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有什么特点
癌性疼痛有什么特点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在医学上的概念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肿瘤最常见的合并症状之一。癌症疼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常为慢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疼痛主要是由于肿瘤对人体的器官、血管以及神经等的破坏而引起,其包括了肿瘤的损伤作用于机体后所引起的疼痛感觉,以及机体对损伤的疼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由此看来,疼痛与肿瘤发生的部位,特别是肿瘤对机体的破坏及破坏程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所谓癌性疼痛是指由肿瘤而引起的疼痛,如肿瘤对骨骼、神经、空腔内脏、血管等的破坏,或某些肿瘤诊断治疗手段引起的疼痛,还有一小部分患者的疼痛与肿瘤伴随的消耗性疾病(如便秘、褥疮、感染、血栓和栓塞、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痛等)有关。除病因外,在疼痛的症状及对患者的影响方面与其他的疼痛没有本质的区别。
肿瘤的所谓早、中、晚期,指的是瘤体是否局限在原发部位或是扩散到了全身各处,这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临床调查也显示:肿瘤疼痛的发生与疾病的分期没有特别的关联,并且在临床上有些疼痛的出现是肿瘤发展的症状,有些是与肿瘤无关的慢性疼痛。因此,有人认为的罹患肿瘤一定会出现疼痛或者越到晚期疼痛越剧烈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说疼痛是晚期肿瘤的信号也是不恰当的。
放射性疼痛有哪些症状
这就是说病变不是发生在肢体的本身, 而是在颈, 胸, 腰部的脊髓中枢或是在某个大的神经中枢或神经干部位上。如上肢放射性痛表明病变在颈部或肩部的神经丛。
如颈椎(病)综合症等。而下肢放射痛多为胸腰、骶椎神经受到了压迫, 如腰间盘突出症、脊髓肿瘤, 胯关节炎等使神经受到了压迫性的损伤或炎症侵袭, 病人才有串电样的放射性的疼痛。
颈, 胸, 腰部的脊髓中枢或是在某个大的神经中枢或神经干部位产生病变。病变不是发生在肢体的本身,而是在颈,胸,腰部的脊髓中枢或是在某个大的神经中枢或神经干部位上。
如上肢放射性痛表明病变在颈部或肩部的神经丛。如颈椎(病)综合症等。而下肢放射痛多为胸腰、骶椎神经受到了压迫,如腰间盘突出症、脊髓肿瘤,胯关节炎等使神经受到了压迫性的损伤或炎症侵袭,病人才有串电样的放射性的疼痛。
病人发生癌性疼痛吃什么好
病人发生癌性疼痛吃什么好。癌性疼痛是癌症晚期病人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状,这种疼痛可以使隐痛,也可以是剧烈的头痛,有时候吃止疼药都不能止住。而有些不是很严重的癌性疼痛可以不用吃止疼药,可通过别的方式来起到止痛的效果。那么病人发生癌性疼痛吃什么好呢?
美国癌症治疗中心的伯兹奥尔医学博士研究发现:病人发生癌性疼痛时,可以吃维生素和褪黑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现的疼痛和疲劳。
伯兹奥尔博士等研究人员对50例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均已采用麻醉药和消炎药帮助控制癌性疼痛。其中,有36名患者正在吃补充剂,最常见的是绿茶提取物、褪黑素和多种维生素补充剂。结果显示出以下特点:
1.刚开始吃补充剂时,约有40%的癌症患者存在剧烈癌性疼痛,6个月后,约有67%的病人癌性疼痛得到控制。
2.服用补充剂的人疲劳分值从开始时的平均55分(测量所使用的分值)下降到3个月后的平均35分;相反,那些未服用补充剂的人疲劳从开始的平均45分上升到6个月后的平均65分。
由此,美国癌症治疗中心医学研究团队提出,病人发生癌性疼痛吃多种维生素补充剂,不但可以增加癌症病人的营养和免疫力,而且还可能帮助常规化疗和放疗的晚期癌症病人减轻癌性疼痛,缓解疲劳。
让晚期癌症不再癌性疼痛
让晚期癌症不再癌性疼痛。癌症病人不仅在晚期要遭受癌症的压榨,还要遭受癌性疼痛的折磨。而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大部分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癌性疼痛,有的疼痛是难以忍受的。那么有没有办法让晚期癌症不再癌性疼痛呢?
