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的前期征兆有哪些
胎盘早剥的前期征兆有哪些
1.轻型多以阴道出血及轻度腹痛为主,胎盘剥离面通常不超过胎盘的1/3,多见于分娩期。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痛不明显,贫血体征不显著。若发生于分娩期则产程进展较快。腹部检查:子宫软,宫缩有间歇,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多正常,若出血量多则胎心率可有改变,压痛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局部(胎盘早剥处)压痛。产后检查胎盘,可见胎盘母体面上有凝血块及压迹。有时症状与体征均不明显,只在产后检查胎盘时,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才发现胎盘早剥。
2.重型以内出血和混合性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3,同时有较大的胎盘后血肿,多见于重度妊高征。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腰痛,其程度因剥离面大小及胎盘后积血多少而不同,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以至面色苍白、出汗、脉弱及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可无阴道流血或仅有少量阴道流血,贫血程度与外出血量不相符。腹部检查:触诊子宫硬如板状,有压痛,尤以胎盘附着处最明显。若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则子宫压痛多不明显。子宫比妊娠周数大,且随胎盘后血肿的不断增大,宫底随之升高,压痛也更明显。偶见宫缩,子宫处于高张状态,间歇期不能很好放松,因此胎位触不清楚。若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2或以上,胎儿多因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重型患者的胎心多已消失。
胎盘早剥的表现特征有哪些
胎盘早期剥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阴道出血,腹部压痛,子宫呈板样收缩,胎动减少或消失,胎心率异常或消失。根据出血的特点,临床上将胎盘早剥分为显性、隐性和混合性出血三种。有80%的胎盘早剥属于显性出血。胎盘剥离的位置多位于偏中心处,胎盘后部的血肿形成后,向胎盘边缘扩张,经宫颈流出。因此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显性出血的胎盘大多是部分早剥,症状较轻,预后也较好。隐性出血者大约占20%。胎盘剥离的位置也位于胎盘附着中心处,形成的血肿在胎盘后,没有出现阴道流血。胎盘剥离的面积常比较大,甚至完全剥离。巨大的血肿使孕妇发生休克,病情危急,严重者预后较差。混合性出血的发生率较低,但病情凶险。开始出血呈隐性,由 于出血量大,血液冲开胎盘边缘及胎膜从阴道流出。混合性出血的 并发症、预后等与导致出血的原因及内出血的量有关。临床上又将胎盘早剥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的胎盘早剥大多以 显性出血为主,出血量较多,血色暗红,可能会有轻度腹痛,胎盘 早剥面积不超过1/3,多发生于分娩期。重型多以隐性出血为主,胎盘早剥面积超过1/3,多发生于重度妊高症及伴有其他血管病变的孕妇。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剥离面积及胎盘后出血量成正...
胎盘早剥的并发症
很多疾病都不会是仅仅的单纯的某一毕竟,而会伴随很多的并发症,胎盘早剥也不例外。胎盘早剥的并发症主要有DIC与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大出血和伴有妊高征。因此,孕妇怀孕期间一定要小心谨慎,尽量避免胎盘早剥的发生。
1、DIC与凝血功能发烧障碍。重型胎盘早剥,特别是胎死宫内的患者可能发生DIC与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皮下、粘膜或注射部位出血,子宫出血不凝或仅有较软的凝血块,有时尚可发生尿血、咯血及呕血等现象。
2、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对子宫肌层的影响及发生DIC而致的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大且严重。
3、 重型胎盘早剥大多伴有妊高征,在此基础上加上失血过多、休克时间长及DIC等因素,均严重影响肾的血流量,造成双侧肾皮质或肾小管缺血坏死,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准妈妈如何预防胎盘早剥
妇产科专家表示:胎盘早剥发生率高低与分娩后是否仔细检查胎盘有关。有些轻型胎盘早剥于临产前可无明显症状,只在产后检查胎盘时,发现早剥处有凝血块压迹,此类患者易被忽略。胎盘早剥分为显性剥离、隐性剥离及混合性3种类型。胎盘早剥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盘自附着处剥离。
预防胎盘早剥的方法
专家指出:预防胎盘早剥应加强产前检查,积极预防与治疗妊高征;对合并高血压病、慢性肾炎等高危妊娠应加强管理;妊娠晚期避免仰卧位及腹部外伤;胎位异常行外倒转术纠正胎位时,操作必须轻柔;处理羊水过多或双胎分娩时,避免宫腔内压骤然降低。
关于准妈妈预防胎盘早剥的一些简单方法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孕妈妈在平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坚持定期的产检,对于一些孕期疾病的预防是有很大好处的。
胎盘早剥的偏方
偏方一、剖宫产:
