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护理膀胱肿瘤患者
如何护理膀胱肿瘤患者
1、为膀胱肿瘤患者提供有关肿瘤的信息和情感上的支持。对全膀胱切除尿路改道和重建的膀胱癌患者,应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改道后如处理得当,不致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坚定治疗膀胱癌的信心。这是属于膀胱癌的护理方式之一。
2、对尿路改道的膀胱肿瘤患者手术前3天开始准备肠道。改为少渣半流饮食,术前1天改为流质饮食。链霉素1g,每日2次,并补以维生素K。每日低压盐水灌肠,术前晚清洁灌肠,至排出液澄清为止。这是在膀胱癌的护理中需注意的一个方面。
3、膀胱肿瘤的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和早期发现膀胱癌患者的出血和休克。这也是属于膀胱癌的护理事项之一。
4、膀胱肿瘤的护理需做到必须仔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各种管道应无菌处理,每日更换膀胱癌患者的引流瓶及尿袋,防止污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瓶或袋不能高于膀胱癌患者的插管口平面,必要时先夹住引流管,防止逆流感染。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测定肾功能。对于3天内膀胱造瘘管脱出者,应与医生及时妥善处理。
膀胱癌疾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患者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只有这样,病情才能更快好转,能够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病痛,早日解脱病痛的折磨,早日回归到生活中来。
膀胱肿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膀胱肿瘤的病因复杂,虽经很多研究,仍不完全清楚。
1.化学致癌物质 现已肯定β萘胺、联苯胺、4-氨基双联苯等是膀胱癌质。这些物质广泛应用于染料、纺织、印刷、橡胶及塑料工业,长期接触这类致癌质容易生发膀胱癌,但个体差异很大,潜伏期很长。吸烟比不吸烟者危险度高1.5~4倍,烟中的苯并芘是致癌物质。
2.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某种因素致使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均可导致癌肿发生。
3.其他 色氨酸和烟酸代谢异常可为膀胱癌病因。寄生在膀胱的埃及血吸虫病、膀胱黏膜白斑、腺性膀胱炎、尿石、尿潴留等也可能是膀胱癌的诱因。
二发病机制
1.肿瘤的生长方式 分为原位癌、乳头状癌和浸润性癌。原位癌局限在黏膜内,移行细胞癌多为乳头状,鳞癌和腺癌常有浸润。肿瘤浸润深度是临床T和病理P分期的依据,临床可分为:原位癌Tis;乳头状无浸润Ta;限于固有层以内T1;浸润浅肌层T2;浸润深肌层或穿透膀胱壁T3;浸润前列腺或膀胱邻近组织T4。病理分期P同临床分期。
2.病理 膀胱肿瘤大多来源于上皮细胞,占95%以上,而其中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较少见,但恶性程度远较移行细胞癌为高。非上皮来源的肿瘤如横纹肌肉瘤等则罕见。膀胱肿瘤在病理改变上根据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深浅、核改变、分裂相等分为四级。一、二级分化较好,属低度恶性;三、四级分化不良,属高度恶性。乳头状瘤细胞形态与正常移行细胞无明显差异,但有复发和恶变倾向,因此在治疗上仍视为癌肿对待。膀胱肿瘤在生长方式上,有原位癌、乳头状癌和浸润性癌三种,在临床上三者混合性存在不很少见。在膀胱镜下或活体标本大体观察可以看出肿瘤有蒂者常为低度恶性,广基无蒂者为高度恶性,溃疡浸润型的肿瘤总是高度恶性的。临床上对膀胱肿瘤生长浸润深度按Jewett-Marshall分期方法分为四期图1。
