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的种植技术
薏米的种植技术
薏米的种植技术
薏苡仁,别名:薏苡、苡米、薏仁米、沟子米。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以去除外壳和种皮的种仁入药。
主要产区为湖南、河北、江苏、福建等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功能。用于脾虚泄泻水肿脚气、白带、湿、关节疼痛、肠痈、肺痿等症。尚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等癌症以及多发性疣。薏苡种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资源之一,可做成粥、饭、各种面食供人们食用。尤其对老弱病者更为适宜。
薏米的形态特征
薏米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薏苡属多年生植物,茎直立,叶披针形,它的子实卵形,白色或灰白色。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欧洲,它被称为“生命健康之友”。薏米大多种于山地,武夷山地区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古代人把薏米看做自然之珍品,用来祭祀,现代人把薏米视为营养丰富的盛夏消暑佳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
一年生草本。秆高1-1.5米,具6-10节,多分枝。叶片宽大开展,无毛。总状花序腋生,雄花序位于雌花序上部,具5-6对雄小穗。雌小穗位于花序下部,为甲壳质的总苞所包;总苞椭圆形,先端成颈状之喙,并具一斜口,基部短收缩,长8-12毫米,宽4-7毫米,有纵长直条纹,质地较薄,揉搓和手指按压可破,暗褐色或浅棕色。颖果大,长圆形,长5-8毫米,宽4-6毫米,厚3-4毫米,腹面具宽沟,基部有棕色种脐,质地粉性坚实,白色或黄白色。雄小穗长约9毫米,宽约5毫米;雄蕊3枚,花药长3-4毫米。染色体 2n=20(Lin et al. , 1985;Wang Z. X. et al. 1984)。花果期7-12月。
我国东南部常见栽培或逸生,产于辽宁、河北、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生于温暖潮湿的十边地和山谷溪沟,海拔2000米以下较普遍。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印度、锡金、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菲律宾。模式标本采自中国。
颖果又称苡仁,味甘淡微甜,营养丰富,含碳水化合物52%-80%,蛋白质13%-17%,脂肪4%-7%,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亚麻油酸占34%,并有特殊的薏仁酯;磨粉面食,为价值很高的保健食品。米仁入药有健脾、利尿、清热、镇咳之效。叶与根均作药用。秆叶为家畜的优良饲料。
薏米的生态环境
喜生于湿润地区,但能耐涝耐旱。我国各地均有栽培。长江以南各地有野生。生于屋旁、荒野、河边、溪涧或阴湿山谷中。
薏米 - 地理分布
我国东南部常见栽培或逸生,产于贵州、四川、云南、辽宁、河北、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区;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印度、锡金、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菲律宾。模式标本采自中国。
薏米的种植栽培
栽培要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干旱、耐肥。各类土壤均可种植,对盐碱地、沼泽地的盐害和潮湿的耐受性较强,但以向阳、肥沃的壤士或粘壤上栽培为宜。忌连作,也不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近年来在潮湿的水稻上上栽培,特别在抽穗扬花期给以浅水层,可显著增产。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为预防黑穗病,播前将种子用60℃温水浸种10-20min,捞出种子包好置于5%生石灰水中浸1-2d注意不要损坏水面上的薄膜。取出以清水漂洗后播种,或用1:1:100的波尔多液浸种24-72h,于3月至4月,穴播,按行株距27-30cm见方,穴深5-7cm,每穴播种子5-6颗,覆土2-3cm,镇压。每1hm2需种75-90kg。
田间管理幼苗有3-4片真叶时间苗,每穴留苗4-5株。中耕除草一般3次。薏苡是需肥量较大,耐肥性较强的作物,生长前期看重施氮肥提苗,后期应多施磷肥、钾肥,促进壮秆孕穗,田间水分管理以湿、干、水、湿、干相间的原则,即采用湿润育苗,干旱拔节,有水孕穗,湿润灌浆,干田收获。薏苡是异株花粉授精,辅助授粉是在盛花期以绳索等工具振动植株(上午10-12时),使花粉飞扬,可提高结实率。
薏米的病虫害防治
(1)黑穗病 又名黑粉病,为害严重,发病率高。防治方法:严格进行种子处理;轮作;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
(2)叶枯病 雨季多发,为害叶部。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1:100倍液波尔多液,或代森锌6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
(3)玉米螟 5月下旬至6月上旬始发,8-9月为害严重,苗期以1-2龄幼虫钻人心叶中咬食叶肉或叶脉。抽穗期以2-3龄幼虫钴人茎内为害。防治方法:播种前,清洁田园;薏苡地周围种植蕉藕诱杀;心叶期用50%西维因粉05千克加细土15千克,配成毒土或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灌心叶,也可用Bt乳剂300倍踱灌心叶。
(4)粘虫又名夜盗虫,幼虫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幼虫期用50%敌敌畏800倍液喷施;也可用糖醋毒液(糖:醋:白酒:水=3:4:1:27)诱杀成虫;化蛹期,挖土灭蛹。
薏米的种植技术
薏米的种植技术
(一)精选种子,技术处理 薏苡用种子繁殖,选择植株粗壮、分蘖强、分枝多、结籽率高、种壳呈灰褐色、无病虫害的植株留作种用,先株选,后粒选,以饱满且有光泽的种子作种用。播前将种子用布袋装好,浸于5%石灰水或120倍波乐多液内,其上用物压紧,使其不露出水面浸24小时后用清水冲洗2次后即可播种。?
(二)整地开沟,施足基肥 薏苡适应能力极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类土壤均可种植。整地时每隔2m开一条沟,沟深20-30cm,作为灌排渠道。每亩施土杂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50kg,然后翻入土中。播种时,亩施焦泥灰1000kg。?
