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泳急救方法
冬泳急救方法
溺水,多因碰撞、抽筋、呛水或其他疾病发作而导致。应及时抢救上岸,清除口鼻中的污物,使之俯卧于抢救者的腿上,抢救者轻压溺水者的背部,控出溺水者腹中的水,然后使其仰卧于保暖之处。如呼吸和心脏停止,有经验者可连续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并及时报警或报120求救。
人工呼吸最简便有效者为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为:使之仰卧,一手托住其下颌,使其头向后仰,保持气道畅通,另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向其口内吹入,吹完气后放开捏鼻孔的手,使其呼出气体。吹气频率可在16~18次/分左右,反复进行。
心脏按压是对停止呼吸和心跳者的配合方法。在人工呼吸的同时,另一人应做心脏按压以做配合。方法是:双手重叠,放在其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用力向下压,使胸壁下压3~4厘米,随后将手放松。应以60~80次/分的频率有节奏地进行。抢救儿童时,动作频率可快一些。手下压时,力量应均匀、缓慢,用力不可过猛,松手要快,注意防止造成肋骨伤害。
预防:身体不适,不可勉强冬泳。冬泳时应注意不过量。水中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上岸或尽早求救。
心脏病发作,多为冬泳过量所致。冬泳过量时,容易导致心脏病发作(如上例)。应及时上岸更衣休息。如状况严重,应报120呼救。
预防:冬泳不可过量。如以前有心脏病史,更应注意自己身体的感受,身体如不舒适时,不去冬泳。身体状况不适应冬泳者,不应参加冬泳。
游泳需要注意什么 尊重管理人员
救生员作为泳池的安全保障人员责任重大,当池子里的人们自在游泳玩乐的时候,他们心里总是紧绷着一根弦,因为他们肩上担负着整个游泳池里的人的生命安全。救生员平时看似坐在高高的椅子上清闲的看着,仅仅吹吹口哨,但实际上,救生员一般都是游泳高手,此外,救生员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等现场急救技术,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实在是不可小觑的。
只有大家主动共同遵守规则、讲文明、讲礼仪,才能享受到各自最大的自由和快乐 。因此小编提醒各位在规则范围内享受自己游泳的愉悦。
冬泳不适合哪些人群 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
像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不建议进行冬泳的,因为游泳耗氧量非常大,且对心脏负荷要求较高,如果本身有心血管疾病还去进行冬泳的话,游泳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肌收缩不力、心脏供血困难等情况,如果救援不及时很容易发生意外。
如何避免溺水
1、危险开放水域的监管
危险开放水域是指两方面的水域,其一是野外无人管理的、存在一定的导致淹溺风险的水域,如岸上无障碍物的湍急的河流、水情复杂的池塘、容易形成漩涡的激流、海底地势情况复杂同时风急浪高的海湾等。其二是位于城市和乡村的各种开放水域,如水库、河渠、池塘、公园水域、水井、粪池等,这些水域的水情虽然相对平稳,但由于它们是开放的,且有的水域在某个时间段是无人管理的,同时群众能非常容易地进去或失误落入,故也是淹溺的重大隐患处。此外平时没有水的一些低洼地带,如果突然遭遇暴雨,容易形成临时的水洼,这些水洼是导致儿童淹溺的非常重要的地点。
对上述水域应该切实加强监管,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如对野外危险水域应尽可能采取安全隔离或封闭措施,如岸边设置护栏,水井粪窖加盖等,使人们不能轻易接近、进入或误入,同时要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对于城镇中的各种开放水域,应有专人值守,及时发现并劝说试图在不适合游泳的地段的游泳者及其他人员离开。此外在淹溺高发地段应尽可能设置围栏,同时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提提醒附近人群警惕淹溺的发生。在雨季特别是暴雨发生后,相关地区的有关部门应及时派专人到低洼地带查看,发现临时水洼时应设立警示标志,如果可能,应采取设置障碍物的措施,使附近的儿童不能轻易进入。
2、公共游泳场所的管理
公共游泳场所包括公共游泳池、公共游泳海滩等,从概率上讲,这些地方的游泳者最多,故发生淹溺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故应特别提高警惕。必须认真贯彻有关游泳场所的规定。按照《全国游泳场所开业技术标准》和《国家游泳场所星级评比标准》等条例对公共游泳场所实施建设和管理。其主要内容有: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和完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观察设备和救生设备,前者有海滩的瞭望塔,游泳池的瞭望台(梯)、望远镜等,这些设施是救生员观察游泳者情况的重要保证,使救生员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实施救援。因此各个游泳场所必须建立有效的观测设施。此外游泳场所要有充足的救生设备,包括各种救生漂浮物如救生圈、漂浮板等,这些设备在淹溺救援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2)加强救生人员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是否有专职救生人员和救生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公共游泳场所淹溺者的生命,故游泳场所必须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养、管理和使用。