O期:肿瘤限于黏膜。
A期:肿瘤累及黏膜下层,但未侵及肌层。
B1期:肿瘤累及浅肌层。
B2期:肿瘤累及深肌层,但尚来侵及肌层外组织。
C期:肿瘤侵及全肌层及膀胱周围脂肪组织。
D1期:肿瘤侵及膀胱周围组织及盆腔内器官,局部有淋巴结转移。
D2期:肿瘤发生远处转移。
膀胱肿瘤最多分布在膀胱侧壁及后壁,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其发生可为多灶性,亦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肾盂、输尿管及尿道的肿瘤。膀胱肿瘤的扩散主要是向深部浸润,继则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途径以髂淋巴结、腹主动脉淋巴结为主,晚期少数病人可经血流转移至肺、骨、肝等器官。膀胱癌的转移发生较晚、扩散较慢。
膀胱肿瘤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膀胱肿瘤的病因复杂,虽经很多研究,仍不完全清楚。
1.化学致癌物质 现已肯定β萘胺、联苯胺、4-氨基双联苯等是膀胱癌质。这些物质广泛应用于染料、纺织、印刷、橡胶及塑料工业,长期接触这类致癌质容易生发膀胱癌,但个体差异很大,潜伏期很长。吸烟比不吸烟者危险度高1.5~4倍,烟中的苯并芘是致癌物质。
2.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某种因素致使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均可导致癌肿发生。
3.其他 色氨酸和烟酸代谢异常可为膀胱癌病因。寄生在膀胱的埃及血吸虫病、膀胱黏膜白斑、腺性膀胱炎、尿石、尿潴留等也可能是膀胱癌的诱因。
(二)发病机制
1.肿瘤的生长方式 分为原位癌、乳头状癌和浸润性癌。原位癌局限在黏膜内,移行细胞癌多为乳头状,鳞癌和腺癌常有浸润。肿瘤浸润深度是临床(T)和病理(P)分期的依据,临床可分为:原位癌(Tis);乳头状无浸润(Ta);限于固有层以内(T1);浸润浅肌层(T2);浸润深肌层或穿透膀胱壁(T3);浸润前列腺或膀胱邻近组织(T4)。病理分期(P)同临床分期。
2.病理 膀胱肿瘤大多来源于上皮细胞,占95%以上,而其中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较少见,但恶性程度远较移行细胞癌为高。非上皮来源的肿瘤如横纹肌肉瘤等则罕见。膀胱肿瘤在病理改变上根据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深浅、核改变、分裂相等分为四级。一、二级分化较好,属低度恶性;三、四级分化不良,属高度恶性。乳头状瘤细胞形态与正常移行细胞无明显差异,但有复发和恶变倾向,因此在治疗上仍视为癌肿对待。膀胱肿瘤在生长方式上,有原位癌、乳头状癌和浸润性癌三种,在临床上三者混合性存在不很少见。在膀胱镜下或活体标本大体观察可以看出肿瘤有蒂者常为低度恶性,广基无蒂者为高度恶性,溃疡浸润型的肿瘤总是高度恶性的。临床上对膀胱肿瘤生长浸润深度按Jewett-Marshall分期方法分为四期。
O期:肿瘤限于黏膜。
A期:肿瘤累及黏膜下层,但未侵及肌层。
B1期:肿瘤累及浅肌层。
B2期:肿瘤累及深肌层,但尚来侵及肌层外组织。
C期:肿瘤侵及全肌层及膀胱周围脂肪组织。
D1期:肿瘤侵及膀胱周围组织及盆腔内器官,局部有淋巴结转移。
D2期:肿瘤发生远处转移。
膀胱肿瘤最多分布在膀胱侧壁及后壁,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其发生可为多灶性,亦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肾盂、输尿管及尿道的肿瘤。膀胱肿瘤的扩散主要是向深部浸润,继则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途径以髂淋巴结、腹主动脉淋巴结为主,晚期少数病人可经血流转移至肺、骨、肝等器官。膀胱癌的转移发生较晚、扩散较慢。
