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小动作预防闷气产生高血压
3个小动作预防闷气产生高血压
强烈的焦虑、紧张、愤怒、惊吓、恐惧、压抑等情绪波动是原发性高血压产生的诱发因素,患者常突然情绪失控,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出现负面情绪时,胸中难免都会积聚不少的闷气,一定要找到合适的缓解途径,可以试试保健小动作。
捶打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两手交叉,握空心拳,不要太实,稍微留一点空,连续捶打几十次。
【作用】捶打胸部可以驱散心中闷气,缓解自己的情绪。
按压外关穴
外关在前臂背侧正中间,手掌背侧皮肤与前臂背侧皮肤交界处向肘关节方向约三横指处。将一手拇、食指相对立起,拇指点在外关穴上,食指点在对侧相应位置,两指同时用力按压约一分钟,放松十余秒后重复按压,三次之后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手臂的外关穴。
【作用】调畅气机、改善经脉中气血的运行状态,有效舒缓压抑的情绪。
扩胸
两手放松下垂,然后握空拳,屈肘抬起,提肩向后扩胸,最后放松还原。如站势扩胸时,可同时左腿膝提起,还原时跳落地,如此反复,换右跳屈膝提起,最后放松还原。
【作用】扩胸运动可以舒心、宽胸、畅气,缓解紧张情绪。
3个小动作缓解膝关节疼痛
1、摩擦膝眼穴
膝眼穴在我们膝盖髌骨的下缘,有一个快速定位的方法就是弯曲膝关节,顺着髌骨往下摸,它的内侧和外侧分别有一个凹陷的小窝,这个小窝的位置就是我们讲的膝眼穴,它是一对穴位。
摩擦膝眼穴时,先将双手搓热,分别按压到内外膝眼上,然后上下来回地摩擦,以产生温热感为宜。这一步的作用是通过摩擦生热,促进局部的气血运行,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些中老年人特别怕着凉尤其是膝盖,平时摩擦膝眼穴产生的温热感可缓解不适。
2、双掌揉髌
很多人都会有髌骨软化的问题,双掌揉髌可以缓解髌骨软化所带来的不适。操作时可以选择坐位,双腿伸直,双掌掌跟按压到髌骨上,然后轻轻地旋转按揉,相当于我们在划动髌骨。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对疼痛比较敏感,可能稍微给膝盖一点压力就会感到疼痛,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力量要轻,以自己能接受的程度为宜。当经过一段时间的按揉之后,可以再适当地加力。
3、交替抬腿
平躺在床上,放松双腿,首先左脚向上勾起,此时大腿会有紧绷的感觉,轻轻抬腿直至最大角度,坚持几秒钟,再慢慢放下,然后右腿重复此动作,反复几次。此方法要注意慢起慢落,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大腿肌肉。肌肉强壮了,才能对膝关节产生很好的保护作用。
对抗久坐伤害的3个小动作
1、没事敲敲大腿
长期久坐容易造成痛经、内分泌失调、尾骨痛、便秘等疾病,不妨多敲大腿两侧。首先伸直双腿,然后用拳头去捶大腿外侧。从大腿外侧根部开始一直敲,直至膝盖。
2、坚持做抬腿
抬头挺胸坐直,收紧小腹,然后慢慢抬起一条腿,使之与端坐着的身体尽可能地保持直角,坚持5-10秒。之后换另一条腿重复刚才动作。
每天坚持做一会儿抬腿动作,可缓解久坐的肌肉松弛和酸软症状,还能促进下肢气血运行,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还可以预防血栓等疾病。
3、贴墙站立
背贴着墙,后脚跟离墙壁一拳远,挺胸,收下巴,肩胛骨往后夹,腹肌用力往墙贴,最好使腰部与墙壁间没有空隙。
这样可以伸展躯干,放松紧绷的肩膀,还可训练核心肌群。另外,还可收缩小腹,弯曲膝盖,屁股往下坐,缓慢沿墙壁上下摩擦,可锻炼股四头肌。
预防中风四个小动作
老人养生:日常防中风抓牢4个小动作
按摩颈部少中风
专家指出,按摩颈部可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并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发生。做法是: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左右两侧,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
摇头晃脑防中风