(三)选好茬口,适时播种 前茬以豆科、棉花、薯类等为宜。播种可采用直播、条播和穴播均可。春播或夏播均可,夏播若采用育苗移栽效果更好。条播:直条横条均可。按行距40cm开浅沟,沟深3cm,沟底要求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上覆焦泥灰,以盖没种子为度,然后覆土整平。穴播:按株行距40-50cm开穴,每穴播种子4-5粒。春播4月下旬,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最迟不超过6月下旬,尤其在北方,过迟秋后不能成熟,影响产量。
(四)田间管理,重点灌水
1、间苗定植。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拔除密生苗、病弱苗,保持株距4-7cm;幼苗有5-6片真叶时,按株距13-16cm定苗。
2、中耕除草。一般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苗高6-7cm时进行,促使多分蘖;第二次苗高16-20cm时进行;以后结合施肥进行。
3、追肥培土。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苗高4-7cm时进行,每亩施稀薄人粪尿1000kg,促使幼苗生长,多分蘖,早分蘖。第二次在苗高35cm左右或在孕穗时进行,每亩施人粪尿1500kg,促使植株旺长,有利孕穗。若无人粪尿追肥可选用尿素每次10kg加过磷酸钙20kg。培土在苗高35cm左右时,结合施肥进行,为防止倒伏,有利根系生长。
4、灌水。水分管理是薏苡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薏苡以形与玉米、高梁相近,人们习惯认为是旱地作物,生产上亦采用旱地栽培,故造成亩产量低。通过多年试验证明,薏苡不是旱田作物而是沼泽性作物,系湿生性植物。要获得高产稳产,必须跳出旱地栽培误区,采取湿生栽培法。灌水采用“两头湿,中间干”的科学方法。即生长前期要求土壤湿润,促使苗齐、苗壮;分蘖后期应排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孕穗期要及时灌水,增大灌水量;抽穗期应勤灌、灌足水(此期若干旱、抽穗数大减,空秕数增加,产量明显下降)。收获前10天可不灌水,便于收割。根据上述情况,可以流水的溪边、沟边又及渠道边大量种植薏苡,生长较好,产量也高,同时又不占用耕地面积。但在死水塘边、沟边种植生长不好,产量较低。
5、摘脚叶。在薏苡拔节结束后,把第一分枝以下的叶片及无效分蘖一起摘去,有利于通风散热,促使茎秆粗壮,对防止倒伏具有一定的效果。
6、辅助授粉。一般靠风即可授粉,如能在开花盛期以绳索等工具振动植株(上午10-12时)使花粉飞扬,对提高结果率有明显效果。?
(五)发现病害,及时处理 黑穗病:发现后立即将病株拔除烧毁。播前种子浸泡消毒后大大降低此病发生。玉米螟:发现后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灌心叶。
(六)掌握时节,适时采收 薏苡的分枝性较强,种子成熟不一致,待植株中下部叶片转黄,种子已有80%成熟时就可以收割。过迟,第一、二批成熟的种子易脱落,降低产量。收获选晴天进行,收割后进行脱粒。脱落后的种子放在干净的晒场上曝晒,直至干燥。晒干后用碾米机碾去外壳和种皮,或用脱壳机械脱去外壳和种皮即可。
薏米的吃法
1、薏苡仁粥
材料:薏苡仁15克,粳米50克,二者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腹泻、脾虚水肿、关节疼痛。
2、薏苡仁冬瓜猪肉汤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陈皮5克,冬瓜(连皮)500克,猪肉400克,生姜适量。 做法:
猪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备用。薏苡仁、扁豆、陈皮洗净,冬瓜(连皮)洗净切块,生姜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3、薏苡仁八宝粥
材料:薏苡仁10克,红枣5枚,白扁豆10克,莲子肉10克,核桃仁10克,桂圆肉1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上述用料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调入红糖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脾虚体质或脾胃虚弱、食纳不香、心烦失眠的人群食用。
4、薏苡仁赤豆鲫鱼汤
材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5克,生姜3片,鲫鱼1条(约400克)。 做法;
鲫鱼去鳞及肠肚,洗净,入油锅煎熟备用。薏苡仁、赤小豆、陈皮、生姜洗净,与鲫鱼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1.5小时,加入适量料酒,煮沸片刻后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水肿、脚气浮肿的人群食用。
木瓜种植技术
木瓜种植技术
别名酸木瓜、木瓜.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贴梗木瓜Chaenomeleslagenaria(Loisel.)Koidz.〔C.speciosaNakai]的干燥果实.平肝舒筋、和脾清肺、祛风热。
一、概述
别名酸木瓜、木瓜.
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贴梗木瓜Chaenomeleslagenaria(Loisel.)Koidz.〔C.speciosaNakai]的干燥果实.平肝舒筋、和脾清肺、祛风热.主治腰腿酸痛、麻木,吐泻腹痛,腓肠肌痉挛四肢抽搐.在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和云南等地均有分布或栽培.
二、植物特性
落叶灌木,高200~300厘米,枝上有刺.叶革质,有柄,叶片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叶面绿色,叶背淡绿色.花数朵簇生,花梗短,淡红色或粉白色,先开花後出叶或花与叶同时出现.梨果卵形或球形,成熟时为黄色,果皮平滑,质硬,有芳香气味.
三、生长特性
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山地,房前屋後,林园内均能栽培.但栽培在向阳肥沃之地成长较好,结果多.
四、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用种播、插枝、压条、分株等均可繁殖.大部分地区一般采用插枝繁殖.
插枝繁殖:主要是在春季3月间发芽以前,剪下1~2年生的枝条,长21~25厘米,按一定的株行距,插於苗床,保持土壤湿润,待生根後,於第二年进行移栽.插枝工作,关键在苗床管理.因木瓜发根缓慢,有时先发叶,後长根,受旱易死,因此要管理得当,於夏季架设荫棚防护,成活率才高.有的地区於发芽以前砍下健壮的粗枝,长30~40厘米,直接插於园边、庭院、园内,保持土壤湿润,加强护理,成活率也高,样不经移栽也可.
2、移栽
经过插枝育苗的木瓜,移栽一般在春季.移栽前先挖塘,塘宽30厘米左右,深可视幼苗根入土深度为定,行株距一般为200~300厘米.塘挖好以後,要施底肥,以厩肥为主,但要经过腐熟.每塘放苗一棵,进行盖土,盖土至一半时,轻提一下,压紧,使根部紧接土壤,再盖至地平压紧.如果是用耕地种植木瓜,移栽後株间可间适宜的作物.移栽成活後,一般3~5年即可开花结果.
3、田间管理
头几年要注意浇水,严防牲畜践踏.成活结果以後,每年夏季在根分除草变土,适当追施磷钾肥.成年木瓜树,每年晚秋或早春,剪枯枝、留健枝,以利结果.
4、病虫害防治
常见虫害有天牛的幼虫蛀食树干,使树早衰.防治方法用铁丝钩出天牛幼虫杀死,或用可湿性六六六粉塞入洞内,以泥封口杀死.
