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口水推拿部位 推三关
小儿流口水推拿部位 推三关
定位:位于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推拿方法: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自腕推向肘100次。
小儿流口水是什么原因
流口水医学上称为流涎或唾液增多。引起流涎的原因很多。一般6个月至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
新生儿流口水是较少见的。因新生儿唾液不发达,唾液分泌很少,3―4个月开始唾液分泌增多,6个月以后由于饮食转变,刺激神经引起唾液分泌增加,才开始发生流口水现象。
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腔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会发生流口水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用吞咽来调节过多的液体,这种流口水现象逐渐消失。以上流口水现象是正常的。
但有的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黏膜及舌尖部、颊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尽早治疗溃疡。
有的流口水是由脑炎后遗症,面部神经功能不良及呆小病而致调节唾液分泌功能、吞咽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则应去医院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三个月宝宝流口水怎么回事
小宝宝从三个月开始,由于唾液腺的发育和功能逐步完善,从三个月开始,小儿往往会出现流口水现象,有的宝宝口水很多,下巴和胸前衣服常常是湿湿的。同时,因过多的口水积储在口腔和咽喉部,小儿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经常可以听到喉咙处发出“咕噜、咕噜”或“呼哧、呼哧”的“痰”声,仰卧躺着时或者在小儿体位发生变化时,这种声音可能加重,有时还会伴有一声半声的呛咳,尤其在小儿醒着手脚用力乱动时这种“痰”声和呛咳声更为明显。
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主动吞咽口水后,这种现象就会慢慢好转或消失,但好转或消失的时间每个小儿都不一样,早的在8~9个月就消失了,迟的到2岁左右可能还流着口水。如果过了正常时期还在流口水的婴儿,应该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值得引起家长们注意的是有些婴儿流口水是病理性的,预示婴儿患了某些疾病。
小儿流涎较多且伴有口角破溃发炎的,则属口角炎引起的流涎症;若伴有口腔粘膜充血或溃烂,拒食烦躁等,则称口腔炎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萎缩、咀嚼无力,这是由于消化不良、肠道蛔虫症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智力发育不全、痴呆,这是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所致。以上病理性流涎症需到医院检查治疗,一般来说原发病因消除了,小儿流涎症也会好转或痊愈。
小儿流口水怎么推拿按摩
分推中脘
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
推拿方法:用拇指指腹自中脘向脐两旁分推20-50次。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补脾经
定位: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方法:用拇指指腹,从患儿拇指之间桡侧面向指根方向直推100次。
推三关
定位:位于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推拿方法: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自腕推向肘100次。
流口水的基本原因
流口水医学上称流涎症或唾液增多。引起流涎症的原因很多。
一般6个月~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新生儿流口水是很少见的。因为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很少,3~4个月开始唾液分泌增多,6个月后由于饮食转变,刺激神经引起唾液分泌增加,才开始发生流口水现象。且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发生流口水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以吞咽来凋节过多的唾液,这种流口水现象就逐渐消失。以上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但有的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粘膜即舌尖部,颊部、唇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抓紧治疗。有的流口水是由脑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及呆小病而致调节唾液分泌功能、吞咽功能失调引起的,则应去医院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脑瘫流口水怎么治疗才有用
当一个婴儿降生之后,常会出现流口水现象。因为其唾液腺分泌旺盛,口腔空间较狭小,而且吞咽功能发育不完善,流口水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然后,当一个孩子长到一岁以后,还经常出现流口水现象,家长就要注意了,因为这正是小儿脑瘫的一大表现,比如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多存在这种症状。.
脑瘫流口水怎么治疗才有用?脑瘫儿经常流口水,家长可以用手指经常按压患儿的鼻唇之间的部位,同时给予“咽”的口令,如此久而久之,就会时患儿学会闭嘴、吞咽的动作,自己把口水咽下去。如果无法见效的话,就必须借助手术来帮忙,彻底解决脑瘫患儿流口水的这个问题了。
目前在临床运用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来治疗脑瘫儿流口水现象,取得显著效果。该手术治疗脑瘫儿童流口水症状的原理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1、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后,可使脑部血管扩张,脑供血增加,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得到改善,侧支循环建立,使部分临界状态下的神经元细胞功能得到恢复,改善脑组织的代偿功能,从而通过中枢调节使吞咽运动及口腔括约肌协调功能改善而减少流涎。
2、唾液腺由交感神经和舌咽神经支配,支配唾液腺的交感神经发自脊髓胸段灰质侧角,在颈上神经节交换神经后发出节后纤维,攀附在颈总动脉外膜上,向上分布至唾液腺。手术剥离了颈总动脉外膜,阻断了交感神经的传导,交感神经的直接支配效应减弱,唾液的分泌量减少。
小儿流口水也有外治偏方
小儿流口水 也有外治偏方。小儿流口水,专业术语就是小儿流涎,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当小儿有脑瘫、先天性痴呆、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时,会流口水。下面介绍一剂小儿流口水外治偏方。
外治偏方:取胆南星1克,吴茱萸3克。将以上两味药放微波炉里烘干,待冷,共研极细粉末,贮瓶备用。
使用时,将药粉加少量面粉、少许米醋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于小儿两足心(涌泉穴)处,外用纱布包扎,每次敷12小时,次日清晨弃去。连用3-4次可获良效。
脑瘫儿流口水要怎么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脑瘫儿流口水要怎么治疗?
首先,要有正确的吸吮方法,通过对脑瘫宝宝吮吸的训练可以减轻口水的现象。
其次,可喉抬高训练:患儿将手指置于指导者甲状软骨的上缘。在指导者吞咽时,感觉甲状软骨向上运动。然后让患儿面对镜子。模仿同样感觉。将手指置于自己的甲状软骨上,模仿操作者的动作。
再次,可以进行咽部冷刺激:用冷冻的棉棒蘸少量的水,轻轻刺激软颚、舌根、咽后壁。使其傲吞咽动作,每天可以训练两次。
最后,进行综合康复医疗。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但疗效一般。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如下:
①手术;
②矫形器;
③水、电、光、声疗法;
④语言、交流的治疗;
⑤运动功能的治疗;
⑥ADL训练。
以上就是关于脑瘫儿流口水要怎么治疗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对脑瘫儿流口水的相关治疗方法有所了解了,其实,家长们可以通过相关的康复训练来帮助孩子治疗脑瘫儿流口水这种情况,只要家长们长期坚持使用这些方法,治疗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宝宝流口水推拿手法 脾胃虚寒型流口水推拿
主证:口角流涎,涎液清稀,小便清长,面白唇淡,或伴随泄泻,消化不良,舌质淡红,苔白,指纹清淡。
治则:健脾摄涎。
推拿处方:补脾土,揉外劳,运内八卦,推上三关,上推天柱骨,拿喉节,揉上廉泉,揉天突。
推拿方义:补脾土功能益气健脾,配推上三关温中散寒,外劳有升阳举陷之功,揉之能使阳升阴降;内八卦能行气和胃化积化食,使脾运得健;上推天柱骨既能升阳,又属近治,配拿喉节,揉上廉泉,揉天突等则治标之力愈强,由于脾运之健非一日之功,故虚寒涎流疗程宜长,治时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