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安胎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安胎
紫苏梗辛、温,归肺、脾经,有安胎的功效(《本草通玄》:能行气安胎),对于治疗胎动不安有很好的作用。
恶心想吐喝什么治疗
1、乌梅茶
原料:乌梅15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乌梅洗净后在水中浸泡约30分钟。然后把乌梅连带浸泡的水一起入锅煮,先用大火把水烧开,然后再用小火煮,看到乌梅的皮被煮成渣掉出来为止,煮3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根据个人口味加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乌梅有下气的功效,能止呕,同时乌梅含有的酸性物质,有收敛的作用,如果是上吐下泻的患者,还有止泻功效。冰糖有养胃益气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恶心感和呕吐所产生的口腔异味。
饮用禁忌: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者忌食。经期女性、孕妇忌食。
2、芒果姜茶
原料:鲜芒果1个,生姜3克,红茶3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芒果洗净去皮,取果肉。生姜洗净,切片。然后将芒果果肉、姜片放入锅中,加清
水烧开。取汁液。再将红茶投入茶壶中,用芒果、姜片的汁液泡开,加入冰糖。代茶饮。
功效:
芒果有益胃、止呕、止晕的功效,对于眩常症、高血压眩晕、恶心呕吐等均有疗效。
饮用宜忌:适用于由晕车、晕船引起的恶心呕吐。哮喘者,糖尿病人及过敏体质者忌食
3、紫苏姜橘茶
原料:紫苏梗9克,生姜、陈皮各6克,大枣10枚。
做法将紫苏、大枣、陈皮洗净,生姜洗净,切片。然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清水煮开即可。滤渣取汁后代茶饮。
功效:紫苏梗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的功效。陈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大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安胎
紫苏辛则能行,兼有理气安胎的功效,常配砂仁、陈皮等理气安胎药配伍,治疗妊娠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症。
喝紫苏梗水保胎吗
建议你在怀孕早期不要随便的服用药物,以免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想保胎,可以吃一些维生素e或者是黄体酮之类的,平时注意营养的搭配还有休息,定期的去医院做产检。
紫苏梗行气宽中,行气止呕良药,兼有理气安胎之功效。紫苏梗加鸡蛋加红枣煮水,这是补气养血又安胎的,是孕妇很好的食谱。所以孕妇喝紫苏梗水可以保胎。但必须在咨询医生过后方可食用,因为没个孕妇身体对紫苏梗的反映都不一样,所以需谨慎使饮用。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其他作用
野紫苏梗中的成分中还能够体外抑制裂环加敏活性。
紫苏梗和紫苏叶的区别
一、紫苏:是中药中的辛温解表药。
处方用名:紫苏、苏叶、紫苏叶。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药物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辛温,开宣肺气,发表解寒,虽发汗作用次于麻黄,但不甚燥烈,为风寒感冒常用之品。兼有气喘咳嗽者用之为佳。
2、胸闷呕吐,妊娠恶阻:本品善行脾胃气滞,有行气宽中,和胃止呕之效。
3、鱼蟹中都,吐泻腹痛:本品行气宽中,解鱼蟹毒,所以可用治鱼蟹中毒所引起的吐泻腹痛等症。
二.苏梗:为紫苏或同属植物白苏的茎。
性味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
能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症。
区别:
1、苏梗能行气和中,宽胸利膈,顺气安胎。用于胸胁痞闷,腹胁胀痛,妊娠呕恶,胎动不安等症。
2、紫苏发散风寒,而力逊于麻黄、桂枝,故适用于外感风寒之轻症。
3、苏叶与苏梗皆辛温之品,前者散寒解表、理气和中,而后者仅能行气和中安胎。
恶心吃什么能缓解 紫苏姜橘茶
材料:9克紫苏梗、6克生姜、6克陈皮、10枚大枣。
做法:
1、将紫苏、大枣、陈皮洗干净,生姜洗干净后切成片。
2、将所有材料都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开即可,滤渣取汁后代茶饮。
功效:紫苏梗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的功效;陈皮有和中的作用,能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大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对于孕妇恶心呕吐有比较好的缓解作用。
紫苏梗水能抑制宫缩吗
有一定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紫苏梗具有理气、安胎的功效,所以紫苏梗水对气滞气淤所引起的宫缩、胎动不安等情况,是能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的。
但单一使用紫苏梗水的作用有限,并且会引起宫缩的因素有很多,要是不对症使用的话,可能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出现不正常的宫缩时,应及时就医,再做相应的处理。
紫苏的功效
紫苏分为: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一、紫苏叶功效:性味:辛,微温,无毒归经: 脾经、肺经二经。1、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3.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4.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二、紫苏梗功效:紫苏辛温行散,叶轻如肺,能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梗如脾胃,善于行气和中,理气安胎。故为风寒咳嗽、脾胃气滞所常用,此外,又解鱼蟹之毒。[1]发汗解表(苏叶较佳):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多。主治风寒感冒,恶寒无汗;风寒犯肺,咳嗽痰多;外感风寒,内兼气滞者用之更良。[1]行气宽中(苏梗、苏兜较佳):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本品为行气宽中,行气止呕良药,兼有理气安胎之功。[1]解鱼蟹毒(苏兜较佳):适于鱼蟹变质,食后吐泻、腹痛。三、紫苏子功效: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另研究发现有抗癌作用