膀胱肿瘤应吃那些食物
1.虽然说一些食疗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好膀胱肿瘤疾病,但是一些食疗法对缓解肿瘤带给患者的身体不适症状还是有用的,平时在用赤小豆和粳米一起煮粥的时候,再加入鸡内金末,这样的粥可以每天早餐的时候喝,不但可以辅助治疗膀胱肿瘤感染引起的尿道疼痛效果很好,还能有效的缓解肿瘤引起的下肢疼痛问题。
2.如果膀胱肿瘤患者有严重的血尿症状,这时候可以吃这些食物来缓解,那就是将鲜葡萄榨的汁、鲜莲藕榨的汁、鲜生地榨的汁混合在一起再煮沸,这时候再调入适量的蜜糖喝掉,就对膀胱肿瘤引起的血尿及尿痛有缓解作用;把处理干净的甘蔗块与白茅段一起用布包好,再与绿豆一起加水煮,煮好后喝汤吃豆,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血尿明显的膀胱肿瘤患者。
3.不管是膀胱肿瘤患者术前还是术后,一些有抗癌作用的食物都是可以吃的,还有一些能增强身体免疫力的食物都得吃,如果是术后,那饮食中还得加入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像牛肉、羊肉、瘦猪肉、鱼、虾、蛋、排骨和豆制品都可以多吃,也可以多喝牛奶。不过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之前最好吃流质食物,慢慢的恢复到正常的饮食。
膀胱癌的检查鉴别方法
膀胱癌对于患者来说是比较困扰的事情,由于膀胱的作用比较特殊,一旦发生病变,我们的身体会承受很大的痛苦。很多调查数据表示,近年来,膀胱疾病的发病率已经远远超过其他泌尿疾病,很多患者都被查出患有膀胱癌,这对于我们的健康威胁很大,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膀胱癌的检查鉴别方法。
1、B型超声检查
经腹部B型超声波检查对诊断膀胱肿瘤的正确性,则与肿瘤的大小成正比,还与检查者的经验和判断能力有关。
2、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不但可以明确肿瘤的存在与否,还可观察到肿瘤的发生部位和病变系单发或多发,又可直接了解到肿瘤的形态。
经膀胱镜的活组织检查,对于病理确诊有特殊价值。能帮助临床医生明确肿瘤结构、细胞的分化程度、局部扩展的范围以及淋巴和血管浸润的情况。
此外,膀胱镜活组织检查还膀胱癌的要对外观上无肿瘤累及的“正常”膀胱壁以及前列腺部尿道进行随意活检以排除或确定肿瘤的多中心性,以及揭示病人进一步发生肿瘤及其侵入性行为的潜在可能性。
3、CT检查
在提示膀胱肿瘤和增大的转移淋巴结方面,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在80%左右。通过分析膀胱壁的局部增厚以及确定膀胱周围脂肪边缘有助于膀胱肿瘤的正确分期。
4、膀胱造影
以分部膀胱造影方法为佳。这种方法不但可显示肿瘤应有的充盈缺损,还对确定肿瘤是否浸润特别有价值。
5、盆腔动脉造影
对于膀胱肿瘤患者,盆腔动脉造影可显示肿瘤软组织阴影和相对无血管区或肿瘤血管的畸形,明确膀胱肿瘤在盆腔的范围。病变越晚期,血管造影的分期诊断准确率越高,所以对于早期膀胱肿瘤的诊断,血管造影无实用价值。
6、淋巴管造影
在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中,淋巴造影意义不大。临床上使用淋巴造影,可用于检查膀胱肿瘤的转移情况。在确定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灶方面,淋巴管造影能显示某些征象,但它存在一最大缺陷,即未能显示闭孔淋巴结,而该组淋巴结又是膀胱肿瘤转移的最早淋巴群。
7、静脉肾孟造影
由于静脉肾盂造影不能清晰地明确显示膀胱病变,因此对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但是,对于膀胱肿瘤在确诊前又必须要常规地作静脉肾盂造影。其价值在于:发现可能同时存在的上尿路上皮细胞肿瘤,显示因输尿管口或膀胱底部浸润性病变所致的输尿管梗阻,了解双侧肾脏功能。
勤染发会增高膀胱肿瘤风险
