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玉屏风散既治内风之“散脱”(汗出),又治外风之“闭塞”(外感),既治体虚之“本”,又治外感之“标”,属于非常典型的表里同顾、标本兼治的千古名方。因此,有的人把它当成治疗虚体感冒的专用方,其实,只要是内外风兼有的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肾小球肾炎等反复发作的病,都可以使用这个内外兼治、标本兼顾的名方。只不过,很多疑难杂症需要医生亲自开方调理,而频繁出现的三大常见病“感冒、鼻炎、过敏”则可以靠玉屏风散进行“异病同治”。

由此得出,如果你的皮肤属于过敏性皮肤,动不动就会起红斑,用不了一天又会消退的症状,也可以用玉屏风散,使用一段时间后,症状也会减轻不少。

此外,玉屏风散还有一大作用,就是和桂枝汤合用,是治疗免疫力低下、体虚感冒最常用的合方。这类患者往往容易感冒,大多形体消瘦,面白或黄,神疲乏力,自汗或盗汗,恶风,脉浮或虚弱无力等。服用该方调理体质时剂量不要太大,而且还要长期服用。依我个人经验,治疗盗汗气虚型的患者,黄芪12克,防风3克,白术15克为宜。这是根据“发在芪防收在术”之意,一走一守,达表“实卫”。

不过,对于很多慢性疾病来说,药物终究还是“治标”,“治本”要靠加强运动来实现。内风和外风都会伤及精气神的“气”,而运动是大补元气的最佳方式,远胜于任何名贵中药。

玉屏风散有什么作用 固表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

人体表虚卫气不固,容易受到风邪所侵,因此佐药用以防风可以走表而祛风邪。

玉屏风散 重要文献摘要

① 《医方考》:“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术、黄芪所以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东垣有言,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大,乃相畏相使者也。是自汗也,与伤风自汗不同,伤风自汗责之邪气实;杂证自汗责之正气虚,虚实不同,攻补亦异。”[1]

② 《古今名医方论》:“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治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③ 《古方选注》:“黄芪畏防风,畏者,受彼之制也。然其气皆柔,皆主乎表,故虽畏而仍可相使。不过黄芪性钝,防风性利,钝者受利者之制耳;惟其受制,乃能随防风以周卫于身而固护表气,故曰玉屏风。”

④ 《成方便读》:“大凡表虚不能卫外者,皆当先建立中气,故以白术之补脾建中者为君,以脾旺则四脏之气皆得受荫,表自固而邪不干;而复以黄芪固表益卫,得防风之善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则黄芪自不虑其固邪,防风亦不虑其散表,此散中寓补,补内兼疏,顾名思义之妙,实后学所不及耳。”[2]

玉屏风散风散创始人危亦林

危亦林(1277-1347)字达斋。祖籍抚州,后迁南丰(今江西南丰县)(属江西)。医学家。与陈自明、崔嘉彦、严用和、龚廷贤、李梴、龚居中、喻昌、黄宫绣、谢星焕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在行医和任州医官时,继承和发展危氏本家四代医学经验,积五世医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成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兼妇人杂病科、眼科、口齿兼咽喉科、正骨兼金镞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历时10年,于至元三年(1337)著成《世医得效方》20卷50余万字。

全书编次有法,科目无遗,论治精详,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部重要方书,依当时医学13科分类,多选载前代医学文献及家传验方,在骨伤科证治方面载述尤详、书中翔实和突出地记述了关于麻醉药物的使用,有世界上较早的关于全身麻醉的记载。对于骨折、脱臼、跌打损伤、箭伤等整复治疗也有精辟的论述,特别是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椎骨折更是珍贵。对今天的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世医得效方》的骨伤科成就,代表了金元时期中国骨伤科的发展水平,居于当时世界医学的前列。

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总结了他家五代行医的经验,“所载良方甚多,皆可以资考据”。其中正骨的医术尤为独创。书中对各种骨折和脱臼整复方法以及处理原则有详细的记述。其整复脊椎骨折“悬吊复位”法,比英国达维斯1927年提出的悬吊法早 600多年。有关用麻醉药物──草乌散(用蔓陀罗花配制),进行全身麻醉的记录,比日本人华冈青州早450年。该书被清朝收入《四库全书》子部,称其“载古方甚多,皆可以资考据”。数百年来,一直被医家推崇,在国外也有相当影响。

小孩子能吃六味地黄丸吗

根据您对孩子的症状的描述,可以初步判断这个孩子的主要症状是气阴两虚,表虚不固。需要的治疗方法是益气固表,滋阴敛汗。而六味地黄丸和玉屏风散都是比较常用的中成药,其中,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而玉屏风散是益气固表的,都比较符合这个孩子的症状,是对症的药物。