三阶梯止痛
第一阶梯
患者表现: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基本不影响睡眠。这样的疼痛为轻度癌痛。针对轻度癌痛所采用的止痛药物为第一阶梯用药。
常用药物: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消炎痛、吲哚美辛等。
第二阶梯
患者表现:疼痛持续存在,并影响到睡眠和食欲时,就升级为中度疼痛。此时在应用第一阶梯用药的基础上,应该加用第二阶梯止痛药。
常用药物: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双克因等。
第三阶梯
患者表现:癌痛剧烈、难以忍受,致使睡眠和饮食都受到严重干扰,晚间入睡困难、疼痛加剧。此时采用一般的止痛药物已基本无法控制疼痛,采用其他镇痛药或弱效阿片类药物也达不到满意的镇痛效果,此时就应该使用第三阶梯的强效阿片类药物了。
常用药物:吗啡片、美菲康、美施康定等。
注意事项
注意服药时机服药要在疼痛早期连续使用,不要等到疼痛发作剧烈时再用或不等药物起效就接着服用。
短效药要按时服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吗啡片等都是短效的,一般3~4小时就要服药一次。
长效药12小时用一次近年应用缓释或控释技术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慢慢释放,疗效更长久。如第一阶梯的芬必得、意施丁,第二阶梯的奇曼丁、双克因,第三阶梯的美菲康、美施康定等,这些药物的作用时间一般可维持12小时左右。
重视辅助用药癌症患者大多长期承受癌痛折磨,很多人在精神上都受到打击,最终伴有或轻或重的抑郁、焦虑和烦躁等精神症状。止痛的同时口服安定、舒乐安定、阿米替林、多塞平、百忧解等,有镇静、改善心情的作用,还可以减少止痛药物的剂量,并能调节病人的精神状态,改善睡眠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由于止痛药物大都有刺激胃肠黏膜、抑制胃肠蠕动、大便干燥等副作用,所以在应用过程当中,加用一些胃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物和通便缓泻药,也是有益的。因此,癌症止痛治疗一开始,就应重视辅助用药的作用,可将其列为常规用药,使病人顺利接受并完成“三阶梯”治疗。
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吗啡止痛会成瘾。
正确观点对于癌性疼痛患者来说,这时的关键问题已不是能否成瘾,而是有效止痛,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而且事实上,由于疼痛,癌症患者在应用吗啡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欣快感。所以,目前吗啡已被列为常规止痛药物。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吗啡类药物确有一定的耐受现象,有时需适当增加剂量才能达到理想止痛效果。
●从第一阶梯到第三阶梯,药物作用越来越强。用了高阶梯止痛药后,就不能再用低阶梯的药了。
正确观点每个阶梯药物发挥作用的机理是不同的,高阶梯药物也不能阻断肿瘤引起疼痛的所有途径,所以第二、第一阶梯或第三、第一阶梯的药物往往需要联合应用,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小资料
天花板效应: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药物都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就是当药物达到一定剂量时,它的止痛作用就达到了顶点,此时再服用更大剂量的同类药物,止痛效果也不会增加,这个时候就要及时调换其他类型的止痛药。但是,第三阶梯用药即吗啡类药物不存在这个问题。
中医外治法让患者远离癌性疼痛
什么是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癌痛方面成为中医肿瘤临床研究的热点。同时,外用药物治疗癌痛也受到国际疼痛研究领域的关注。
外治中药采用体表直接给药的方法,药物经皮肤或粘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止痛迅速有效。并且可避免口服药物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副作用。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脾胃吸收能力减弱,单靠内服药效果不佳。