新的研究显示,妇女定期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使得她们的膀胱肿瘤风险增高。
据研究者,南加州大学医学院的Manuela Gago-Dominguez博士称,她们的新发现带来的效应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但现在做出关于停止使用永久性染发剂的建议还为时尚早。“然而,这是一项大而全面的研究,我们认为这项发现不应该被忽视。”她说。
Gago-Dominguez和她的同事分析了897例使用永久性染发剂的膀胱肿瘤患者,另有数目大致相当的未使用染发剂的成年人作为对照。该研究报告发表于近日出版的国际性《肿瘤》(Cancer)杂志。
研究者发现:每月至少使用一次永久性染发剂的妇女发生膀胱肿瘤的机会是未使用染发剂妇女的2倍(计算时还考虑了吸烟因素,一种已知的膀胱肿瘤风险因素),而定期使用染发剂在15年以上的妇女这一风险是未使用者的3倍以上。甚至一些发型设计师和理发师发生膀胱肿瘤的风险也比常人高出50%。
不过,据化妆品协会顾问,John Corbett博士称,Gago-Dominguez的研究可能存在缺点。“她们关于暴露的量度标准只是染发剂的使用频率和持续使用时间,这并不十分正确”他说,“关于暴露的最重要因素是所用染发剂的颜色深浅。”Corbett博士解释说:“所有染发颜色本质上使用相同的化学品,但是灰、褐和黑头发女子所用化学品要比金发女子所用多出不少。”他认为,这项研究发现不应该影响到人们考虑是否染发的选择。
膀胱肿瘤的检验及检查
一、尿常规检查和尿浓缩找病理细胞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由于检查无痛苦、无损伤,患者易接受。特别是对于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可在膀胱镜检查发现肿瘤前数月,通过尿液细胞检查可发现可疑细胞。收集尿液要求容器清洁、标本新印章最好晨起第二次尿液,肿瘤细胞阳性率约占70%-80%。对细胞学阴性者,可用膀胱冲洗液提高阳性率。用导尿管将50ml生理盐水注入膀胱反复来回冲洗,然后取样检查肿瘤细胞。此法明显优于排尿检查。这是因为膀胱灌洗液较尿液产生更多的脱落细胞,同时,低级别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和乳头状瘤仅根据细胞标准难以鉴别,若有组织碎片,为诊断提供有用的标本。细胞学检查还可用于监肿瘤复发,也可作为普查筛选。
二、B型超声波检查
经腹部B型超声波检查对诊断膀胱肿瘤的下确性,与肿瘤的大小成正比,还与检查者的经验和判断能力有关。肿瘤直径大于1cm的准确率高,反之则低。由于这种检查没有痛苦,可作为筛选手段。经直肠探头超声扫描能显示肿瘤基底部周围膀胱底的畸形和突人膀胱腔的肿瘤回声,可以确定膀胱肿瘤的范围。诊断中最大困难是小容量膀胱。经尿道内超声的探头作膀胱内扫描,对膀胱肿瘤的分期有一定帮助。
三、膀胱镜检查肿瘤组织活
膀胱镜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可在直视下观察到肿瘤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和输尿管口的关系等,同时可做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又是制定治疗计划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凡临床可疑膀胱肿瘤的病例,均应常规进行膀胱镜检查。
四、膀胱造影
现应用不多,但有时可补充膀胱镜检查之不足。膀胱容量较小或出血较重或肿瘤太大膀胱镜难窥全貌时,往往不能用膀胱镜检查得以诊断,可用气钡对造影及分部膀胱造影方法。其中以分部膀胱造影方法为佳。其方法是,首先测定膀胱容量,准备相应量的膀胱造影剂,先取其3/4量并摄片。若肿瘤表浅,则前后摄片图像显示膀胱均称性充盈缺损,还对确定肿瘤是否浸润特别有价值。
五、静脉肾盂造影
由于静脉肾盂造影不能清晰地明确显示膀胱病变,因此对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但是,对于膀胱肿瘤确诊前必须作静脉肾盂造影,它能排除肾盂和输尿管的肿瘤,显示因输尿管口或膀胱底部浸润性病变所造成的输尿管梗阻,了解双侧肾脏功能。如果作放射性同位素肾图,结合B超检查,部分病例可不常规作静脉肾盂造影。
