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与直肠炎区别
结肠炎与直肠炎区别
1.肠炎是指肠粘膜急性或慢性炎病。肠炎可作为仅侵害小肠的一种独立疾病,但更常见的是胃、小肠和结肠的广泛炎症。通常所说的肠炎是包括胃、小肠和结肠炎症的通称。(1)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呕吐起病急骤,常先有恶心,继之则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为多见,严重者可呈阵发性绞痛。腹泻表现为水样便,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伴有恶臭、多为深黄色或带绿色便,很少带有脓血,无里急后重感。
(2)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的症状轻微,严重病人有发热、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状,偶可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体征方面:早期或轻病例可无任何体征。查体时可有上腹部或脐周有轻压痛、肠鸣音常明显亢进,一般患者的病程短,数天内可好转自愈
2.结肠炎发病因素
(1)感染因素:尚未发现任何病毒、细菌或病原虫与本病有何特异性联系。此病急性期临床表现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其炎性改变酷似菌痢,但反复大便培养以及结肠粘膜中未证实有细菌或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故多认为细菌感染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直接发病原因。但患者肠道菌落计数却多超过正常人,在有些病员的配偶及病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均可检测出淋巴细胞毒素,从大批病例随访中,确实发现有0.5%~8.2%的菌痢患者常常演变为本病。另外动物实验中,若大肠肠道内是无菌的,则往往不能形成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因此也不能排除肠道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
(2)自身免疫因素:近年来最受重视,研究较深入,据研究事实有以下几点支持自身免疫发病原因。①临床常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②体液免疫。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抗结肠抗体(主要为IgM),其抗原是结肠上皮细胞内的脂多糖,清中还可能含有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大肠杆菌O14?型等抗体。另外,血清中还常含有一种( 或一些)抑制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因子。③细胞免疫。患者的淋巴细胞与正常成人或胎儿结肠上皮细胞共同培养,使结肠上皮受损,说明患者的淋巴细胞已被致敏,出现了细胞毒作用。这种细胞毒作用可由大肠杆菌O14、O19?等的菌体中提出的脂多糖,刺激正常人淋巴细胞、激发K细胞而产生。细胞毒作用对本病是重要的致病作用。④免疫复合物存在。患者结肠固有膜中有IgG、补体C3的F及S表型和纤维蛋白的沉积的免疫复合物,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很可能是引起肠道外病变的因素。⑤肠壁粘膜局部。常含有大量的IgG细胞,此系T8(抑制性)细胞减少、T?4(辅助性)细胞增多的结果
冬季不同的便血代表不同的疾病
一、肛门疾病:肛门疾病是引起便血最常见的原因,痔疮、肛裂引起的便血都是便后滴血,严重的可以喷血,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和,肛裂引起的便血常伴有排便后肛门痛疼。
二、直肠息肉、下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直肠血管瘤、憩室病、家族性息肉病等,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便血,需要作具体的检查才能鉴别。
三、直肠疾病:直肠息肉是直肠的良性肿瘤,大便带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距肛门很近的直肠息肉有时也会脱出肛门以外。此种疾病常见于儿童。
四、结肠疾病:结肠同直肠一样,也可有息肉与癌症的发生,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病也可引起便血,此类大肠炎性疾病引起的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脓血便,并伴有腹痛、发热、里急后重等症状。
怎样诊断便血
大便出血的诊断要弄清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分清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注意便血伴发症状。
1、弄清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常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结)直肠恶变可为持续性少量便血。
2.分清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
如内痔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肛裂则是血附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较多,血液在肠腔内贮留,排出时可呈黑色、暗红色或有血块
3.注意便血伴发症状
如直肠炎、直肠恶变等便血常伴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内痔、息肉便血伴无有肛门疼痛;肛裂则伴有肛门疼痛及便秘;慢性结肠炎常伴腹泻、左下腹隐痛;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伴有剧烈的腹痛等。
大便出血鲜红不疼
一、下消化道疾病
1、肛管疾病
常见于痔、肛裂、肛瘦。
2、直肠疾病
(1)直肠炎症性疾病 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直肠结核。
(2)直肠肿瘤 直肠息肉、直肠乳头状瘤。直肠癌、直肠类癌、邻近恶性肿瘤侵人直肠。
(3)直肠损伤 放射性直肠炎,异物、器械检查或活检等导致的损伤出血。
3、结肠疾病
(1)炎症性病变 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结肠克罗恩病、慈室炎与慈室溃疡。
(2)肿瘤 结肠癌、结肠息肉病。
4、小肠疾病
(1)炎症性病变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慈室炎与慈室溃疡0rohn病、肠结核、肠伤寒。
(2)肿瘤 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小肠类癌、癌、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腺瘤、纤维瘤、血管瘤。
二、下消化道血管病变
缺血性肠病常见于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脉血栓形成、肠
套叠、肠扭转、血管畸形等。
三、全身性疾病
1、急性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2、血小板因素及凝血机制障碍 血小板减 少性紫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
3、尿毒症
4、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
白领得了直肠炎拖不治的危害有什么
