹型肥胖,诊断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除上述因素,已有高血压,血压高于140/90mmHg,或者空腹甘油三酯水平高,或者在妊娠期间有高血糖,或者有生8斤以上孩子的妇女均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

第四,心血管病人伴随糖尿病风险高。在前几年欧洲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心脏病的高血糖的调查,在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测定血糖,发现2/3有高血糖,其中一半已经是糖尿病,另一半是糖尿病前期,提示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是冠心病患者中伴随1/3糖尿病,1/3糖尿病前期。基于这个结果,中国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神经疾病科、脑血管疾病科也作过调查,发现了相似结果,也就是说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有2/3到达了高血糖状态,高血糖程度不同,约有一半达到糖尿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伴随率非常高。

8个小变化有助预防糖尿病

每天放松一刻钟。紧张的工作、生活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人的身体进入战斗模式,血糖水平升高,随时准备行动。”杜克大学医学心理学主任理查德·瑟维特说,这会促使体内细胞出现胰岛素抵抗,血液中的葡萄糖无处可去,便会出现长时间的高血糖。因此,你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比如起床后做一会儿瑜伽或冥想、散步、听听轻音乐,还要记得做任何事前深呼吸3次。

每周少开一天车。有车族要在生活中抢出时间来运动。芬兰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锻炼超过4小时,或每天达到35分钟左右的人,即使体重没有减轻,患糖尿病的风险也能降低80%。

保证好睡眠。经常睡眠不足6小时者,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翻番。耶鲁大学副教授克莱尔·亚基说:“如果你睡眠太少,神经系统会处于紧张状态,影响调节血糖的激素。”因此,除了尽量不熬夜,还应注意睡前别喝咖啡或茶,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等。

赶紧减点肥。明显超重的人减肥5%后,即使不锻炼,患糖尿病的几率也会减少70%。也就是说,如果你体重80公斤,至少需要减4公斤。

饭前喝勺醋。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或有胰岛素抵抗的人饭前喝约2汤匙醋再吃饭,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研究负责人卡罗尔·约翰斯顿博士说:“醋酸能灭活某些淀粉消化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事实上,醋的这种作用类似于口服降糖药阿卡波糖。

少吃快餐和红肉。明尼苏达大学对3000名18—30岁的志愿者进行了长达15年的随访。结果发现,每周吃快餐超过2次的人和平均每周吃快餐不到一次的人相比,体重增加了4.5公斤。哈佛大学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通过对3700名女性调查研究发现,每周吃至少5次红肉者比少于一次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高29%。爱吃熏肉、热狗等加工肉类的人风险更高。

香料有药效。德国一项研究发现,肉桂中的化学物能激活胰岛素受体的酶,还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身边有人陪。《糖尿病护理》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独居女性得糖尿病风险增加2.5倍。这可能和她们更容易出现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生活习惯有关。

宝宝吃糖过多会影响食欲

1、吃糖过多会影响食欲

宝宝过量吃糖,会对自己的食欲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感到饥饿时会选择吃糖来填饱肚子,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使宝宝不能从正常膳食中获得其身体发育所需的多种营养素,极易造成营养不良。

2、吃糖过多易导致龋齿

宝宝过量吃糖,又不注意口腔卫生,会导致口腔中的细菌利用糖类发酵产酸,从而腐蚀牙齿,导致龋齿的形成。

3、吃糖过多会降低抗病能力

宝宝过量吃糖,在代谢过程中会大量消耗体内的钙和硫胺素,从而导致幼儿的抗病能力降低,会容易患上一些疾病。

4、吃糖过多伤心脏

研究表明,饮食中包含大量甜饮料和甜食的孩子,成年后心脏病危险会大大增加。儿童吃糖越多,其成年后患心脏病危险越大;吃糖过多的儿童还会出现胰岛素抵抗症状,而胰岛素抵抗会导致糖尿病且增加得心脏病风险。因此,减少儿童期糖摄入量,有助于降低其成年后患上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

相关推荐

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八大好处

母乳喂养的八大好处: ① 母乳蛋白质中,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最适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需要,保证氨基酸完全代谢,不至于积累过多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② 母乳中,半光氨酸和氨基牛磺酸的成分都较高,有利于新生儿脑生长,促进智力发育。 ③ 母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易吸收,钙磷比例适宜,糖类以乳糖为主,有利于钙质吸收,总渗透压不高,不易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④ 母乳能增强新生儿抗病能力,初乳和过渡乳中含有丰富的分泌型IgA,能增强新生儿呼吸道抵抗力。母乳中溶菌素高,巨噬细胞多,可以直接灭菌。乳糖有助于乳酸杆