六、CT检查
能够了解膀胱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肿瘤的外侵和程度,远隔器官是否有转移,有助于TNM分期,对制定治疗计划很有帮助。在揭示膀胱肿瘤及增大的转移淋巴结方面,CT诊断的准确率在80%左右。此外,输尿管壁间段或膀胱憩室可能隐藏移行细胞瘤,这些肿瘤不易被其他检查方法发现,而CT扫描可能有所帮助。
七、肿瘤标志物测定
由于免疫学的发展而利用免疫原理来寻找诊断早期肿瘤的方法。它包括测定宿主的免疫反应性、加深对细胞的确了解并估计预后;寻找特异而敏感的免疫检测指标--肿瘤标志物。但至今各种免疫检测大多数是非特异性的。
1.膀胱癌抗原(BTA)BTA检测膀胱肿瘤的膜抗原的一种方法,对移行细胞膜上皮表面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简单实用,诊断膀胱癌的阳性率约为70%
2.ABO(H)血型抗原它不是肿瘤的抗原,而是一种组织抗原。据检测膀胱粘膜上皮表面ABO(H)抗原部分或全部丢失者,表示该肿瘤的恶性程度高并易复发,预后差;保留有ABO(H)抗原者则肿瘤不易出现肌层浸润。因此对膀胱肿瘤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具有较现实的意义。
3.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正常尿路上皮不存在癌胚抗原,但在膀胱患者血浆和尿中CEA明显上升,被认为是有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在相当一部分膀胱肿瘤患者中,血浆和尿中CEA仅有少量增加甚至不增加;同时CEA增加的量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或浸润范围无关;而且尿路感染可影响CEA水平面出现假阳性。
4.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同工酶)在恶性肿瘤乳酸脱氢酶有不少会上升。正常膀胱上皮仅有LDH1T和LDH2,在肿瘤浸润深的晚期膀胱癌中LDH5和LDH4占突出地位。
5.其他标志物在膀胱肿瘤患者尿和血清中,还发现许多其他物质或其数量明显增加,如葡萄糖醛酸甙酶(GHS)、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类风湿因子、尿-N-乙-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唾液酸、多胺等,其特异性及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膀胱肿瘤和膀胱癌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胱出现病变,其实很多人都会发现到。但是,膀胱疾病也有不同的分类,大家现在对害怕就是被诊断出是膀胱癌。小编介绍一下,膀胱肿瘤是膀胱癌吗?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首先,了解一下关于膀胱肿瘤疾病。膀胱肿瘤多发生在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其发生可为多中心。膀胱肿瘤可先后或同时伴有肾盂、输尿管、尿道肿瘤。
血尿为膀胱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其次,尿频、尿急、尿痛及持续性尿意感,持续腰胀痛,癌肿侵及括约肌时出现尿失禁等膀胱刺激症状也是主要的。排尿困难、恶心、食欲不振、发热、消瘦、贫血、衰弱、恶病质、类白血病反应。
膀胱癌是恶性程度不是很高的肿瘤。膀胱癌临床表现以无痛性肉眼血尿、膀胱刺激症(尿频、尿急等)和排尿困难为主,晚期病变亦可导致上尿路梗阻。膀胱癌首选的治疗方式还是手术的治疗,放化疗的敏感性不是很高,手术后的护理也是很重要,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手术后身体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产生。