由于药源广泛,中医外治法无须特殊仪器和设备,操作简单,在家庭及社区医院应用易学易做,适合各级医院使用,尤其为广大基层医院所宠爱。在肿瘤临床的广泛应用,丰富了肿瘤的治疗手段,与止痛药配合使用,可增强止痛药的疗效,减少其用量,减轻其副作用,是癌性疼痛综合治疗中的有效方法,被广泛接受。值得基层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入发掘研究,推广应用。
认识癌性疼痛
有关中医药治疗癌痛的报道较为丰富,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总体来看,仍局限于经验治疗阶段。对于病因病机的探讨和规范化治疗的研究十分有限,缺乏针对不同病因和中医证型的个体化治疗,影响了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广泛应用。
因此,针对不同原因的癌痛采取相应的中医外治,才能更有效的提高中医外治癌痛的疗效,使得中医外治癌痛的发展更加合理化、多样化和个体化。
目前,中西医结合肿瘤医生已经创新性的采用了癌痛审因辨证治疗模式,建立了规范的疗效评价标准。根据痛觉传导通路将癌性疼痛分为3种类型:躯体痛、内脏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概述牙痛的特征有哪些
1.急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疼痛非常剧烈,疼痛有明显的自发性、阵发性疼痛搜集整理,温度刺激激发长时间的疼痛或使疼痛加剧,夜间疼痛或夜间较白天疼痛剧烈,疼痛不能定位,疼痛呈放射性或牵涉痛。若急件牙髓炎到了化脓期或牙髓部分坏死时呈热刺激引起疼痛,冷水可缓解疼痛。
2.慢性牙髓炎
一般不发生剧烈的自发性疼痛,有时可有不甚明显的阵发性隐痛或每日出现定时钝痛,患牙可有咬合不适或轻微的叩痛,患者一般可定位患牙。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的特点几乎所有患牙都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患牙对温度刺激的反应多为热刺激引起迟缓性疼痛,或迟钝。慢性溃疡性牙髓炎多无自发痛,当食物嵌入牙洞中可引起剧烈的疼痛,冷热刺激可引起剧烈的疼痛。
3.龋病
在进食冷、热食物时可引起疼痛,只有当冷热刺激进入窝涮中才引起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消失。
4.牙本质过敏症
牙本质过敏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牙本质过敏主要表现激发痛,可在咬硬物或冷、热、酸、甜食物时可有疼痛或不适,探诊敏感,无自发痛。
5.龈乳头炎
可有剧烈的自发性疼痛,疼痛为持续性胀痛。患牙可有咬合痛或咬合不适,患者可定位患牙。检查可见牙间可有嵌塞的食物,龈乳头红肿,触痛明显,探诊出血。
6.牙隐裂
患牙可有咬物时出现定点性咀嚼痛或不适,可有冷热刺激痛或牙髓炎的症状。
7.急性根尖周炎
疼痛的特点为自发性持续性胀痛或跳痛,患牙咬合痛搜集整理,可有松动,局部可有肿胀,严重者可有面部的肿胀。检查患牙对温度刺激阴性为死髓牙,叩诊疼痛。
8.慢性根尖周炎
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痛,有时可有咀嚼不适感,或牙龈起脓包。检查患牙有病变,为死髓牙,叩诊可有不适或轻微疼痛,通过摄X线片见根尖有病变。
9.牙周脓肿
患牙有搏动性跳痛、浮起、松动及咬合痛。检查见龈缘肿胀,牙龈光亮。检查可探及深的牙周袋或探及根分叉处。
早期发生癌性疼痛的原因
1.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
(1)组织毁坏:当肿瘤侵及胸膜,腹膜或神经,侵及骨膜或骨髓腔使其压力增高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时,病人可出现疼痛,如骨转移,骨肿瘤所致的骨痛,肺癌侵及胸膜可致胸痛,肺尖部肿瘤侵及臂丛可出现肩臂疼痛等。
(2)压迫:脑肿瘤可引起头痛及脑神经痛,鼻咽癌颈部转移可压迫臂神经丛或颈神经丛,引起颈,肩,臂痛,腹膜后肿瘤压迫腰,腹神经丛,可引起腰,腹疼痛,神经组织受肿瘤压迫常常同时并存神经受侵蚀。
(3)阻塞:空腔脏器被肿瘤阻塞时,可出现不适,痉挛,完全阻塞时可出现剧烈绞痛,如胃,肠及胰头癌等,另外,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时,可压迫腋淋巴及血管引起患肢手臂肿胀疼痛。
(4)张力:原发及肝转移肿瘤生长迅速时,肝包膜被过度伸展,绷紧便可出现右上腹剧烈胀痛。
(5)肿瘤溃烂,经久不愈,发生感染可引起剧痛。
2.肿瘤治疗中引起的疼痛
此种疼痛是癌症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如放射性神经炎,口腔炎,皮肤炎,放射性骨坏死,放疗,化疗后可出现带状疱疹产生疼痛,化疗药物渗漏出血管外引起组织坏死,化疗引起的栓塞性静脉炎,中毒性周围神经炎(长春硷)乳腺癌根治术中损伤腋淋巴系统,可引起手臂肿胀疼痛,手术后切口瘢痕,神经损伤,幻肢痛。