紫苏梗水哪些人不能喝
紫苏梗是一种性味辛、温,归脾、肺经,有理气、疏郁、止痛、安胎等功效的药材,而气虚、阴虚的患者本身就元气不足,气的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都减退,喝了具有理气、疏郁功效的紫苏梗水,可能会导致病情更为严重。
温病指的是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通常以清热存阴为基本的治疗原则,而紫苏梗是一种性味辛、温的药材,服用后有助于体内的温邪之气增长,使病情更为严重,因此温病患者不宜喝紫苏梗水。
紫苏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紫苏有什么作用
紫苏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属于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为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临床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紫苏的苏梗和苏子均可入药,苏梗功效为理气宽中、止痛、安胎;苏子润肠通便的功效更好一些。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理气安胎
对于怀孕的人群来说,气滞有可能引起胎动不安,而紫苏属于性味辛温的药材,作用到人体后能够达到行气行血的作用,食用后可以有效缓解因气滞血瘀所致的胎动不安,因此紫苏具有理气安胎的功效。
紫苏和苏子的区别 紫苏的哪些部位可以入药
紫苏的入药部分以茎叶和子实为主,但不同的入药部分,所侧重的功效是有所不同的,比如紫苏叶比较偏向于发汗解表、镇痛、镇静及解毒功效,紫苏梗比较偏向于平气安胎的功效,紫苏子则比较偏向于镇咳、祛痰、平喘、发散精神之沉闷,因此紫苏的药用价值是很高的。
紫苏梗的作用
紫苏梗的作用梗有善于行气和中,理气安胎。故为风寒咳嗽、脾胃气滞所常用。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紫苏梗的临床应用。
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紫苏茎叶、桑白皮、赤茯苓各30g,炒郁李仁、羚羊角、槟榔各23g,桂心、炒枳壳、独活、木香各15g。为粗末,每服12g,加生姜0.15g,水煎服。方中紫苏理气宽中。
治风毒脚气,腹内痰恶,脚重虚肿。紫苏、木通、桑白皮、茴香各30g,枳壳60g,羌活、独活、荆芥穗、木瓜、青皮、甘草各15g,大腹子10个。为末,每服9g,加生姜3片,葱白1茎,水煎服。
治肾气游风。紫苏、黄柏、木瓜、槟榔、香附、陈皮、川芎、姜厚朴、白芷、制苍术、乌药、荆芥、防风、甘草、独活、枳壳各等分。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治疗寻常疣:鲜紫苏叶外擦患处,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一般3~6次可好。
紫苏梗炮制方法如下:一、净制除去杂质。二、切制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三、炮炙。
1、醋制将紧苏梗与醋拌匀,焖润至醋尽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或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每紫苏梗500g,用醋60g。
2、蜜制取紫苏梗片,用炼蜜35%拌炒至蜜汁吸尽。
恶心想吐喝藿香正气水 治恶心想吐的小妙招
原料:乌梅15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乌梅洗净后在水中浸泡约30分钟。然后把乌梅连带浸泡的水一起入锅煮,先用大火把水烧开,然后再用小火煮,看到乌梅的皮被煮成渣掉出来为止,煮3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根据个人口味加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乌梅有下气的功效,能止呕,同时乌梅含有的酸性物质,有收敛的作用,如果是上吐下泻的患者,还有止泻功效。冰糖有养胃益气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恶心感和呕吐所产生的口腔异味。
饮用禁忌: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者忌食。经期女性、孕妇忌食。
原料:鲜芒果1个,生姜3克,红茶3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芒果洗净去皮,取果肉。生姜洗净,切片。然后将芒果果肉、姜片放入锅中,加清
水烧开。取汁液。再将红茶投入茶壶中,用芒果、姜片的汁液泡开,加入冰糖。代茶饮。
功效:芒果有益胃、止呕、止晕的功效,对于眩常症、高血压眩晕、恶心呕吐等均有疗效。
饮用宜忌:适用于由晕车、晕船引起的恶心呕吐。哮喘者,糖尿病人及过敏体质者忌食
原料:紫苏梗9克,生姜、陈皮各6克,大枣10枚。
做法将紫苏、大枣、陈皮洗净,生姜洗净,切片。然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清水煮开即可。滤渣取汁后代茶饮。
功效:紫苏梗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的功效。陈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大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
手三里穴在前臂背面桡侧、肘横纹下2寸处,按摩时,可以用双手食指指腹互按对侧穴位。每次2分钟左右,每日2次,力度以适中为宜。同时,还可以用手或按摩锤经常按揉、敲打位于小腿外侧、膝盖骨下的足三里穴,每次5~ 10分钟,当感觉到足三里穴有一-种酸胀、发热的感觉即可。
功效:调理脾胃,止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