膀胱鳞状细胞癌与移行上皮癌有些不同,病情发展快,病程短,浸润深而广,除血尿外1/3有膀胱刺激症状。如发现晚,大多1年内死亡。膀胱腺癌与移行上皮癌之不同,表现在一般症状相同,但病变多侵犯肌层,故转移较早,预后不良。位于三角区及侧壁的膀胱癌,常起源于腺性膀胱炎,故多有膀胱刺激症状。
总之,膀胱肿瘤是膀胱癌在临床表现上有相同也有不同。诊断膀胱肿瘤是膀胱癌,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检查确诊。
膀胱肿瘤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生活群周围出现各类疾病完全属正常情况,而某些严重的疾病确让人心惊胆战,比如,膀胱肿瘤就是一种比较可怕的疾病,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所以在治疗方面就要大下功夫,同时饮食方面也要特别注意.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75%以上的病人以血尿为第一症状。血尿及其所致贫血程度一般与肿瘤的严重性成正比。尿频尿痛或夜尿多表示肿瘤有坏死或浸润膀胱,类似膀胱炎的症状。位于膀胱颈或带蒂的肿瘤能引起排尿困难或尿潴留。输尿管积水感染引起发热和脓尿。尿道肿瘤以尿道癌最常见。
【 宜 】
1宜多吃具有抗膀胱和尿道肿瘤作用的食物,如蟾蜍、蛤蟆、田螺、海带、紫菜、玳瑁、甲鱼、乌龟、海蜇、水蛇、薏米、菱、核桃、羊肾、猪腰、刀豆、沙虫、鲈鱼、鲐鱼。
2尿道梗阻宜吃海带、裙带菜、紫菜、青蟹。
3感染宜吃黄鱼鳔、鲨鱼翅、水蛇、鸽子、海蜇、藕粉、荞麦、马兰头、地耳、大头菜、橄榄、茄子、无花果、绿豆芽、豆浆、苋菜、紫菜、泥鳅。
4出血宜吃芹菜、金针菜、韭菜、冬瓜、乌梅、柿饼、芝麻、莲子、海参、老鼠肉。
【 忌 】
1忌烟、酒、咖啡、可可。
2忌辛辣、燥热动血的食物。
3忌霉变、油煎、肥腻食物。
有问必答网温馨提醒大家尿频尿痛或夜尿多表示肿瘤有坏死或浸润膀胱,类似膀胱炎的症状哦。发现有一丁点与之关连的病症人们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那样就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的.
膀胱瘤的症状
1、膀胱刺激症状:肿瘤溃疡、合坏死、并炎症和形成感染的时候,会有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2、血尿,大部分膀胱肿瘤的的首发症状就是无痛性血尿了,比如肿瘤位于三角区或是其附近,血尿一般是在终未出现。若是肿瘤出血比较多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全程血尿。
3、其它症状,如果肿瘤浸润达肌层的时候,可能会有疼痛的症状,如果肿瘤比较大影响膀胱容量或是肿瘤发生在膀胱颈部,或者是出血严重形成血凝块等情况,而影响到排尿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尿潴留。若是膀胱肿瘤在输尿管口附近,影响上尿路尿液排空的时候,就会导致患侧肾积水。晚期膀胱肿瘤患者会有贫血、浮肿、下腹部肿块等症状。
中医辨证编辑膀胱肿瘤古书有记载。如《景岳全书》曰:“溺孔之血,近者,出自膀胱,其证溺时必孔道涩痛,小水红赤不利…。溺孔之血,其来远者,出自小肠,其证则溺孔不痛,而血随溺出,或痛隐于脐腹,或遂见于脏腑……。”《素问》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少阴涩则病积瘦血。”《金匮要略》曰:“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 本病属于中医“尿血”、“癃闭”“淋病”等范畴。 古代记载有效方剂有:白龙丸、失笑三妙散、肝肾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