3.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
衰竭病人的褥疮,机体免疫力低下均可引起局部感染而产生疼痛,另外,前列腺,肺,乳腺,甲状腺癌等出现骨转移而引起剧烈的腹痛。
癌性内脏痛的特点有哪些
癌性内脏痛的特点:
①癌性内脏痛的基本原因是由于肿瘤的直接侵蚀或压迫;
②疼痛常伴有其他部位的牵涉痛;
③疼痛部位大多不太明确,范围较广泛;
④疼痛常可引发较强的自主神经反射和骨骼肌痉挛。
此外,当肿瘤病人肿瘤部位出现疼痛或其他部位有疼痛时,首要的问题是明确疼痛是否由肿瘤引起,以下疾病及其诱发的疼痛应重点关注:
1.乳腺癌原发肿瘤部位的炎症反应、胸臂的局部浸润、肿瘤破溃及破溃后感染都可出现疼痛。腋窝转移致淋巴回流受阻,手术损伤腋淋巴系统都可引起手、臂、肩及背部的肿胀疼痛。乳癌骨转移或其他脏器转移都可引起相应部位疼痛。骨转移引起高血钙可诱发神智改变及腹痛。
2.肺癌肺癌早期可出现四肢关节疼痛。肺癌侵及胸膜可引起胸痛,骨转移引起骨痛,颅脑转移引起头痛,肺尖部癌瘤侵及或压迫臂丛神经或交感神经。可出现严重的肩、臂痛和霍纳氏综合征。
3.胃肠癌胃癌可出胃痛。胃癌及肠道肿瘤出现肝或腹腔淋巴转移,可出现腹及腰背痛。肠道肿瘤出现局部溃疡、炎症可有腹部疼痛伴大便异常。肠道梗死可引起肠绞痛。如病人出现日益加重的持续性腹痛,应首先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胃肠道肿瘤多见于老年人,其主要症状是经常便血和并发贫血,往往影响正常的循环功能,诱发心绞痛或间歇性跛行,或因肠系膜缺血出现肠绞痛。胃肠手术后发生肠梗阻、肠粘连,也可出现腹部疼痛。
4.食管癌食管癌患者因局部溃疡、炎症可出现胸骨后烧灼性疼痛,伴有进食阻挡感,偶可出现胸背痛。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可因放射损伤引起胸背部放射性疼痛,此种疼痛与进食无明显关系。
癌症疼痛怎么办
1、癌性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多为肿块增大,包膜撑胀牵拉,或肿瘤的物理性压迫及癌细胞浸润破坏组织或神经等引起,造成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
2、中医认为癌性疼痛多为气滞血瘀、痰浊阻滞而致。治疗多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主。
3、除了辨证使用汤药治疗以外,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一些具有化痰通络、消瘀散结的中药研末外敷,或制成的膏剂局部使用,可达到较好的止痛疗效。
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特点 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的特点
活动后症状可缓解; 夜间痛为主;隐匿性起病;40岁以前发病为主; 经过休息后症状无改善。
乳腺增生摸起来什么感觉 乳腺增生的其他表现
乳腺增生不仅要通过触摸的方式来判断,还要通过患者的症状表现来判断,乳腺增生的患者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
乳房胀痛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病程为2个月至数年不等,大多数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的特点,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乳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缺乏此特征者并不能否定病变的存在。严重者经前经后均呈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
胃溃疡恶变指征有哪些
包块如果胃溃疡病人可以在心窝处摸到包块,并且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包块迅速增大,按压时感到疼痛,如果随着包块的增大,呕吐也随之增加,那么胃溃疡就有恶变的可能。
疼痛性质改变胃溃疡恶变前疼痛的特点是规律性疼痛,一般是在饱餐半小时-2小时内疼痛,下次用餐前疼痛消失。
如果胃溃疡疼痛的性质改变成为了持续性疼痛或者疼痛有所坚强,此时则应该警惕癌变的可能。
明显消瘦如果胃溃疡患者的年龄为40岁以上,那么患者短期会有食欲减退、厌肉食、恶心、呕吐、吐隔宿食或暗红色食物、营养状态不佳、明显消瘦、疲乏无力等症状,最重要的是药物治疗效果开始变差,那这可能是癌变的信号。
疼痛的类型
疼痛的类型:
1、急性疼痛:软组织及关节急性损伤疼痛,手术后疼痛,产科疼痛,急性带状疱疹疼痛,痛风;