五、采收加工
秋季当木瓜接近成熟时采回,纵切两瓣(不要横切),先仰晒二三天,然後翻过复晒二三天,再仰晒至全干.若经日晒夜露(防止雨林)色更紫红.另一种方法是木瓜用沸水烫2~3分钟捞出,纵切两瓣,仍照上述方法晒干即可.如遇阴雨,可用无烟炭火慢慢炕干,火不宜大,火大容易炕泡,质量不好.也可以纵切两瓣,然後横切2厘米厚的薄片晒干.用竹篓或麻袋装,放通风干燥处.木瓜易回潮生虫,每年夏季应翻晒.
南瓜种植技术
南瓜为葫芦科南瓜属植物,我国各地普遍栽培,适应性强,且耐贮藏和运输,是夏秋季主要蔬菜之一。南瓜的嫩瓜和老瓜均可食用,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良的保健蔬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1.品种
南瓜在我国栽培非常广泛,常见的栽培品种在植物学上可分为三种类型:普通南瓜(中国南瓜)、笋瓜(印度南瓜)和西葫芦(美洲南瓜)。南方地区主要栽培品种有:
①蜜枣南瓜:广东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分枝力强,瓜形似木瓜,有暗纵沟,外皮深绿色,有小块及小点的淡黄白色斑,老熟后土黄色,肉质近于实心,品质优,有市场前景,单瓜重1.5千克。
②枕头南瓜:瓜短圆筒形,中部较细,表面有瘤状突出,嫩瓜浓绿色,老熟后黄色,具网纹和斑点,肉粗味甜,单瓜重4千克左右,耐贮运。
③大磨盘南瓜:瓜扁圆形,老熟后瓜皮黄色,上生白粉、果肉橙红色,肉厚而细,味甜,主要食老熟瓜,单瓜重10千克左右,较耐贮运。
④脚盘南瓜:广西地方品种,分枝力强,瓜扁圆形,瓜面有棱数条,脐凹陷,嫩瓜绿色有白斑,老瓜橙红色有黄斑,瓜肉细致而紧实,味甜,耐热、耐贮运,单瓜重7.5千克,大的可达20千克以上。
2.栽培技术
南瓜是喜温的短日照植物,耐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为好。春播南瓜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反季节栽培在7—8月播种。
选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地块或山坡地,按1.5米 3米、墩高1米筑墩,每667平方米筑150墩,施农家肥3000千克、蔬菜配方肥50千克,挖穴深施,拌泥覆土后靠穴边定植或点播3—4粒种子。也可在新植果园空间起墩套种。
3.田间管理
植株甩蔓后及时整枝,一般长至7—10叶时打顶,留3—4条侧蔓,一般具3—5叶后压蔓。雌雄花开放时应在每天早晨 6~7时人工授粉,授3—4朵雌花,每蔓选留2—3个瓜,其余尽早摘除。留瓜后在距瓜5-7叶处打顶,并及早清除侧枝。坐瓜前一般不浇水,坐瓜后据土壤湿度及地力浇水3-4次,每667平方米每次施复合肥20千克,或豆麸30千克混合磷肥2千克、生物钾2千克。
4,病虫防治
①白粉病:受害时叶片或嫩茎出现白色霉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可选用70%粉锈宁700倍稀释液,或硫悬浮剂25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或退菌特500倍稀释液,或硫黄胶悬剂250倍稀释液,或百菌清600倍稀释液,或倍得力700倍稀释液防治,交叉使用,连喷3—4次。
②病毒病:受害植株叶面出现黄斑或深浅相间的斑驳花叶,叶面出现凹凸不平,茎蔓和顶叶扭缩。可选用20%病毒A或病毒一号500倍稀释液,或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稀释液,或菌毒清400倍稀释液,或83增坑剂100倍稀释液,或菌毒宁600倍稀释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
③斑点病:受害株叶斑圆形至近圆形,湿度大时斑面密生小黑点,严重时斑点融合,导致叶片局部枯死。可选用70%托布津800倍稀释液,或50%扑海因1 500倍稀释液,或75%百菌清800倍稀释液,或硫悬浮剂500倍稀释液,或倍得力 600倍稀释液防治,每半个月1次,连喷2次。
④虫害:主要有蚜虫、黄虫、瓜蝇、夜蛾等类害虫。用抗蚜威加杀虫双或菊酯类农药交叉使用即可防治。
5.采收与贮藏
南瓜既可采收嫩瓜,也可采收老熟瓜。早期结的瓜以采嫩瓜为好,可以使往后生长的幼瓜有充足的营养而生长良好。嫩瓜以谢花后10—15天采收为宜。老熟瓜在谢花后35—60天采收。嫩瓜宜随采随卖。老瓜应在充分成熟、皮蜡粉浓、刻划不动、皮色转黄后采收。准备贮藏的南瓜,应连瓜柄上约 5-10厘米长的瓜蔓剪下,宜选老熟、无损伤、无病虫的活藤瓜,并注意轻拿轻放,以在天晴数日后的上午采收为宜。贮藏应选择通风阴凉场所,下垫木板,单层码放或搭架分层存放,并及时拣除烂瓜,一般可贮藏3—6个月,能连续不断供应市场。
制种玉米种植技术
制种玉米种植技术
1 精细整地我省制种玉米都为春玉米。为了防止早春的干旱及春寒的气候条件,就要深耕整地,冬前完成。基本作法是前茬收后,立即浅耕茬,深度以25 30厘米为宜。并且及时耙耱保墒,一般在立冬前冬溉,以达到蓄水保墒的作用。为防止病虫害,玉米应实行2 3年的轮作。并确定好明确的隔离区,隔离区的空间隔离距离300米以上,不宜选择零星地块和垄数不多的地块,地块要集中连片,旱涝保收。
2 施入基肥玉米需肥量大,施肥应以底肥为主,以冬前结合深耕整地分层施入有机肥3000 6000千克/亩,追施过磷酸钙25 30千克,或者补施氮素化肥15 20千克,追入肥料氮、磷、钾为3:2:1。
3 覆膜
3.1 选膜 目前生产上常用厚度为0.008毫米左右,宽度70 90厘米,无色透明的超薄膜为宜。每亩用量3 4千克。
3.2 覆膜 铺膜要求作到“平、展,严,实”,即垄面、畦面必须耙细整平。清除残茬,大土块,膜紧贴地面,无皱折。地膜两侧开沟压土各5 6厘米,为防大风,可每隔3 5米压一小土地。为防止病害虫害,可在铺膜前用50%克菌丹200倍液,每亩100千克进行表土喷雾。
4 适期播种
播种时按满天星加行比法种植父本,母本易宽窄行种植,宽行60厘米窄行50厘米打穴点播法播种,要求穴距20 22厘米,穴深2 3厘米,每次2 3粒种子,上覆湿土按照宁可母等父,不可父等母的原则,确定父母本播期。一般当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开始播种,父本分二次种植,相隔时间5 7天,父本播种量0.60 1千克/亩,两期父本播量各占50%。母本播种量每亩3 4千克,父母本比例1:4。
5 生育期管理
5.1 苗期管理