专家从油漆工人很少发生中风的事实分析认为,这与工人劳动时摇头晃脑的工作特点有关。头部前后左右旋转,可增加血管的抗压力,有利于预防中风。做法是:平坐,放松颈部肌肉,然后前后左右摇头晃脑各做30~50次,速度宜慢,每天早晚各做3次。低血压患者平卧做。
耸肩防脑梗塞
耸肩可使肩部神经、血管和肌肉放松,活血通络,为颈动脉血液流入大脑提供人工驱动力。做法是:每天早晚做双肩上提、放下的动作,每次做4~8分钟。
空抓手防脑溢血
研究发现,脑溢血与患者的生活习惯、运动方式有关,缺少锻炼的右脑血管壁异常脆弱,易发生破裂,因此患者应多活动左手。做法是: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800次。
高血压会导致哪些并发症的出现
心、脑、肾等器官是高血压的损害对象,在医学上被称为高血压的靶器官。
心: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肌肥厚及心力衰竭,还可以引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长期的高血压还会使心室扩张,形成高血压心脏病。
脑:高血压可以引起脑动脉硬化,最后引起中风,包括脑梗塞和脑溢血。
肾:高血压可以引起肾动脉硬化,影响肾功能,甚至会导致尿毒症。
以上这些疾病,在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这些靶器官的损害,即为高血压三期。
产生这些高血压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血压使动脉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尤其是全身小动脉的长期痉挛,可能使血管壁发生营养不良性变化,内膜下蛋白性物质沉积,纤维组织增多,中膜肌层肥厚,动脉弹性减低,以致管腔变窄。由于小动脉内的变化,管腔内的沉积增厚变窄,医学上称此为“玻璃样改变”。全各器官组织内的小动脉都会受到影响,其中尤以肾细小动脉最明显。因为小动脉痉挛,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心脏为了维持畅通的血液循环,必须加倍努力地收缩,才能使血液达到各处,其结果是心脏过于劳累,左心室肥厚以至扩张。肾脏则因肾小动脉硬化,形成肾缺血,最后产生高血压素,促使全身小动脉痉挛,这样又加重了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肾脏长期缺血,发生营养不良变化,肾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了解了高血压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就更具有针对性,疗效更显著。
日常六个小动作预防阴道松弛
动作1、床沿合腿
靠床沿仰卧,臀部放在床沿,双腿挺直伸出悬空,不要着地。双手把住床沿,以防滑下。双腿合拢,慢慢向上举起,向上身靠拢,双膝伸直。
当双腿举至身躯的上方时,双手扶住双腿,使之靠向腹部,双膝保持伸直。然后,慢慢地放下,双腿恢复原来姿势。这样的运动还是需要坚持。
动作2、屏住小便
在小便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屏住小便几秒钟,中断排尿,稍停后再继续排尿。如此反复,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练后,可以提高阴道周围肌肉的张力。
动作3、提肛运动
在有便意的时候,屏住大便,并做提肛运动。经常反复,可以很好地锻练盆腔肌肉。
动作4、收缩运动
仰卧,放松身体,将一个手指轻轻插入阴道,后收缩阴道,夹紧阴道,持续3秒钟,后放松反复重复几次。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动作5、瑜伽缩阴
盘腿提肛,功能:收缩括约肌及骨盆底肌群等精细肌群,预防漏尿并增进紧实。动作:单盘腿或双盘腿,缓缓吸气后闭气8秒再徐徐吐气。吸气时尿道至肛门肌肉紧缩上提,闭气时保持紧缩,吐气时再缓缓放松,重覆10次。
动作6、立式锻炼
站立,双腿微分开,收缩两侧臀部肌肉,使之相挟,形成大腿部靠拢,膝部外转,然后收缩括约肌,使阴道往上提的方向动。经过耐心锻炼,即改善阴道松弛状态,提高阴道的挟缩机能,藉以掌握同房时的舒缩能力,使性生活和谐、美满。
什么是肾性高血压