首先必须有一只专职救生人员队伍,每个救生员必须有资质并受过专业培训且考试合格,其能力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观察能力,救生员必须能够及时发现游泳者的异常行为,从这些蛛丝马迹中迅速得出是否发生淹溺的正确判断,并在第一时间施以援手,救援时间越早,淹溺者的生命就越能得到保障。第二是救援能力,救生衣必须有娴熟的救援技术,发现淹溺者后,救生员必须有能力使其尽快脱离危险,而不是救而无效。特别是救生员能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拯救患者的生命。
冬泳的准备活动应做到
(1) 有足够的活动量,以使体温升高,但不可造成疲劳。
(2) 准备活动应包括一般和专项活动内容,但应避免最大强度的活动。
(3) 准备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应因人和运动项目而异,有不同要求。
(4) 运动前10~15分钟开始减小准备活动的强度,而在5分钟之前完成准备活动。避免跳水
1、逐渐入水,是身体适应客观条件的需要。实践证明,许多人游泳时发生抽筋、头晕、心跳速度骤然加快等,都与猛然入水有关。人体从静止进入到猛烈运动,需要一个过度,以使身体各部适应运动的需要。例如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 们在进入到比赛中前,都要做热身活动,使 身体机能 和精神状态都进入到准备状态。冬泳时的逐渐入水,就是身体对冬泳条件的过度性适应。
2、猛然入水,容易诱发病情。因为身体在水温太低的温差下,猛然入水,水的刺激会显得更为激烈一些,身体来不及准备,难以接受太强的刺激,从而容易引发生心血管病的发生,而导致生命危险。
3、观察不清,容易耽误救助。冬泳时入水的这一时刻,由于遇到激烈刺激,是身体容易出问题的时刻。缓缓地下水,别人可以看到入水者的身体反应,一旦需要救助时,可以迅速实行。如果跳水,身体一下子进入水中,如果感到不适,发生意外,需要救助,岸上的人们却不容易看出来,耽误救助时机。
4、天寒地冻,容易发生伤害。冬天 天寒地冻,游泳场地附近地表面常常冰冻,地面打滑,容易摔跤。跳水时常常容易身体重心不稳,或者发生摔跤,或者跳水入水时发生偏差,如果跳入水中时,再同正游泳的人发生碰撞,就更容易发生事故。
5、水中冰块,容易皮肤划伤。冬泳时往往要打开冰面才能进行,所以,冬泳的水面通常并不宽阔,本来就不适合跳水。而且,水中常有打碎而未能捞尽的小冰块,这些小冰块的边缘比较锋利。这些冰块漂在水中,因其透明,常常使人看不清。冬泳时常有人因游泳动作快而被冰缘划伤。跳水时遇到冰块,因为身体入水动作大,速度快,触到冰缘上极容易造成皮肤划伤的伤害。
6、水下异物,容易导致意外。在我们游泳的几年中,曾发生过泳友跳水头碰在水底的石头上而导致死亡的事故。他们都是游泳的老手,平时游泳技术也不错,但是,意外就出在麻痹大意上。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其中的道理就是人们因为熟悉或精通某项事情,做起来反而麻痹大意,思想松懈,结果造成很坏的局面。
1岁以下孩子怎么学游泳
在水中玩耍父母不妨带6个月到1岁的宝宝到儿童泳池内玩耍,可以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让宝宝感受乐趣,适应浮在水中的感受。 在戏水的过程中,父母要时刻用胳膊护住孩子;不要让孩子钻到水面以下。给孩子穿上游泳时专门的尿布,以防在泳池内大小便。此外,还要做好应急准备,在周围 放置救生圈、急救箱以及移动电话等。
防溺水安全知识有哪些
一、预防溺水的措施:
1、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三、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救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四、同伴溺水后如何急救?
万一同伴发生溺水的情况后,切莫贸然下水救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搭救。将溺水者搭救上岸后,立刻撬开牙齿,清除口腔和鼻内的杂物,使呼吸道通畅;抢救者屈膝,将病人俯卧于大腿上,头朝下,按压腹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头向上做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同时急速送医院抢救。
五、岸上急救溺水者方法:
1、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者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呛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并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去医院。
如何避免干性溺水
1、游泳时观察孩子是否呛水。家长们要留意孩子在水中玩耍的情况,如发现孩子呛水了,不要使劲擤鼻子。
2、游泳后观察孩子是否有不适。如果孩子呼吸困难、乏力、嗜睡、过敏或痉挛,要立即带娃到医院就医。
3、急救。如果发现孩子有不妥表现,家长要及时做人工呼吸,把握好黄金救急时间。
4、教孩子游泳。学游泳后,孩子的胆子会变大一些,而且也学会换气,这样能降低溺水的风险。
冬泳需要什么装备 浮体物品
刚刚学会游泳的人,如果去进行冬泳的话,特别是户外,要带上一些浮体物品,如救生圈、浮标、吊水板、浮袖等,更好的保护自己,以防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