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1.基本原则
针对病理类型和病因治疗,防止和延缓肾脏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防治并发症。
2.治疗方案
(1)非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休息运动,调整饮食蛋白质、钠盐和钾盐等摄入量,注意监测血压、体重和尿量等。
(2)药物治疗 常用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他克莫司、环孢素A、中药雷公藤多甙),其他包括控制血压药物、利尿剂及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降脂药、虫草制剂等保肾排毒药。上述药物宜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根据化验指标变化动态调整尽量避免或减少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
(3)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 感染、低血容量(休克)、脱水(呕吐或腹泻、高热)、劳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妊娠及用可能导致肾损害药物(如解热镇痛药、造影剂、含马兜铃酸中药、某些抗生素等),均可能加重肾脏病变,应尽量避免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透析治疗 必要时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进行治疗。
肾小球肾炎综合征的分类
(一)按基本类型分
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脏。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以分为四种 ①轻微性肾小球病变;②局灶性节段性病变;③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④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又可以分为三种 ①狼疮性肾小球肾炎;②紫癜性肾小球肾炎;③糖尿病肾病。此外,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都可引起肾小球病变。(注意:一般临床所称肾小球肾炎如不加说明常指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按大体类型分
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按病理分又可以分为 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慢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③膜性肾病;④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三)按临床分型标准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参照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型标准,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1.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
是一种由于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急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起病较急,在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系列临床表现。
2.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
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甚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常见,尤以青壮年男性青年发病率高。本病治疗困难,大多渐进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但每个患者可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患者以水肿为首发症状,轻者仅晨起时眼脸及面部微肿,午后下肢略有水肿,经休息后短期内可消失。有些患者以血压增高为首发症状,既而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以致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贫血,心衰等。其主要是由肾实质受损,红细胞生成减少及营养不良有关。贫血和心衰等严重程度与肾脏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成正比。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很多,急性肾小球肾炎者迁延一年以上可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病因
肾小球肾炎:
病因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医学界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是肾小球基膜合成的遗传性缺陷引起。这种病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明显的家庭史,往往在一家几代的家庭成员中,有的人发生血尿,血尿是遗传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表现,以青年男性多见。
分类
(一)按基本类型分
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脏。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以分为四种 ①轻微性肾小球病变;②局灶性节段性病变;③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④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又可以分为三种 ①狼疮性肾小球肾炎;②紫癜性肾小球肾炎;③糖尿病肾病。此外,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都可引起肾小球病变。(注意:一般临床所称肾小球肾炎如不加说明常指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按大体类型分
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按病理分又可以分为 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慢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③膜性肾病;④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三)按临床分型标准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参照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型标准,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1.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
是一种由于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急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起病较急,在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系列临床表现。
2.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
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甚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常见,尤以青壮年男性青年发病率高。本病治疗困难,大多渐进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但每个患者可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患者以水肿为首发症状,轻者仅晨起时眼脸及面部微肿,午后下肢略有水肿,经休息后短期内可消失。有些患者以血压增高为首发症状,既而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以致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贫血,心衰等。其主要是由肾实质受损,红细胞生成减少及营养不良有关。贫血和心衰等严重程度与肾脏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成正比。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很多,急性肾小球肾炎者迁延一年以上可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