5.1.1 放苗、间苗 地膜玉米田间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及时放苗,放苗时间要避开晴天中午和大风天气,打穴播种因苗在膜下有一定空间,可待3 4片真叶时放苗,严防烫苗。于三叶一心时间苗,五叶一心时定苗,定苗时去掉病苗、弱苗、小苗、徒长苗、畸形苗留生长健壮均匀一致种苗,保证亩母本保苗4500 5000株左右,父本保苗1000 1200株。
5.1.2 除苗、蹲苗 在苗期要拔除杂草,对于土沟里种植的父本,要进行中耕,为了保证苗整齐一致,于苗高15 25厘米时控制浇水,进行蹲苗,促使根系下孔,提高幼苗吸水,抗旱能力。
5.1.3 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害的防治,要根据父母本的抗病能力进行防治,在甘肃主要玉米病害为黑粉病,丝黑穗病,可用1%的波尔多液喷洒,每7天1次,此外还要防止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以综合防治预防为主为原则。
5.1.4 水肥管理 苗期玉米对水肥要求不是太严格,若底肥肥源充足,一般不追肥,但要对生长势较弱的苗加强水肥管理,偏肥、偏水以保证拔节前达到生长整齐一致。
5.2 穗期管理
5.2.1 去杂保纯 为了保证杂交种子纯度,在拔苗期至抽穗期,多组织3 5次严格的去杂,特别要注意父本去杂,重点砍除高大植株、变异植株、怀疑植株,使制种田植株高度水平一致。
5.2.2 去雄 一律采取摸苞带叶(1 2片)超前去雄,去雄是制种的关键环节。去雄要彻底,不留残枝,在大喇叭口后期,可开始间隔去雄。在去雄期间,每天上午10时前和下午5时后每抽1遍,做到风雨风阻,逐株检查,不留残枝,死角。雄穗不留田,必须带回家,去雄过程中,同时去除“三类苗”即:小苗、弱苗、病苗。
5.2.3 水肥管理玉米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期并进时期,应增施肥料,追肥一般分两次,拨节前后追1次,以速效氮为主,抽雄前后1次,10 15天追1次,追肥应前重后轻,氮磷钾相互配合使用,还应适量追施微肥,每亩施硫酸锌0.50 1千克,适当给父本偏施肥料,以促进植株健壮,增加花粉量。供水要充足及时,尤其在大喇叭口期,要求田间持水量为70% 80%,严防“卡脖早”遇涝要及时排水。在水肥管理期间,应注意父母本花期是否相遇。若父本早于母本,可对父本进行剪心叶(3 7厘米),断根(离主茎15 20厘米处垂直切断侧根)揭膜等措施处理,断根方向要与当地主风主向平行或对母本叶面喷20毫克/千克的“九二0”和1%尿素混合液,也可对母本提前去雄;母本早于父本,除对父本50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雾,促其早开花,也可以剪花丝处理。
5.2.4 病虫害防治 此期病虫害防治,除根据检测,喷施农药之外,还要及时清除病株,残叶,减少病源、虫源,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200克拌无菌细土,20 25千克撮施于玉米大喇叭口内,可有效防治常发病虫害。
5.3 花粒期管理
5.3.1 人工辅助授粉 在花粉期,保持田间适宜的温湿度,每天早10时左右,在无露水的情况下,拿一根绳子在父本上来回拉动1次,隔天进行1次。
5.3.2 水肥管理 灌浆期要求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攻粒肥宜少施、早施,施肥量为总追肥的10% 15%,时间不晚于吐丝期,轻追少量氮肥和磷肥,可每亩喷0.30% 0.40%磷酸二氢钾和0.10毫克/千克三十烷醇75 100千克,增加粒重。
5.3.3 病虫防治 当雌穗灌浆中、后期,玉米钻心虫易钻入果穗中,咬食籽粒,可用每亩5%敌敌畏乳油0.41千克对水10千克喷雾,或用棉球均匀涂抹在雌穗顶端和花丝上,8月中旬若遇高温高湿天气,要注意防治玉米锈病和蚜虫,把病虫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5.3.4 及时砍除父本 待第二期父本雄穗粉散完,要及时砍除父本,创造母本适宜的通风条件,父本应搬离制种田。
5.3.5 适时收获 玉米收获期的早晚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当玉米籽粒乳线消失,即完熟期收获,并将果穗全部上房晾晒,谨防受冻,同时勤翻动,以加速脱水速度和防止霉变。还要彻底剔除与本品种不一致的果穗提高种子纯度。此外,为了便于让制种技术员巡回指导,对于制种田要挂牌,标记户主。
制种玉米栽培方法
1 玉米制种地选择
玉米制种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玉米种子产量和纯度,因此,应该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区域,同时,制种田采用空间隔离时,种植地选择好后要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在玉米制种田地周围中300m以上的距离不能种植其他品种的玉米,隔离区的设置应该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风向以及种植地方位综合确定。
2 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制种田选择完毕后,应该做好整地工作。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后,及时进行秋季翻耕和冬季深灌,翻耕的深度一般维持在28~30cm左右,保证土壤翻耕均匀一致,播种前适度整地,整地标准应该达到上实下虚的标准,结合整地做好地面化学除草封闭工作,选择使用禾奈斯,每亩使用80g进行田间喷雾,保证药液能够均匀的分布在土壤表层,提高防除的效果。
3 适时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四月初到四月中旬左右,在播种前半个月左右,将玉米父本和母本用专用的种子包衣进行包衣,提高种子的抗低温能力,避免播种后因为低温而导致种子腐烂,同时,做好种子包衣工作能够切实提升玉米苗期的抗病能力。播种方式采用精量播种,然后双膜覆盖,父本和母本种植行比例为1:7。在播种时一定要严格区分好父本行和母本行,并且在播种时做好相应的标记工作,避免父本和母本交叉播种,从而严重影响到种子的纯度。根据父母本的错期时间规定一期父本的播种时间,一期父本一般占总量的60%,间隔一周后播二期父本,这次将剩下的40%全部播种。在播种时应该保证播种深度一致,为2~3cm,每穴播种1~2粒,覆土要均匀。如果田间母本缺苗,切忌不可是使用其他品种的玉米种子补种,父本存在缺苗,可以使用原来的父本种子尽早补种。