重型胎盘早剥,特别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胎盘早剥虽属轻型,但有胎儿窘迫征象,需抢救胎儿者;重型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产妇病情恶化,处于危险之中又不能立即分娩者;破膜引产后,产程无进展者,均应及时行剖宫产术。术中取出胎儿、胎盘后,应及时行宫体肌注宫缩剂、按摩子宫,一般均可使子宫收缩良好,控制出血。若发现为子宫胎盘卒中,同样经注射宫缩剂及按摩等积极处理后,宫缩多可好转,出血亦可得到控制。若子宫仍不收缩,出血多且血液不凝,出血不能控制时,则应在输入新鲜血的同时行子宫切除术。
偏方二、防止产后出血
胎盘早剥患者容易发生产后出血,故在分娩后应及时应用子宫收缩剂如催产素、麦角新碱等,并按摩子宫。若经各种措施仍不能控制出血,子宫收缩不佳时,须及时作子宫切除术。若大量出血且无凝血块,应考虑为凝血功能障碍,并按凝血功能障碍处理。
偏方三、输新鲜血:
及时、足量输入新鲜血液是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的有效措施。库存血若超过4小时,血小板功能即受破坏,效果差。为纠正血小板减少,有条件可输血小板浓缩液。
胎盘早剥的诊断及鉴别方法有哪些
在我国来说,其实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并不算高,100个人之中大约有1到2个人是患者,但是它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到底胎盘早剥的诊断及鉴别方法是什么呢?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
胎盘早剥的诊断及鉴别
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国外1%~2%,国内0.46%~2.1%。
病因:
胎盘早剥确切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1.孕妇血管病变。孕妇患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或全身血管病变时,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增高。妊娠合并上述疾病时,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与胎盘之间形成胎盘后血肿,致使胎盘与子宫壁分离。2.机械性因素。外伤尤其是腹部直接受到撞击或挤压;脐带过短(<30cm)或脐带因绕颈、绕体相对过短时,分娩过程中胎儿下降牵拉脐带造成胎盘剥离;羊膜穿刺时刺破前壁胎盘附着处,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胎盘剥离。3.宫腔内压力骤减。双胎妊娠分娩时,第一胎儿娩出过速;羊水过多时,人工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均可使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骤然收缩,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剥离。4.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巨大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此时子宫静脉淤血,静脉压增高,蜕膜静脉床瘀血或破裂,形成胎盘后血肿,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剥离。5.其他。一些高危因素如高龄孕妇、吸烟、可卡因滥用、孕妇代谢异常、孕妇有血栓形成倾向、子宫肌瘤(尤其是胎盘附着部位肌瘤)等与胎盘早剥发生有关。有胎盘早剥史的孕妇再次发生胎盘早剥的危险性比无胎盘早剥史者高10倍。
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本征。轻型胎盘早剥由于症状与体征不够典型,诊断往往有一定困难,应仔细观察与分析,并借B型超声检查来确定。重型胎盘早剥的症状与体征比较典型,诊断多无困难。确诊重型胎盘早剥的同时,尚应判断其严重程度,必要时进行上述的实验室检查,确定有无凝血功能障碍及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以便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检查:对可疑及轻型患者行B型超声检查,可确定有无胎盘早剥及估计剥离面大小。若有胎盘后血肿,超声声像图显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液性暗区,界限不太清楚。对可疑及轻型有较大帮助。重型患者的B超声像图则更加明显,除胎盘与宫壁间的液性暗区外,还可见到暗区内有时出现光点反射(积血机化)、胎盘绒毛板向羊膜腔凸出以及胎儿的状态(有无胎动及胎心搏动)。2.实验室检查:主要了解患者贫血程度及凝血功能。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贫血程度;尿常规了解肾功能情况及尿蛋白情况。重型胎盘早剥可能并发DIC,应进行有关实验室检查,包括DIC的筛选试验(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和3P试验)以及纤溶确诊试验(如Fi试验即FDP免疫试验、凝血酶时间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等)。
鉴别诊断
1.前置胎盘:轻型胎盘早剥也可为无痛性阴道出血,体征不明显,行B型超声检查确定胎盘下缘,即可确诊。子宫后壁的胎盘早剥,腹部体征不明显,不易与前置胎盘区别,B超检查亦可鉴别。重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极典型,不难与前置胎盘相鉴别。2.先兆子宫破裂:往往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强烈宫缩、下腹疼痛拒按、烦躁不安、少量阴道流血、有胎儿窘迫征象等。以上临床表现与重型胎盘早剥较难区别。但先兆子宫破裂多有头盆不称、分娩梗阻或剖宫产史,检查可发现子宫病理缩复环,导尿有肉眼血尿等,而胎盘早剥常是重度妊高征患者,检查子宫呈板样硬。