肺气不足有哪些症状 肺气不足怎么办

1、对本脏虚损、肺气不足。症见气短喘促,或咳嗽,声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压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当补益肺气,宜用保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黄芪15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开水浸泡,代茶饮。也可用人参胡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胡桃仁30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2、对易患风寒感冒,症见鼻塞、头昏头痛、恶风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者,宜用玉屏风散加紫苏: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生姜6克、紫苏10克。加水煎煮取汁,1日分3次服。未患感冒,当益肺气固表,宜用玉屏风散(前方去紫苏)煎汤口服,1日2次。或用玉屏风丸1次6克(或冲剂),1日2次。也可用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或用人参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

玉屏风散方义及配伍特点

本证多由卫虚腠理不密,感受风邪所致。表虚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常自汗;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皆为气虚之象。方中黄芪甘温,内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为臣药;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配伍特点

黄芪配白术,汗不外泄,外邪易难内侵;本方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

玉屏风散的制剂对比是什么

1玉屏风颗粒

资料显示玉屏风颗粒为优质优价中成药,在中药保护期内,所以目前国内生产玉屏风颗粒的厂家只有一家。玉屏风颗粒入选了《基药目录》,为国家甲类医保药品。

其生产过程为:防风挥发油的预提取,其余按照以上过程回收乙醇后与上述蒸馏水溶液合并浓缩成清膏,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后将挥发油喷洒到颗粒上(挥发油与提取技术)。

按照上述处方,可制成500g玉屏风颗粒。

质量要求:同样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中国药典》 2010年版规定,本品每5g含黄芪甲苷的含量不得少于3.5mg。

2、玉屏风口服液

查阅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生产玉屏风散口服液的企业多达106家。玉屏风口服液属于国家医药乙类药品。

其生产过程为:防风单独提取挥发油,蒸馏液另外存放,药渣合并其余黄芪、白术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滤过浓缩加入乙醇沉淀后,回收乙醇,加水过滤浓缩,最后加入蔗糖制成的糖浆最后加入挥发油及蒸馏液,最后经过一系列的搅拌、灭菌等即得玉屏风口服液。

按上述处方,可制取 1000ml玉屏风口服液。

质量要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本品每1ml含黄芪甲苷的含量不得少于0.12mg。按照规格10ml/支算,每支玉屏风口服液黄芪甲苷的含量不得少于1.2mg。每日三次。

3、玉屏风滴丸

查阅资料显示,目前生产玉屏风滴丸的为浙江一个厂家,推广是另外一个湖北的厂家在做市场推广。

滴丸的制备较口服液麻烦,根据中国药典的中的质量要求中每克的黄芪甲苷的含量也是高于口服液,但低于玉屏风颗粒。

玉屏风散价格是多少钱

玉屏风散是纯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感冒等症临床治疗中。价格是很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之一。那么,玉屏风散价格贵吗?多少钱能买到?

玉屏风散,是著名的方剂和中成药。最早收载于元代名医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一书,是危氏五世家传之验方。后又被载入元代名医朱震亨所著述的《丹溪心法》一书。现在人们所见到的玉屏风散方,出自明代名医家张景岳所撰的《景岳全书》。由于玉屏风散验、便、简、廉和独具疗效,700多年以来一直为历代医家所乐用,仍经久不衰,受到了历史的考验和千万医家及亿万患者的验证。

玉屏风散是中医预防体虚感冒的专方,主要提升患者的“正气”以抵御外邪,适合于健康人和亚健康人。此外,还能治疗症状轻微的早期感冒,比如伤风后出现鼻塞、怕冷等症状。

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只有黄芪、防风、白术3味药物。黄芪是健脾补气药的代表,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特别适合于治疗肌表卫气不固导致的体虚盗汗,是方中的主打药物;白术则能健脾益气,帮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防风异名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

玉屏风散的价格公道合理,在不同地方有所不一样,且药物的生产厂家不同,价格也有所差异。玉屏风散是普通药物,在各大药店均有销售,具体的价格与当地的消费水平、经济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关推荐

防风的功效

防风 性微温 味辛甘,归膀胱肝脾经。是风药中之润剂。 防风的用量,生用煎汤服用 5-10g ,一般炒用止泻,而炒炭用可止血。 在很多药典里都有记载这味药材。 防风切片以后,可以观察它的纹理菊花心明显。 防风在古代也叫屏风,他与黄芪和白术配起来的药汤就叫玉屏风散。 黄芪主补肌表之气,也就是实卫气。 防风在这里主要是去肌表之风邪。(发) 白术为补脾胃之气。(收)