4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4.1 定苗和去杂
当母本生长到三叶一心到五叶一心时,就进行定苗了,将母本的大小苗去除,留下均匀的幼苗。当父本生长到三叶一心到五叶一心时,将双株去除,留下均匀的幼苗。区杂一般在父本和母本幼苗生长到拔节期,分两次去掉徒长、生长过旺以及生长弱小的玉米植株。
4.2 切实做好施肥灌溉工作
玉米的需肥量一般比其他农作物要多,制种玉米田施肥应该比常规玉米栽培施肥量要多一些。施肥应该保证一定的科学性,通常来说,氮肥的用量在基肥所占的比例是四成,穗肥四成,拔节期和结粒期各施入一成,磷肥的用量在基肥中占八成,穗肥占两成。施肥应该结合灌溉,特别是要做好玉米孕穗期的灌溉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玉米的灌浆能力和结实率,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4.3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玉米制种田施肥量比较大,玉米前期气温较高,病虫害危害程度相对比较严重。要重点做好玉米螟、红蜘蛛和黑粉病的防治工作。玉米病虫害防治应该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做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的同时,还要做好化学防治。首先,对于玉米螟可以选择使用呋喃丹拌沙灌心防治;其次,对于红蜘蛛可以选择使用20%哒螨灵乳油2000倍,72%炔螨特2000倍,5%阿维.哒螨灵1000~1500倍,进行防治,效果显著;最后,黑粉病可以选择使用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喷雾,效果显著。
5 母本去雄
这项工作是玉米制种管理技术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也是决定玉米纯度的关键环节。去雄应该在母本散粉之前进行,将所有的雄穗去除,去雄一般采用带叶去雄的方式进行,将雄穗与顶部1~3片叶子一起拔除,去雄工作一般从清晨开始,在早上十点之前应该清理完毕,雄穗应该集中带出田外进行深埋处理。
6 适时收获
在玉米收获之前,还要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清除田间生长的病株和劣株以及可疑株,为保证种子纯度奠定基础。收获后对玉米穗进行选择,保证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然后将玉米均匀晾晒,水分合适后及时脱粒。将脱粒好的种子均匀晾晒,当含水量达到13%以下时,方可精选加工、包装、入库。
茄子种植技术
茄子种植技术,大棚茄子怎么沾花?大棚茄子怎么施肥?
茄子在生长过程中,必须做到精心科学的田间管理,才能延缓植株衰退,保证连续开花结果,提高产量。在生产实践中常用的增产措施有:
大棚茄子怎么沾花?
及时摘心 坐果规律一般是随着植株分杈的增加而增加的,栽培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在定植后及时进行摘心,以促进其迅速分枝,增加结果部位,提高坐果率。
激素处理 茄子开花时,可用20毫克/公斤水防落素喷花,或用30~40毫克/公斤水2-4d蘸花。蘸花时,要严格控制浓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大棚茄子怎么施肥?
促弱控旺 如果茄子生长过弱、营养不足,会造成开花少;但生长过旺也会引起落花落果。因此要采取促弱控旺措施,确保茄子正常生长。对生长弱的茄秧要及时施肥促生长,前期以有机速效肥为主;花期可施腐熟人肥;盛果期视长势施肥,可每15~20天根部淋施1次氮磷钾复合肥和优质有机肥。对生长过旺的,可在花期采用伤根办法来减少养分、水分的吸收,以达到抑制植株生长,提高茄子坐果率的目的。
授粉、留果、肥水等管理要适当 给茄子进行人工授粉,对提高茄子坐果率有明显效果。授粉时间以早晨8~10时为宜;每株茄子上结果总量不要超过10个。如果一次性留果过多,虽然能够取得阶段性高产,但易导致植株早衰,使后期产量上不去,即使前期有花也不能多坐果;在茄子开花结果期间,将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培施在植株根部(每株培2~3公斤,厚3~5厘米)以覆盖裸露根群,可保护根系、防止衰退、增强吸收功能;开花坐果期不能受旱,要及时浇水防治干旱。
适时叶面追肥 在茄子开花结果期间,应每7~10天叶面喷施1次0.1%硫酸镁、0.2%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也可喷施爱多收3000倍液加丰收一号,连喷2~3次,以迅速吸收。
地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地黄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每亩同时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作基肥。然后整平耙细作畦,特别注意的是地黄不宜重茬。
2、繁殖方法:地黄以根茎繁殖为主,种子繁殖多在培育新品种时应用,种用根茎来源于倒栽法、窖藏及春地黄露地越冬等,但以倒栽法的地黄种产量高、质量好。
3、间苗补苗:地黄苗高10~12厘米时,开始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遇有缺株,应于阴天及时补栽,补栽时应带土起苗,这样成活率较高。
4、中耕除草:地黄根茎入土较浅,中耕宜浅,避免伤根,幼苗周围的杂草要用手拔除,植株封行后,停止中耕。
5、合理追肥:地黄喜肥,除施足基肥外,在间苗后每亩施入过磷酸钙100千克、腐熟饼肥30千克以促进根茎发育膨大,封行时于行间撒施1次火土灰,促植株健壮生长。
6、适时灌溉:地黄前期需水量大,应勤浇水,后期为地下根茎膨大期,应节约用水。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止根腐病的发生。