1、肠息肉、结肠癌:直肠炎超过五年,肠道溃疡面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容易异常增生,引发肠息肉,一厘米以上肠息肉癌变率极高;2、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直肠,临床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3、肛窦炎:直肠炎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肛窦炎等肛肠病,并有继发肛周脓肿的危险。4、肛管炎:这是本病的一个并发症,经常与直肠炎并称为肛管直肠炎,肛管炎久拖不治亦有癌变危险。5、便血:便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长期慢性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直肠炎和结肠炎一样吗
直肠炎和结肠炎随同属肠道疾病,但是两种完全不相同的病症。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都是不同的。如果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以及乙状结肠发生炎症那就叫做结肠炎。直肠是指肛门齿状线起上15厘米的肠道,如果此段肠道发生炎症就是直肠炎。
肠道炎症的发生主要的原因有自身免疫反应、细菌感染、遗传因素和神经紧张因等。而直肠炎的病因多是继发于便秘、痔疮、肛瘘、肛管直肠脱垂或者直肠损伤等情况,此外病原感染、食物刺激、等原因也可诱发直肠炎。
直肠炎的主要表现为交替出现的便秘和腹泻,便中可带有脓液和血丝,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急性直肠炎常常会迁延转变为慢性直肠炎,导致直肠粘膜充血水肿,逐步发展可导致直肠穿孔,最后甚至可恶化为直肠癌。结肠炎患者的症状主要为腹胀痛、腹泻,也可出现便秘。
对于患有肠道疾病的患者,平时应该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加强营养的摄入,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有肠道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应该定期做肠镜检查,做到对肿瘤的三级预防。而无肠道疾病的人群也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肠道炎症。
大便出血是怎么诊断的
1、注意大便出血的特点
了解大便出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常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结)直肠恶变可为持续性少量便血。
分清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如内痔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肛裂则是血附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较多,血液在肠腔内贮留,排出时可呈黑色,多考虑上消化道病变;若为紫红色、暗红色或有血块;或血色鲜红,则多来自下消化道;混有黏液并有臭味,应想到有直肠恶变的可能。
2、注意大便出血的伴发症状
如直肠炎、直肠息肉(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内痔、息肉便血无肛门疼痛;肛裂则伴有肛门疼痛及便秘;慢性结肠炎常伴腹泻、左下腹隐痛;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伴有剧烈的腹痛甚至休克等。
慢性肠炎吃什么药
慢性肠炎,吃药治疗不可取 治疗慢性结肠炎,许多人存在各种各样的认识误区,除了部分患者马虎大意,久拖不治外,还有一些患者惧怕传统肠镜的痛苦,不愿意及时就诊;或者轻信某某偏方,盲目诊治
甚至有部分患者自我判断,自行买药服用。殊不知,慢性肠炎常见的有结肠炎、直肠炎等数种,病因不同,治疗当然也不相同,盲目诊疗,往往造成慢性结肠炎迁延难愈,这就是慢性肠炎年年治、年年犯的原因所在。 不吃药,如何更有效治疗慢性肠炎?
在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上,部分医生偏好使用西药抗生素进行治疗,临床证实,这种治疗方案有两种弊端,第一,过度使用抗生素有副作用;第二,抗生素见效虽快,只能治标而不治本。
结肠炎诊断
结肠炎诊断,结肠炎是一种通常病、多发作,品种繁多、发病的主因复杂,无论哪品种型,惹起临床症状极为类似,大部分现象为腹痛、腹泻、便秘、黏液或黏液脓血便、直肠出血或某些周身症状。在诊断过程中,病人常呈现种种迷惑,有的病人还走入诊断误。
1.结肠炎必须消炎
结肠炎诊断,关于被传染性结肠炎、直肠炎和细菌性痢疾等,选择有作用的抗生素可疾速控制被传染,其诊断方法正确公道。但是,关于非被传染性结肠炎、直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等,运用抗生素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发病的主因至今尚未完整明了,与免疫、遗传等诸多要素有关,除在吞并被传染时运用抗生素外,泛泛随便使用抗生素是有害无益的,随便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肠道菌群失调等不好的结果。没有正确的判断就没有正确的诊断,结肠炎、直肠炎的病人在选择诊断方法之前,一定要弄分明本人的病终究属于哪一品种型。
2.不愿承受手术诊断
结肠炎诊断,结肠炎还需求手术诊断吗?答案是必定的。当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并发恶化、肠穿孔、大量便血、肠狭窄、中毒性巨结肠时应手术诊断。另外,年龄50岁以下,长期反复发作,拖延不愈、经过严厉系统的内科诊断仍得不到控制,曾经重症影响生活质量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必须思考承受手术诊断。
3.腹泻就是结肠炎
结肠炎、直肠炎能惹起腹泻,而腹泻并非都是结肠炎、直肠炎。慢性腹泻的发病的主因极为复杂,通常于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见于另外系统的疾病,如甲状腺功用亢进、糖尿病等有时可惹起不一样水平的腹泻。有的病人呈现慢性腹泻后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自觉服用诊断结肠炎的药物。患的不是结肠炎,而长期自觉服用诊断结肠炎的药物。占有关材料统计,腹泻不只通常于结肠炎、直肠炎,更通常于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结肠功用性疾病,与肉体、心理要素亲密相关,结肠并无炎症。病人主要有左下腹部疼痛、稀便、便中带黏液、着凉后加重,或者有排羊粪球样便、排便后腹痛减轻的特性,化验大便、钡灌肠和电子肠镜诊断无不正常,服用诊断结肠炎的药物无分明疗效。纠正不好的的生活习气、防预肉体刺激、摆脱焦躁、焦虑、愤恨的心情常有利于病情的减轻。
4.用药奏效后未能稳固疗效
结肠炎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经过积极的内科诊断后,病情常能得到控制。由于病程长,有的病人不能坚持服药,也有的病人自我觉得良好,擅自中途停药,常招致溃疡性结肠炎再次复发。要稳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效果,家庭中的痊愈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按时服药,切不可中途停药。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迟缓,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症状,排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 →便意→排便→减轻的特性。主要临床症状腹泻、腹痛、粘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重症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