肺气不足的治疗

1.2对易患风寒感冒,症见鼻塞、头昏头痛、恶风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者,宜用玉屏风散加紫苏: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生姜6 克、紫苏10克。加水煎煮取汁,1日分3次服。未患感冒,当益肺气固表,宜用玉屏风散前方去紫苏煎汤口服,1日2次。或用玉屏风丸1次6克或冲 剂,1日2次。也可用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或用人参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 1.3对虚寒性慢性鼻窦炎,症见头昏、恶寒、自汗等。当以补肺气为主,兼以通窍、解毒。宜用鼻通宁滴剂含辛荑、苍耳子滴鼻,1次1~2滴,1日2~3次。

冷空气过敏怎么办 中医治疗

有冷空气过敏的人,可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玉屏风散三方合用,对于治疗冷空气过敏症状有很好的疗效。一般来说,只要出现冷空气过敏症状,都建议去医院治疗,可选择中医或者西医,早就诊,早康复。

肺炎预防

1、平时注防寒保暖,遇有气候变化,随时更换衣着,体虚易感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之类药物,预防发生外感。 2、避免吸入粉尘和一切有毒或刺激性气体。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进食或喂食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求患者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食物呛吸入肺。

中医有效消除脸部水肿

1.薏苡仁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热量低,利水排除湿气和补养肠胃的效果好,能消除水肿,使肌肤保持紧实有弹性,因此常被用于改善脸部容易堆积水分,导致眼袋肿、脸部皮肤浮肿按压没有弹性、肤色黯黄、皮肤易出汗容易脱妆等情况。对于身体累积过多湿气所引起的四肢浮肿、小便不顺畅,以及肠胃道虚弱引起的慢性腹泻、腹部闷胀等症状,薏苡仁也有不错的效果。 2.玉屏风散 中医师表示,用黄耆、白术、防风三味药材所调配而成的玉屏风散,具有补气祛湿的效果,可以改善脸部水肿的情况。 中医师指出,若以中医方剂来看,含有黄耆、白术、防风三味药

​60岁老人出汗怎么回事呢?

1、肺卫不固 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治法:益气固表,方用玉屏风散加味或用中成药玉屏风散丸剂。 2、营卫不和 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某局部出汗,脉缓,苔薄白。治宜调和营卫。方用桔枝汤加味。 3、阴虚火旺 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弱。治宜滋阴降火,方用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 蒸蒸汗出,汗液黏或衣服黄染,面赤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5、植物神经功能紊

儿童反复感冒的护理

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总是反复感冒,令家长心烦不已。大部分儿童反复感冒,是因为免疫功能较低而致。中医则认为是因先天不足,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后失于调摄所致。 反复感冒的治疗改善体质是关键。中医认为,宜根据不同的病期辨而治之,感染期以祛邪为主,可适当加上补气药,以托毒外出,使病情易于恢复。恢复期则以固本为要,服玉屏风散,药用黄芪、防风、白术、山药、陈皮、山楂等。还可常用中成药,如:黄芪颗粒剂、黄芪生脉饮口服液,玉屏风散口服液等;或同单验方,如黄芪10克,红枣30克,煎汤代茶,服1-3个月;或人参、五味子、川

每一天都在感冒是怎么回事

经常感冒的人说明是免疫力下降,应当适当锻炼,增加营养,保持心情舒畅是有一定帮助的。还可吃些玉屏风散来提高人体的卫气。

肺气不足怎么办

(1)对本脏虚损、肺气不足。症见气短喘促,或咳嗽,声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压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当补益肺气,宜用保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黄芪15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开水浸泡,代茶饮。也可用人参胡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胡桃仁30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2)对易患风寒感冒,症见鼻塞、头昏头痛、恶风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者,宜用玉屏风散加紫苏: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生姜

老年人出汗多是什么原因

中医将上述症状统称为汗证,分为自汗和盗汗。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且动则加重的称为自汗;睡时出汗,醒来汗止的称为盗汗。中医认为自汗、盗汗均为阴阳失调、膜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可将汗证分为四种类型: 一、肺卫不固: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治法:益气固表,方用玉屏风散加味或用中成药玉屏风散丸剂。 二、营卫不和: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某局部出汗,脉缓,苔薄白。治宜调和营卫。方用桔枝汤加味。 三、阴虚火旺:夜寐盗汗