7、除串皮根:地黄除主根外,还能沿地表长出细长地下茎,称串皮根,这些串皮根损失较多的营养,在田间管理的时候应及时铲除。
8、病虫预防:地黄的病害主要有斑枯病、轮纹病、枯萎病,一般于5月上旬开始发生,6~7月发生严重,应注意及时防治。虫害有红蜘蛛、地老虎、蛴螬等,按常规方法除治。
9、采收加工:地黄春栽时于当年11月前后地上茎叶枯黄时应及时采挖,采挖时应在畦的一端开35厘米的深沟,顺次小心摘取根茎,再利用专门的烤炉将其加工为熟地即成商品。
甜玉米种植技术
一、特征特性
北甜玉1号是甜玉米品种。幼苗期第一叶鞘为绿色,叶片绿色,茎绿色;株高216厘米,穗位高87厘米,果穗圆柱型,穗轴白色,成株可见口十片数15片,穗长23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数14-18行,籽粒马齿型、黄色,百粒重20克。品质分析结果:鲜果穗籽粒含糖量:16.20%-17.26%。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4级,丝黑穗病发病率9.8%-25.4%。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需≥10℃活动积温2200℃左右。从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需85天左右。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及施肥
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平川地草甸土,前茬为大豆、小麦或马铃薯的地块为好。采用ISQ-350型全方位深松机整地,打破犁底层,深松深度30厘米以上,要求深浅一致,不得漏松,整地要精细,做到上虚下实,土细碎,浇好底墒水。结合整地每公顷施优质腐熟农肥40吨,起垄时公顷施磷酸二铵250千克,硫酸钾75千克,尿素40千克,垄距 70厘米,起垄后及时镇压,达到播种状态。
2.隔离种植
甜玉米的甜质是受隐性基因所控制。开花吐丝期如有外来玉米花粉侵入,则出现花粉直感现象,从而失去应有的甜质,变成普通玉米。因此,必须与其他玉米隔离种植,可以利用天然河道、道路、树林等作为自然屏障。没有屏障的要求与其他玉米隔离不少于400米。也可以错期播种,即种植甜玉米的时间和其他非甜质玉米在播种时间上错开,达到花期错开的目的,错期一般要在20天以上。
3.适期播种
播种前要做好发芽试验再决定播种量。最早播期町在气温稳定通过12℃时;如采取地膜覆盖可提早7-10天播种,采取薄膜育苗移栽的可提早10-15天播种;最迟播期要保证采收期气温在18℃以上。如果是以收获鲜穗为目的,可在4月下旬覆膜种植,以收获干籽粒为目的,只要能保证收获干籽粒就可以根据需要在适宜时期下种。播种后,用无杂草种子的熟肥细土盖种,覆土不能太厚,3厘米左右为宜,再平覆1层地膜,以减少水分蒸发。然后搭拱棚盖膜,棚高40厘米。
4.育苗移栽
出苗前不揭膜,控制膜内温度20-35℃。气温不高时,一般通过在拱棚上加盖草帘保温,草帘要早揭晚盖,并灵活补水,当发现盘土干燥时应喷雾补水。有70%幼芽出土应及时揭去地膜。1叶1心时施用稀粪水5.25-6.00吨/公顷。2叶1心时炼苗,移栽时适宜叶龄为3叶,移栽前一天用叶面肥对水喷苗。种植密度4.5万株/公顷。
5.田间管理
终霜期后及时放苗,并用土封严地膜开口处 [],查苗补苗,发现缺苗及时补栽,当幼苗3-4片叶时间苗,4-5片叶时定苗,公顷保苗4.5万株。放苗后用机引深松铲进行垄沟深松。玉米5-6片叶时用迫肥器追肥,每公顷追施尿素225千克。6月上、中旬根据气温的高低适时揭膜,以便接纳较多的雨水。甜玉米比普通玉米易产生分蘖,分蘖一般不能或极少结实,且消耗养分水分,必须去除分蘖。去蘖要及时,一见长出即彻底去除,不留痕迹,而且要多次进行。甜玉米株高较高,在高肥水条件下,田间有3%雄穗抽出时,用玉米矮壮素450毫升/公顷对水225-300千克喷雾,以提高抗倒性能和矮化茎秆,提高产量。
6.病虫害防治
因鲜食甜玉米的籽粒和植株营养成分高、品质好,极易招致地下害虫及玉米螟、金龟子、蚜虫等害虫的危害,且玉米果穗受害后,会严重影响其商品质量和市场价格。对此要早防早治,以防为主。为防止食物中毒,鲜食甜玉米在授粉后采用生物和生物农药防治,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绝对不能使用残留期长的剧毒农药。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0%敌菌灵町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防治玉米螟可使用赤眼蜂卵卡,一般每公顷放30片左右。
7.适时采收
甜玉米的适宜采收期主要是由食味决定的。如主要食用青嫩果穗,以授粉后20-25天采收最佳,此时风味佳、适口性好。每次采收应以清晨低温时进行为宜,采收后及时上市出售。常规种和综合种每年在隔离区内选株穗,收获后果穗充分干燥后脱粒。杂交种需年年制种,不能自留种。
竹笋种植技术
竹笋适宜种植在阳光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的土壤中,农民朋友及时学习竹笋种植技术,使得作物能够丰产丰收。
竹笋种植技术之整地定植,种前要全面深翻松土并开挖直径0.5米,深0.4米的苗穴,定植规格一般为4×4.5米,也可根据土质肥瘠、光照情况适当稀植或密植。每穴施绿肥25-30公斤,土杂肥或火烧土3-5担,加适量石灰,待绿肥腐熟沉实后种植。低畦地苗穴不能太深,最宜培墩栽种。竹笋种植的时间是每年清明前后,竹苗最好放在长流水中浸养,待长出新根,才栽种为佳。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如遇天旱,每2-3天要浇水一次。雨天要做好排水防涝,加强管理,防止人畜摇动,发现病虫应及时防治。
竹笋种植技术之施肥,由于竹笋产量高,对肥料需求量较大。种后一个月可开始施肥,每亩可以施草木灰250-300公斤,土杂肥100-150担或禽粪250公斤。与化肥交替使用为佳,第一次每株可用复合肥25-50克,为不伤害幼根,采用挖洞穴施,放施后应复土,保持肥不失效。以后每月施肥一次,肥量应视竹苗长势逐次增加。
竹笋种植技术之虫害防治,竹笋主要虫害是蚜虫和蛀竹虫,蚜虫每年发生十几代,且世代重叠,7-9月为盛产期,常群集于嫩叶背面吸食液汁,且易引起煤烟病。防治上采用挑治的办法,发生虫害竹园一般每年防治3-4次,即清明前,小暑至大暑,冬至前后各施一次药,如8-9月遇高温干旱天气需多施一次药。药剂可用25%的乐果乳油在竹身离地面第3至4竹节处涂一圈即可。也可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射。蛀竹虫较少发生,如有也按以上方法处理或人工捕捉。