心脏病不能吃什么食物 熏肉和香肠

很多加工肉制品都含有亚硝酸盐,这种防腐剂会扰乱人体处理糖的能力,从而增加患糖尿病风险。更糟糕的是,加工肉制品中含有大量钠,是引发高血压的一个已知风险因素。

白天睡太多易得糖尿病

白天睡太多易得糖尿病近日,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者在欧洲糖尿病年会上介绍了一项研究成果:白天打盹时间过长可使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上升。 研究者从大型综合性数据库中遴选出10项来自多个国家的高品质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总共包括26万余名欧亚参与者。分析结果显示,白天打盹时间过长(60分钟或更长)会让糖尿病风险增加46%。相比之下,打盹时间小于60分钟则不会增加患上糖尿病风险。 这项研究成果认为,白天打盹可能是夜间睡眠障碍(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后果。打盹时间过长会导致人们进入深度慢波睡眠状态,无法完成正常的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是“三高”中的一种,也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而近几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有的家族中有很多的人患有糖尿病,因此,对于糖尿病,大家就想了解,它是否具有遗传性。 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尤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家系研究发现,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人群。而父母都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15~20倍。 经医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表明,无论是I型还是Ⅱ型糖尿病都与遗传因素有关。很多研究结果都说明糖尿病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提示在成年

过度肥胖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增加糖尿病风险

增加糖尿病风险肥胖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80%都是肥胖者。而且发生肥胖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几率就越大。

糖尿病可以吃水果吗

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吃水果的。 研究显示,保持摄入新鲜水果习惯的健康人,患糖尿病风险会显著降低;同样习惯的糖尿病患者,其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也更低。 而且水果中的糖不会像精制糖一样被代谢,而且水果是膳食纤维、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维生素、多酚)的良好来源,这些成分可能协同作用,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代谢活性,从而降低患糖尿病风险,以及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产生。

睡眠少易患糖尿病

除了家族遗传以外,糖尿病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不健康饮食、缺少体育运动和肥胖。如果你有以下几种生活方式,要警惕血糖波动了! 1、吃得过饱 吃得过饱易患糖尿病,如果人吃得过饱,肝脏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简称SREBP-1C)会增加,导致胰岛素作用下降,进而引发糖尿病。 长期进食过饱,会使人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长期处于“负担”过重、相对疲劳状态,造成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特别是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极易诱发糖尿病。另外长期吃过多饮食对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存在胰岛素抵抗因

喂牛奶过早宝宝易患糖尿病

在儿童糖尿病医院,患糖尿病的宝宝,平均年龄只有十来岁。看着别的宝宝都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买雪糕,他们只能想像这些零食的美味。专家指出,目前中国主要城市的儿童糖尿病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1.6人。 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 1. 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 2. 与基因有关,目前医学界认为新生儿糖尿病与遗传基因有关,父母可能有遗传基因,在自己身上并没有体现,却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3. 饮食方面,宝宝应该8个月大之后再进行牛奶喂养,喂养牛奶过早宝宝容易患糖尿病。这样将大大增加患糖尿病的概率,食物对婴幼儿糖尿病

1型糖友易患皮疹

据报道,在童年时期患上1型糖尿病者,成年后更易患上皮疹。 为考察1型糖尿病与皮疹之间的关联,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他们选取了3000余名在1998~2011年间初次得到诊断的1型糖友,另从“台 湾地区健康保险计划”中随机选取了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一万余名未患1型糖尿病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与未患糖尿病的人群相比,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群中皮 疹的总体发病率要高出1.4倍。此外,到急诊室就诊或住院治疗次数越多的1型糖友,他们在后续期间内患上皮疹的风险会越高。

母乳喂养8大好处

①母乳蛋白质中,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最适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需要,保证氨基酸完全代谢,不至于积累过多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②母乳中,半光氨酸和氨基牛磺酸的成分都较高,有利于新生儿脑生长,促进智力发育。 ③母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易吸收,钙磷比例适宜,糖类以乳糖为主,有利于钙质吸收,总渗透压不高,不易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④母乳能增强新生儿抗病能力,初乳和过渡乳中含有丰富的分泌型IgA,能增强新生儿呼吸道抵抗力。母乳中溶菌素高,巨噬细胞多,可以直接灭菌。乳糖有助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生长,乳铁蛋白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