准妈妈如何预防胎盘早剥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是妇女在妊娠期最为常见的特有疾病。其发病率高,国内报道可达43.3%—60%,成为在产前检查中必须重点观察的疾病。妊高症持续发展对母婴危害很大,其中的严重危害之一就是诱发胎盘早剥,易造成早产、难产,并促进胎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疾病增加。
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其与胎盘早剥的关系已比较明确,被公认为胎盘早剥的最主要诱因。其作用机理是妊高症引起子宫底蜕膜层的小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毛细血管缺血坏死和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使得胎盘易从子宫壁剥离而发生胎盘早剥。
并不是所有妊高症都会诱发胎盘早剥,只有那些控制不良,持续发展的中重度妊高症患者才是胎盘早剥的高危对象。因此,若孕妇在妊娠中后期感到头痛、头昏、眼花及下肢水肿等表现,并在产前检查中发现血压增高,蛋白尿和浮肿等情况,就要及时作出妊高症的诊断,予以积极有效处理措施,控制妊高症,防范胎盘早剥。
轻度妊高症重在休息,饮食调理,保持休息及睡眠时的正确体位,即左侧卧位,大多数无需特殊药物治疗。中重度妊高症应住院治疗,在医生监护下规范治疗下减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即一方面严格防止子痫及其并发症,另一方面防范胎盘早剥和早产的发生,特别是临近妊娠晚期及临产时,务必有效控制妊高症的病情,同时警惕胎盘早剥的风险。
一旦控制不良的妊高症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虑及胎盘早剥的可能:
①无明原因的胎心率异常变化,同时伴有临产先兆(阵发性宫缩性腹痛);
②子宫张力增高伴胎心率减缓;
③出现阴道持续少量流血或流出出血性羊水;④B超检查发现胎盘厚度增加。确诊后要果断采取措施尽快结束分娩,以降低胎盘早剥对母婴造成的更大危害。
胎盘早剥是怎么引起的
1.血管病变
胎盘早剥孕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脏疾病,尤其已有全身血管病变者居多。当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形成血肿,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2.机械性因素
外伤(特别是腹部直接受撞击或摔倒腹部直接触地等)、胎位异常行外倒转术矫正胎位、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胎先露部下降,均可能促使胎盘早剥。此外,双胎妊娠的第一胎儿娩出过快或羊水过多于破膜时羊水流出过快,使子宫内压骤然降低,子宫突然收缩,也可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3.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
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产妇长时间仰卧位时,可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由于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子宫静脉却瘀血,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4.吸烟
近10年的研究证实了吸烟与胎盘早剥的相关性,有报道吸烟使胎盘早剥发生危险增加90%,并随着每天吸烟数量的增加胎盘早剥发生的危险性也增加。吸烟使血管发生退行性变而增加了毛细血管的脆性,并且尼古丁对血管收缩的影响以及血清中一氧化碳结合蛋白浓度升高均可导致血管痉挛缺血,从而诱发胎盘早剥。
5.胎膜早破
国内外很多研究报道了胎膜早破与胎盘早剥的相关性。胎膜早破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危险性较无胎膜早破者增加3倍,其发生的机制不明确,可能与胎膜早破后伴发绒毛膜羊膜炎有关。
6.滥用可卡因
有报道指出,在妊娠期间滥用可卡因50例孕妇,其中8例死胎是由于胎盘早剥引起的。另有报道112例孕妇在孕期滥用可卡因,结果发生胎盘早剥者占13%。
7.孕妇年龄及产次
孕妇年龄与胎盘早剥发生有关,但有学者报道产次比年龄更倾向于与胎盘早剥有关。随着产次的增加,发生胎盘早剥的危险性呈几何级数增加。
胎盘早剥的检查
1、B超检查
可协助了解胎盘的部位及胎盘早剥的类型,并可明确胎儿大小及存活情况。典型声像图显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边缘不清楚的液性低回声区即为胎盘后血肿,胎盘异常增厚或胎盘边缘“圆形”裂开。同时可排除前置胎盘。需要注意的是,B型超声检查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胎盘早剥,尤其是子宫后壁的胎盘。
2、实验室检查
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及凝血功能检查。Ⅱ度及Ⅲ度患者应检测肾功能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有条件时应做血气分析,并作DIC筛选试验(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纤维蛋白原),结果可疑者,进一步做纤溶确诊试验(包括凝血酶时间、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血纤维蛋白原<250mg/L为异常,如果<150mg/L对凝血功能障碍有诊断意义。情况紧急时,可抽取肘静脉血2ml放入干燥试管中,7分钟后若无血块形成或形成易碎的软凝血块,说明凝血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