竹笋种植技术之采收,当竹笋顶端二片小叶长2厘米左右并反转时,即可采收。收笋时用竹凿,翻开表土,用力凿断,但应小心不伤笋头以利再生。挖笋后隔一段时间再用土覆盖好竹蔸,一般早晨取笋,傍晚覆土,让切面收干水分,防止腐烂。
以上就是竹笋种植技术,农民朋友可根据作物的生长及时供应营养元素,使得作物能够增产增收。
香瓜种植技术
香瓜种植技术
1 香瓜种子处理
为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菌,提高发芽率,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崔芽处理。
杀死病毒用10倍的磷酸三钠药液,浸种30分钟;杀死疫霉病、苗期立枯病、蔓枯病等病菌用500倍的甲基托布津药液等浸种30分钟;也可用热水浸种法杀灭病菌。
消毒后进行催芽。催芽的适宜温度为28-30℃,一般从浸种开始到种子出芽需要16-20小时,24小时后就可出齐。
在同一温室内多年连续进行香瓜栽培的,为了减少病菌的危害,要采用嫁接栽培的方式。要选用抗病性强、根系吸收能力强、较耐低温的南瓜或甜瓜做砧木。甜瓜砧常用的有翡翠、希尔费、宝力特、健脚、大井等野生、半野生或栽培甜瓜。南瓜砧常用的有一代杂种:永康、壮士,以及黑籽南瓜、新土佐等。从果实品质上看甜瓜砧优于南瓜砧。砧木种子也要进行处理。
2 配制营养土
将土、肥按7:3的比例混合均匀并过筛,每立方米再混入尿素、硫酸钾各0.5-1千克,或混入氮磷钾复合肥1千克左右,另加入多菌灵或五代合剂、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100-200克、加入敌百虫或辛硫磷等杀虫剂100-200克。充分混拌均匀用塑料薄膜捂盖一周后用于育苗。
3 播种
为培育出标准的大壮苗,要在有遮荫和防虫条件下育苗,采用营养钵育苗法,或平畦育苗切块移栽。营养钵的直径为10-12厘米左右,装土时不能装满。浇足水后进行播种,一穴播种一粒催芽的种子,或播种经消毒处理没有催芽的饱满种子。播后盖土。
嫁接育苗的,砧木苗一般要比品种早播种3-5天。播种结束后用地膜将苗床覆盖严实。
4 苗期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要保持苗床温度为25-32℃。3天后当大部分种子出苗时,揭去地膜,通风降温,白天为22-28℃,夜间为12-15℃,防止幼茎生长过快,形成高脚苗。适当控制浇水,保持苗床表面见干见湿。要保持苗床光照充足。甜瓜苗易发生猝倒病和立枯病,造成死苗,除加强管理外,出苗后每周要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或普力克药液浇灌根部一次。
嫁接育苗的,当甜瓜苗2片子叶完全展开,第一片真叶未露尖;砧木苗2片子叶完全展开,第一片真叶露大尖至长到直径1厘米大小时进行嫁接。
目前,生产中常使用的嫁接方法有:靠接法、直插法和斜插法等。下面我们看一下靠接法嫁接时是怎样进行的。这是靠接专用的夹子。先从育苗畦中将已经育好的香瓜苗和南瓜苗起出来,注意要保证南瓜苗的根系不受损。起出的苗放到简易的嫁接台上就可以开始嫁接了。看,这就是靠接。换个角度再看一次。品种的斜口向下,砧穗的斜口向上。切口深度一般为苗茎直径的二分之一左右。
注意!品种接穗和嫁接砧苗的斜口要长,这样接触面就长,有利于愈合。再用特制的嫁接夹夹住或用塑料绳绑在一起。靠在一起后两棵苗要尽量靠向专用夹子的里边,可以保证愈合面紧密接触。
把靠接好的苗放到营养钵里,装满育苗营养土,排列在育苗畦中,浇水,覆盖薄膜。这样做就是为了保温保湿,以保证嫁接苗的成活。嫁接一般要有多人在日光温室内进行,以较短的时间完成嫁接工作,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5 嫁接苗的管理
嫁接后的头3天,苗床要覆盖黑色薄膜或厚薄膜进行遮光,这样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温室中,白天要保持温度在25-30℃,晚间不低于15℃。
3天后,逐步揭去遮光物,增加光量。嫁接苗全部成活后,将品种接穗从嫁接部位以下剪断,最好是将地下的根也一起拔掉。剪断的工具可用剪刀,也可用刀片。这样品种接穗的营养就只能从砧木苗的根系中获得了,就达到了通过嫁接提高抗性的目的。
砧木苗上长出的枝蔓要随长出随抹掉,防止枝蔓与甜瓜苗穗争夺营养而抑制甜瓜苗穗的生长。
定植前1周要逐渐降底温度,加大通风时间和通风量。育苗30-40天,当幼苗长到三叶一心时即可移栽定植。
甜瓜的功效
甜瓜在植物学分类上属葫芦科,它性喜干热、充足的阳光和昼夜温差大的自然环境。甜瓜营养丰富,新鲜瓜肉中含有水分80-90%,糖类8-20%,此外还含有蛋白质以及钾、钙、铁、磷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
甜瓜根据果实的成熟期可分为早、中熟的夏甜瓜和中、晚熟的秋甜瓜。其形状有圆、椭圆、卵圆、长棒、短筒等;瓜皮的颜色有白玉、金黄、青皂、果绿和杂色等许多品种。
瓜肉有黄色和绿色等,黄如橙,绿如翠,味甘如蜜,爽口似梨,入口即融,没有渣滓。古诗赞美甜瓜:“冰泉浸绿玉,霜刀破黄金;凉冷消晚暑,清甘洗渴心。”可谓恰如其分。古代,中世纪的阿拉伯人视甜瓜为“天堂圣果”,节典佳日常被作为贡品而顶礼膜拜。就是现在,甜瓜也每每以美味佳肴的角色,出现在各国招待贵宾的国宴上。在国际市场上甜瓜属高档果品,换汇率居各类水果最前列。甜瓜除鲜食外,还可以制作甜瓜干。
甜瓜还可入药,瓜籽炒熟后研末吞服,可治慢性气管炎;用黄酒冲服,治疗劳损腰痛、腹内结聚不消;瓜蒂可消肿,治疗肝炎。甜瓜中的钾离子含量相当高,大约每100克瓜肉中含有250毫克左右的钾。
甜玉米种植时间
甜玉米种植技术
1、土质的选择
甜玉米喜欢生长在土质肥沃和保水能力出色的土质中,另外土壤最好是中性或者弱酸性土壤,并且具有有利的排水和浇水条件才可以。
2、甜玉米种植要注意隔离
在种植甜玉米时隔离是很重要的一点,必须不能让甜玉米的花粉与普通玉米的花粉混合,不然种植出的甜玉米就会基因改变,最好隔离方法是把它的授粉期与大田里玉米的授粉期错开。
3、甜玉米的施肥与病虫害防治
甜玉米在生长期间要注意肥料的供给,施肥时应该以氮肥为主,同时也应该施一些磷钾肥和有机肥,肥料的足量供给可以提高甜玉米的质量,施肥时间应该在甜玉米的拔节期和灌浆期中重点进行。另外在甜玉米大喇叭口期间要注意蚜虫的防治,出现害虫可以喷施药物及时治疗。
4、甜玉米必须及时收获