1、容量依赖型高血压:肾实质损害后,肾脏处理钠、水的能力减退。当摄入量超过机体的排泄能力时,即出现水钠潴留。水钠潴留如主要在血管内,使血容量扩张,即可发生高血压。同时水钠潴留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水钠含量增加,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血管的阻力以及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增强,并使血管紧张素Ⅱ型对血管受体亲和力提高,此时即使血管紧张素正常亦可使血压升高。
2、肾素依赖型高血压:其发病机理为肾动脉狭窄,肾内灌注压降低和肾实质疾病,以及分泌肾素的细胞肿瘤,均能使球旁细胞释放大量肾素,引起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管壁收缩而产生高血压。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又能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钠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加而产生高血压。由于肾实质损害后激肽释放酶及前列腺素的释放减少。这些舒张血管物质的减少也是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是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实质性高血压在病因和发病机理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预后也有不同。肾血管性高血压可以应用手术方法治愈,一般早中期治疗效果较好。
肾实质性高血压可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以用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期。虽然肾性高血压为肾脏疾病所致但血压升高反过来又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但一过性的高血压,如急性肾炎时出现的高血压,往往对肾功能影响不大,而且治疗起来也比较容易。而持续性的中、重度高血压则可以加速肾功能的恶化。临床上我们所见到的慢性肾炎高血压型的预后就较普通型差;慢性肾衰患者血压升高是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肾脏病患者的高血压是十分重要的。那么为什么肾脏病患者伴有高血压者预后较差呢?这是由于持续性中、重度高血压会使肾小动脉痉挛、硬化,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硬化加速,肾单位毁损加快,肾功能呈恶化趋势明显;同时由于血压升高还会导致严重的心、脑并发症。虽然积极控制血压十分重要,但也不能因此认为把血压降得越低越好。对于慢性肾衰患者的高血压一般宜降至150-140/95/90毫米汞柱。这样既能保证肾脏的血流量,维护肾小球的滤过率,又不至于因血压高使肾小动脉、肾小球毛细管硬化加速。
办公室4个小动作预防胸下垂
动作1、手合掌,并使手掌相互用力合压。合压时,胸部两侧的胸肌拉紧,呈紧绷状态,约进行5秒钟后放松。重复10次左右。
动作2、双手交叉,将手臂并拢,手肘抬高至胸的部位,左右手臂用力相互按压,一回15秒,做5回。
引起肾性高血压的原因
一、因为肾素在作怪。发病机理为肾动脉狭窄,肾内灌注压降低和肾实质疾病,以及分泌肾素的细胞肿瘤,都能使球旁细胞释放大量肾素,引起血管紧张素I活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管壁收缩而产生高血压,这就是肾性高血压的原因。
二、肾性高血压的原因还有抗升压的物质分泌减少。当肾实质发生病变时,前列腺素合成分泌减少,而肾素分泌却极度增加,二者平衡失调导致血压升高。
3个小动作应对痔疮
1、提肛运动。
全身放松,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吸气,舌舔上腭,同时肛门向上提收。像忍大便的样子,提肛后稍闭一下气不呼,然后配合呼气,全身放松。每日早晚两次,每次做十几下。
2、举骨盆运动。
仰卧屈膝,使脚跟靠近臀部,两手放在头下,以脚掌和肩部作支点,使骨盆举起,同时提收肛门,放松时骨盆下放。熟练后,也可配合呼吸,提肛时吸气,放松时呼气。此法每日可坚持做1~3次,每次20下。
3、旋腹运动。
仰卧,两腿自然伸展,以气海穴(脐下一寸处)为中心,用手掌作旋转运动;逆时针旋转20~30次,顺时针旋转20~30次,先逆后顺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