2、慢性疼痛:顽固性疼痛最常见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椎间盘突出症等;
3、顽固性疼痛:顽固性疼痛最常见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椎间盘突出症等;
4、癌性疼痛:晚期肿瘤痛,肿瘤转移痛;
5、特殊疼痛类:血栓性脉管炎,顽固性心绞痛,特发性胸腹痛;
疼痛程度的分类:
1、微痛似痛非痛,常与其它感觉复合出现。如痒、酸麻、沉重、不适感等;
2、轻痛疼痛局限,痛反应出现;
3、甚痛疼痛较著,疼反应强烈;
4、剧痛疼痛难忍,痛反应强烈。
疼痛性质的分类:
临床上疼痛的性质多种多样,有胀痛、刺痛、冷痛、灼痛、绞痛、坠痛、隐痛、游走疼痛、固定疼痛、遇风疼痛、遇热疼痛、喜温喜按疼痛、怕按拒按疼痛等。
疼痛形式的分类:
钻顶样痛、暴裂样痛、跳动样痛、撕裂样痛、牵拉样痛、压扎样痛。
疼痛的程度: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疼痛划分成以下5种程度:
1.0度:不痛;
2.Ⅰ度:轻度痛,可不用药的间歇痛;
3.Ⅱ度:中度痛,影响休息的持续痛,需用止痛药;
4.Ⅲ度:重度痛,非用药不能缓解的持续痛;
5.Ⅳ度:严重痛,持续的痛伴血压、脉搏等的变化。
中医的虚实疼痛:
1.虚是不荣则痛,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2.实是不通则痛,有气滞、血瘀、寒凝、积滞、风湿热邪阻滞经络等。
胸部胀痛可能是哪些疾病
1.乳痛症:只有乳房疼痛而无乳腺肿块,胀痛剧烈、持久,如针刺样或刀割样,有的呈隐痛。疼痛部位不定,双侧轻重不等,可放射到腋下、肩背及上肢,严重者不能着衣、不敢走路。
2.乳腺炎性疼痛:一侧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同时伴体温升高,常是乳腺炎的征象。急性者多见于哺乳期,初产妇;慢性多见于非哺乳期,浆细胞性乳腺炎合并感染。
3.卵巢肿瘤性乳房痛:由于卵巢肿瘤会产生大量雌激素,刺激乳腺增生,从而引起乳房疼痛。卵巢肿瘤的病人中约有20%的人合并乳腺疾病,其中包括乳房疼痛及乳腺癌。
4.乳腺癌性疼痛:乳腺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乳房隐痛、刺痛,呈渐进性加重,并牵涉到肩背部。乳癌以乳房痛为初期症状者约占13%,其中有6%的病人乳房痛是惟一的早期表现,即仅有乳房痛而摸不到肿块。乳癌晚期则疼痛剧烈难忍,并进行性加重。
5.乳腺增生性疼痛:突出的症状是乳腺的间歇性疼痛。疼痛或为弥散性的钝痛,或为局限性的刺痛,一般仅累及一侧乳腺,也可同时累及两侧而以一侧较重。疼痛大多仅限于乳腺的某一部分,约50%位于外上部,20%在中上部。痛处大多有压痛,有时可很剧烈而成为本病的主要症状。
6.Monder’s病 :是引起乳房疼痛的一种少见的原因,其临床特点为局部疼痛与可触及的触痛的皮下条索或线性皮肤凹陷相关。其原因是胸外侧静脉或其属支的相关的表浅的血栓性静脉炎。这种情况可以自愈,但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有助于减轻症状。有些患者猜想皮肤病致癌引起严重的恐慌。
7.乳房外疼痛 :(来源于胸腔或腹部并累及乳房的疼痛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对潜在疾病的处理。)来源于胸壁的疼痛,Tiete’s综合征或肋软骨炎,表现为乳房特定部位的触痛(扳机点);可以通过局部麻醉或皮质醇注射治疗,非甾体镇痛剂应用。
壶腹部肿瘤临床表现
胰腺癌临床表现隐匿,不易早期发现,80%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约5%~15%。胰腺癌按解剖部位可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其中胰头癌最为多见。
CA19-9是最有希望的早期胰腺癌诊断标志,诊断率达90%。胰腺癌属放射不敏感肿瘤,局部放疗,可使30%~50%患者疼痛缓解,可一定程度抑制肿瘤发展。70%胰腺癌病人血清CEA升高,CEA可用于胰腺癌手术前﹑后的动态随访,定期测定CEA对预测癌肿复发有参考价值。
腹背痛﹑体重减轻﹑黄疸是胰腺癌三大症状,胰腺癌可压迫侵犯腹腔神经丛导致剧烈持续性腹痛。化疗对胰腺癌无明显效果,加之手术切除率较低,有效的特异性抗癌治疗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系统有效的活性植物抗癌药治疗可使部分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带瘤生存。
胰腺癌出现明显的腹背痛多属于癌性疼痛,有效地抗癌治疗是止痛的前提。“抗癌止痛法”对胰腺癌的腹背疼痛有理想的止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