甜玉米的收获时间也很重要,必须在授粉以后的二十到二十五天时收获,不能早也不能太晚,而且收获时间应该选择早起或者傍晚时分,收取以后在晚间运输利于甜玉米新鲜度的保持。
天麻种植技术
天麻的生长环境:
天麻生于腐殖质较多而湿润的林下,向阳灌丛及草坡亦有。须与白蘑科真菌密环菌和紫萁小菇共生,才能使种子萌芽,形成圆球茎,并生长成为健常的天麻块茎。紫萁小菇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蜜环菌为原球菌长成天麻块茎提供营养。
天麻种植地的选择:
宜选半阴半阳的富含有机质的缓坡地、谷沟地栽种,土质以疏松的壤土、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砂土,尤以生荒地为好。土壤PH5~6为宜。忌黏土和涝洼积水地,忌重茬。
如何选天麻种:
天麻可以作为有限繁殖和无限繁殖两种,在选择麻种时选取当年挖出的天麻,除去商品麻,把所有麻种选出再筛选,拣除烂麻、畸形麻等劣质麻种,最后确定为个头相当、健壮、外观整齐、个头大、成色好、无创伤的天麻作为次年使用的麻种。
天麻栽后管理:
天麻栽种后不需要施肥,不用松土除草,保持野生状态。应经常保持土壤含水量在40%左右,地温15-28度。在根茎膨大期喷施药材根大灵溶液于叶面,可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夏季高温季节应用遮阳网或树枝遮光降温,防止人、畜踩踏。
种植天麻的虫害防治:
天麻病害主要有乱根病,发生乱根病两个原因: 一是杂菌侵梁天麻乱根;二是生长期雨水过多使天麻乱根。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栽天麻。菌材无杂菌感染,菌材间隙要填好。经常注意排水。防治方法:喷施针对性药物+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灭杀。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防治方法:喷施针对性药物进行灭杀或用灯光诱杀成虫。
苦菜种植技术
1、有机苦菜播种时间
大棚栽培苦菜的播种适应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过晚苗小,抗寒、抗旱能力低,产量下降。由于苦菜种子没有休眠期,采种当年即可播种生产。首次种植可以采野生苦菜种子。
2、播种方法
为利于苦菜的生长,要选择疏松肥沃的地块播种,播前深翻细耕,结合整地每亩地施有机肥3000公斤,然后按扣棚面积做畦,一般畦宽1米,畦面开8厘米深小沟7条,沟距12厘米。浇透底水,水渗后将种子播于沟内,用细土将沟覆平。畦面加盖塑料薄膜保温,并在膜上加盖草苫,以防日晒高温影响发芽。一般每平方来播种量为3克。
3、田间管理
播种后7--8天即可出苗,刚出土的幼苗根系细弱,要通过喷水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干旱苗枯浇水2--3天后及时松土,既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又能促进根系生长。杂草是影响幼苗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所以要随时拔除。立秋后,天气凉爽,苦菜生长比较旺盛,为促其根系粗壮,积累更多养分,需结合灌水追一次稀大粪,每亩1000公斤。
4、第二年管理
扣棚:为使苦菜及早上市,又不致遭受冻害,一般要在3月上、中旬和上棚膜。土壤化冻后,搂去地面的枯叶杂草。当地下5厘米土壤达到4--5摄氏度时,苦菜便开始发新芽返青。
肥水:如果冬季积雪少,土壤墒情不好,要在返青后3--5天灌一次水,以能湿透15厘米土层为准,水量过大会降低地温,影响生长,以后根据土壤情况,到收获前灌1--2次水即可满足需要。苦菜以食叶为主,需氮较多。为了获得高产,需在2--3叶期进行一次叶面追肥,喷施0.5%的尿素溶液。
湿度:苦菜喜欢冷凉的气候条件,棚内温度过高不利于生长,所以当棚温达到25摄氏度时要及时通风降温,保证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当叶生长到4厘米以上时,便可收获上市
腰果种植技术
腰果ㄡ名槚如树、鸡腰果、介寿果。常绿乔朩,树干直立,高达10米。腰果是-种肾形坚果,无患子目漆树科腰果属。腰果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炒菜,也可作药用,为世界著名四大干果之-。原产于巴西东北部、南纬10 以内的地区。16世纪引入亚洲和非洲,现已遍及东非和南亚各国。世界上腰果面积较大的国家有印度、巴西、越南、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在中国,腰果主要分布在海南和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也均有引种。
腰果的生长习性
腰果适应性极强,是喜温、强阳性树种。耐干旱贫瘠,具有-定抗风能カ。以海拔400米以下生长为宜。对土壤要求不高,除重粘土和石灰岩上发育不佳外,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的红壤、砂壤或多石山地均能生长。
腰果不耐寒,在生长期内要求很高的温度。月平均气温23-30摄氏度开花结果正常,20摄氏度生长缓慢,低于17摄氏度,易受寒害,低于15摄氏度则严重受害致死。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年降水以1000-1600毫米较宜。不宜在地下水位过高或雨季积水的地区栽种。花期忌阴雨。
生长盛期-般在雨季初期。4-5龄树主根深达5米,侧根发达,6龄树侧根长达7米左右。种植后2年开花,3年结果,8年后进入盛果期,盛果期15-25年。
腰果的繁殖
由于腰果实生苗后代产量形状的不稳定性,多采用无性繁殖,腰果无性繁殖技术包括压条、插条、上胚轴嫁接、镶接、靠接、芽接、劈接、切接、软朩接、组织培养等。
1、播种繁殖
用30毫克/100克的吲哚丁酸itt浸种24小时成苗率可提高61.11%。用室温55摄氏度的温水浸种24小时,成苗率可提高50%。此外,采用60毫克/100克的itt浸种24小时、用1/2的阿德尼克(adnk)浸种24小时亦能促进腰果的萌发。采用90毫克/100克的萘乙酸(naa)浸种24小时对促进高生长的效果最好。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