1、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法
肾小球肾炎无特效药物治疗,且又是一自限性疾病,因此,基本以对症治疗为主,必要环节为预防水、钠潴留,控制循环血量,从而达到减轻症状,预防致死性并发症(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保护肾功能,以及防止各种诱发加重因素,促进肾脏病理组织学及功能上的修复。
一般治疗,急性起病后应卧床休息。饮食原则以低盐、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蛋白入量保持40~70G/天。食盐摄入量2~3G/天,同时限制高钾食物的摄入。
对症处理:利尿,常用噻嗪类利尿剂;降压,常用药物噻嗪类利尿剂、血管扩张药,必要时可用神经节阻滞剂,或加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高血钾的治疗,以限制高钾饮食和因用排钾利尿剂为主。
治疗感染灶,目前主张在病灶细菌培养阳性的时候,应积极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青霉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控制感染病灶,病有预防病菌传播的作用,为期2周左右或直至治愈。扁桃体切除术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程发展无肯定效果。
2、什么是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又称肾炎。发生于双侧肾脏肾小球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种。
3、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医学界不清楚,急性多由于链球菌感染感染引起的,大部分病例2~3周前有过咽炎、扁桃体炎等前驱感染,但感染程度与是否发病之间无平行关系。部分可能是由于肾小球基膜合成的遗传性缺陷引起。这种病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明显的家庭史。大约50%的慢性肾炎综合征病人没有症状史,但是有患基础的肾小球病的证据。
肾小球肾炎吃什么好
肾小球肾炎治疗是关键,但是在饮食上需要注意。
①慢性肾小球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可按急性肾小球肾炎饮食治疗原则,有肾病综合肾小球肾小球肾炎征者参考该节饮食治疗。
②无症状蛋白尿或血尿,尿蛋白丧失不多(1~2g·d-1)。可给一般饮食,略限盐。但如尿蛋白丧失较多,或有血浆蛋白低下,如无氮质血症,可适当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量,以按每日1g·kg-1正常需要量供给外,尚需考虑增加尿中所失去的蛋白质量,根据最近的观点,长期高蛋白质负荷会加重肾脏负担,结果加速肾功能恶化。
③肾功能减退者的肾小球肾炎患者,则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进食量,每日摄入总量(包括主食所含蛋白质)<30~40g,多采用牛奶、鸡蛋等高生物价优质蛋白质,并可适当调剂鱼、肉、鸡等动物性蛋白质以增进食欲。当病人肾功能明显减退时,不要过分限制钠盐,以免血容量不足加重肾功能减退乃至出现氮质血症。
④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型患者肾功能多数有中等度损害,为控制血压,应限制盐的摄入,给予少盐饮食,严重者短期给予无盐饮食,由于多进钠盐不但可增高血压,且可加重肾脏损害,因此即使血压恢复正常,也以淡食为宜,以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蛋白质量亦宜适当控制。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要注意好规律作息,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优质蛋白饮食,不要太咸,清淡一些。
什么方法治疗iga肾炎好
一、一般治疗
防止感冒和过度劳累,慎用肾毒性药物。有感染时应予抗生素治疗。有反复发作慢性扁桃体炎者,可行扁桃体摘除。
二、药物治疗
(一)血尿明显者可用雷公藤多甙、潘生丁、ACEI及大量维生素C口服治疗。
(二)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者治疗见肾病综合征章节。
(三)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表现相同者,按慢性肾小球肾炎处理。
(四)病理检查以新月体形成并伴IgA沉积为主者,可用强化血浆置换疗法及药物治疗(参见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治疗)。
三、血液净化疗法
伴有急性肾功衰竭时或已形成慢性肾功能衰竭者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肾小球肾炎治疗
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防治严重合并症为主要目的。可采用下列综合治疗措施。
1.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
高血压和尿蛋白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是两个重要的环节。慢性肾炎常有钠水潴留引起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故高血压患者应限盐(NaCl<6g/d);可选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Ccr<30ml/min时,噻嗪类无效应改用袢利尿剂,但一般不宜过多、长久使用。ACEI或ARB除具有降低血压作用外,还有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脏保护作用,为慢性肾炎治疗高血压和/或减少尿蛋白的首选药物。通常要达到减少尿蛋白的目的,应用剂量常需高于常规的降压剂量。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ACEI或ARB要防止高血钾,血肌酐大于264μmol/L(3mg/d1)时务必严密监测血肌酐、血钾,防止副作用发生。此外,还可联合或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
2.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入量
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患者应限制蛋白及磷的入量,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
3.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鉴于慢性肾炎包括多种疾病,故此类药物是否应用,宜区别对待。但患者肾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受损,肾脏体积正常,病理类型较轻(如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早期膜性肾病等),尿蛋白较多,如无禁忌者可试用,无效者逐步撤去。
4.抗凝、纤溶及抗血小板解聚药物
此类药物可抑制纤维蛋白形成、血小板聚集,降低补体活性,但疗效不肯定。
5.避免加重肾脏损害的因素
避免感染、劳累、妊娠及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含马兜铃酸中药等)等可能导致肾功能恶化的因素。
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
本病治疗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肾衰竭者应予透析,待其自然恢复。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后逐步增加活动量。急性期应予低盐(每日3g以下)饮食。肾功能正常者不需限制蛋白质入量,但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明显少尿的急性肾衰竭者需限制液体入量。
2.治疗感染灶
若感染存在,予以相应治疗。
3.对症治疗
包括利尿消肿、降血压,预防心脑合并症。休息、低盐和利尿后高血压控制仍不满意时,可加用降压药物。
4.透析治疗
少数发生急性肾衰竭而有透析指征时,应及时透析治疗帮助患者渡过急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